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2日是第28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33届“中国水周”,日前,记者就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等问题,采访了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长陈启合。
问:开展“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有哪些意义?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什么?
答: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要素。水、石油、粮食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战略资源。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约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全面落实“水利工作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引领社会形成珍惜水、节约水和爱护水的良好风尚。联合国确定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Waterandclimatechange”(水与气候变化)。我国纪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问:我市水资源是否短缺?原因是什么?
答: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800立方米,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00立方米,湖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60立方米。襄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2.96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100立方米,属水资源短缺地区。襄阳地处南襄盆地边缘,为丘岗地形地貌,属鄂北岗地旱包子地区;全市年均降雨量偏小,蒸发量偏大是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904.4毫米,蒸发量941毫米,属全省降雨低值区。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类型包括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和管理型缺水。全市有大小河流985条,大中小各类水库1210座,四种类型缺水在襄阳均存在,其中资源型、工程型和管理型缺水是我市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
问: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节水?
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城市扩大以及人类活动对水体的污染和用水浪费,使得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水的需求,节约用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问:襄阳为什么提出建设幸福河库?
问:我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是什么?
答:《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襄阳市把节水摆在首位,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
问:我市节水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襄阳市2019年11月颁布的《襄阳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市节水行动指南和节水纲领性文件。实施方案明确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科技创新引领五大重点行动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举措,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法治建设、提升节水意识、强化节水监督等各项保障措施,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问:节水需要全社会参与,请问家庭生活如何节水?
答:《水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我们倡议,日常生活中水龙头随开随关,使用节水器具,一水多用,利用淘米水、洗菜水、鱼缸换水浇花等节水方式,避免用水间断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水龙头一直开着以及用水设施漏水不及时维修等浪费水的习惯。
问:农业节水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农业用水在用水总量中占比较大,节水潜力也较大,农业节水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因地制宜推广喷灌、微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技术;二是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分区域压减水稻、旱稻等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低耗水和耐旱作物种植比例。
问:全市节水目标是什么?
答:实施节约用水行动,形成全社会节水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服务襄阳高质量发展。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22年较2015年分别下降37%和3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4以上,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0.18亿立方米以内。203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0.51亿立方米以内,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问:2019年以来我市水利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营造健康美丽生态河库环境?
答:一是多措并举强力截污治污,河库水质持续改善。2019年全市克服持续干旱对水体水质改善的不利影响,市级河库重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据监测,汉江干流襄阳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平,主要支流水质总体趋于好转。我市的9个国控断面中Ⅲ类以上水质优良比例达100%,9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19年以来唐白河水质一直稳定在Ⅲ类水平,2019年1月、3月唐白河张湾段达到Ⅱ类水平,小清河达到常年Ⅱ至Ⅲ类。二是强力整治河库“四乱”问题,打造美丽岸线。全市323个河库“四乱”问题全部整治销号,一批长期积累、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河库顽疾得到有效治理。我市河库“清四乱”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市有3个典型案例入选水利部“清四乱”攻坚典型案例。
问:什么是河库“四乱”?界定标准是什么?
答:“四乱”指:“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乱占”主要包括围垦水库,未依法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围垦河道,非法侵占水域、滩地,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等问题;“乱采”主要包括未经许可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不按许可要求采砂,在禁采区、禁采期采砂,未经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土等问题;“乱堆”主要包括河库管理范围内乱扔乱堆垃圾,倾倒、填埋、贮存、堆放固体废物,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等问题;“乱建”主要包括水域岸线长期占而不用、多占少用、滥占滥用,未经许可和不按许可要求建设涉河项目,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问题。
问:襄阳河库“清四乱”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一是集中整治“乱占”。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乱占河道岸线、围垦鱼塘等不法行为,敢于动真碰硬,开展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占用河道长达20年的汉江游乐宫、老河口市怡和庄园等一批违法建筑,清理非法占用河道岸线110.3公里。二是重点整治“乱采”。坚持疏堵结合,确保河道采砂“禁与采”依法有序开展。一方面,以雷霆之势持续开展“两非”专项整治,以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汉江襄阳段、唐河、白河及唐白河襄州段全线禁采;另一方面,扎实推进砂石集并中心建设,拆解三无船舶1100多艘,沿江腾退的5000多亩土地正在复绿。三是突出整治“乱堆”。以整治磷石膏堆场、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为重点,对沿河大体量固体废弃物开展清除处置,投入近2亿元整治磷石膏堆场110万立方米,清理垃圾28.9万吨。四是全面整治“乱建”。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的非法建设,依法进行强制拆除,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6.8万平方米,复绿岸线47.1公里。
问:2020年我市建设幸福河库有哪些新举措?
答:2020年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关键之年,河湖长制工作已进入挑重担子、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新的一年,我们将坚决扛起汉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协调各方力量,开展“五大行动”:开展水域空间管控行动,实现河库功能永续利用;开展水质提升行动,切实解决影响河库水质的突出问题;开展水生态修复行动,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持续推进健康河库建设行动,强化河湖长履职尽责规范化;大力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行动,提升政治站位和履职能力。切实筑牢湖北重要生态屏障,为推进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