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草到米饭,“谷”往今来,餐桌上的粮食都经历了什么?小麦大豆玉米水稻谷物

亿万年前,谷物就是路边随处可见的野草,经过人类几千年的采集、驯化、育种,才演变成现在的样子。谷物最早来自哪里?它们是如何被人们驯化的?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谷物那些事儿。

谷物从何而来?

在植物分类学中,我们熟悉的谷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豆科的成员。

全球天然植被的30%是禾本科植物建群,禾本科植物几乎生活于所有陆地环境中。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中富含能量之源——淀粉,理所当然成为了最受人类欢迎的植物家族,没有之一。

多数谷物都是禾本科成员——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高粱、小米。地球上的耕地中,种植禾本科作物的农田占70%,人类食物中65%以上的能量和50%以上的蛋白来自于禾本科植物。

禾本科植物究竟是何时开始出现的?这一直是植物学领域的一个谜团。由于植物在化石记录中留下的信息很少,即便是现在最古老的植物化石也无法代表最早的植物群。一个偶然的机会,研究者从一亿多年前的鸭嘴龙类恐龙牙齿化石中,提取到了禾本科植物的硅体残留物,从而将禾本科最早的化石记录提前到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早期。

禾本科(水稻)和豆科(大豆)的植株

在谷物家族中屈居次席的是豆科植物,大致起源于白垩纪晚期。豆科植物种子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是食用油和饲料的主要原料。我们熟悉的豆科植物有大豆、花生、蚕豆、豌豆、红豆、绿豆、豇豆、四季豆和扁豆等。

如何区分禾本科植物和豆科植物?其实有一个区别还是特别明显的:都看过稻穗和豆荚吧?禾本科谷物是颖果,果皮内仅有一枚种子,享受的是“单间”待遇。而豆科谷物则属于荚果,两片豆荚中包裹着3-5粒果实,相当于集体宿舍的“大通铺”。

谷物的驯化

几万年前,早期人类在地球上四处扩散,试图驯服大江大河。他们想要成为这个星球的主人,就必须学会在蛮荒中生存。

我们今天认识的谷物,果实饱满,密密匝匝地挤在谷穗上。然而在远古年代,谷物的祖先只是路边的狗尾巴草那样的植物。1万多年前,地球经历最后一次冰期,当时依靠采猎维生的人类渐渐发现,周围能采集到的果实和能捕猎到的动物越来越少。

一个饿极了的远古先民第一次尝试了未被驯化的野生谷物。虽然口感极差,但是果实里的淀粉还是能给他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热量。

所以,这位先民把干瘪细小的种子收集起来拿回到定居点。他的本意也许只是做冬储粮,但零星洒落地面的种子却在来年给了他一个惊喜——长出新的植株,结出了果实。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是历史上的第一位农民。

那年头也不懂知识产权保护,这位先民顺手就把这个发现发了朋友圈。很快,更多人开始效仿他的创新之举,你有我有全都有,土地上第一次出现大面积的谷田,并向四周延伸。

谷物驯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品种培育过程。地球上有几十万种植物,最终跻身人类餐桌的谷物只有几十种,这是万里挑一的缘分。

野草是极具生命力的物种,为了繁衍生息,必须通过各种手段让自己的种子快速地散播出去,所以他们往往成熟得很快,而且在成熟后迅速散落到田野中,以获得更大的存活几率。但这种性状却不利于人类的采集。幸运的是,有些野生谷物非常容易杂交,不断变异出人类所需要的性状,并被人类筛选出来。

当发现籽粒成熟后不落的变异品种,人类就会大量种植它。今天的谷物成熟以后,种子都会继续停留在植株上,给人类收割留一段“窗口期”,提高了人类获得食物的效率。

小米与狗尾草

再比如: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很多野生谷物都靠数量优势来维系物种的繁衍生息,拼命生娃。因为要孕育更多的后代数量,种子就需要长得轻巧瘦小,但这恰恰不是人类所爱。于是在驯化过程中,生长期长、植株强壮和颗粒饱满的变异品种也会在人类帮助下实现“优生优育”。

经历数千年的驯化后,桀骜不驯的野生谷物终于完成了从杂草到食物的进化之路,种植面积越来越多,成为今天的谷物。当然,有些性状也被保留至今。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大家都熟悉一个俗语“针尖对麦芒”,有些谷物的种子上长有针状的芒刺物,比如小麦、水稻和小米等。那么,谷物为什么长芒?

