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进口双降,稻米市场为何难涨?

由于当前稻谷供应压力不减反增,且增加幅度不小,受此影响,预计短期稻米市场供应压力难以化解,加上外围小麦、玉米持续走弱,对稻米需求的替代增加,预计市场将继续弱势运行。

稻谷产量小幅下降

总体继续供大于求

上周,我国稻谷产量公布,虽然稻谷单产增加,但由于种植面积下降,今年稻谷总产量仍出现小幅下降。今年我国稻谷总产量为20660万吨,比上年减少189万吨,下降0.9%,是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较2021年的历史最高产量仅减少625万吨,减幅约3%,连续13年稳定在2亿吨上方。其中,中晚稻产量为17826.5万吨,比上年减少210.5万吨。

稻谷产量小幅下降,但由于大米需求也在下降,因此,我国稻谷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3/2024年度国内稻谷食用消费量为15800万吨,饲用、种用和工业用稻谷消费4421万吨,国内稻谷总消费量为20221万吨,同比下降171万吨。测算当年国内稻谷产大于需439万吨,比上年减少18万吨。

大米进口同比大降

进口仍然多于出口

国际大米价格自7月下旬快速上涨以来,与我国大米的价差不断扩大,持续处于近十几年来的高位。12月15日,广东早籼米批发价4270元/吨;泰国大米(5%破碎率)到港完税理论成本5146元/吨,国内外价差-876元/吨;越南大米到港完税理论成本5295元/吨,价差-1025元/吨;巴基斯坦大米到港完税理论成本4795元/吨,价差-525元/吨。

由于国际大米与我国大米的价差不断扩大,我国大米进口成本大幅增加,加上印度禁止白米和碎米出口,我国大米进口持续下降,并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据海关统计,2023年11月我国进口大米13万吨,周环比增加1万吨,增幅8.3%;同比大降20万吨,降幅60.2%。1月至11月我国进口大米240万吨,同比大减337万吨,降幅58.4%。

虽然国际大米价格高企,我国大米出口竞争优势有所提升,但国内大米出口并未有明显提升。11月份我国出口大米17万吨,月环比增加1万吨,增幅6.3%;同比减少6.7万吨,降幅28.3%。1月至11月我国出口大米141万吨,同比减少63万吨,降幅30.9%。

虽然我国大米进口大幅下降,但仍高于同期的出口量。1月至11月我国大米净进口99万吨,与上年同期净进口374万吨相比,大减275万吨。今年大米进口大幅减少,主要是碎米进口大幅下降,精米下降幅度并不大。而碎米主要用作饲料,少部分作为食品原料,对口粮大米市场影响不大。1月至10月我国进口碎米74.9万吨,同比减少256.7万吨;进口精米149.7万吨,同比减少55.1万吨(折合稻谷约80万吨)。

由于印度大米出口限制措施短期仍难放松,预计后期国际米价仍将维持高位震荡态势,我国大米进口成本短期难以降低,预计大米进口仍将保持低迷。按照当前国际大米市场形势,结合前期进口情况,预计全年大米进口约260万吨,出口160万吨,净进口在100万吨左右,其中精米进口同比减少约70万吨,折合稻谷100万吨。

稻谷销售同比大增

托市收购同比大减

今年稻米市场前期走势较强,尤其是南方稻谷价格远高于最低收购价,因此,今年最低收购价稻谷销售同比大幅增加。截至9月底(后期最低收购价稻谷没有投放),2023年我国共举办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交易会27场次,实际成交34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76万吨,增长4.25倍。其中,早籼稻成交18万吨,中晚籼稻成交158万吨,粳稻成交165万吨。

从最低收购价稻谷的购销情况看,截至12月15日,今年最低收购价稻谷净投放340万吨左右,而上年同期为净收购609万吨。因此,今年最低收购价稻谷净投放比上年增加949万吨。

供应压力不减反增

稻米市场难免下行

虽然今年稻谷产量小幅减产,大米进口大幅减少,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今年稻米市场供应压力同比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从稻谷供需情况看,今年国内稻谷产大于需439万吨,大米净进口99万吨(折合稻谷141万吨),预计稻谷供大于需580万吨。

与上年供需状况相比,稻谷供应压力有所增加。今年稻谷市场供大于需的数量比上年减少18万吨,精米进口量折合稻谷同比减少100万吨,测算最低收购价稻谷净投放量比上年增加949万吨。测算目前稻谷市场流通水平比上年要高出800多万吨。

