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精选5篇)

环境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导引性,对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学科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概述、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系统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概要了解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理论和关键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发展历程,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分支学科,现代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学科前沿和环境热点问题;现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外,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益的接触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和国际视角,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素质,努力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临沂大学以“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为奋斗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概要了解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理论和关键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发展历程,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分支学科,现代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学科前沿和环境热点问题;现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一)案例分析法

(二)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科前沿讲座相结合

(三)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四)实践教学法

(五)优化教学评价与考核

以健全学生课外学习体系作为突破口,以改革作业内容和形式作为基本点。一是强化预习性作业。教师精心设计预习性作业,并在教学组织前布置给学生。二是提高实践性作业比重。实践性作业一般包括实习、观摩、调查等形式,教师根据课堂的性质、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科学确定实践性作业,并通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三是增加巩固提高性作业的数量。健全课外学习体系,增加巩固提高性作业的数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增加以研究、拓展为主要内容的提高性作业数量,通过练习题、读书笔记、论文、实习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4]。(六)其他环境学导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与改革中不能脱离本课程培养人才的目标与要求,因此,我们积极吸收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聘请了临沂首创水务有限公司、临沂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临沂市垃圾处理厂的工程师为课程兼职教师,他们主要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满足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5,6]。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何强,井文涌,王翊亭.环境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左玉辉.环境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杨迎春,刘盛余.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46-147.

[4]罗斯,雷鸣,彭亮,曾清如.关于《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189-190.

[5]黄飞,章家恩,蔡昆争.“环境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5,9:144-145.

JiangShuyong,ZhangYanqiu,Wubin,LiuSijia

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Harbin,150001,China

Abstract:Accordingtoeducationideaofcultivatingoutstandingengineer,introductiontoengineeringcurriculumisputforwardinnovatively.Educationidea,cultivationobjective,knowledgesystemandteachingmodeforintroductiontoengineeringcurriculumareintroduced.Introductiontoengineeringisaimedtocultivateengineeringquality,especiallynon-technologicalquality;introductiontoengineeringcurriculumbecomestheresourceofobtainingengineeringculture,thecradleofenlighteningengineeringconsciousness,thesoilofcultivatingengineeringethics,theplatformoftrainingengineeringthinking,thecarrierofinspiringengineeringinnovationandthecornerstoneofenhancingengineeringquality,andtheknowledgesystemofintroductiontoengineeringcurriculumconsistsofeightunits.Eachunitisrelativelyindependentandisbasedonthethemeofengineering,buttheemphasisislaidonthethemeofengineeringineightunitsofintroductiontoengineeringcurriculumalltheway.

Keywords:outstandingengineer;engineeringquality;engineeringthinking;introductiontoengineering

1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理念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理念,工程导论课程更加注重学生非技术性素质的培养,强调工程文化、工程意识、工程伦理、工程思维、工程创新和工程素质的培育,课程的具体教学理念如图1所示。

图1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理念

2工程导论课程的培养目标

3工程导论课程的知识体系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理念,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素质是指人在工程活动中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品质和人文品质的统一体,其外在表现包括良好的工程创新意识、较高的工程技术水平、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伦理责任感。具体而言,工程素质包括技术性素质和非技术性素质,而工程导论课程注重学生非技术性素质的培养。工程导论课程的知识体系分为八个模块,如图2所示。

图2工程导论课程的知识体系

每个模块的具体知识要点如下:

3.1工程文明

介绍工程的发展史及其与科学发展史和技术发展史之间的相互联系,选择人类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变革,说明工程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工程的地位和作用,初步建立工程概念。

3.2工程思维

介绍工程的本质和特征,介绍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介绍工程的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介绍工程思维与科学思维、技术思维、艺术思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3.3工程创新

介绍工程中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强调创新在工程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并依托材料工程、航空工程、航天工程、汽车工程、船舶工程发展历程中的创新事件,突出其变革与革新,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