原因有以下几种。其一,谷物碰到天敌时不能像动物一样迅速逃跑,但位于谷粒尖端的芒就像骑士的长枪,鸟吃了以后会扎到喉咙,它就会去选择偷食其它物种的种子。其二,芒刺可以缓冲谷穗之间的碰撞,减少掉粒,而且在叶片间隔出空隙,便于空气流通,增加产量。芒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帮助籽粒附着在人和动物身上,“搭顺风车”去感受诗和远方,也许有机会飘落到一块肥沃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看起来,尽管谷物不会思考,但它们还是很聪明的。

长在麦穗上的麦芒

今天我们知道,在驯化过程中,基因的变化决定了农作物从古到今的变化。以前我们的祖先只能采用传统的育种方式,只看到了改变的结果,不知道改变的原因。现在我们掌握改变、控制性状的基因序列后,就有了现代育种技术,比如大家熟知的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

不同谷物的发源地

在数千年的农耕史中,谷物从不同的发源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各国的农业生产和食物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的谷物中,玉米起源于美洲的墨西哥,小麦起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包括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等,而水稻和大豆则起源于中国。

主要谷物的发源地

不过,关于谷物的起源,学术圈也有过不少分歧。以水稻为例,中国、韩国、泰国、印度,都宣称自己是栽培水稻的发源地,依据从传统的考古发现到现代的基因组学,各执一词,喋喋不休。

五谷传奇

冬季万物萧瑟,人类必须要储备很多食物才能保证种群的延续。远古时候可没有冰箱冷藏,如果将肉类和果蔬作为主食,很快就会腐烂变质,只有耐储存的谷物才能在提供稳定的过冬口粮。谷物种子中富含能量,种植方式又简单,还没有狩猎猛兽那样的风险,自然成为人类的首选食物。古代经济水平低下,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肉是逢年过节才有机会享受的奢侈品,而谷物才是最经济的食物。

今天的五谷泛指各种粮食,按照古书里的说法,五谷一般指的是稻、黍(shǔ)、稷(jì)、麦、菽(shū)五种作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什么是五谷。

五谷作画|人教版美术教材

排在五谷之首的是稻米,它为全球1/3的人口提供了粮食。水稻去了壳,就成了我们很爱吃的大米,有多种多样的烹饪方法,可以做成米饭、米粉、年糕、寿司等传统美食,还可以用大米来酿酒。“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稻米对中国人来说,远不止是果腹的粮食,已然承载了乡情和美学的意念,成了我们文化的具象和歌咏。

排在第2位的是黍,俗称糜子或大黄米。大黄米可以用来蒸馒头、烙饼,也可以用来熬大黄米粥和煮大黄米饭,还可以用来酿酒。我记得小时候过年时,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蒸黄米团,里面包着豆沙馅。热气腾腾出锅后,放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室外“冰箱”冷冻储藏,以备正月里吃起来方便。对于主食是糙粮窝头的孩子来说,糯糯软软的黄米团可算是高档零食。

排在第4位的是麦,主要指小麦,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起源于两河流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和叙利亚一带。在1万年前,由智慧的西亚先民们通过对野生小麦的驯化栽培而成,孕育了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小麦是人类最早驯化的谷物,农业也在西亚一带最早产生。有学者提出,世界各地的农业都是从这里起源的,这就是农业起源问题的“西亚中心论”。4000多年前,小麦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小麦可以做成馒头、大饼、面条、包子、饺子、馄饨,还有面包、饼干、蛋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就是麦穗,象征着农民。

排在第5位的是菽,就是大豆,俗称黄豆和毛豆。大豆起源于中国的黄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已经有5000的种植历史。世界各地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播出去的。大豆的用途很多,既是油料作物又是蔬菜类作物,还是重要的饲料原料。以大豆为原料的食物有豆油、豆腐、豆腐乳等人间美味,数不胜数。大豆的根系上共生着神奇的根瘤菌,可以帮助大豆固定空气中的氮,相当于自带养分,能够改良土壤。

