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邹忌讽齐王纳谏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邹忌讽齐王纳谏

下一页

2012-06-2502:39

推荐访问

【liuxue86.com-中考语文】

九年级下册每课要点--22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一部分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二、文学常识

2、《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

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颜;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三、语音

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

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四、通假字

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五、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

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

六、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七、一词多义

1、修

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朝服衣冠早晨(zhāo)

3、孰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而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一个

3、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4、皆以美于徐公以:以为,认为

5、能谤讥于市朝谤:指责别人过错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

6、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与现代汉语“讽刺”不同。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8、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9、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九、特殊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倒装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状语后置(此所谓于朝廷胜)

6、有求于我也状语后置(于我有求也)

7、能谤讥讽于市朝状语后置(能于市朝谤讥)

8、皆以美于徐公状语后置(皆以于徐公美)

9、皆朝于齐状语后置(皆于齐朝)

十、朗读节奏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十三、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家里人来人往,热闹得跟市集一样。

十四、课文内容理解

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课文先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肯定他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下面便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想通过第三者的鉴定,来验证自己“美”到什么程度。而妻、妾、客的回答,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直到他亲眼见到徐公,才“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既然远不如徐公美,为什么人家却说自己比徐公美呢显然有各自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事实的真相。三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邹忌经过冷静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具体问题: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7、“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10、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1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

1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1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A、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B、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

*本文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15、本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明。(5分)

16、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类比来说理的。

*课文先写比美的事情,以比美为后面的进谏除蔽作铺垫,小中确实可以包含着大。比美这件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作者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

17、把你知道的有关《战国策》的情况写在下面。(5分)

*《战国策》原为汉初人汇编各诸侯国史书而成,称《长短》《国事》《长书》《国策》等等,后来经西汉末年的刘向重新编排整理,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33篇,定名为《战国策》。它是一部历史散文著作,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书中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其中写600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有许多人物写得十分突出。

18、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为什么

*相同的是都赞扬了邹忌比徐公美;妻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的“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所以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比妻的赞美差多了;客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这是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

十五、开放性试题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3分)

*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4分)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3分)

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7、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分)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1分)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1分)

8、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3分)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3分,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

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3分,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10、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

*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1、《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一、填空

1.《战国策》又称《》,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在表达方式上长于和,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的意思是“纳”是的意思,这题目从语法上分析是个式,“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是。

二、、实词过关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___________昳丽__________

2、朝服衣冠,窥镜

服__________窥__________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__________

4、朝于齐朝__________

5、王之蔽甚矣蔽

6、面刺寡人之过者刺__________

7、谤讥于市朝谤_________讥______

谤讥________市朝__________

8、闻寡人之耳者闻__________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__________

10、时时而间进时时__________间__________

1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__________

12、期年之后期年__________

13、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畏__________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篇章理解

1、结构:第一部分(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特点

a.三人回答邹忌的话,内容相同,语气明显不同。

妻:因偏爱,表示一种_________口气

妾:低微的地位,反映________心理

客:不用强烈的反问,而是平淡的肯定,表现态度

b.全文用__________说理的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以小事设喻,由_____及______,以小见大,由________到_______,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五、理解性默写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编订者是___________。“讽”的意思是。

2、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3、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4、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第二部分

唐代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一位贤臣--邹忌。

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概故事梗概,解决生字生词。

一、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昳丽:光艳美丽

窥:照

旦日:第二天,同下文"明日"

