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最早是从哪里来的?米饭,水稻,大米,——快科技(驱动之家旗下媒体)

一日三餐,我们每天都会与谷物见面;离开餐桌,谷物似乎离我们很遥远。许多久居城市的朋友们,甚至渐渐变得“五谷不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谷物是如何从野草进化成今天的样子?从一粒种成长到一株谷经过了哪些历程?谷田里会有怎样的动物世界?中国的耕地能养活14亿人吗?江南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中国食品产业地图》主编崔凯老师,将结合自然、科技、历史、诗歌和野趣,将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谈谈“盘中餐”和4000年的华夏农耕文明,讲述一段别开生面的《谷物的故事》。

谷物的起源

这个时代被称为狩猎采集时代。不过也有好处,疲于奔命的远古人类没有肥胖症,不用花钱办健身卡。

第一位农民

01

在远古年代,谷物的祖先只是路边的狗尾巴草那样的植物。1万多年前,地球经历最后一次冰期,当时依靠采猎维生的人类渐渐发现,周围能采集到的果实和能捕猎到的动物越来越少。饿极了的远古先民开始尝试未被驯化的野生谷物,果实里富含能量的糖类物质给他提供了奔跑的力量。日久天长,对能量深深的渴望逐渐刻在DNA的记忆中,也塑造出人类喜欢甜食的天性。

有一天,一位先民把野草的种子收集起来拿回到定居点。他的本意也许只是做冬储粮,但零星洒落地面的种子却在来年给了他一个惊喜——长出新的植株,结出了果实。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是历史上的第一位农民。那年头也不懂知识产权保护,这位先民顺手就把这个发现发了朋友圈。很快,更多人开始效仿他的创新之举,你有我有全都有。就这样,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将野生植物驯化成为可以栽培的农作物。土地上第一次出现大面积的谷田,并向四周延伸。古人逐水而居,有些村落和耕地远离水源,人们会建立引水灌溉系统。

有了种植谷物,一日三餐有了着落,人类逐渐进入到一种定居的生活方式,并开始驯化畜禽等动物,这个时代被称为农耕时代。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饮食结构其实一直以肉类为主,也就是以脂肪和动物蛋白作为主要能源。进入农耕时代,人类的食谱开始出现大量的谷物。碳水化合物在饮食结构中的占比猛增到60%,而脂肪的占比则大幅度下降到20%。简言之,谷物吃得多了,肉吃得少了,这与过去几百万年发生了颠倒。这并非都是好事,多素少肉,加上熟食烹饪,人类牙齿的咬合力明显下降。随着糖类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增多,容易在酸性环境中生存的致龋细菌在口腔中“安营扎寨”,蛀牙率要高于原始人。

谷物的驯化

02

被驯化以后,本是“同宗兄弟”的谷物和野草的命运开始分化。野草是没人管的流浪儿,苦出身,只能自谋生路。种子离开植株后,随风顺水,听天由命,存活概率低。所以,野草一般会以种子数量取胜,一粒野草种子能够结出成千上万个后代种子。数量多,体积小,多子多福,总有几个能够落地生根活下来,繁衍生息。而谷物被驯化以后,则过上了“小少爷”一样的生活。农人会为它们播种、耕地、浇水、施肥、除草。有了人类的精心呵护,谷物不再像野草那样拼命“生娃”,开始优生优育,生出来的米娃娃数量少,个头大。

野生植物有一种很特别的落粒基因。种子在成熟之后,会从植株上自然脱落,掉落到地上,待到来年再萌发生长。这一过程对于世代繁衍至关重要。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每1万-10万棵野生植物中,就会有一株标新立异的“哪吒”,不走寻常路,落粒基因发生突变,变为不落粒基因。这次让植物“断子绝孙”的基因突变,却是人类的重大利好。

