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依托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大米全产业链发展“小米粒”串起乡村振兴“大丰景”

“一粒米”的高光时刻是什么?变成大米、磨成米粉,做成米饭?其实不止如此,“一粒米”可以牵出一条产业链,拉动种子、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乃至品牌的升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可以说,一粒米,关系粮食安全,连着百姓生活,亦是悠悠民生。

今年10月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本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惠州历来是广东省粮食主产区,水稻则是惠州市的传统主粮,博罗县、惠阳区、惠东县、龙门县是省级优质稻生产基地。近年来,惠州市以建设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推动规模化生产做大做优一产,引进自动化设备做强做广二产,融合农文旅做活做精三产,打造大米全产业链,铸就粮食安全“压舱石”,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稻”路。

推动转型升级

自动化+智能化,大米加工满满“科技范”

稻谷离开了稻田,如何变成大米?走进龙门县云鹏双丰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丰鱼”)的加工车间,这里满满的“科技范”会颠覆人们对稻谷传统加工方式的认知。

透过车间一面面巨大的透明玻璃,可以看到由气压自动胶辊砻谷机、谷糙分离机、色选机等各种机器组成的现代化全自动大米加工生产线,从倒入金灿灿的湿稻谷开始,依托PLC智能控制系统,洁白饱满的大米就会自动“生成”,日加工量可达160吨。再配套全自动的包装生产线,加上码垛机器人的助力,工人只需要用叉车把码放整齐的大米送入仓库,整个加工和包装的过程“一点都不费劲”。

双丰鱼成立于1986年,30多年间,从一家粮食加工小作坊发展成龙门大米行业领头企业,再到如今入驻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一家集粮食生产、开发、销售、科研创新、生产示范、农旅融合于一体的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其发展壮大的历程,也是惠州水稻产业化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惠州把建设科技集成、主体集合、产业集群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共推动建设建成龙门、惠城、博罗三个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依托产业园平台,越来越多的大米(粮食)加工企业进驻园区,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提升加工能效,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壮大,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已全面建成的惠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水稻和蔬菜为主导产业),培育了以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惠州市年年丰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主的稻谷烘干、稻米加工集群,新增稻谷仓储能力16.5万吨/年,年精加工大米20多万吨。

2021年12月28日获批立项的博罗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范围包括石湾、园洲、石坝、公庄4个镇,总面积677.21平方公里,共有5家实施主体。在位于石湾镇的产业园核心区,记者看到三栋厂房已经完成建设,目前正在进行装修和设备安装等,建筑主体用途涵盖水稻烘干、加工、收储、质量检测、丝苗米产品和农耕文化展示等。

惠州伴永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伴永康”)是该产业园的牵头实施主体,三栋厂房中的一栋将建成伴永康丝苗米现代化加工中心。该公司总经理谢永佳介绍,公司成立于1991年,这次进驻园区,将建设全自动的加工和包装生产线,目前正在加紧安装第一条生产线,日加工大米可达300吨,加工中心还预留了安装第二条生产线的空间,届时加工量将翻番。“接下来,我们想借建设产业园的东风,逐渐扩大自身经营规模,推动大米年产能从10万吨增加到30万吨,粮食仓容量从3万吨达到10万吨,完成从省级农业龙头向国家级农业龙头的升级。”

联农带农增收

科技赋能+利益联结,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依托产业园平台,惠州水稻烘干、加工、仓储能力不断提升,也带动上游水稻生产种植逐步走向适度规模化、机械化和智能化。2022年,惠州水稻播种面积127.7万亩,总产量47.69万吨,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4.64%。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实际上,如今不仅是龙头企业,即使是农户自己种田,也可以实现机械化。为破解农村散户种田“缺劳力、缺机具”的难题,惠州近年来探索建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体系,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水稻生产全程托管社会化服务。