美我:认为我美,"美"字是意动用法

私:偏爱

蔽:爱蒙蔽而不明

面刺:当面指责,面是名词作状语

闻:使……听到,是使动用法

间进:偶然进来

期年:满一年

二、课文内容分析。

1、学习本文,在阅读的时候,要正确断句。如邹忌/修/八尺有余;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王之蔽/甚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琐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3、由于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4、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5、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6、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THE END
1.语文微课《“的地得”用法》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节语文微课,主题是《“的地得”用法》。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常常让同学们感到困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或看到一些句子,比如“干净的教室”“他跑得很快”“我要地扫地”,这其中就涉及“的地得”的用法。 在讲解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小明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分不清https://www.meipian.cn/59oso9oy
2.高峰什么填空动词(什么命令填空填动词)爱问知识人1、高峰矗立:形容山峰多而高。2、高峰屹立:形容山峰很高,屹立云端。3、高峰迭起:比喻事物高度发展不https://iask.sina.com.cn/b/newqdMKUb5PYvv.html
3.日语中敬语的使用8篇(全文)例句(4)中的“お天気”就是在名词(天気)的前头加上接头词“お”,在这样的句子中,没有出现话题对象,在词头加“お”是为了表达对听话人的敬意。 除名词之外,有些形容词/形容动词也可以加上接头词来表示郑重说法。如例(5)中的“ご親切”就属于这种用法,这是敬语中郑重语的表达法之一。 2.2以 「です、ます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zjuw8u2.html
4.MidjourneyAI训练工具经验/观点这里整理出了模块命令,大家可以拿去测试: 物体/材质/3D效果/人物职业/背景/服装/发型/发色/面部表情/全身照/LOGO设计/艺术家/艺术风格/动漫风格/动作姿势/城市/灯照明光效果/摄影风格/电影导演/身材/年龄/场景描述/绘画风格/高画质形容词/光圈镜头/相机胶片/国家/知名地标建筑/年代/天气/特效 https://www.ui.cn/detail/648511.html
5.imperative是什么意思adj.(形容词) 紧急的 专横的 迫切的,势在必行的 绝对必要的,必要的 命令(式)的,必须服从的,强制的 极重要的 【语】祈使法的 表示权威的 必不可少的,必不可免的 非办不可的 n.(名词) 命令,诫命 规则 需要,要求 必要的事,必须做的事 祈使语气动词 义务,必须履行的责任 【语】祈使语气 重要紧急的事https://danci.hao86.com/imperative/
6.第一节名词和代词第二节动词第三节形容词副词及其比较级等分析句子结构可知,空处应填名词,再结合句意可知,选D。 12.【翻译】据我所知,作为一名医生,他的薪水要比教师的(薪水)高得多。 【精析】D根据句意和空前的much higher可知,这里是对“医生的薪水”和“教师的薪水”这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所以应用“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than”这一结构,因此可排除选项A、C。“https://www.zjielts.com/newsinfo/7378529.html
7.你好,法语!A2知识点总结(2)bien,mal,beaucoup2)肯定命令式中的位置 复合形式指示代词 1)形式 2)简单形式和复合形式比较 3)作用 简单形式指示代词 主有代词 1)构成 2)用法 1.代替= 主有形容词[mon, ton, son等] + 名词 目的:避免名词重复 注意:主有代词的性、数与所代替名词的性、数相配合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428910/article/details/128071749
8.广东省高职高考3+证书考试《英语》复习资料:语法知识第一项目 语法知识(名词、冠词、数词、介词、形容词、动词、句子) 一:语音辨音(占5分) 考点一:a,e,i,o,u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音: 注意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闭音节中的读音,非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及特例情况: 开音节有两种: 1) 一种是在重读音节中元音字母之后没有辅音字母,叫绝对开音节。 https://www.3agaozhi.com/wtjd/62.html
9.专升本现代汉语试题集.docx(约2.32万字)乐文库差别词 B. 副词 C. 形容词 D. 动词 23. 以下各句修辞手法运用借喻的一项为哪一项( ) 高松年的脸像虾蟹在热水中浸了一浸。 你们青年人活力蓬勃,就像清早八、九点钟的太阳。 有时几乎形成歌的河流,歌的大海。 看,现在舅舅银霜满头了,精力却这样旺盛。 https://www.lewenku.com/l2105481.html
10.赣州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单招考试大纲及样卷9、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词义,盖、则、而、故、于、为、之、以、已、则、其、然、也、者)。 10、理解常见文言文的句式及其用法(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11、默写基本篇目名句名篇。 http://www.gzpt.edu.cn/info/1005/3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