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起源三论(三)原始汉字经历了三个发展演变阶段

汉字起源三论(三)原始汉字经历了三个发展演变阶段

东北老男,敞履宽衫;勤于思考,以防脑瘫。

(作者:民科杨一光)

(一)最初汉字不是传递语言的

(二)汉字的原始作用是帮助记忆

(三)原始汉字经历了三个发展演变阶段

根据文字帮助记忆的功用特征,可将原始汉字划分为记号文字、标记文字和记事文字三个发展演变阶段。

1、记号文字阶段

记号文字是汉字的源头,它应以大地湾以及仰韶半坡等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为代表,其距今大约是在6千至1万年间。

记号文字是个人创造,个人使用,即是用来帮助个人记忆的。因是帮助记忆,这种记号文字是指事性质,而不是象形的;即是用来记写或表达抽象的事物概念的,而不是用来图形描物的。

因为是个人使用,记号文字的形与音、义的关系还不是确定的,或者说还不需要确定。所谓不确定,即同一个概念我可以是这样记写,他则可以是那样记写。所以,那些原始陶文具体读什么音,表什么义,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破译。

因为是个人创造,个人使用,记号文字的发生应该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发生应与我国原始农业的分布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而说它距今是6千至1万年,这主要根据的也是原始农业这个线索。

记忆需要帮助,这是思维发展进步的结果。而农业的出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获取于自然的劳动,而是创造性的,即是以增加天然产物为目的一种劳动,因此它是人类思维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在这种创造性的,即需要更多脑力支持的生产劳动中,文字形式的帮助记忆,辅助思维,必是不可缺少的。事实上有关天文、历法以及数字等方面的知识,也都是形成于原始农业生产劳动中。而这类知识、经验的形成、积累及其应用,即便是从今天的角度看,若没有了书写符号的帮助,光靠大脑记忆,也是难以成就的。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最初汉字应是我们的原始先民在农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通过帮助记忆来辅助思维的使用工具。

半坡陶文

2、标记文字阶段

记号文字是个人使用,而标记文字则已经具有了共同使用的特征,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由于原始生产劳动是共同的,生活方式是集体的,因此在需要记忆的事物中,必然有许多内容是需要大家共同记忆或记识的,这样才便于协调,有利于合作,更可避免因记忆上的差错,造成认识上的混乱。这一需要的变化必然促进汉字的发展进步,于是在个人使用的基础上,那些共性内容突出并频繁为大家所使用的,如表示数量、方位、时序等一些内容的记号文字,便逐渐具有了共同使用的特征。而这种可以用来帮助共同记忆或记识的文字就是标记文字。

标记文字距今应是在4千至6千年间。

标记文字的“标记”特征表明,这时的文字也只是为了起到一定的提示、强调或告诫的作用才使用的,即它还不具备传递语言的告知性。告知的内容必是大家不知道,是需要告而使其知的。而提示、强调的内容,则是大家都清楚,本无须告知,只是为了帮助记忆或记识,以避免一时的遗忘或疏漏才使用的。其标记的性质还说明,当时的文字还不具备记录完整语言的功能。

在标记文字阶段上,出现了象形字,因为用象形,即通过图形实物的方法,其提示或告诫的效果更为突出,因此可以起到更为理想的标记效果。

标记文字虽然还不能记录完整语言,但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已经出现了组合使用文字的现象。这应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关键性的突破。

所谓组合使用,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构字即字形组合。这是以字的形与义(包括读音)为元素而进行的组合。它实际上是在已有的记号、标记文字基础上,也就是以指事、象形为构字部件而进行的汉字的再创造。而我们今天所谓的“会意”、“形声”,其实就是这一再创造的结果。通过这样的组合或结构形的再创造,汉字的数量大增,因此其记写语言的功能得到了强化。

其次是语词组合。在构字组合的启示下,又有了新形式的,即字与字的组合,也就是语词的组合。把语言中的具有某种语词关系的事物概念,通过文字形式的组合表达,无疑可以用来记写一些更为复杂的思维活动内容。而这种组合,实际上就是书面语句形态的开始。

金文中常见把“小子”、“小臣”连写成一字,这实际上就是由构字组合向语词组合演进过程中的遗存现象。

语词组合在陶文中已见端倪,而在早期的金文中则更容易见到。如那些被认为是“族徽”的文字,就明显地具有这样的使用特征。

组合使用文字,应是汉字脱离原始,从而向书面语言发展所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因此,在汉字的发展史上,它应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石棚山原始陶文

3、记事文字阶段

记事文字已经是成熟的、系统的,即能够记录完整语言的文字。

在标记文字的基础上,尤其是通过构字组合与语词组合的使用,文字与语言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其记写语言的能力越亦得到强化,于是汉字便逐渐进入了可以记写完整语言的记事阶段。

