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1—6册全)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必修一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完整word版)教版中语必修必修五电课本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于郑伯:“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之壮也,犹不如;今矣,能为也已。

”公:“吾不能早,今急求,是寡之过也。

然郑亡,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盟。

使杞、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犯请击之,公:“不可。

微夫之不及此。

因之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燕南界。

太丹恐惧,乃请荆卿:“秦兵旦暮渡易,则虽欲长侍下,岂可得哉?”荆卿:“微太,愿得谒之,今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乃得有以报太。

”太:“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之私,伤长者之意,愿下更虑之!”荆轲知太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千,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吾每念,常痛于髓,顾计不知所出!”轲:“今有,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为之奈何?”荆轲:“愿得将军之以献秦,秦王必喜善见。

左把其袖,右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此夜切齿拊也,乃今得闻教!”遂刎。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句法知识点:1.主谓宾结构:句子中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宾语可以是动词的直接宾语或者间接宾语。

2.修饰成分: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包括定语、状语和补语。

3.状语从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从句叫做状语从句。

4.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构成,句子之间一般用逗号、顿号或者分号分开。

二、常用的句式和修辞手法:1.并列句句式:A,B(面对选择时常见的结构,如:“或者……或者……”)2.手法手法:夸张、对比、排比、设问、论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常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1.用“否则、则、必、岂、即……又……”等词语进行逻辑的对比或者推理。

2.使用“曾、或者、良苦用心、岂止……”等词语进行修饰和强调。

3.通过“……不仅如此,还……”等结构进行扩展和详细说明。

四、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分析:1.掌握古代文化背景:了解作者、作品和时代的关系,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脉络。

2.识别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句子、词语和内容的分析,理解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意图。

3.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作品中的主题、意象和情感的分析,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五、句子成分的分析和理解:1.主语: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或者进行动作的人。

2.谓语:句子的谓语是动作的核心部分,描述或者说明主语所执行的动作。

3.宾语:句子的宾语是接受动作的对象,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或者动名词。

4.定语:修饰名词或者代词的修饰语,用于限定名词或者代词的范围和意义。

六、句子的排比和对仗:1.排比:将若干个相同或者相近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修辞效果和语感的平衡感。

2.对仗:将若干个意义相同或者相对反的词语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七、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类比的方式,用一个事物来表示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说明。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整理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3.且贰于楚也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一词多义封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答应,听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杂然相许(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五、文言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通假字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字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假字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古今字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通假字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通假字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通假字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⑦因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⑧及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⑨兵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被动句①为天下笑者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③自若也(2)定语后置①铸以为金人十二②伏尸百万(3)介词结构后置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②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五、固定词组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师说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

(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勾践灭吴》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邹忌讽齐王纳谏》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季氏将伐颛臾》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1—6册全)第一册通假字《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勾践灭吴》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通“执”,掌管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26。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28.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34.距关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4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4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44.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烛之武退秦师》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勾践灭吴》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8.今寡人不能不能,古,没有能力,今,不可以9.生丈夫,二壶酒,丈夫,古,男子;今,女子的配偶《触龙说赵太后》10.太后明谓左右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12,至于赵之为赵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古:此,这,代词;今:动词或形容词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古:诸侯的封地称今:“国”指国家,《寡人之于国也》16.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17.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跑;今:行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古:供养活着的人;《劝学》19.金就砺则利古:指金属制的刀剑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古:验,检查;今:探;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古:安置,安身;今:某人某事物上。

