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稻作在地域分布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的稻区。中国稻作分区以周拾实禄(1928年)、赵连芳最早开始研究,其后蒋名贤(1948年)根据稻作区域试验和调查结果,将全国划分为10个稻区,但当时的分区标准并不明确。丁颖(1957年)以地区生态条件、种植制度和稻种类型三者结合的方法,将全国划分为6个稻作带,并编入1961年出版的《中国水稻栽培学》,为我国稻作区划奠定了基础。70年代以来,根据稻作生产和研究工作的进展,在原有6个稻作带的基础上,把原依行政区域分带改为按自然生态和经济技术条件的地域特点分区,修正了各区的分界线和命名,并充实了一些生态描述。
位于南岭以南,包括云南省西南部,广东、广西两省(自治区)的中、南部,福建省东南部,台湾省以及广东南海诸岛屿。稻田多分布在沿海和江河沿岸的冲积平原,以及丘陵山区和山间盆地。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韩江平原、鉴江丘陵、雷州台地;福建省沿海的福州、漳州、泉州、蒲田平原;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江沿岸和云南省澜沧江、怒江下游,台湾省西部平原,都是稻田较集中的地带。本区稻田约占中国稻田面积的17%,稻谷产量约占全国稻谷总产的16%,均居全国第二位。
位于淮河、秦岭以南,南岭以北。包括江苏、安徽省的中、南部,河南、陕西省的南缘,四川省东半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诸省及上海市的全部,广东和广西两省(自治区)北部,福建省的中、北部。稻田多分布在江河、湖泊沿岸的冲积平原和丘陵以及山间盆地。如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平原及江汉、成都平原,都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稻米产区。本区稻田约占中国稻田面积的65.5%,稻谷产量约占中国稻谷总产的66%,均居全国首位。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包括辽宁省的辽东半岛,天津、北京两市,河北省的张家口至内蒙古自治区多伦一线以南部分,山西省全部,陕西省秦岭以北的东南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以南的黄土高原,甘肃省兰州以东,河南省中北部,山东省全部,以及江苏、安徽两省的淮北地区。稻田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沿岸,河北和河南两省的沙、汝、颖、洪四河与黄河沿岸的低洼地区,山东省济宁、菏泽的滨湖低洼地区和临沂地区,江苏、安徽省的淮北平原及河湖低洼地区,陕西与山西省的渭、汾河及其支流沿河洼地,甘肃省东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黄河及其支流的沿岸洼地与平原区。稻田面积约占中国稻田面积的8%,稻谷产量约占中国稻谷总产量的8%。
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包括黑龙江省东部,吉林省全部,辽宁省的中北部。稻田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带,如辽宁省的辽河中下游平原和东北部山区,吉林省中部的松花江平原和西部的东辽河平原以及东北部山区,吉林省中部的松花江平原和西部的东辽河平原以及东部延边地区的河谷地带,黑龙江省的松花江中、下游平原,牡丹江的半山区、铁(铁力)延(延寿)山边地区,黑河沿岸等地方。稻田面积约占全国稻田面积的2.5%,稻谷产量约占全国稻谷总产的3.0%。本区单产较高,米质优良,是商品优质米产区之一。
本区属中温带和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温和湿润,冬季严寒漫长。稻作期间日平均气温17-20℃,日较差12℃左右;≥10℃积温小于3500℃,黑龙江省北部只有2000℃。稻作生长季110-160天,为全国最短。安全播种期自南向北为4月25日至5月25日。安全齐穗期为7月20月至8月15日。稻作生长期总日照时数1000-1250小时,日照百分率55-60%,吉林省延边不足1000小时,日照率仅有47%;光合辐射总量24-35千卡/厘米2,自北向南递增。降水量只有300-600毫米,西部少于东部,水分条件乃是稻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土壤多为草甸土、沼泽土、白浆土、盐碱土等发育而成的水稻土。草甸土、沼泽土分布在平原,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白浆土肥沃度较差。种植制度均为一年一熟的单季早粳稻。栽培方法已由直播向育苗移栽演变。品种为早熟早粳稻,南部为中、迟熟类型,北部为特早熟类型。本区的低温冷害、秋涝春旱和稻瘟病等自然灾害,是使稻作生产不稳的主要因素。在栽培技术上,从防御低温冷害出发,选用耐冷早熟高产品种;采用保温育苗,提早播栽期,以避过后期冷害;加强前期增育,使能充分利用夏季优越的光温条件;运用农业机械及时收获。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青藏高原以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自治区全境,甘肃省西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部,陕西省北部,河北省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部。稻田主要分布在靠近水源而便于引灌的平地,因而形成大小不等分散的稻区,如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平原,宁夏自治区的银川平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山麓泉水溢出地带和沿河洼地,包括北疆的米泉、玛纳斯河湾、阿勒泰和南疆的焉耆、库尔勒、库车和阿克苏等地,稻田面积只占中国稻田面积的0.5%左右,稻谷产量占中国稻谷总产的0.4%左右。
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包括贵州省大部,云南省中、北部,四川省北部的甘孜、阿坝,青海省以及西藏自治区的零星稻区。稻田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海拔2700米以下的河川谷地和山坡梯田。稻田面积约占中国稻田面积的6.5%,稻谷产量约占中国稻谷总产的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