2500年前,黍(黄米)和稷(小米)因为具有抗旱、耐贫瘠、生长期短、适应性强的特点,是当时独领风骚的主粮。到了公元前221年,吃小米饭长大的秦始皇终于统一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集权体系,此后的历代王朝都大力提高谷物的产量。

小麦虽然很早就传入中国,但直到东汉末年,磨面技术才从中亚传到内地,中国人学会了磨面和烙饼,小麦逐渐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香饽饽,刘关张桃园结义时的主食就有可能是一筐大饼。到了11世纪,源自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使稻米产量大为增加,宋朝人口也迅速由3000万飙升至1.2亿。

明朝末年,哥伦布从美洲带来的玉米和马铃薯穿越阿拉伯来到中国,助力清朝的人口从8000万飙升到4.3亿。直到20世纪80年代,玉米都是很多中国家庭的主食。在高产的水稻、小麦和玉米面前,黍、稷已经黯然退场。

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6.6亿吨,约占全世界的1/4。其中,玉米、水稻、小麦、豆类和薯类等五大作物的比例合计达到98.6%,黍、稷等杂粮比例仅为1.4%。

放眼世界,1万年前地球上的人口总数仅为1000万左右,到1750年(清朝乾隆年间)增长到了7.3亿,算下来平均每1000年才增长50%。然而此后的270年,世界人口突然暴增10倍,达到了2018年的75亿。支撑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后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和玉米等高产谷物在全球的传播种植。今天我们一餐简单的饭食,可能聚集了数千年来世界各地的驯化谷物:从西亚出产的麦类、葡萄,到美洲的玉米、西红柿和辣椒,再到非洲的西瓜和咖啡,以及中国的稻米、大豆和粟、黍等。这不仅仅是食物的汇聚,更是世界文明的嘉年华。

未来,工业化和数字化将给传承千年的中国农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但千万年后有一点仍不会改变:我们的脚下依然是厚德载物的土地,谷物依然会出现在热气腾腾的年夜饭上,“五谷丰登”依然会写进贺岁迎祥的春联。相信技术进步能够让传统农业脱胎换骨,更希望4000年华夏农耕文明积淀下来的民族精神,能够哺育我们走向自强、生生不息。

作者:崔凯

编辑:Yuki

1.GregUrban,《TheModernWorldandItsCulturalBackground》,宾夕法尼亚大学讲义2018

2.邓兴旺,作物驯化一万年:从驯化、转基因到分子设计育种,“知识分子”公众号2019.1.7

3.刘夙,水稻起源的战争:印度还是中国?“果壳”公众号2015.5.11

4.韩建国等,禾本科植物的起源、进化及分布,《植物学通报》,1996年第13期:9-13

5.小韶子,水稻:从杂草到主食的进化之路,“袁隆平”公众号,2016年8月19日

6.郭晔旻,小麦如何成为中国人的主食?《国家人文历史》,2018年2月:36-41

7.吕厚远,中国史前农业起源演化研究新方法与新进展,《中国科学》,2018年2月:181-199

8.赵志军,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成过程,《第四纪研究》2014年1月:73-82