大家都听说过“针尖对麦芒”这句成语吧?其实很多谷粒上都长着芒刺,有着独特的功效。其一,谷物碰到天敌时不能像动物一样迅速逃跑,但位于谷粒尖端的芒就像骑士的长枪,鸟吃了以后会扎到喉咙,它就会去选择偷食其它物种的种子。其二,芒刺可以缓冲谷穗之间的碰撞,减少掉粒,而且在叶片间隔出空隙,便于空气流通,增加产量。芒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帮助籽粒附着在穿行而过的人和动物身上,“搭顺风车”去感受诗和远方,也许有机会飘落到一块肥沃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看起来,尽管谷物不会思考,但它们还是很聪明的。

古人的食谱

03

“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形成约定俗成的版本,即指稻、黍(shǔ)、稷(jì)、麦、菽(shū)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秦汉以前称大豆为菽,英语的soybean,俄语的соя,法语的soya等都是“菽”的译音。在2500年前,因为抗旱、耐贫瘠、生长期短,黄米和小米曾是当时独领风骚的主粮。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统一六国。回望历史,你能想象在2200年前的秦朝,人们都吃些什么吗?炊具多为陶器,将小米放入陶罐中煮熟就是一餐。别在厨房里找铁锅和钢勺,那年头根本就没有铁器,连青铜器都是奢侈品。老百姓的主食是小米,土豪家才有大米——当时在秦岭以南,才有水稻种植。餐桌上有鸡鸭鱼肉,但调料很稀缺,只有花椒和盐,可以做极简版的盖浇饭。别谈什么色香味,能吃饱就不错了。

主食没有包子和面条,因为一直到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磨盘传入中国,小麦才被磨成面粉。也没有西红柿炒蛋和四川火锅,因为西红柿和辣椒直到16世纪末才传入中国。别想着喝52度的老白干,白酒蒸馏技术直到北宋才传入中国,秦朝时候的酒不会超过10度。绝对不敢有酱牛肉,因为在牛耕时代,牛是干活的主力,绝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杀耕牛轻则充军流放,重则杀头治罪。

大家想想,今天我们一餐简单的饭食,可能聚集了数千年来世界各地的驯化谷物:从西亚出产的麦类、葡萄,到美洲的玉米、西红柿和辣椒,再到非洲的西瓜和咖啡,以及中国的稻米、大豆和粟、黍等。这不仅仅是食物的汇聚,更是世界文明的嘉年华。

谷物与价值观

04

种植水稻让人们团结,而种植小麦让人们孤立——这就是大米理论。

起源地之争

05

如何确定一种谷物的起源地呢?中国的汉字始于3500年前,最早的古埃及文字始于5000年前,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被称为史前文明。谷物起源时,当然还没有文字记载,流传至今只有一些语焉不详的神话,像神农种谷、大禹治水等。相对于文字史料,考古发掘可以考证更久的年代。比如:很多学者坚持认为中国是水稻的起源地,依据是在浙江的河姆渡遗址,我们发掘出了7000年前的稻谷堆积层,据此认为早在7000前华夏先民就开始种植稻谷了。然而也有国际学者认为印度发现了很多野生稻种,水稻应该起源于印度。

河姆渡遗址发掘出来的的稻谷堆积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我们知道,无论是漂亮的或者难看的,物种的性状都是由它的基因(DNA)决定的。大家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寻亲节目:有些小孩从小被拐卖了,他们长大之后寻找生父生母。尽管并不知道出生地和父母的名字,通过基因检测,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也依然能找到自己的生父生母。今天我们进入基因工程时代,也可以把水稻的种子拿过来分析它的基因序列。2018年,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刊登了中国学者领衔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对亚洲3010份水稻品种进行基因测序,代表了全球水稻种质资源约95%的遗传多样性。这项研究为育种专家提供了一份优良稻种的“基因地图”,也可以藉此推断谁是爷爷、谁是爹。研究结论是:籼稻和粳稻(水稻的两大亚种)在东亚(中国)、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域是独立的多起源。

谷物的起源地在育种领域非常有价值。中国在杂交水稻领域能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有着很丰富的野生水稻种质资源。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有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1970年,他在海南发现了一株很特别的雄性不育野生稻种,终于实现了水稻“三系”杂交育种方案,培育出第一代杂交水稻。

