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起源进化与演变

今天讲一讲稻的起源等问题,起源问题不能从现在的地理特征、现存的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分布来分析,要看古时候的地理状况和地质构造。现在的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在古代联成一体,形成一块大陆板块,称为冈瓦那古陆,后来因为地球转动及磁性作用,大陆板块开始断裂、破碎,并开始漂移,大洋洲移到现在的位置,非洲大陆旋转过来,南亚次大陆向北推移,因而珠穆朗玛峰很年轻,且是由两块大陆板块顶托形成。现在南亚次大陆每年还在向北移二公分,山峰还在升高,我们应该认识这块超大陆。栽培稻的野生种、杂草种类的地瑝分布和稻属内其它种的分布,都起源于这块超大陆,由于古大陆的陆地部分断裂、漂移,才使稻属广泛分布于非洲的湿热带、南亚、东南亚和大洋洲,再根据稻种多样性的分布地区和稻谷炭化样本考证,稻的起源地区在尼泊尔——阿萨姆(印度),缅甸——中国云南、贵州,这么一个大的生态区域内。不是什么非洲起源中心或哪一国起源中心。

稻属有两个栽培稻,远昔年代在冈瓦那古陆有着共同的祖先,进化程序由多年生野生稻→一年生野生稻→一年生栽培稻。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各自经历着平行的发展过程。一年生野生稻和一年生栽培稻自然杂交产生杂草种类,形成一个杂合群体。由于种植者浮爱、社会宗教传统和人口增加,使一年生亚洲栽培稻广泛传布,形成三个生态地理种(籼型种,粳型种,爪哇种)。同时,受季候风影响,形成特殊栽培类型(陆稻,水稻,深水稻)。非洲一年生栽培稻缺乏传布,人口密度低,演变也较少。

稻的栽培历史,有的说印度早,有的说中国早,有的说非洲第一,但有一种趋势,中国的影响是很大的,精耕细作的栽培技术和农具是在中国产生发展的。在汉朝时开始移栽,以后也传到东南亚,甚至非洲。东南亚种植稻的历史不超过四千年,今天的孟加拉国没有引进铁犁,直播稻仍然很多。

下面谈谈我们的工作。在近廿年中,开始是收集品种资源,改良高产半矮性品种。广泛地长期的收集各类品种并种植、鉴定、整理,每一份种子有七十六项鉴定项目,并安全保存贮藏。当种子快用完或发芽率猛跌时更新一次,我们已有六万份种子,其中可靠的约有四万份,那么,为什么还要收呢?我们要新的因子,才能对付病害。因病害会产生新的生理小种,栽培品种需不同的遗传背景,一个品种遗传背景多点,某一病害的生理小种也会变得慢一点。

品种资源工作非常繁琐,多种易混杂,搞错,感病易失收,甚至遗传基因丢失,于是就设法贮藏种子,长期保存好。我们有很好的贮藏库,六寸厚墙,采用新式结构,二块铝板中间有四寸砖头,铝板接起来不漏气,漏气用胶水封住,铝壁也不会生锈,是永久性的。过去的贮藏库用砖砌的,在干燥条件下砖头慢慢会粉碎,十年后该库就要报废换去。库内种子贮藏架可移动,只留一条走道,取种子时可轻轻地用手把架子摇开,提高贮藏容量三分之一。有关种子资料都输入计算机,正确又方便。另外,我们也愿意同中国合作,保存中国的水稻种子。

我们所的育种工作在一九七五年以后有所变化,我们不再命名品种,而是把自己的育种材料供应人家,这有几个好处:①各个国家可以利用自己的材料命名,促进各个国家对国际水稻所材料的兴趣。我们的品种出名以后,好的也要,坏的也要,大家都要,这是一个恶性竞争,原来本国的很好的品种也没有人要,所以我们不命名了,也是促进人家的育种工作;②我们可以替其他国家做杂交,把第一、二代送给你们,在你们自己的地方选择,早期世代的材料也分送给你们,还有国际苗圃试验,如稻瘟病、白叶枯病等在各个参与国家试验,促进不同国家间交流。譬如孟加拉有什么好品系,也可能在其他国家命名品种;③合作研究。我们没有做花药、花粉研究,也没有经验,可以同上海农科院合作。我们提供杂交种子,由他们培养。还有训练人员,培训育种、植病、生理、土壤等方面技术专家,使他们回国后成为一个合作小队,从事育种工作。

对于提高灌溉地区的产量问题,要求维持高产水平,我们注重在未改良的地区,着手加强低产有问题地区的育种。水稻杂交方法以往搞单杂交为主,现在做三杂交,即在单杂交第一代再跟另一个亲本杂交,把更多的因子在一次杂交中加人“碗”中,而不是一次次地加,这样速度快。有时也用双杂交法。

报告会结束前,与会者就目前种质研究和水稻育种上的重大课题提出问题,张教授结合他的工作当即作了解答。

问:世界稻作起源中心是多中心还是一中心?