3.4工程实践

介绍工程实践的本质和特征,介绍工程设计、工程制造、工程运行、工程管理的工程链运行模式,将工程的技术要素(包括工程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机械制造的基本方法等)和非技术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环境、伦理等)融入工程的运行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

3.5工程伦理

介绍工程伦理的本质和特征,介绍工程人才在工程实施中应该承担的技术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介绍工程人才在工程运行中发生利益冲突时应该遵守的价值标准和职业操守,培养学生的工程多重责任意识。

3.6工程生态

介绍工程生态的内涵和特征,介绍工程与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工程活动中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树立学生的绿色工程生态观。

3.7工程文化

3.8工程未来

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对21世纪新的工程人才提出了11条评估标准,要求工程人才应该具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具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具有根据需要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具有指导、验证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具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认知;具有有效的表达与沟通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根据以上11条标准,在工程未来模块中,深入剖析工程师所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介绍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未来工程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工程人才所应具备的工程素质(包括技术性素质和非技术性素质),树立学生的工程战略观和工程全局观。

4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

工程导论课程是一门开放性课程。所谓开放性课程,就是不以教材等知识载体束缚学生的思维,尽量以案例教学为主,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指明方向,开阔视野,拓宽思维。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讨,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我们在工程导论课程的第一次课上,通常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然后要求学生谈一谈对未来职业理想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未来职业是工程师或科学家,因此,教师便可以要求他们谈一谈对工程师和科学家的认识,从而由浅入深地引入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概念,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实时互动,澄清学生对概念的误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工程导论课程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比较灵活,最终可以报告的形式完成课程考核。另外,工程导论课程不设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不仅要具有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而且要有深厚的工程实践背景,尤其要有深厚的人文功底。

2018年吉林省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8.5%,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进入高校校园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个体素质差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新生都对所学专业不太了解,既不明白自己学习的专业“是什么”,也不清楚自己学习的专业“有什么用”。专业导论是面向大学新生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本专业的目标和要求,概述核心思想、课程结构、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介绍与学习者未来职业的关系等的引导课程。[1]

但是,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本专业实践,发现导论课程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学模式单一,多采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教学部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监控较弱;学生零基础且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等。

二、粮食工程导论课程的定位与内容设置

(一)粮食工程导论课程的定位

粮食工程导论课程是粮食工程专业的先导课程,是为剛刚进入学校的一年级新生准备的。这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粮食专业领域、了解粮食工程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了解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了解粮食工业发展概况,使学生获得粮食工程专业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容设置

本校粮食工程专业在2015年版本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24学时的粮食工程导论课程,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

(2)课程体系解读。课程体系由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解读课程体系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熟悉选修课设置的意义及其选课操作模式。[3]课程体系的解读可以使学生了解大学四年需要“学什么”,能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制定学习规划,为新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3)专业知识概述。粮食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很多粮食工程具体的专业知识,而是通过本课程介绍粮食工程的专业术语,了解粮食的定义,初步了解粮食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的基本知识框架,了解粮食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粮食质量安全研究、粮食储藏和流通等。

三、粮食工程导论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时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面向学生学习的课程元素。2017年粮食工程导论为加强课程建设,实现导论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申报粮食工程导论微课建设。

粮食工程导论微课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导论课程内容由若干微课要素组成。粮食工程导论每次微课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或解决一个问题,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粮食工程导论微课选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录制微课,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就能理解的内容不录制微课。

(二)翻转课堂

(三)蓝墨云班课平台

蓝墨云班课是由一款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粮食工程导论课程采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设计。课前利用平台“资源库”功能进行粮食工程导论微课的课前推送。课中以“投票问卷”“测试”“课堂抢答”“小组评议”等功能进行师生互动、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与专业认识实习相结合

