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水稻的一生

水稻按播种季节分,可以分为早稻、中稻(一季晚稻)、双季晚稻。浙江省早稻3月底播种,4月底5月初移栽,7月底收获。一季晚稻5月播种,6月移栽,9月底至10月底收获。双季晚稻6月初播种,7月初移栽,10月下旬至11月收获。

按米煮熟后的黏性分,可以分为籼米和粳米。看上去像泰国香米那样的,叫籼米,一般南方种植较多;米粒较圆的,叫粳米,北方比较多。

二、水稻的生长阶段

水稻的一生主要经历六个生长阶段

三、水稻的上位史

水稻的种植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主食,是当时的五谷——麻、黍、稷、麦、菽。随着纺织业发展,麻被更多用于制作绳子、麻衣等物品。水稻就抓住机会,顶替了麻在五谷中的地位。

除了机遇,水稻的实力更不可小觑。大米碳水含量高、易于储存,并且容易培育,对生长环境适应性强,无论我国南方还是北方,都能种植出品相较好的大米。

四、水稻的产量

据推算,春秋时代稻谷亩产53公斤,魏晋时期亩产90公斤,唐朝亩产138公斤,宋朝亩产225公斤,明朝亩产333公斤,清朝亩产278公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袁隆平院士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我国水稻单产、品质都大幅提高。2014年10月,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第四期超级稻百亩方亩产超过1000公斤,创造了1026.7公斤的纪录。

2021年,我国稻谷亩产已经达到了474.2公斤/亩。

五、农业调查的黑科技

随着科技发展,除了应用卫星遥感影像外,农业统计调查工作者们正在探索用无人机航拍对样方中的地块进行识别,完善天上有卫星、空中有无人机、地面有人(无人机驾驶员)和数据(农作物地块数据)、后台有专项数据处理的新型农作物统计调查模式,称之为“天、空、地”一体化农业遥感统计调查体系,准确掌握水稻空间分布情况,真实反映水稻播种面积。

THE END
1.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与发展摘要:一直以来, 水稻栽培方式的改进与完善都是各级农业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栽培方式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着水稻产量。就我国水稻栽培方式的发展来看, 经历了从直播到育苗移栽的历史演变。所以, 首先对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历史进行介绍,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探讨。 https://www.360wenmi.com/f/f384v1nvf4sw.html
2.水稻栽培学1随着溶田和育秧移栽方式的发展,水稻已完全被驯化。中国稻作在河谷和低洼地区的历史长于在旱地的种植历史。而在东南亚,稻作首先源自旱地,一直到近代才占领河流三角洲地带。可见水稻旱作也不是新技术。 南中国移民,还包括越南北部移民,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期间,将传统的湿地水稻种植法传入菲律宾。大致在公元前1500年,马来https://www.meipian.cn/4zqit46e
3.水稻的起源和历史水稻的种植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将探讨水稻的起源、早期种植技术以及它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一、水稻的起源 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属于禾本科稻属。根据考古学和遗传学的研究, https://hr.gan-ren.com/hc/rexhxrxrecxmfencnxs.htm
4.海南种稻已有3000年历史改写世界水稻育种史海南新闻海南岛的水稻栽培历史不可谓不悠久,大约在三四千年前就有稻谷栽培,是我国栽培稻种起源地之一;海南岛野生稻资源也丰富,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岛长夏无冬的独特气候条件,更是我国少有的一年能种三造水稻的地区。 1月,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土壤已经进入“冬眠”,而在海南三亚,一粒粒稻秧正在从土壤中“伸出头”来http://m.hkwb.net/content/2015-02/02/content_2479263.htm
5.水稻制种范文9篇(全文)用恢复系作父本和不育系杂交, 生产杂交种子的过程, 叫做杂交水稻制种。自1973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并投入大田生产以来, 从最初每667m2制种十几千克产量到现在每667m2制种二、三百千克的产量, 经历了一个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形成阶段、迅速发展阶段、比较成熟阶段, 说明了杂交水稻制种的生产潜力很大。而杂交水稻制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smdy5v9.html
6.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战乱频频、政局动荡、人口逃亡、耕地荒废,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农业文化的交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民族逐步卷入以种植业为主的洪流中来。由于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农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秦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http://m.ye-su.cn/yy/ynats9n2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