答:共同地区在冈瓦那古陆,是一个超级洲,一个中心地区,即起源地区。

问:稻栽培的起源历史在国际上看法如何?有多长历史?籼粳的历史?

问:陆稻在原始材料中重要性如何?

答:西方人类学家和搞作物的人们到了东方,看见山地种了稻,一下子鲁莽地讲,旱作山芋之类比水稻久。陆稻的性状比水稻进步得多,陆稻是后来进化而来,是毫无疑问的。现在的情况是外行的人乱讲,内行的人一声不响。

问: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对一般广泛性改良是植株变矮,产量变高,感光性弱。今天,在农业没进步的地方,是品种改良对农民没有贡献的地方,水稻植株高,分蘖性弱,适应不良环境,有感光性。要向两方面进军,全世界灌溉水稻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四分之一,已给改良的品种饱和了。高产品种不能进去的地方都是有问题的地区。因此,育种的主要目标是向着不良的地区。当然,良好的地方如抗病虫、营养等有待继续上进。

问:水稻起源途径是野生稻→籼稻→粳稻?还是

两条途径分别进行的?

答:丁颖教授讨论过,我同意。中国稻中籼稻是原始型,但并不是讲,今天的粳稻一定是杣稻来的。当初祖先下来,籼稻多一点,粳稻从中分出来,所以籼稻历史久一点。

问:栽培稻的直接祖先是野生稻的哪一个种?

答:这是一年生的,没有地下茎,感光性差,生长在浅水地带,名叫Oryzanivava。nivava印度文为自生,相当于Spontanea一类。当然,我们看到也不是典型的,至少在进化过程中有一年生过程。

问:我国华南及云南在水稻起源上占何地位?

答:云南、贵州在水稻起源上是很重要的,它是冈瓦那陆地剩下的一部分。喜马拉雅山脉南边与北边差得很远,南边光照好,有季候风,高山地带晚上不太冷,如尼泊尔,它的品种处于高海拔,但他们的品种不抗低温,和喜马拉雅山北坡不一样,海拔高的地方,晚上气温降低,有耐冷的生态型,粳稻是在这种地方发源的。印度高山上的最耐低温品种是中国去的。他们没有抗低温品种,这是很好的证据。

问:研究和利用野生稻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答:已知有两个很大的贡献。中国海南岛的野生稻“野败”,中国有五千五百万公顷杂交水稻,一大半从那里来。我们那边有印度的尼瓦拉野生稻(nivara)。中国植病专家林克治先生从我们供给的种子中分析出抗丛矮病基因,只有一个尼瓦拉样本内具有这种抗性,栽培稻和一年生野生稻没有。这一个因子省了几千万美金,如果加深检验和研究,会发觉我们未知的潜在价值。

问:品种资源工作在种子生理方面有些什么急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答:这有几点,水稻高温干燥的问题,以往经验是50°C高温干燥,水分干燥很快,寿命却很短。我们

老的种子库放种子,不用高温,采用干燥剂,水分保持8—9%,换二次,不加热,种子寿命长。低温干燥,先在烤箱中把空气冷却、干燥再升温。干燥温度为38°C,相当上海的大热天。温度与休眠性有何关系,早期测定发芽率,什么时候发芽率下跌等,需要和有关大学合作搞生理研究。

问:抗纹枯病的水稻资源有哪些?

答:纹枯病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由不同真菌的生理小种致病的。到目前为止,没有高抗的材料。我们一般的鉴定无非是把感病品种淘汰,真正高级的抗病品种没有。

问:目前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高的品种资源有哪些?测定这些品质的快速有效仪器有哪些?

问:你对今后水稻育种的技术革新途径有何看法?

答:这个题目很大(台下笑声),刚才提过,在高产地区主要是稳定产量,更好地抗病、抗虫。低产的地方,要增加产量,怎么做?要用“遗传评定利用”计划,它不光是适用国际水稻研究所,现正在普及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专家一起搞,可以共同利用这些资源,一个国家不用的资源,另一个国家成了宝贝,因此,可以相互利用。

问:水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现状?

答:水稻染色体是很难研究调查的,以往我那儿有几个女孩子(指女工作人员)做过,这方面的前途并不太好。第一,做起来很困难;第二,有籼粳稻的问题,它们的情况不同,可以做,但并没有多大的潜在价值。我们做得很少,假如有突破性进步,这项工作是可以做的。目前看,并没有太多要做的。