育种专家希望培养出不同的作物品种,有的产量要高,有的是口感要好,有的能够抗旱、抗冷、抗病虫。要培养出这样的品种,需要找到具备相应性状的DNA。我们来打个比方:这是一个大型的汽车改装厂,如果是“发源地”,车库里有成千上万台不同款式的汽车。想让一台车具备某种性能,可以比较容易的在其它汽车上找到你所需要的零部件。如果说不是“发源地”,车库里都是拖拉机、自行车、坦克,你的汽车是绝版孤品,就很难找到匹配的零部件。所以一个谷物的发源地对一个国家的育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比作一天24小时的话,那么13:00植物在海洋里开始出现,并在21:30爬上陆地。22:10分,种子植物开始出现。200万多年的人类历史相当于最后的38秒,而人类种植谷物的1万年只是最后的0.2秒。悠悠岁月,沧海桑田。感恩厚德载物的大地和养育人类的谷物!

*本文根据作者在“杭州科学大讲堂”的科普讲座文稿整理修改而成。

THE END
1.我国三大粮食作物2、小麦是禾本科的植物,是三大谷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人类的主食之一就是小麦的颖果,小麦的颖果在处理好之后可以制作成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植物。1、水稻是谷类作物,水稻在7000多年前就在我国的长江流域被种植,水稻的原产地是中国和印度。一、玉米1、玉米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也被叫做http://field.10jqka.com.cn/20230106/c644093670.shtml
2.大豆是五谷中的一种吗?五谷作物主要用于人类的主食。小麦和稻谷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用来生产面粉和大米,在各个国家都是主食之一。而玉米和高粱则主要用于制作食品和饲料,谷子则常用于制作酒精和饲料。与五谷不同,大豆的主要用途是制作豆腐、豆浆、豆油等食品,以及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 http://nync.gansu.gov.cn/nync/c118562/202501/174055114.shtml
3.小麦是大米吗?还是水稻?小麦是大米吗?还是水稻?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小麦并不是大米,小麦是麦子的一种,而水稻是大米的半成品,也就是还没有去掉壳的米,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金色的稻子以及小麦是如何变成我们常吃的大米和面粉的? 为什么稻谷适宜加工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2d80f82243454be32f4df8113853fb29.html
4.我们食用的大米面粉,主要来自水稻和小麦的()A.胚乳B.子叶C大米和面粉分别是由水稻和小麦加工而来.水稻和小麦都是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种皮起保护作用;胚乳里贮存着营养物质,面粉就是小麦的胚乳加工来的;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胚根将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水稻和小麦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以及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本题考点:种子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2cffa05b0d2280b2bb705877a0d6c00b.html
5.小麦是大米吗回答 小麦并不是大米。小麦是禾本目禾本科小麦属的植物。它的果实可以用于制作面粉,并且生产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而大米是禾本目禾本科稻属植物的水稻的种子,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可食用食材。主要用于生产米饭、稀饭、米糕等食物。所以两者并不相同。https://nong.huabaike.com/n/2537.html
6.我们吃的大米.面粉主要来自水稻和小麦种子的()A.胚乳B.子叶C我们吃的大米、面粉主要来自水稻和小麦种子的( ) A、胚乳B、子叶C、胚芽D、种皮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考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专题: 分析:水稻和小麦都是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胚乳中,据此答题. 解答:解:A、胚乳是单子叶植物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A正确. http://www.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64a6ee04e6ab76840585fb70b888554a
7.“低糖大米”超高产水稻……这些农作物优良品种你了解吗?在福建永春桂洋镇桂洋村的这片水稻种植基地里,农户们头戴斗笠,忙着起秧苗、插秧苗,进行水稻插播工作。 据介绍,今年当地种植的是低糖功能性水稻品种,这种“低糖大米”具有饱腹耐饥饿、控制餐后血糖等功能,适合糖尿病患者、中老年等人群食用。这个品种由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自主选育,去年,桂洋村试种了20多亩并https://m.gmw.cn/2024-04/21/content_1303718220.htm
8.水稻是大米吗水稻的特点介绍→MAIGOO百科水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主要分为籼稻与粳稻两种。水稻的特点是秆直立,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水稻食用价值很高,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https://www.maigoo.com/citiao/93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