关键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1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概述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国家在全国高校中逐步推进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教育部专门成立了由工程教育界专家和企业界专家组成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负责依照高校工程教育、教学的全方位评价体系,主要以现场考察的方式,由专家组赴申请认证专业所在高校通过会晤申请认证专业所在高校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教师、往届、在校学生、走访用人单位以及审阅学生学习成果,考测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观摩教学,考察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等方式来对高校工程人才的培养进行全面认证。

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例与学生综合能力考察

2010年10月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到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现场考察。作为此次专业认证工作的参与者,我发现在与专家们的深度交谈中,学生们展示了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也暴露出自身综合能力的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专业认知浅显。在交流中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够深入,大多只停留在学好每学期的既定课程之上,很少有学生主动去规划大学四年的课程安排及后续职业规划,专业学习缺乏主动性。

2.3缺乏人文素养。在会晤学生的环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显得尤为薄弱,学业优异的学生也很难用丰富、准确的语言来表词达意,在与专家、同学的交谈中“惜字如金”,更谈不上触类旁通、谈吐自如。面对专业以外的问题,往往逻辑不清,含糊其辞,充分暴露出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性,缺乏内在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3培养工科学生综合能力的思考

基于学生们在工程认证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结合日常的学生工作,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工科学生的综合能力。

3.1加强专业认知教育

3.2重视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只有学生具备了查找、摄取信息的能力,才能迅速高效地获取新知识,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文献信息检索类课程正是培养大学生使其具有信息学基础知识,具备信息收集、整理、判断、利用、归类的能力,具有与社会信息化进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着重培养图书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通过文献检索课使学生懂得文献信息的组织方法、检索语言、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各类文献的检索途径与筛选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查询、信息网络、信息检索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将图书馆的育人职能与学院的教育职能相结合,将快速高效的推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

3.3加强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环境熏陶,而形成的稳定的、内在的哲学思想文化和品质结构,其目的是使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在工科学生的教育中单纯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将使学生缺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缺乏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洞察力。

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人文素质教育必不可少。1)调整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类课程。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增设人文类的必修学分,从教学制度上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保证,在日常的教学中可遴选一些内容丰富的人文课程,如人文素质修养、大学语文、美学等,丰富学生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2)营造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以及校园行为文化,可从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影响和熏染学生。依托文艺演出、艺术展览、人文社会科学讲座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2010年4月

关键词:学科导论;教学;电子工程

电子工程基础作为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隶属于学科导论范畴。主要是通过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前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就业前景。通过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前沿技术讲座,传授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成为合格毕业生并走向社会成为祖国的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

我校的学科导论课程安排在大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本着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授学习方法的原则,我们用心开展了电子工程基础的教学工作。大一新生入学后,面临着从紧张备战的高中生活到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之间的关键过渡,能否做好这个过渡将会影响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甚至涉及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身份,需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适应大学里的学习。而电子工程基础作为一门引导性的基础课程,在此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据调查了解,大多数的大学新生在步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对于自己所选报的专业都是知之甚少。电子工程基础作为电子信息类学科导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向本专业的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让学生知道这个专业有什么、大家可以学什么、将来能够做什么以及大家应该怎样学。

2.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兴趣是认知事物和探究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兴趣能够激发学习的动力,引领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驰骋遨游。专业兴趣能够带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形成专业创新能力。尤其在电子信息这样涉及科技最前沿的专业,更需要学习上的积极主动及研究上的自主创新。电子工程基础为大家提供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讲座,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引起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好奇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3.指导转变学习方法。从高中阶段家长老师严格监管的状态到象牙塔般的大学校园里自由快乐的生活,大学新生的学习状态自然由紧张步入轻松,相应的学习方法就需要从被动到主动的改变。主动、独立、自主成为优秀大学生的代名词。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电子工程基础作为引导性基础课程,为教师指引学生、改变学习方法、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应用平台。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效果

这次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总体上是比较好的,但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面向大一新生所教授的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介绍的内容以当前的先进技术为重点,这样容易造成“理论囊括专业”的印象,对此,有很多学生建议在课程中加入动手实践操作的环节。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虽然我们尽最大努力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课业介绍,但是鉴于教师的身份,我们并不能完全做到以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因此,有不少学生建议在课程中加入学长的亲身经验讲解,以便为大学阶段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出更切合实际的规划。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将会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慎重考虑,完善教学方案,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1]万方杰,孙红胜,胡君杰.“电子线路”导论[J].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2年论文集,2012.

