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粮食丰收背后的追问

粮食问题总是牵动人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年粮食再获丰收,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908.2亿斤。在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下,给大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但与此同时,社会上、网络中也有一些追问,比如,今年自然灾害多发,近年来耕地面积又有所减少,为何还能实现丰收乃至增产?既然粮食连年丰收,进口为何还在不断增长?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今年自然灾害多发,为何还能实现丰收?的确,从全年来看,今年先后遭遇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大小,还要看防灾减灾措施是否到位。我国在农业防灾减灾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从种子到田头完整的应对机制,有各级党委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稳产增产、“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最大限度降低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再从空间上看,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农业资源禀赋各异。放眼全国,每年都会有受灾减产的地方,也会有无灾增产的地方。今年我国一些地方确实出现因灾减产的情况,但总的来说是点上重、面上轻,以秋补夏、以丰补歉,因此今年粮食总体上依然是丰收的。比如,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今年黑龙江五常一些地块减产甚至绝收,但从黑龙江全省来看,农作物受灾面积反而是少于常年的,粮食生产实现了“二十连丰”。范围扩大到全国全年粮食生产,道理也是一样。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耕地面积减少,为何还能增产?有地才有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底,我国耕地面积较十年前减少了1.13亿亩,一些人因此对粮食产量产生了担忧。我们讨论产量,一要看面积,二要看单产。先看面积。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大头,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多项粮食生产专项补贴等一系列实招硬招下,今年秋粮面积实现了连续第4年增加。而从长远来看,近两年耕地总量减少的问题已经得到初步遏制,这也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接着看单产。我国人多地少,在面积有限的前提下挖掘单产潜力空间,是提升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升单位面积的粮食产出,今年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了2.9公斤。今年初,农业农村部还启动了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据专家调查,在行动覆盖的300个重点县,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73%。在面积增加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单产的提升为粮食丰收增产提供了新的动力。

从进口结构上看,我国粮食进口以饲料用粮为主。今年1-10月,大豆、玉米、大麦、高粱等传统意义上的饲料用粮进口量占粮食进口总量的87.6%,进口小麦占比虽然达到了8.3%,但相当一部分是作为玉米的替代,同样用于饲料加工。从渠道来看,也从以往高度集中于个别国家向多元化发展。与饲用相比,用于口粮的进口粮食占比并不大,且主要用于品种调剂。当前,我国口粮的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85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饲料粮的供给问题当然不能忽视,但是只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守住了,中国人“吃饭”就出不了大问题,我们发展的主动权就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过,粮食进口量的增加也提醒我们,虽然我国已经告别了粮食短缺,但粮食供需仍然处在紧平衡的状态,节粮减损、保护资源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任务。我们仍要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无论何时都不能觉得高枕无忧,要在收获、储存、加工、运输、销售、消费等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加强节约减损。具体到每个人,就是要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

THE END
1.连续9年超1.3万亿斤我国粮食的丰收答卷因何而来?那么综合来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是怎样的呢?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粮食产量增、结构优、储备足,粮食安全有保障。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 陈邦勋:可以从生产、结构、库存等方面判断:一是生产连年丰收。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90公斤,高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7467575940373074441&track_id=8F8923C5-CFA9-4759-9BB5-AAF1E3079377_727752629825
2.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的五大支撑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局部地缘冲突以及国际粮食价格震荡下行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粮食生产破浪前行,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产量稳中有增、结构持续优化,有力保障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实现。 2010年、2012年、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先后突破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关口,2023http://nync.gansu.gov.cn/nync/c107987/202412/174049157.shtml
3.为什么今年粮食产量能再创新高,现象详细分析智能化农机具:采用GPS导航的智能施肥机和喷药机等智能化农机具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力依赖,提升了作业精确度。 综上所述,今年粮食产量能再创新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粮食生产有望实现更加稳定的发展。http://www.e212.com/pei/2024/1225/56581.html
4.耕地面积未大增中国粮食产量为何能逐年上升?“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中国不仅做到了,还做得很好。在中国耕地面积没有大幅增加甚至一度有所缩减的情况下,中国粮食产量却能逐年上升。 中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在1.3万亿斤以上 粮食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存的最大民生问题。党和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https://www.fzgrain.com/index-article-details-doc-12828408.html
5.焦点访谈丨粮食产能如何再增千亿斤?中国有“粮”方农业农村部10月2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0月24日,秋粮收获进度已达82.5%,又是一个丰收季。 近日,全国秋粮收获进入高峰期。 农业新装备正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越来越多的科技范儿,彰显了我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11606
6.产量有望迈上新台阶,中国粮食何以再获丰收?前三季度,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农业农村部大力培育壮大种业领军企业,进一步摸清了农作物、畜禽和渔业种质资源家底,保护利用体系逐步健全。加快实施农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选育出一批高油高产大豆等生产急需品种。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取得新突破。“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张兴旺表示,进一步增强保障粮食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936441245879759&wfr=spider&for=pc
7.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总体仍呈现“少数领跑、多数并跑和跟跑”的格局,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并未根本性转变,农业农村科技战略力量不强,科技成果与生产实际应用衔接不紧密问题依然存在。 赋能科技创新,强化装备支撑。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粮食科技含量,支撑从传统的耕地农产品向全域大食物供给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67/28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