我国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植保贡献率分析,猜猜水稻小麦玉米谁最高?植保

笔者以全国植物保护统计资料数据为基础,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植物保护对粮食生产的贡献情况展开了测算……

我国是一个生物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程度重、频次高,防控工作的好坏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植物保护是指在研究、认识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等有害生物和非侵染性病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防御和控制其发生为害,保障农作物安全生长,减少灾害损失的工作。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等因素影响,草地贪夜蛾、沙漠蝗、境外黄脊竹蝗入侵我国,小麦条锈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多发重发,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全国植物保护体系在农业农村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大力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绿色防控和科学治理,有效控制了病虫危害,为实现全国粮食生产“十七连丰”作出了重要贡献。科学评价植物保护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对于激励全国植物保护体系攻坚克难、不断提高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切实控制重大病虫危害,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以全国植物保护统计资料数据为基础,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植物保护对粮食生产的贡献情况展开了测算。

01、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防控概况

“十三·五”期间,经过多年科学治理,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总体延续“十二·五”以来的持续减轻趋势(图1)。除小麦赤霉病、条锈病流行频率较高,水稻二化螟在长江流域部分稻区发生较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个别年份有回升趋势外,大部分病虫害发生较为平稳,未发生大范围全局性的病虫灾害,对全国农作物生产的为害损失处在可控范围内。尽管从2019年开始,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成为又一个“北迁南回”的迁飞性害虫;2020年,沙漠蝗和境外黄脊竹蝗虫源分别从西藏边境和云南边境入侵我国,但由于监测及时,迅速组织扑灭和防控,实际造成的为害损失非常有限。据统计,2016—2020年,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年发生面积4.006亿~4.470亿hm2次,平均4.230亿hm2次,比2011—2015年均值4.781亿hm2次减少11.52%;防治面积4.997亿~5.393亿hm2次,平均5.259亿hm2次,比2011—2015年均值5.750亿hm2次减少8.54%(表1),全国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得到有效治理。

02、粮食生产植物保护贡献率分析

2.1粮食作物生产植保贡献率

通过对2016—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挽回损失情况分析可知,“十三·五”期间,通过病虫害防治,年均挽回粮食损失8,337.38万~9,170.18万t,平均8,728.08万t,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2.67%~13.89%,平均13.17%;防治后仍造成损失1,448.86万~1,709.20万t,占全年粮食总产的2.16%~2.59%,平均2.35%。从植物保护统计结果看,若以挽回损失表示植物保护贡献,则“十三·五”期间全国粮食生产的植物保护贡献率为13.17%(表1)。

2.2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植保贡献率

根据植保统计结果,2016—2020年,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植保贡献率为15.25%~17.18%,平均16.42%;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植保贡献率为13.77%~17.31%,平均15.53%;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植保贡献率为8.29%~8.84%,平均8.56%(表2~表4)。

0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从统计结果看,“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的植保贡献率为12.67%~13.89%,平均13.17%。其中,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植保贡献率15.25%~17.18%,平均16.42%;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植保贡献率为13.77%~17.31%,平均15.53%;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植保贡献率为8.29%~8.84%,平均8.56%。通过开展植物保护工作,控制病虫发生为害,有效降低了被害损失。

3.2讨论

3.2.1病虫防治挽回损失有可能被低估

2010—2012年,笔者参与组织有关植保机构和科研教学单位在华南、江南、西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五大稻区开展了较大范围的病虫害为害损失评估测产研究,试验数据表明,上述区域3年间病虫自然为害损失率均值分别为64.08%、50.31%、26.47%、28.36%和19.67%。以此数据代表五大稻区病虫害为害损失率,再以各稻区的水稻产量和面积进行加权平均,测算全国水稻病虫害为害损失率,则为34.44%。这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所估计的,全世界谷物生产中,常年因虫害损失14%、因病害损失10%、草害损失11%的结论接近。另外,2011年笔者在广东省佛冈县的杂草危害损失试验表明,稻田杂草混合种群,在不防治的情况下,造成的产量损失高达70.51%。尽管“十三·五”期间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有减轻趋势,但结合病虫发生的一般规律分析认为这一降低除自然变化外,更多为植物保护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流行的结果。综上判断,统计资料显示的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挽回损失13.17%,或明显低于病虫害防治实际挽回的损失。

3.2.2病虫为害造成的实际损失也有可能被低估

2010—2012年,在华南、江南、西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五大稻区调查农民常规防治和严格(科学)防治情况下,病虫实际造成的为害损失情况。结果表明,上述地区农民常规防治情况下病虫为害实际损失均值分别为12.65%、6.01%、6.92%、3.57%和9.62%;严格(科学)防治情况下,病虫为害实际损失均值分别为3.02%、1.55%、1.24%、0.73%和4.03%。加权平均计算,全国水稻农民常规防治情况下病虫造成的损失率为7.42%,严格防治情况下病虫造成的损失率为2.02%。由此可见,统计资料显示的每年病虫实际造成约2%的损失也是被低估的。如果进一步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实施精准测报、精准防控,创新防控技术,提高防控效率,挽回损失仍然有提高空间。

