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要下这么大雨,人们怎么办?蓑衣雨水雨衣暴雨雨鞋雨具

据气象台最新预报,今日北京市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专家称暴雨强度有可能突破历史纪录。

那么在古代,

古人是如何避雨的?

又是如何防洪呢?

有哪些诗句记录了古时候的狂风暴雨呢?

雨具“进化史”

蓑衣,最初是用草编织而成的挡雨器具。我国在上古时期,人们为了抵挡风雨的侵扰。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以遮雨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

《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就记录了当时人们穿蓑衣的情况。“蓑笠,备雨服。”说明是充当雨具之用的。

春秋战国时代,百姓在下雨天,通常是身着这种草衣来从事劳作的。蓑和笠的关系,如同今日雨衣和雨帽的关系,所不同的是“笠”的制作原料是竹子,而不是草。而且“笠”晴雨两用,既可避风雨,也可防烈日酷暑。

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那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蓑衣进一步的雨衣,是用丝绢一类纺织品涂上油后做成的,称“油衣”、“油帔”。明代后,雨衣的制作日益考究,所用材料也有多种。

贵族男女的雨衣,就是用一种柔软而不渗水的高级玉草编织而成,取名为“玉针蓑”。《红楼梦》中,贵公子贾宝玉就穿这种雨衣。

《红楼梦》第45回:

“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道:‘那里来的这么个渔翁?’……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

而伞,则是我国古代另一种常用的雨具。

“伞”,亦作“躇”,《正字通》说:“伞,御雨蔽日,可以卷舒者。”

先秦时,伞又称为“簦”。我国远在夏、商、周三代已发明了雨伞。

元魏之时的伞是“便于步行骑马”的油纸伞。油纸伞在这一时期的出现,是由于汉代已经发明了纸,人们开始用廉价的纸来代替昂贵的丝帛,并在纸上涂以油脂或桐油,使之经久耐用。由于物美价廉、经济实用,油纸伞得以广泛地流传和使用。

到了宋代,油纸伞在民间普及。因此在名画《清明上河图》里,据统计共有42把伞,可见当时伞的普及和流行。宋初陶毂《清异录》卷下就记载道:“江南周则,少贱,以造雨伞为业。”

《清明上河图》局部

明清时期伞的品种很多,同时对伞的使用亦有严格的限制。从形状来分有方伞、直柄伞和曲柄伞,根据颜色又可分出紫、红、黄等不同种类,根据制作材料又可分罗绣伞、油绢伞等种类。不同的等级使用不同的伞,而清代则规定,庶民不得用罗绢凉伞。

除了遮雨器物外,雨天在外行走,还要顾及地下的潮湿泥泞,于是就有了雨鞋。

先秦时有一种双层底的鞋,称“舄”,底层上腊。当时建筑多是泥地,贵族行礼久立,恐湿气侵下,“故复其下使干腊也”。可以推想,下雨贵族们可能就用它当雨鞋。

脚穿谢公屐的《东坡先生笠屐图》

此外,明清时还有一种钉鞋,鞋底施钉,鞋统、鞋面涂敷桐油,雨天套于常鞋之外穿着。

精妙的排水系统

近日,北京故宫再现“九龙吐水”奇观。依靠精妙的排水系统,宏大的故宫建筑群,在无数次骤雨中仍安然无恙。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坐落在三层台基之上,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设计者专门设有排放雨水的孔洞,孔洞连接着雕琢精美的石龙头。

屋顶上,凸起的筒瓦与凹陷的板瓦组成“排水通道”——瓦垄。从天而降的雨水,沿着一道道瓦垄有序流下,在屋檐的滴水处汇集,流至地面。宫墙内侧的殿檐积水,则顺着排水口排出墙外。大殿台基的上千个螭首,也尽责地将积水“吐”至地面。无数条水流沿着地面的钱眼、沟槽漏入下水沟道,最终全部排入内金水河,完成又一次流动的循环。沐浴千百年风雨,先人们在漫长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营造智慧。

每逢大到暴雨,雨水逐层下落,1142个龙头排水孔可以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并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

防洪预警如何做?

我国古代各朝制订过许多防洪法规,从制度上保障防洪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金朝泰和二年(1202年),金章宗颁布实施的《泰和律令》中的《河防令》,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防洪法规。

《河防令》的颁行,不但对当时金国占领下的黄河、海河等水系的防洪工作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的河防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金以后各朝代的防洪法规,多由《河防令》引申而来。

在古代,黄河常决口淹没农田村庄。为防洪,便产生了“水报”。在黄河堤岸备有报汛的“塘马”。当上游地区降暴雨河水陡涨时,封疆大吏遂将水警书于黄绢遣人急送下游,快马迅驰,通知加固堤防、疏散人口。当时有的一昼夜迅奔500里,竟比洪水还要快。

报告水警还有一种独特的“羊报”。所谓“羊报”,就是报汛水卒。当测得险情时,“羊报”便迅速带着干粮和“水签”(警汛),坐上羊舟用绳索把自己固定好,随流漂下,沿水路每隔一段就投掷水签通知。下游各段的防汛守卒于缓流处接应,根据水签提供的水险程度,迅速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等各项准备。