”遂逐齐师(于是,就)③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当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面对)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表示在某个时候)④—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⑤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邹忌讽齐王纳谏》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②于是人朝见威王(朝廷)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读zhao平声,早晨)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诚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实在)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示假设)方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方圆,纵横)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地方)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才,刚刚)善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美好)③京中右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断断续续)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夹杂,搀杂)《触龙说赵太后》质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底子)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作抵押,作人质)③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询问)及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THE END
1.形容秋天硕果累累的成语有哪些?穰穰满家: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三、写出三个描写秋天丰收?象的四字词语 春华秋实 硕果累累 秋风瑟瑟 天高云淡 叶落知秋 四、关于秋天和丰收的景象的成语有那些? 成语话“秋” 《浙江老年报》文理 形容对人思念或盼望殷切——“一日三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望穿秋水”。 https://www.henanrenshi.com/sizichengyu/67153.html
2.英语只有三个句子,掌握这三个句子,你就学会了英语当“is”后面是名词的时候,它表示是什么。——什么人、什么东西是什么。 当“is”后面是形容词的时候,它表示怎么啦。——什么人、什么东西怎么啦? 当“is”后面是一个介词加名词(我们叫它介词短语)的时候,它表示在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 https://blog.csdn.net/m690192206/article/details/118214918
3.王顾左右而言他文言整理7篇(全文)(二)代物时,相当于“没有什么”。如: 二、用作否定副词。 (一)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如: (二)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劝戒或禁止,相当于“不要”“不能”。如: 10、“盖”字主要的用法: 一、用作副词。“盖”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下边说的一些话,是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现代汉https://www.99xueshu.com/w/file912wodzt.html
4.古代汉语常用字(5)小白(二)读chóng,形容词。重叠的,重复的。周易系辞下:“~门击柝,以待暴客。”(击柝tuò:打更。)荀子赋篇:“~楼疏堂。”又名词,表示“层”。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之渊。”史记项羽本纪:“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又为再,加上,增加。动词(在这个意义上又读zhòng)。楚辞离骚:“纷吾既有此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d016dc60100oul0.html
5.初中物理口诀免费(精选14篇)7.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构成口诀 结尾直加-er,-est属一般,详细构成方法逐一来侃谈。一辅音结尾重读闭音节看,辅音双写-er,-est是习惯。辅音加y(ly)除外有型感,按照去y,-er,-iest方法办。上述皆属单音部分双音段,下面把多音节规律来看看。词前加more,most此规律唤。规则变化到此已全都谈完。有些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w1r1t8e.html
6.“白描”就是避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不加任何渲染和“白描”就是避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不加任何渲染和烘托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相对于“细描”来说的,在诗歌中应用广泛。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现手浓丽表现手法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4160bd124a154bbf86eb970560ff24c6.html?fm=bdbds6ccfb811b98c13a75c4a0a0f93fce870
7.吃粮不管事是什么意思吃粮不管事的解释是什么(1)(名)粮食:五谷杂~|干~仓|广积~|~店。 (2)(名)作为税的粮:钱~|公~|完~。 不读音:bù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b172c43ac9b172c/
8.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二年级上册五、形容词搭配: (火红)的太阳 (灿烂)的霞光 (寒冷)的北风 (遥远)的北方 (健康)的身体 (洁白)的羽毛 (刺眼)的光芒 (飞翔)的鸽子 (游动)的鱼儿 (滔滔)的洪水 (安定)的日子 (伟大)的英雄 (优秀)的干部 (嘹亮)的歌儿 (鲜红)的宝石 (金黄)的蜡梅 http://www.zhihuishan.com/gushi-view-3032.html
9.汉语拼音形容词在口语词里,形容词的后加成分有很多。这些后加成分一般都是双音节和三音节的。比如“红通通”、“绿油油”中的“通通”、“油油”就是很典型的后加成分;因为这种后加成分都是重叠式的,习惯上把它们放在形容词重叠式ABB型中叙述。形容词的后加成分为三音节的,如“傻里吧叽”,只有前面的“傻”才有实在的http://www.pinyin.info/readings/xinhua_pinxie_cidian/b05_adjectives.html
10.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三下册第10课《归去来兮辞》课文原文文言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携幼入室(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4、动词作名词: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5、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http://ixuehai.cn/html/1857.html
11.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谓语句。主要的作用是描写主语的性质状态。如: 天晴了。吸烟对健康不利。(性质)学校里十分安静。(状态) 名词谓语句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谓语句。现代汉语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是有条件的,尤其单个的名词充当谓语限制更多。 https://www.meipian.cn/4cw5gw03
12.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集训:形容词用作动词.pdf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词法与句式考点集训:形容词用作动词.pdf,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和动词 一样 ,能作 谓语 ,但它不能带 宾语 。如果给形容词 的后面加 带上 宾语 , 或者前面有能动词或 “所 ”字 ,则形容词往往活用为动词。一 、判断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5/0102/8105037134007014.shtm
13.形容词?形容词用“的”还是“地”2.没有形容词+的地得+形容词的结构!!!形容词不可以修饰形容词,是副词修饰形容词。 3.形容词是谓词,谓词做中心语的短语是状中短语,应该用“地”连接。 4.惊人地相似绝望de少,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短语,绝望不可以做副词来修饰形容词。骇人de低,同上,没见过这种用法。 赞(57) 回应 西元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51247232/
14.《老陈说方言》一何(hé),一是副词,意思是:甚,多么;二是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 陈大银:“些何”是倒装型感叹句,这里的“些”是量词,表示不定的多数。何(hé)是副词。“些何”的意思是多么多!引申为:多么的大!多么好!多么了不起! 主持人:“不些何”的“不(bù)”,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http://www.xaqtsg.com/dfwx2/4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