3.2.3从田间试验数据看植保贡献率或被严重低估

基于全国水稻病虫害不防治情况下的为害损失率为34.44%和农民常规防治条件下的病虫为害损失率7.42%,推算全国水稻生产病虫害防控(不包括杂草和害鼠)的植保贡献率为27.02%,如果加上杂草和鼠害防控挽回的损失(一般超过10%),则植保贡献率至少超过35%。对比统计结果反映的粮食作物生产植保减灾贡献率13.17%、水稻病虫害防治植保贡献率16.42%,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植保贡献率或被明显低估。

3.2.4建立科学的植保贡献率评价技术体系

为进一步科学评估病虫害防控在农业生产中植保贡献率,建议各级植保机构应分作物、分生态区域、分生产和防控水平严格设立测产对照区,每年通过小区试验的办法测定不同防控水平(如设置完全不防治、按照农民习惯防治、不防某种病虫、严格防治等处理)的产量水平、挽回损失和为害损失情况,采用加权平均的办法,测算挽回损失率、实际损失率,用以指导植保统计工作,校正统计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植保贡献。同时,植保人员要加强调研,全面掌握当地病虫害的发生防控情况,准确统计各项数据,防止以点盖面、以面盖全。对于因全面防控压低整个病虫害发生程度而带来隐性贡献,如前期防控压低后期发生为害程度、源头区防控降低区域和全国发生程度、防治桥梁作物降低后茬作物发生为害程度的贡献,建议由专门的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测算,每年提供专门报告,一并纳入植保贡献统计数据中,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结果的准确性、权威性,客观反映病虫防控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

THE END
1.中国近5年水稻产量内容摘要:目前中国水稻的产量排名为世界第一,在以袁隆平院士为领头人的一大批科学家的努力下,我国杂交水稻的产量逐年提升,实现了用地球7%的耕地养活了地球22%人口的壮举。印度的水稻产量仅次于中国,有优越的气候与耕地条件为依托,加上高密度劳动人口的“红利”。一、中国水稻产量排名1、我国的水稻产量排名目前为世界https://m.10jqka.com.cn/20230425/c646726508.shtml
2.粮食之源世界各地的主要粮作物探秘粮食之源:世界各地的主要粮作物探秘 在《粮油作物百科》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世界上有许多种类的粮食作物,它们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个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其特点。 小麦 小麦是全世界最广泛种植和消费的人类主食之一。它不仅用于面包、面条等加工食品,还被用来制作https://www.kbtob.com/tu-pian-zi-xun/542344.html
3.世界大国之第一:1.水稻产量第一>来自超短仙掌柜世界大国之“第一”:?1. 水稻产量第一———>中国 2. 土豆产量第一———>中国 3. 出口量第一———>中国 4. 铁矿储量第一———>俄罗斯 5. 国土面积第一———>俄罗斯 6. 人口数量第一———>印度 7. 橡胶产量第一———>泰国 8. 科技https://weibo.com/2541402137/P7UXitWM8
4.水稻小麦粮食玉米。哪个不是一类?水稻、小麦、粮食、玉米。哪个不是一类? 下载作业帮APP学习辅导没烦恼 答案解析 APP内打开 结果1 举报 粮食 结果2 举报 粮食 结果3 举报 粮食 APP内查看更多答案(18) 热点考题 同步经典题专项精练 28556 基础·培优·进阶同步分层作业 15827 小学解题模型 20892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09e58e8c70c46ca826a5d821ab9bd5b9.html
5.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A.小麦B.玉米C.大豆D.水稻题目和参考A.小麦 B.玉米 C.大豆 D.水稻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解答:解: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http://www.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cf7e82babeec53d9b0a438a934a3c9fd
6.市崇烈波动,不断重复上演“姜你军”“蒜你狠”,水稻小麦近年来,我国小宗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不断重复上演“姜你军”“蒜你狠”,水稻、小麦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一直比较稳定。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可能有:①姜、蒜等小宗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大,水稻、小麦等大宗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②水稻、小麦等粮食实行政策性收购制度,姜、蒜等小宗农产品流通完全市场化;③水稻、小麦等粮食https://www.shuashuati.com/ti/1b8dd92db57f45549117b4e35c2fa2a1.html?fm=bddcf132e6e8143efb4d58a7235d9e8615
7.张家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7.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5年,稻谷和玉米3年,食用油脂和豆类2年。粮食在储藏期间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什么? 答:粮食在储藏期间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温湿度、水分、品质、害虫。通常所测得的粮食水分是指自由水与束缚水之和,安全水分是指粮食的最高水分。采用启闭门窗控制粮油水分时,注意环境条件https://www.zjk.gov.cn/content/bwbd/198459.html
8.公民科学素质尤其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一些电磁疗法的推广,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各种辐射,既有电离辐射也有电磁辐射。但是,不必太担忧,过量的辐射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30、科学地研究事物的过程是什么? 科学地研究事物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进行观察、推理、实验——得出结论。http://www.jzkx.org.cn/index.php?c=show&id=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