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的历史,起源,发展演变,汝窑瓷器的特点汝窑

汝瓷胎色如香灰,极细腻,骨坚壁薄,胎骨迎光可见微微红色。汝瓷满釉支烧,在盘、碗、瓶等的底部,可见细如胡麻的小支钉痕迹,五至七枚不等。汝瓷釉色以天青为主,还有天蓝、粉青、豆青、葱绿等色;釉有无纹、有纹之区分,纹可分牛毛、柳叶、鱼籽、蟹爪等。明曹昭《格古要论》中说:“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釉色晶莹滋润,如脂似玉。汝瓷以素面为主,少见纹饰,铭文有“奉华”、“蔡”两种。汝瓷器型种类不多,小器多而大器少,主要有盘、碗、盆、瓶、洗、尊、樽、碟、盏托、奁、胆瓶等等。

从窑址出土的标本来看,釉色以天青釉为主,淡天青次之,还有极小部分豆青釉,其中以天青釉瓷最为精致。汝窑接受宫廷的烧瓷任务,烧造汝官窑青瓷器,产品十分精美,宋人有

“汝窑为魁”的说法,在宋代青瓷中被推为首位。汝窑为北宋宫廷烧瓷年代很短,约在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1101年~1125年)的二十多年间。南宋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南宋叶寘《坦斋笔衡》也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窑器。”但这些记载宋徽宗“弃定用汝”的原因并不全可信。

前述定窑白瓷曾一度受到北宋朝廷的青睐而作为宫廷用瓷。并且,臣服者也将定瓷作为贡品献给皇帝。定瓷的印、划、刻花纹极为精致,尤其是象征帝后的龙凤纹饰,再饰以金银镶口,还有描金定器,富丽工巧,备极华贵。宫廷用瓷不厌奢侈,芒口的定瓷完全可以包镶金银,其身份是高贵的。因此,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来解释“弃定用汝”的原因,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的。

那么,出现“弃定用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可能与宋徽宗赵佶个人的审美爱好有很大关系。宋徽宗是一个穷奢极欲的昏君,搜括江南奇花异石,用船北运,称“花石纲”,在京师建延福宫、且岳。同时,他善画能写,好古成癣,因此,按照他个人的审美要求置窑烧造瓷器是完全可能的。宋徽宗还是历史上著名的崇奉道教的皇帝,他宠信道土,在全国大力扶植和推行道教,大兴土木,大建宫观,刊行道教书籍,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道学以“静为依归”,崇尚自然、含蓄、冲淡、质朴的审美观。青色的幽玄、寂谧正适宜这种审美情趣。例如,在道教仪式中,斋醮时献给天神的祈祷词,称做青词,又叫“绿章”,其称呼由来,由使用青藤纸作为书写材料而得名。史籍中曾有宋徽宗作青词多种的记载。“弃定用汝”正是这种崇尚青色审美观的反映。皇帝个人的审美爱好,决定官瓷的釉色、造型以至纹饰等,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不乏其例的。

(宋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

汝窑青瓷胎质细洁,呈香灰色,釉色呈一种淡淡的天青色,釉面开细密的纹片,不同于其他青瓷。据文献记载汝官窑“内有玛瑙为釉”,玛瑙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而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并且汝州产玛瑙,取用也是方便的。宫中用器不计成本,以奢侈豪华为尚,在釉中掺入玛瑙是完全可能的。汝窑器物造型不丰富,见有盘、碗、盆、瓶、洗、尊等数种。

汝窑器物胎较薄,但细腻、坚致,色如香灰,迎光可见微微红色坯修得相当精细、规整。釉

以天青色为主,还有天蓝、粉青、豆青、葱绿等色,釉面匀净较薄,开片可分牛毛纹、柳叶纹、鱼籽纹、蟹爪纹等。器型有盘、碟、洗、瓶、尊、碗、盏托、水仙盆等,盘、碟、洗、碗多为圈足外卷,多采用满釉裹足支烧,足底心有三至五个细小的支烧痕。盘和洗的数量最多,盘有花口、敞口、圆口、敛口等。汝窑盘敞口,斜壁,圈足,淡青色釉,釉面有细碎开片,采用满釉支烧。

瓶有棒槌瓶、长颈瓶、长颈撇口瓶。尊有三足尊、出戟尊,还有六瓣花口的盏托和椭圆形的水仙盆。汝窑器以素面为主,个别有纹饰的有铭文“奉华”、“蔡”两种。

汝窑的仿伪品自宋元起各朝皆有,特点是:胎多为注浆模制,胎壁较厚,胎色偏白,迎光看并无真品能见的微红色。釉色清澈透明,有贼光,无真品那样的肥厚釉和釉面的珍珠状开片,而呈现直线网状开片,造型不够大方,有过大或过小器皿。汝器中常有五代耀窑素面器、钧窑器等混入,需要严加鉴定。另外,汝窑与官窑器有的也难以区分。汝窑仿制地区曾集中于景德镇,近年河南、陕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仿烧。