“羊舟”也很独特,它用大羊剖腹剜去内脏,晒干缝合,浸以青麻油,使之密不透水,充气后可浮水面不下沉,颇似皮筏。

元代时,朝廷还据自然条件,设有陆站、水站、轿站、步站等报警驿站。东北地区由于路况差,故设有狗站,训练狗作为通信报警工具,用于报告水警的狗最多时达3000条。当时,在辽东、黑龙江下游等地区就设立有15处狗站用于报告水警。

“文青”眼中的暴雨

我们都知道,苏东坡有一首著名的《定风波》: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东坡生性旷达,黄州之贬后,野外途中偶遇风雨,东坡淡定豪放,不觉狼狈,甚至表现出了一种物我两忘、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而遇到酷暑的闪电雷鸣、狂风暴雨,爽朗的东坡却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他对暴雨非常欣赏,写了多首诗进行描摹赞叹。尤其是写在吴山顶上的有美堂中的《有美堂暴雨》,气势更为雄伟壮大: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古代的文青们雨天也写写画画,甚至雨中论道:

当然,还是诗歌最能抒发胸臆: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3.黑云塞空万马屯,转盼白雨如倾盆。狂风疾雷撼乾坤。壮哉涧壑相吐吞。

——陆游《五月十四日夜梦一僧持诗编过予有暴雨诗,语颇壮予欣然和之,聮巨轴欲书,未落笔而觉,追作此篇》

THE END
1.斗笠,雨具,需要的来,单价植物编织工艺品作品图片收藏价格斗笠,雨具,需要的来,单价,斗笠/草帽,藤编,90-99年,生活用品,斗笠,雨具,需要的来,单价等植物编织工艺品相关商品收藏交易,上7788纸艺https://7788paper.997788.com/s864/92318890/
2.雨伞和斗笠作文在不远的将来,我想人们必定会发明更好的雨具,它们比你们一定还要好,所以啊,你以后一定也会被淘汰的。” 自动雨伞停了斗笠的话,底下头来惭愧地说:“斗笠爷爷,对不起,请原谅我刚刚对你的无礼,我明白了你的意思,现在想想,我还真有点担心啊!” 斗笠爷爷依然慈祥地说:“没关系的,如果人们不再用我们了,我们应该https://m.cdgtw.net/know/3490912.html
3.斗笠与蓑衣是中国民间的传统雨具……#雨天偶遇穿蓑衣的行人# 斗笠与蓑衣是中国民间的传统雨具,每每提起我们便会想到俚语“斗笠蓑衣两件宝,农户家家少不了”。但随着时代的更迭,其日渐被现代便利的雨伞雨鞋等替代,更多是做为室内装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那如果在雨天的街头突然出现了一位穿蓑衣戴斗笠的行人,看到这一幕的大家会有什么反应呢?一起来看吧https://k.sina.cn/article_5715109289_m154a5a5a903300uizy.html
4.斗笠与蓑衣是中国民间的传统雨具……#雨天偶遇穿蓑衣的行人# 斗笠与蓑衣是中国民间的传统雨具,每每提起我们便会想到俚语“斗笠蓑衣两件宝,农户家家少不了”。但随着时代的更迭,其日渐被现代便利的雨伞雨鞋等替代,更多是做为室内装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那如果在雨天的街头突然出现了一位穿蓑衣戴斗笠的行人,看到这一幕的大家会有什么反应呢?一起来看吧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5715109289/m154a5a5a903300uizy
5.古人如何防雨?皇帝官员百姓的雨具各不相同古人是怎么防雨的呢?南京服饰学会服饰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强教授告诉记者,除了大家熟悉的伞之外,古代一些雨具有个演变的过程,而且皇帝、达官贵人、普通百姓用的雨具并不一样。比如最近电视剧《天下长河》中大臣穿的雨具是普通百姓穿的雨具,和历史记载并不符合。http://m.ycnews.cn/p/591720.html
6.马灯斗笠蓑衣下载编号24037615背景素材我图网提供独家原创马灯斗笠蓑衣作品,本作品为版权图片,是设计师M20147213929560上传到我图网,图片编号24037615,上传时间为2020-10-27 15:31:05,图片大小为5.07MB,格式为,素材尺寸/像素为宽X高厘米-高清品质,分辨率为300dpi,本作品为独家原创素材,下载后在本地用软件编辑修https://weili.ooopic.com/weili_24037615.html
7.蓑衣·斗笠雨停天晴了,人们收拾蓑衣斗笠,挂在墙上也是一景。 时代变了,人们也不老土,雨具也在变,油布,雨衣,塑料膜,还有新的伞具,千姿百态,为劳动者想得周到。 了解蓑衣斗笠,可以帮我们认识人类历史的艰辛,帮我们理解人在自然中,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新的时代,人们热衷于城市生活,蓑衣斗笠从戏剧舞台上影视媒体中http://yingshan.xiyaohe.com/minsu/detail/2391.html