THE END
1.科普水稻的一生,114张ppt详细阐述水稻的前世今生!【科普】水稻的一生,114张ppt详细阐述水稻的前世今生!2019-12-05 01:41:21 来源: 种业商务网 举报 0 分享至 本ppt作者为徐才国教授,向徐老先生致敬。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8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VJJBT1Q05325BXL.html
2.水稻演变的历史截至今天,普通水稻每亩产量已经超过400公斤,而超级杂交稻的亩产则超过1000公斤,这组数据放到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记得在我小时候,大约30年前,我们家种着15亩地,其中4亩是水田,每年两熟,种一季稻子,再种一季小麦。我爸我妈辛勤劳作,是全村公认的种田能手,稻子亩产最高才200公斤,小麦亩产最高才300公斤。三十年后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18/11/36465141_630013341.shtml
3.你知道水稻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吗?水稻演变的相关知识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518940
4.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与发展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与发展 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 对解决人们的粮食问题和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如何优化水稻栽培方式, 提高水稻产量成为了水稻生产的重点目标。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 相关学者加大了对水稻栽培方式的研究力度, 从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2个方面出发, https://www.360wenmi.com/f/f384v1nvf4sw.html
5.广昌水稻螟虫的演变历史与未来发生趋势探讨的英文翻译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广昌水稻螟虫的演变历史与未来发生趋势探讨的英文,广昌水稻螟虫的演变历史与未来发生趋势探讨翻译,广昌水稻螟虫的演变历史与未来发生趋势探讨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m.dict.cn/%E5%B9%BF%E6%98%8C%E6%B0%B4%E7%A8%BB%E8%9E%9F%E8%99%AB%E7%9A%84%E6%BC%94%E5%8F%98%E5%8E%86%E5%8F%B2%E4%B8%8E%E6%9C%AA%E6%9D%A5%E5%8F%91%E7%94%9F%E8%B6%8B%E5%8A%BF%E6%8E%A2%E8%AE%A8
6.中国南方水稻复种指数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中国南方水稻复种指数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水稻复种指数,时空格局演变,省际差异,驱动机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在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难以提升的压力下,保持或提高耕地多熟种植,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最有效https://wap.cnki.net/lunwen-1023507815.nh.html
7.籼稻和粳稻主要是条件不同而演变而来的不同水稻栽培种籼稻和粳稻主要是 条件不同而演变而来的不同水稻栽培种A.光照B.温度C.水分D.土壤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cfddd6512427499d8b1197dbd6f5b0d1.html?fm=bd1d0b28bbbd2aab7f01300f467c113c10
8.我国水稻专家丁颖教授根据栽培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把栽培稻系统地【简答题】我国水稻专家丁颖教授根据栽培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把栽培稻系统地分为哪5个级别? 答案:丁颖等根据我国栽培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全国各地品种分布情况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把栽培稻系统地分为:籼、粳亚种,早、中季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论述题】试述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用及其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4350112.html
9.农业科技通讯杂志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2019年第11期综述了水稻直播、育苗移栽、抛秧栽培的演变与发展,对3种水稻栽培方式的历史背景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期为今后的水稻栽培方式发展与研究提供方向。 渭北塬区旱地小麦育种进展与育种策略探讨 关键词:渭北塬区 旱地小麦 育种 主要针对陕西省目前旱地小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有效开展以后旱地小麦育种及相关https://www.youfabiao.com/nykjtx/201911/
10.杀菌剂市澈争异常激烈,RNA农药靶向几丁质农药纳米制剂或将2.我国水稻主次病害不断演变 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病害的高效防控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会上,中国水稻研究所寇艳君研究员对我国水稻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等给予了详细的指导。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繁,氮肥过量使用导致水稻病害风险增加,水稻种植方式的改变,一些病害发生情况也出现变化,同时田间http://pesticide.vip/zgny/ymkd/content/139a8a2c-0155-4d46-99d3-72891a374d78.html
11.水稻与大米知识了解程度调研在不查资料的前提下,你对以下有关【水稻】的知识的了解程度如何? 完全不知道不太知道知道一点大多知道非常熟知 水稻的起源 水稻的演变过程 水稻的种植 水稻的历史知识 有关水稻的书籍 有关水稻的诗词、歌曲 水稻的性状 和水稻相关的名人 水稻的加工 水稻的的品种与分类 * 2. 在不查资料的前提下,你对以下有关https://www.wjx.cn/vm/OtuM0rV.aspx
12.历史文化五尺道与朱提文化形成关系考‖邓沛史料之窗朱提是昭通古代“窦地”称谓的夷汉语言演变,汉晋时期成为行政区域称谓。这一区域是从中原内地往西南入滇的必经之路,进而抵达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古罗马,因而朱提也成为古代使团商队来往的必经之地,是南方路上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朱提地区属低纬度高海拔区域,地形高低差大,立体气候,雨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1http://scdfz.sc.gov.cn/whzh/slzc1/content_116608
13.福建黄泥田土壤肥力演变与改良利用王飞等定价58元第4~9章分别介绍了长期施肥下黄泥田土壤有机碳和大量、中微量元素的演变规律及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第10~11章分析了长期施肥下黄泥田土壤酶、微生物及杂草生物多样性特征,第12章介绍了长期施肥下黄泥田水稻产量演变及籽粒营养品质,第13章总结了黄泥田主要改良利用技术,第14章综述了黄泥田改良利用研究策略。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643831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