[2]任艳.《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研究[J].大陆桥视野(下半月),2011,(2).

[3]杨玉民,孟宪梅,王海修.对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认识[J].吉林工商学院报,2012,(5).

THE END
1.关于粮食,这些知识点值得了解来源标题:关于粮食,这些知识点值得了解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 热点排行 1 “最强嘻位”李川:我,普普通通而已 2 北京市调整核算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基数 3 北京80公里滨水“二环”怎么玩? 4 北京:30场跨年活动陪伴市民游客辞旧迎新 5 北京市属公园三大雪场27日起开门迎客 28项游园活动迎接新年 6 迎新年|“北京https://china.qianlong.com/2024/1017/8357546.shtml
2.庆北大学,植物生命科学专业同时具备粮食和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植物生命科学专业为研究粮食作物和功能性作物的遗传学,畜牧学,生物工程学,农业等传统学科,环保农产品生产技术,通过加强功能性作物开发等最新学术,使传统农业具有尖端的高附加值,把文化先导提升为生命产业的面向未来的生命产业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目标。据庆北大学上海办事处汉桥教育留学了解到在本专业中,详细的专业是作物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8A52N805568Z5J.html
3.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2023年分类考试招生职业技能测试大纲(1)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相关产业文化、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粮食食品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知识,粮油食品烹饪营养知识,生物基础知识,粮食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3)针对粮食食品安全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 2、实操考核内容、规范及职业素养要求 https://zsw.ahly.edu.cn/info/1093/2116.htm
4.部队炊事基础知识6篇(全文)部队 炊事基础知识 第1篇 月日 炊事基础知识教 案 单位:一中队 编写人:温贵华 二〇一一年一月一日1 批准人: 年 炊事基础知识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炊事基础知识 目的:通过教学使炊管人员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为炊事保障打牢坚实基础。 内容: 1、食品常识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91flescc.html
5.粮食工程专业详细解读2.具有从事粮食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化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粮食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粮食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从事粮食安全生产、粮食产品分析检验、粮食质量管理、粮食储藏加工设计和粮食国https://www.lnzsks.com/newsinfo/IMS_20140515_30490.htm
6.粮油基础知识ppt课件.ppt文档介绍:粮油商品基础知识*一、粮油商品的分类粮油通常是粮食、油料及其初加工品的总称按粮油商品的性质、用途将粮油商品分为四大类。粮油商品粮食粮油食品粮油副产品油料和油脂*1、原粮:收获后未经加工的粮食。包括三大类谷类:禾本科作物的籽实。如小麦、稻谷、玉米、大麦、燕麦、高粱、粟(sù,谷子)、黍(https://m.taodocs.com/p-235189652.html
7.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分工来了!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工作措施:制定《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完成信用广东平台2.0升级改造,推进信用+大数据综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共享应用。在食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建立信用风险分级分类指标体系。制定《广东省市场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2/24/c7393610.html
8.粮食工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粮食工程概论、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产品加工、粮食贮藏、粮食运输、粮食市场营销、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粮油加工工艺、发酵食品工艺、焙烤制品工艺、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等。[2] 3 课程体系 核心知识领域:食品工程制图基础知识,粮食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方法等;粮食与制品 加工、贮藏过程中所发生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82124136
9.中储粮基础知识.pdf中储粮招聘笔试基础知识 1、中央提出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什么?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确保谷物基本自给, 口粮绝对安全。 2、中储粮“两个确保”指什么? 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 3、中储粮管理的“三个严格”指什么? 严格制度、严格管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929/700101001100516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