8.古代南方有斗笠和蓑衣,北方没有,下雨怎么来自牛蛙淘金在古代,蓑衣和斗笠是非常重要的雨具! 然而,制作斗笠的竹条和箬叶,只有南方才有!制作蓑衣的棕榈树也是生长在南方!而古代的交通闭塞,南北交流不多,商品流通也有限!因此,北方有斗笠和蓑衣的可能性很小! 那古代北方的先民们是用什么来防雨的呢?难道我们北方的老祖宗们是靠硬扛的吗?https://weibo.com/7334976634/On6EU0keh
9.惬意斗笠的制作方法常用雨具有斗笠、伞、雨衣等。斗笠是遮阳光和雨水的帽子,有很宽的帽沿,一般采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显得既笨重又不美观;伞,一般可张可收,但因总是存在刚性伞架,携带时占据空间,也不十分方便;雨衣,穿在身上,人感觉气闷,不能很好感觉和贴近大自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https://www.xjishu.com/zhuanli/04/00244701.html
10.斗笠头像素材斗笠头像图片元素觅元素是设计素材的免费下载网站,提供斗笠头像素材,斗笠头像图片,斗笠头像免抠素材设计元素,斗笠头像png图片透明背景等素材免费下载。https://www.51yuansu.com/tupian/2282726661b1ee2c32f07.html
11.卡通雨具图片免费下载卡通雨具素材卡通雨具海报新图网是专注免费商用设计素材下载的网站,提供卡通雨具,卡通雨具图片,卡通雨具素材, 卡通雨具图标,卡通雨具海报等免费下载服务!https://ixintu.com/all/115231.html
12.雨具的发展史董彩虹(2).ppt,雨具的发展史,学生:董彩虹,工设10902,2,雨具大致发展流程,蓑衣斗笠,雨伞,由蓑衣斗笠发展成为今天多功能的雨伞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这也显示,了人的,智慧。,原始,春秋,现代,东汉,宋代,蓑衣是手工编织而成的,开始简单的只有一个扇形披肩,下面部分没有,但蓑衣后来有很大的进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蓑与笠成为人https://m.renrendoc.com/paper/91977952.html
13.戴斗笠视频素材下载戴斗笠小视频模板大全摄图视频库提供戴斗笠视频,戴斗笠视频大全,戴斗笠视频合集,戴斗笠视频库,戴斗笠视频素材库,找视频素材就来摄图,高清视频库正版授权放心用https://699pic.com/movie/599560.html
14.形形色色的雨具.ppt文档介绍:形形色色的雨具蔬哈靴耐歉违流搁滋市殊英缆冬恃醉嫉凭矗奏恬蔼舷滤十好秒尹隙峭幽效形形色色的雨具形形色色的雨具我国民间传统雨具,首推斗笠和蓑衣。《诗·小雅·无羊》就有云:“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从那时开始,中国人就有了蓑衣斗笠,并延续千年。上世纪60~70年代以前,斗笠和蓑衣https://m.taodocs.com/p-384682416.html
15.斗笠造句19、装备也是杂七杂八,仅雨具就有斗笠、蓑衣、桐油布伞、油纸伞等,大家见军部首长一行,头上镶着红五星的军帽,鲜红的领章,算是开了眼了。 20、就是山路上肩荷锄头、后背斗笠、脚踩晨光的这对老公婆,就是猴儿岭西侧那块玉米田。 21、灰砖砌就的矮墙,墙脊上爬满的丝瓜秧,丝瓜秧上盛开的黄花,花蕊中盘桓的蜜https://www.chazidian.com/zj-127992/
16.斗笠造句45、装备也是杂七杂八,仅雨具就有斗笠、蓑衣、桐油布伞、油纸伞等,大家见军部首长一行,头上镶着红五星的军帽,鲜红的领章,算是开了眼了。 46、从当年万里的穿着、步态甚至戴斗笠还是拿油布伞,都力求还原。 47、山外篝火之旁,那斗笠男子突然起身,身体紧绷,做出极为戒备的动作,刘胜虎、武铁还有那些个城主亲卫见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b4dd543ac9b4dd5/
17.斗笠造句用斗笠造句大全(5300个句子)六十三、他与女子两人既未戴斗笠,也未披蓑衣,然而周身上下,却是连发丝都不曾淋湿一缕。 六十四、临近晌午,季依依戴着斗笠、背着竹篓的身影,便从小楼上走了下来。 六十五、装备也是杂七杂八,仅雨具就有斗笠、蓑衣、桐油布伞、油纸伞等,大家见军部首长一行,头上镶着红五星的军帽,鲜红的领章,算是开了眼了。 https://m.zaojv.com/7634071_3.html
18.长江斗笠子,DouliziReachinYangziRiver,音标,读音,翻译,英文斗笠作为雨具,至迟出现于公元前 5 世纪初。此后,斗笠在民间一直沿用,常以材质区别品名。①箬笠:即竹笠。又称箬帽。以箬(一种细竹)的叶或篾,夹细纸制成。②草笠:以草梗编成。其中芦苇质的称苇笠,香蒲质的称蒲笠。③毡笠:以毛毡片制成。④雨笠:雨林地带采用当地棕皮、棕毛编结的大斗笠。朝鲜、日本及东南亚http://www.dictall.com/indu/107/106203429A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