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单独招生考试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1.“浩浩汤汤”中的加点字读作“shānɡ”,该词语现在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2.“莘莘学子”中的加点字读作“xīnxīn”,该词语指众多的学生。

()3.“天燃气”这个词语中的“燃”字,书写正确。

()4.“他苦心孤诣地读了十年书,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这句话中的成语使用正确。

()5.“我把自行车放在商店外面,等我出来时它却不胫而走了。”这句话中的成语使用正确。

()6.“邻之厚,君之薄也”是被动句。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此句既是秋景,也是抒怀,写出了杜甫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沉郁悲凉。

()10.“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中的“群”是名词作状语。

()11“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描写的主人公祥林嫂,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1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杜甫的词作,其中“念奴娇”是词牌名。

()1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指的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屠苏”是一种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

()14.《触龙说赵太后》节选自《礼记》。

()1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中的“有”是“拥有”的意思。

()16.汉语中存在较多的谦称和敬称,其中“令尊、令母”是敬称。

()17.短篇小说《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

()18.“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达。

()19.《威尼斯商人》是法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

()20.“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周易》。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36分)

1.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以下诗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是()

A.晏殊B.李清照C.柳永D.苏轼

2.下列是儒家代表人物的是()

A.孔子B.韩愈C.老子D.庄子

3.下面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欧阳修B.《兰亭集序》——王羲之

C.《庖丁解牛》——荀子D.《鸿门宴》——班固

4.《师说》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是一篇()

A.说明文B.记叙文C.议论文D.应用文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唐突犀利门可罗雀寥寥无几

B.储藏抱负思辨苦思瞑想

C.伶俐报道迁徙良晨美景

D.陷井甄别蝉联旁征博引

6.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淬(zú)炼B.偌(nuò)大

C.熏陶(tāo)D.强劲(jìng)

7.下列诗人中,被称为“小李杜”的诗人是

A.李白和杜甫B.李商隐和杜牧

C.李白和杜牧D.李商隐和杜甫

8.《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名作,以下对作者和作品陈述中正确的是()

A.张若虚是明代著名诗人。

B.诗的题目以春、江、花、月四种事物体现了人生动人的良辰美景。

C.《春江花月夜》在内容上是游子思妇的主题。

D.整首诗充满着欢快的感情色彩。

9.下列作家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项链》莫泊桑B.《最后一课》都德

C.《故都的秋》老舍D.《朝花夕拾》鲁迅

11.《从军行七首》其四是王昌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句子不是出自这首诗的是()

A.青海长云暗雪山B.孤城遥望玉门关

C.黄沙百战穿金甲D.不与秦塞通人烟

12.以下关于《蜀道难》这首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诗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

B.全诗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展现了蜀道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

C.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D.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B.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C.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版床上。

D.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世纪初,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漂洋过海到美国,

又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B.小明不明白,为什么要辛辛苦苦读书?更不明白,怎么样把书读好?

C.您是喝可乐,还是果汁,还是白开水?

D.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15.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以下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C.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6.以下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A.虽然天气已晚,然而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B.小明自己不跟老师说,却要我说。

C.因为不努力学习,所以他考不好。

D.只要多读多背,就能取得好成绩。

17.从句式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老师非常严厉地对他说:“这样糟蹋,太不像话了,。”

②他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太可惜了,由于最后一个球没有踢好,。”

A.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B.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

C.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D.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

18.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我国而言,夏至和冬至时分别是白天最长和最短的节气。

B.紧随秋分之后的节气是白露。

C.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D.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春分时节,中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

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记叙文六要素包括()

A.感情变化

B.事件的起因

D.人物

2.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以下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苏洵

3.《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以下关于这首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B.该词是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

C.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

D.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4.以下关于年龄的文化常识中,对应正确的是()

A.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B.加冠——女子二十岁

C.而立之年——三十岁

D.不惑之年——四十岁

5.孟子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以下出自《孟子》的是()

A.《鱼我所欲也》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庖丁解牛》

请阅读以下诗词,回答6-8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⑴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⑵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⑶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⑷。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6.下列关于陶渊明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B.自号五柳先生,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C.《山居秋暝》、《桃花源记》是其代表作。

D.其诗多写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生活以及恬静的心境。

7.对文中字词或句子解释正确的是()