THE END
1.探索道教文化的源远流长从黄帝至老子到张道陵与后世的影响道教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对宇宙和人类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教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和宗教信仰。 黄帝与道德经 黄帝是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创造了许多重要发明,如铁器、农耕工具等。同时,他https://www.iophvqhnjr.cn/dao-jiao-wen-hua/262646.html
2.道教派别的历史演变与现状探究二、历史背景 在讨论道教派别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它所处的历史背景。在中国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各类宗教和哲学思想相互融合、竞争与发展,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不同的道教派别。从最初由老子创立的大自然崇拜思想逐渐演变到后来的神仙保生观念,再到后来产生的一系列具体组织形态,这一切都反映了社会https://www.nxvejqqfd.cn/dao-jia-ren-wu/276443.html
3.道教的起源与发展(全文)佛教与道教在我国的发展融合及其碰撞 摘要:佛教是外来文化它的发展对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有着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促进道教的发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形成对立统一的体系,共同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佛教、道教、发展、融合、冲击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上下五千年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中,由于https://www.99xueshu.com/w/mlbaeyr2lh1h.html
4.《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第五集:中国道教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第五集:祆教在新疆地区的传播与影响 00:03:08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第五集: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00:00:55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第五集:克孜尔千佛洞 精美壁画见证佛教的兴衰 00:01:36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第五集:中国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00:02:10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https://tv.cctv.com/2021/01/27/VIDEcJQ8s9SjjCOhbOolWUE2210127.shtml
5.道教的起源与发展概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道教作为一股深厚而广泛的文化力量,其影响力和传播速度都极为显著。从最初的神秘宗教到后来的庞大信仰体系,道教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发展过程。这篇文章将详细探讨道教的起源、主要思想、修炼方法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道教的起源 关于道教起源的https://www.dhhtomm.com/ru-jia-wen-hua/58040.html
6.道教起源于何时至今约多少年的历史道教是中国的一种古老宗教和哲学体系,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至今已有约2400多年的历史。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人们对于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出路产生了深思。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思想家和哲学家开始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一条能够帮助https://www.lbzuo.com/vip_doc/27549440.html
7.会议实录丨道教起源与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一个是由支流汇入主流,一个是由共同的历史渊源分出不同的支流,这两种历史发展脉络刚好是相反的,怎么能够利用“派”的方法去研究“永”呢?所以我们在对于道教起源问题的研究上,就要有一个对方法论重新考察、重新思考的必要;也就是说,以亚伯拉罕宗教为对象总结出的宗教理论肯定是不适合我们道教的。所以现在道教起源https://daoism.ccnu.edu.cn/info/1171/1264.htm
8.西北道教历史概论道教文化[9]韩秉芳则将道教的起源和发展划分为3个大的阶段:战国至秦汉为原始道教阶段;以西汉甘忠可造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为开端,至东汉末太平道、五斗米道起事为民间道教阶段;南北朝寇谦之、葛洪、陆修静、陶弘景等改革天师道之后为正统道教阶段。[10]就西北道教的历史文献检索来看,3个大的阶段符合西北道教的实际。http://www.sxdaojiao.com/index.php?a=show&catid=29&id=975
9.道教的起源与发展道教为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主要思想《易经》为伏羲、文王、孔子三圣创立,伏羲创造了八卦,周文王创造了六十四卦,孔子则为易经作《易传》,由此形成了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道教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南北朝时期,道教得到帝王贵族统治者的支持,跻身社会上层,这是它的第一个发展时期。 http://www.315-jdgz.com/Item/Show.asp?m=1&d=28583
10.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的发展和区别4、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道教始自东汉的张陵,至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乃集大成。道教的教义是以道家对儒家的反动思想,也就是"无"的世界观思想为基础,此外又由于不满东汉王朝的政治,转而以宗教表现其志向。道教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除各种行事外,又在各地建立义舍,以便利信徒 ,于是逐渐成为庞大的反儒家、反佛教的宗教https://m.cncn.com/lxs/78692/n601165
11.香港道教的历史与现状概述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港道教界加强了同内地道教的联系与交往,香港最大的道教联合组织“香港道教联合会”经常组团到北京等地参观访问,增进了香港道教同祖国内地道教界的联谊与了解。香港道教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 一、香港的历史与道教的传播 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4620
12.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豆瓣)本书内容:道教为根据中国固有文化所创设之宗教,其立教的过程,追溯历史约可划分为十个演变时期。 (一)中国上古代文化一统于“道”。乃原始观察自然的基本科学,与信仰天人一贯的宗教哲学混合时期。约当公元前四、五千年,中国上古史所称的三皇五帝,以至黄帝轩辕氏的阶段,为道教学术思想之远古渊源所本。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02798/
13.道教简介道教历史→MAIGOO百科道教历史 道教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道教的历史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 发端起源 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以“道”为基点建立道教的神学理论体系;老庄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https://m.maigoo.com/citiao/238632.html
14.文化传承——中国道教的起源文化传承——中国道教的起源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声称始源于黄帝,乃尊黄帝为始祖,以阐扬道学精义的老子为道祖;以组成道教的张道陵为教祖https://hbdfxy.cn/basic/detail/36/175/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