由于今年粳稻收购进度同比大幅放缓,特别是最低收购价粳稻收购量同比大减500多万吨,比中晚稻减产的数量210万吨明显要高得多,预计当前农户及企业的稻谷库存同比均偏高。如果后期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不大幅增加,粳稻压力仍将较大。中晚籼稻市场收购同比略增,但产量也较上年有所增加,加上今年没有启动预案,市场流通粮源同比将增加150多万吨。因此,农户及企业的中晚籼稻库存较上年同期将有所增加,但供应压力可能略低于粳稻。

国际米价持续高位

国内市场影响有限

上周,越南5%破碎率白米报价655~660美元/吨,周环比下跌5美元/吨,仍位于15年来最高水平附近,由于越南大米价格较高,而国内供应紧张,交易低迷;印度5%破碎率蒸谷米价格为499~506美元/吨,周环比略有上涨,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出口需求改善和市场对稻米产量的担忧;泰国5%破碎率大米价格为634美元/吨,周环比上涨3美元/吨,短期仍有向上动力;巴基斯坦5%破碎率白米报价595美元/吨,周环比下跌5美元/吨,由于巴基斯坦白米价格相对较低,加上印度禁止出口白米,刺激巴基斯坦大米需求增加,今年该国新米丰收,大米产量预计达900万吨,较上年增加62%,后期出口潜力较大。

虽然国际大米市场价格维持高位,但上涨动力明显弱于前期。而印度大米恢复出口的不确定性,导致国际大米走势缺失方向,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影响也在减弱。

THE END
1.湖湘一万年丨全国每9碗米饭就有1碗来自湖南文体动态一系列湖湘稻作考古成果以清晰的证据链和时间表,基本解密了长江中游地区人类驯化水稻的历史进程。从万年以前到今天,从玉蟾岩的先民到安江农校的袁隆平院士,这片浸透古稻醇香的原野,还在创造着奇迹。目前,湖南的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国每9碗米饭就有1碗来自湖南。 https://www.hunantoday.cn/news/xhn/202501/21590132.html
2.从中国水稻历朝的亩产量,看袁隆平的伟大来自美丽小厨房《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中考证:亩产300公斤;目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亩产达900~1000公斤。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如果有杂交水稻,恐怕就不会成为最贫穷的世界第一帝国了,也许会改写近代的历史,由于清朝人口增长过快,清朝虽然是世界GDP第一的国家,但是增长的社会财富几乎全部被吃光了,整个帝国被吃https://weibo.com/2199841250/KgEWobqPn
3.中国十大水稻产量大省中国稻谷产量最多的省份是哪个全国水稻广东省各市均有水稻种植,水稻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茂名、湛江、肇庆和梅州市,水稻年产量均超过百万吨。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自2009年以来,广东水稻产量均超过1000万吨,至2022年,广东稻谷产粮达到1108.6万吨,比2021年的1104.41万吨,略增0.4%,再创历史新高,也是中国稻谷产粮最多的十大省份之一。其中,2022年广东早稻播种https://www.maigoo.com/top/433248.html
4.全国:稻谷产量国家统计局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下载表格数据全国:稻谷产量 的数据如下: 序号时间(年)单位:万吨 注:时间后面标注“E”其对应的值为系统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所得,仅供参考。 12026(E)开通后显示数据,立即开通 22025(E)开通后显示数据,立即开通 32024(E)开通后显示数据,立即开通 42023开通后显示数据,立即开通 https://d.qianzhan.com/xdata/details/650e72273584d9e4.html
5.量足价稳!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粮食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民生商品。今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这对国民经济有什么影响? 玉米大幅增产 有助于平抑粮价 在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中,玉米产量占比最高,今年达到43.07%。 据初步统计,按照玉米用途来分,不到10%的玉米作为食用,超过90%都被用作饲料、深加工等。去年春节过后http://xmapp.snxw.com/wap/article/index/692658
6.2020年,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占全国粮食总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比重计算。 第二步,定位材料,“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2020年,全国稻谷产量4237亿斤,比上年增加45亿斤,增长1.1%;小麦产量2685亿斤,同比增加13亿斤,增长0.5%;大豆产量392亿斤,同比增加30亿斤,增长8.3%;玉米产量5213亿斤,同比减少2亿斤”。 https://v.huatu.com/gktk/2sc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