A.⑴少指幼儿时代。

B.⑵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C.⑶依依指轻柔的样子。

D.⑷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THE END
1.腊八节古诗四首:开锅便喜百蔬香,大家存有热心肠喝着暖和的腊八粥,俯瞰壮丽河山,那种关于誓死捍卫国家家园的悲壮慷慨,充斥心中。这是我读来最美的关于腊八节,腊八粥的诗。古代腊日是狩猎以敬天地,饱含着保家卫国的含义。而腊八粥,则是人民的心意,万众一心,卫我河山,保卫家园。这碗腊八粥,胜似千杯酒啊。“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团坐朝阳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382973810724331&wfr=spider&for=pc
2.关于腊八,有哪些古诗词?”描绘了腊八时节人们互相赠送腊八粥,节日氛围浓厚的场景。还有清代诗人王昶的《腊八日》,其中“粥香饧白杏花天,省俗迎祥斗岁前”一句,也道出了腊八时节人们制作腊八粥,迎接新年到来的喜悦心情。这些古诗词不仅展现了腊八节的传统习俗,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品读这些诗词,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8868936213/answer/73075486657
3.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童年裸奔中年裸婚 精选回答 1、《农父》唐代:张碧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释义:每天星星还没有坠落(披星戴月去劳动),就去田间劳动,辛辛苦苦,待到庄稼丰收在望的时候,全家是多么高兴呀!到头来,丰收所得将会全被官家剥削去了。家中无法生活,不知https://edu.iask.sina.com.cn/jy/3sDXysAwkeh.html
4.节约粮食的古代诗句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节约粮食的古代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悯农》 唐·李绅 https://mip.ruiwen.com/shi/1143962.html
5.节约粮食的古诗的意思节约粮食的古诗有哪些淘豆网为你提供节约粮食的古诗的意思、节约粮食的古诗有哪些和节约粮食的古诗在线阅读下载的服务,相当于节约粮食的古诗大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的内容。https://www.taodocs.com/topdoc/239950-0-0-1.html
6.关于节粮的古诗句有哪些?《悯农》这首诗我们大家都太熟悉了,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到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二十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呀!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古人对节约粮食还有诸多诗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展开全文c https://weibo.com/p/2313474282693742375484/wenda_home
7.腊八节:29首经典的腊八诗词,温暖整个冬天腊八日腊八粥腊八节29首腊八诗词,探寻古人腊八节的韵味,感受这个充满温情与希望的节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宋·赵万年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https://m.163.com/dy/article/JL82D58G05566SD3.html
8.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词欣赏课外阅读【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词欣赏】相关文章: ★ 【关于元旦的诗句】甲申元旦 ★ 【关于元旦的诗句】和罗權丞尊经阁元旦观雪 ★ 关于父爱的故事:列夫·托尔斯泰 ★ 【关于元旦的诗句】元旦试笔 ★ 【关于元旦的诗句】甘露寺放舶至瓜洲风作 ★ 关于父爱的故事:泰国总理他信 ★ 【元旦诗词】庚辰元旦 ★ 【元旦诗歌】https://xiaoxue.chazidian.com/kewaiyuedu/40215/
9.关于节约粮食的诗词大全.pdf关于节约粮食的诗词大全.pdf 6页内容提供方:16446468082df6f 大小:137.83 KB 字数:约2.84千字 发布时间:2022-12-03发布于福建 浏览人气: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关于节约粮食的诗词大全.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1130/6022224153005022.shtm
10.儿歌多多古诗词,悯农,宝宝唱古诗,节约粮食,粒粒皆辛苦儿歌多多古诗词 儿歌多多古诗词,悯农,宝宝唱古诗,节约粮食,粒粒皆辛苦 01:32 儿歌多多古诗词 儿歌多多国学三字经,养不教,趣味动画唱国学,宝宝轻松长知识 02:00 儿歌多多古诗词 儿歌多多古诗词,江南逢李龟年,宝宝看动画,一起读经典国学 01:43 儿歌多多古诗词 儿歌多多古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宝宝一起https://m.v.qq.com/x/m/play?cid=mzc00200zkb2vpm&vid=n3345sqzfgw&mobile=1&msite_2022=1
11.珍惜粮食的现代诗词关于节约粮食的现代诗歌?小时候它是泥土中一颗饱满的种子细嗅着初春的芳香拥抱着盛夏的热情呼吸着金秋的清爽长大后它是你盘中一份耀眼的希望传承着生命的深厚诉说着未来的美丽演绎着自然的睿智它不仅仅是粮食在战乱中它就是明天升起的太阳在饥荒中它就是生活下去的动力它不仅仅是一粒米、一片叶它就是生命的意义他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29459087.html
12.有关节约粮食的诗词谚语有关节约粮食的诗词谚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有关节约粮食的诗词谚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2、节粮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 3、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4、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5、精打细算半年粮。 6、粗茶淡饭,吃得到老;粗布棉衣https://m.360docs.net/doc/f53332778.html
13.谈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8篇(全文)通过诗文的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比如在教《锄禾》一文时,让学生模仿古代私塾上课的情景———摇头晃脑地齐声朗读。结果,孩子们觉得很新鲜。从这首诗的学习中,他们懂得了劳动人民的艰辛,懂得了应节约粮食古诗词春雨滋润般的渗透作用,让学生受到了优良品格的熏陶。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aufxv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