记事文字自然当以甲骨文、金文为其代表。

之所以强调其“记事”的性质,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文字还不是用于传递的,而仅仅是用来记事的。所谓记事即不是专意要把什么内容告诉给什么人,而只是在于所记之事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上,即是出于“备案”的目的才使用的。事实上甲骨文、金文都不是用于传递的,而只是用来记事或者说是“备案”的。记事的功用特征表明,这一时期的文字及其使用仍是与人们的记忆或记识活动有关,因此它与记号文字、标记文字,在功用上是一脉相承的。

汉字实际地用于传递语言,即用于交际,肯定要比人们想象的晚得多,并且它也应该是从帮助记忆,即是从口头传递人写给自己看的“备忘录”一类的使用中逐渐发展演变而来。

总之,原始汉字是大体上是经历了以上三个发展演变阶段才逐渐成熟起来的。而通过以上三个阶段分析,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原始汉字帮助记忆的功用特征,同时,对汉字是如何起源及其发展演变的,我们也可以有了一个相对清晰、连续且是完整的认识。

THE END
1.论中外文字不同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在文字起源时期,画画是一种并不被很多人所掌握的技能,即使今日,画画也不是很多人能够掌握的技术。 可以说,中华文字起源于中国早期的艺术家。将可见的东西用画笔画下来作为记录,是艺术家们很容易想到做到的一种方式。 艺术产生于闲暇,所以在古代中国是一个物产富饶,有很多人可以闲下来画画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473976/
2.中国汉字发展简史中国汉字的发展史是一部悠久而灿烂的篇章,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和智慧。以下是中国汉字发展史的概述: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 原始文字符号:据考古发现,中国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符被认为是早期文字符号的雏形,但这些符号是否能确证为文字尚存争议。 https://www.meipian.cn/55qy0c7u
3.隶书的起源与发展探微由于在青铜上镌刻难度较大,材料也很有限,所以人们又把这种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之甲骨文。这些刻在钟鼎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字就是中国汉字的开山之作,在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上迈出了第一步,也是中国书法长河的三江之源。 一、隶书起源 由于象形文字比较接近事物,书写时带有绘画色彩,很不方便,一般人难于掌握https://www.zgshscjxh.com/nd.jsp?id=254
4.汉字的起源和来历6篇(全文)如果文字的发展只存在必然性的因素, 那么所有的文字都会趋向于一致, 而世界上的文字种类繁多, 有的是音素文字, 如英语、法语, 有的是音节文字, 如日语的假名, 汉字则是一种表意文字, 正是由于偶然性因素的介入, 才使得文字的发展千差万别。下面就分别叙述汉字起源和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x5ji3sv.html
5.研究汉字和日文的起源及发展关系文字,是文明形成的一大重要标志。文明的多元一体,源远流长也使了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文字。同属欧亚大陆的中国和日本,由于历史因素和人文因素,其文字也具有一定的关系。本论文从汉字和日文的起源、发展,汉字何时传入日本及造成的影响,汉字和日文的现状等角度分析汉字及日文的关系。 http://www.jsxzyz.cn/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356&wbnewsid=8040&wbpagenum=3&wbnewspageid=3869
6.文字的起源完整版.pdf推测的依据 1.根据世界文字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参考对历史有折射反映的神话传说 3. 根据与汉字起源有关的书面文献记载 4. 根据已经发掘出的跟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资料 第二节 有关汉字起源的记载和传说 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汉 字起源的文献记载最早来自周秦的典籍 而且大都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但是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625/7034125042005125.shtm
7.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共6篇) 篇1: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一.概述 关于我国汉字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以有五千年的历史,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汉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oxnydm2.html
8.中国文字博物馆导览大全(三)·字的起源及甲骨文造字在新石器时代史前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刻划在陶器上的符号。它们有的可能与文字起源有关。但这些陶器上的刻划只能称为符号、记号,还不成系统,不能称为文字。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接下来,就请走进下一个展厅《甲骨纪事》,才算是开始了解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即从原始先民们的勾勾画画的各类符号,发展到刻在龟https://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280510.html
9.中国汉字的起源四是夏代起源说。 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其奴隶制时代中提出中国文字起源有6000年的历史。 曾有学者说。远在下以前。至少在四五千年前。郭沫若则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更应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既然医生说的甲骨文已经非常成熟。据此推断其发展至少应该以前一千年左右。因此中国文字应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899388.html
10.浅谈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http://m.ye-su.cn/yy/aeeestntn22ve2sdty.html
11.世界读书日,认识一下1900多年前的“字典”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 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 总结起来对汉字学有三大作用 1.系统分析汉字字形 考究汉字字源 汉字起源久远 其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文字阶段 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始创文字 西周太史籀(zhòu) 改进文字 推出“籀(zhòu)文”即大篆 http://www.yongxing.gov.cn/content/656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