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服务帮农民解决了“不会干、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等问题,产业园和龙头企业则通过不断完善及创新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激发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各实施主体与农民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并以高于市场价10%~20%的价格与全县约1100户脱贫户签订了粮食收购协议。同时,产业园会向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并联合专业的合作社不定期上门为签约农户提供各类服务,帮助解决种植难题。目前,产业园累计带动农户5228户,产业园农民收入显著增长。

在龙门县龙田镇沙塘村,村民邓绍坤是小有名气的种粮户,七八年前种了水稻30亩左右,近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至六七十亩,亩产能达800斤。“我选的都是优质的品种,新鲜碾出来的大米很好卖。”邓绍坤说,龙田是丝苗米专业镇,也是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有产业园和龙头企业的带动,让他更加觉得走种田致富的路子是对的。

补链强链延链

做强“粮头”摆活“食尾”,推动水稻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在龙门丝苗米文化体验馆通过VR技术了解农耕历史、走进工厂参观大米自动化生产线、参观展销中心了解龙门大米各种品牌、进入稻田体验水稻收割……今年暑假,一批批学生走进龙门开展研学活动,双丰鱼推出的这种“工业+农业+旅游”的模式,颇受市场欢迎。

一粒米,以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正在满足着游客望山看水忆乡愁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园和农业龙头企业,依托自身种植基地、加工车间以及农耕文化体验馆等,开展农文旅和研学活动,既拓展了农业功能,又延长了产业链条,形成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如今,水稻产业链条仍在不断延伸,聚焦做强“粮头”和摆活“食尾”,“一粒米”的附加值持续提升。

在“食尾”这一端,稻谷除了被加工成大米,还有许多新产品涌现。

惠州市惠兴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近年与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开发“一米爱”米粉、河粉系列产品,选用龙门富硒大米、纯大米精制而成。“我们不断改良,让产品吃起来口感更好。”该公司总经理李慧文介绍,目前年产干河粉、干米粉300吨,市场反响良好。

去年12月,伴永康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签约共建丝苗米水稻产业研究院,双方围绕丝苗米新品种的选育、示范推广、绿色种植和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全链条研发合作。“目前我们已成功研发出养生米茶,即将推向市场。”谢永佳说。

在惠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有企业对大米初加工后产生的“边角料”进行深加工,将一粒大米“吃干榨尽”。如通过综合利用稻米副产物及稻谷谷壳等,开发了米糠饼干、米糠固体饮料、萌芽糙米奶以及谷壳餐具等产品,以科技赋能,提升粮食附加值。

无论是大米还是其他精深加工产品,对市场而言,品质和品牌才是核心竞争力。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惠州市把农业生产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范围,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立惠州大米产品可追溯体系,同时强化品牌建设,申报原产地标记保护等品牌标识,打造惠州大米“金字招牌”。