9.卢宝荣,“五谷”与“民以食为天”,“造就少年”公众号,2018年12月21日

10.钟华,玉米起源的那点事儿,“科学春秋”公众号,2018.1.14

11.刘夙,玉米起源的争论:科学的和不那么科学的,“果壳”公众号2015.8.25

12.蒲黄鱼,东北为什么有中国最好吃的大米,百家号,2017.12.21

THE END
1.小麦和水稻的区别大米39问医生病情分析:小麦与水稻的区别在于生长期、种植方式、口感、用途和耐旱性。1.生长期小麦的生长期为10-20周,而水稻需要约50周。这归因于小麦是短日照作物,而水稻则对长日照有需求。2.种植方式小麦通常采用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而水稻则是通过插秧法进行种植。这是因为小麦种子较为坚硬,适合直接撒播;而水稻种子较为柔软https://wapask-mip.39.net/bdsshz/question/108107817.html
2.一边割水稻一边种小麦,今年的秋收有点不一样一边收割,另一边播种……与往年收获季不同,今年江桥镇郊野单元首次在收割水稻的同时尝试播种小麦,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据悉,江桥镇郊野单元规划项目于2014年正式启动,作为全市首批试点,项目整理出139.63公顷复垦土地,新增耕地118.69公顷,其中一期复垦土地在2018年https://j.eastday.com/m/1667906342048985
3.水稻和小麦的区别有哪些水稻和小麦的区别有哪些 水稻与小麦的区别有哪些 2021-11-30 匠子视频 生活短视频内容平台 答案 水稻和小麦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种类不同,小麦是小麦属植物,而水稻是水稻属植物;2、植株形态不同,小麦高60到100厘米,而水稻高50到150厘米;3、果实形态不同,小麦的果实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而水稻的果实长粒状,https://shishang.jiangzi.com/baiduApplet/shenghuo/131937.html
4.秋收小知识你知道水稻和小麦的区别吗?为了让大家通俗易懂的区分水稻和小麦 小野从4?个角度做了总结 家长收藏周末和孩子一起识别“稻麦”吧~ 外观不同 1?小麦的叶子会包裹茎秆,叶片呈长披针形;水稻的叶子两列互生,呈线状披针形,看起来比小麦更“蓬松”些 2?小麦为直立的穗状花序,也就是“麦穗”,比较紧实;水稻为圆锥状花序,小穗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142724422?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5.小麦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小麦种植采收与加工方法→MAIGOO知识小麦的果实是颖果,果皮呈现出黄棕色,形状为扁圆形或者椭圆形,果实的两端有些尖或钝圆,内有淀粉粒。水稻的果实是颖果,外稃呈舟形,且有短芒。 大麦和小麦的区别 1、外观不同 小麦的稃和子粒连接的很疏松,而大麦的稃和子粒连接的很紧密; 小麦的种子要粗一些,而大麦的种子要瘦一些; https://m.maigoo.com/goomai/164804.html
6.文献阅读水稻和小麦农业的文化差异的新证据然而,我们对水稻文化如何在现代世界传播的机制知之甚少,需要更多的研究机制,以及其他生存方式,像玉米种植和像糖一样的经济作物。 农业的重要性: 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相似的15个社会中,这些社会中有一个共通的农业类型——水稻种植的遗产。农业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 水稻和小麦种植之间的两个不同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01214046/
7.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土豆中的淀粉有什么区别?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土豆所含的淀粉都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以不同的比例方式而存在,而产生不同的淀粉类型。从淀粉的结构上来看,水稻、小麦、玉米所含的淀粉大部分以直链淀粉形式存在,属于相近似类型的淀粉;红薯和土豆所含的淀粉大部分以支链淀粉形式存在,属于相近似类型的淀粉。 https://www.meipian.cn/1ymwprq6
8.收藏!涉及十大作物,最全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来了四、防控措施:在准确监测的基础上,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主攻对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兼顾,综合防治。 (一)返青拔节期:以防治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为重点,挑治蚜虫和麦蜘蛛。 对条锈病,要加强病情监测,实施分区防控。西南、汉水流域和河南南部、甘肃陇南等主要冬繁区,要封锁发病田块,全面落实“带药侦查https://www.nfncb.cn/index.php/zybd/16312.html
9.博士最详细分析2024年高教社杯国赛C题:农作物的种植策略问题分析平旱地、梯田、山坡地:适宜种植粮食类作物(如小麦、玉米等) 水浇地适合种植一季水稻或两季蔬菜 普通大棚每年种植一季蔬菜和一季食用菌 智慧大棚每年种植两季蔬菜 优先考虑产量较大的作物 总产量小于或等于2023预期销售量 严格限制每个作物的种植面积,使得产量与2023的销售量匹配(不同点) https://blog.csdn.net/BanDeng001/article/details/141948201
10.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是什么权威文章冬小麦和春小麦是应对不同的期货进行播种的,冬小麦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而春小麦的抗旱能力就较好。一般来说春小麦会在春天时进行播种,然后到了秋天进行收割,而冬小麦就会在秋天时候种植,到了初夏的时候就可以收割了。冬小麦和春小麦在口感上也是有所区别的,水稻和小麦的口感就是如此。无论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其实https://www.cndzys.com/yinshi/changshi/150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