如今在惠州乃至华南和全国市场上,“矮陂丝苗米”“水中鲤”“年年丰”“双丰鱼”“伴永康”等大米品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此外,罗浮山大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门大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都是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随着品牌推广的深入,将持续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奏响惠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统筹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采写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侯县军)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水稻田考古演(原标题: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 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 (来源:视频综合) 2024年5月2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刊发了来自中国科学家团队的论文。 研究告诉我们,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这条证据链,在长江下游地区钱塘江流域找到了。这粒米,走过了漫长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JKQDUE8C000189FH.html
2.世界稻作历史水稻的起源与传播关于水稻的起源和传播争论已久,它起源的准确时间和地点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水稻进化过程中的驯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目前已知的最早非洲栽培稻,考古学家认为起源于非洲西部的尼日利亚,最早可追溯到3500年前,亚洲栽培稻要比非洲稻早得多,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认为印度是亚洲稻的起源中心,印度曾发现过公元http://www.pjrice.com/index.php?ac=article&at=list&tid=114
3.水稻是大米吗水稻的特点介绍→MAIGOO百科水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主要分为籼稻与粳稻两种。水稻的特点是秆直立,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水稻食用价值很高,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https://www.maigoo.com/citiao/937995.html
4.科学网—食文化漫谈:米饭简史出土了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刷新了人类最早栽培水稻的历史纪录。玉蟾岩遗址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成了世界稻作文明起源的“圣地”。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稻谷、稻杆叶和许多植物茎叶、果实的碳化物,经过年代鉴定为距今6670年左右,说明我国最迟在6000多年前就开始水稻的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339800.html
5.东北大米的由来2、东北大米起源在桓仁,是朝鲜移民在古城镇试种成功的。 二、东北大米的大面积种植 到20世纪初,朝鲜移民又引种日本的稻种,东北种植水稻历史才真正开始。 日俄战争结束后,培育出了更适合东北气候的"大原"和"万年"两个品种。同时日本本土培育的"陆羽123号"和"红糯"也开始在中国东北的农户种植。 https://www.meipian.cn/4szp9cqs
6.杭州富义仓米业有限公司:探索优质稻米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大米是水稻的初加工品,没有优质水稻就没有优质大米,抓大米的质量就得从优质稻种原抓起。为了确保品牌大米的持续发展,公司于2014年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浙江富义仓粮食技术研究院”,承担公司稻种选育、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研发和品质控制中心等职能,负责种子基地、订单种植基地和有机稻种植基地的管理,为企业产业化、品牌https://www.lswz.gov.cn/html/zt/qglscy/2018-06/14/content_237033.shtml
7.兴安芯”——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科技引领兴安盟大米发展侧记水稻种植在兴安盟有100多年的历史,这片寒地黄金水稻积温带赋予了水稻生长诸多有利因素——肥沃的土地、清澈的河水、洁净的空气,还有最适宜的温差。然而,因为自主品种稀缺,没有当家品牌,让兴安盟大米“养在深闺人未识”。 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打造出专属于兴安盟的水稻好品种?如何推进兴安盟水稻产业高质量发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33243561367422678&cdn=https%3A%2F%2Fregion-neimenggu-resource
8.转基因之外:转基因历史发展及舆论质疑一直有,行动从未停:菲律宾农业部2019年12月18日向黄金大米颁发了“直接用作食品、饲料或加工”(FFP)许可证。IRRI称,经过严格的生物安全评估,黄金大米被认定与传统水稻一样安全。 2.3 转基因三文鱼 大的是转基因的三文鱼、小的是普通三文鱼,两条鱼年龄相同 https://www.jianshu.com/p/807227bd0415
9.重视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近期,受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极端气候影响,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生产受到影响,全球大米价格持续攀升,达到11年来历史高点,国内稻谷价格也呈现同步上升趋势。我国是世界重要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厄尔尼诺现象会不会影响国内大米稳定供应,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稻谷https://m.gmw.cn/2023-07/13/content_1303438482.htm
10.大米起源于什么朝代生活频道大米栽培的发展 位于环太湖地区的崧泽文化和继之而起的良渚文化,更是将史前的水稻种植技术发展到极致,不仅继续选育水稻,更发明了石犁和专门的耘田器,水稻产量大增,使该区域人口爆炸,比中原地区更先进入文明阶段,在良渚古城的池中寺遗址发现让人惊讶的巨量碳化稻米遗存。炭化稻米堆积共分南北两大片,呈黑灰色,夹杂大量炭https://m.jiangzi.com/tuwen/shenghuo/110876.html
11.水稻,大米博物馆及其它而碾磨与稻米之间不能割舍的情感,如同日月如同天地相辅相成。也许,大米就是从辛劳的碾磨下流淌出来的辛酸和甜蜜。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碾磨被淹没在历史的野草丛中。只是回忆起那个漫长的年代,仍然会使人颇有感慨和留恋…… 民以食为天。有资料说,盘锦粮食总产量为100多万吨,其中水稻的产量就是100万吨左右,占到了http://www.liaoningwriter.org.cn/news-show-1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