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设计(共9篇)

【导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设计(共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www.520xy8.com/

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一()龙船一()花瓣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火红火红

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一、检查复习。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二、体会感悟。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⑵.“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⑶.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⑴、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⑵、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⑶、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⑷、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⑸、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⑴、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六、板书设计:

祝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难忘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底个生字。

2、学习课文3-8段,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而泼水节是傣族所特有的一个盛大节日。记得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格外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度节日,你们也想参加吗?

行,那就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

二、自主探究,会文悟情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

1、白由读第3-6自然段,勾画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先来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课件相机出示句子,顺序不限。

a、“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从中你体会出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抓住“一大早、兴高采烈、四面八方、赶来”等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指名读、评议、齐读。

b、“为了欢迎周总理……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毽。”从中你体会出什么?(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方式隆重迎接尊贵的客人,他们多么开心呀!)

c、一条龙船驶过江而,一串花炮升上天空。从“一条条”“一串申”更能体现当时场面热闹非凡,人们激动万分。引读,表演:人们搬动地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

师生赛读。

d、配乐读第3自然段:

课件配乐(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风尾们〉),伴着这婉转动听的乐曲。让我们也加入欢迎的人群,迎接周总理的到来!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a、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相机出示句子o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

a.说出表示动作的词:接过、敲着、踩着、载歌载舞。

b.谈体会:从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平易近人)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有感情地朗读。

b、“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一手拿着的树枝蘸水向人们泼洒。”

a、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b、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说。

c、演一演:配乐师生表演,交际互动,互相祝福。

c“他还乐呵呵地舀了一碗水……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

a、指名读,

b、说一说:说说姑娘和小伙为什么留下幸福的热泪?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c、周总理是多么的可敬可亲.姑娘、小伙的脸上已分不清哪是清凉的泉水,哪是幸福的热泪,他们已陶醉在这深深的祝福与关怀之中。此时,什么语言也无法表达他们的激动、兴奋、快乐、幸福!

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赛读。

引读“清清的水,祝福的水……是那么开心!”

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场面。

分组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3-6自然段。

三、释疑小结,激情升华

1、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幸福、难忘?

2、傣族人民沉浸在这幸福的回忆之中,让我们深情地读读第7-8自然段!

四、课外延伸,激趣探究

1、查找、收集周总理的有关故事、图片。

2、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风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分析结构。

2、教师范写“祝”。

3、学生描红1个、写2个,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11、难忘的泼水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⑷.认读长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1、难忘的泼水节》。

第二教时

---------------------------

《难忘的泼水节》语文教案设计

课前透视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三、识字

四、读思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五、练习

一花炮一()龙船一()花瓣一()象脚鼓

六、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二、读思

三、交流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四、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五、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六、写字。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

质疑:为什么说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泼水节?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词,小老师领读:

(各种形式认读)

泼水节凤凰花傣族周恩来总理撒满对襟白褂敲鼓

咖啡银碗踩着端起蘸水健康长寿盛满

⑵认读长句:

⑶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随机教学第1自然段。

(理解: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像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带着喜悦读一读这段话。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⑴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那是因为学生接读

⑵周总理要来了,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完这一段,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预设:生:我看到了有很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师:他们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呀?

师点拨:是啊,傣族人民知道敬爱的周总理来了,能不激动吗。能不幸福吗?你们除了能看到怀着激动心情的人们还能看到什么?

生:我还看见了地上铺满了凤凰花瓣。鲜红鲜红的,很漂亮。

师:好,老师看见的.红地毯和你眼中的一样美丽,不过,我还能从中想到一些什么,你能吗?

生:这是专门为了欢迎总理准备的。

生:说明人民特别尊敬总理。

师:你眼中看到了江面上和天空中了吗?

生:江面上有龙船,空中有花炮啊。

师:是的,老师眼中的龙船与花炮和以往有不同的地方,你们有这种感觉吗?

师点拨:我们看到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看到这种场面、想到这些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⑶所以人们是一遍又一遍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指导朗读这句话。

⑷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指名读、齐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师:是啊,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难忘、特别幸福,那是因为(学生接说)。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二、图文结合,体会感悟

1、师:是啊,周总理来了,来到了傣族人民的当中,大家看:出示课文插图。

你们看到了什么?

⑴学生自由说,理解:象脚鼓、银碗。

⑵看看图上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笑”。

是呀,图上的男女老少都在笑。

⑶让孩子观察图上的主要人物──周总理:

他的衣着(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等)。

表情(笑容满面)。

动作(端)。

2、⑴师:课文哪段是写这幅图的?请大家边看图边读读四、五两个自然段。

⑵说说你喜欢哪句话,与大家交流交流:

当学生讲到“周总理一手拿着盛满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祝福”时,老师接着说:

①“总理把水泼向像你们一样的孩子,祝福他们──。”

②“总理把水泼向那些年轻人,祝福他们──。”

③“总理把水泼向那些老人家,祝福他们──。”

④师:傣族人民呢,学生接: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师:祝福我们的总理生:健康长寿。

⑶老师导语激趣:

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⑷有感情地朗读4~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再次看图,理解升华

1、再次看图,现在你能理解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吗

出示:傣族人民笑得那么灿烂,那是因为……。

周总理笑得那么开心,那是因为……。

2、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再出示)多么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师先说,问:谁还能说?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

查找有关:彝族的火把节、鄂伦春篝火节等资料,下节课交流。

六、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互相祝福周总理

幸福令人难忘

语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恩”等12个生字;会写“龙、柏、泼”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结合插图学习课文。

4.感受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热爱。

5.有兴趣了解各民族的节日。

重点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具准备

1.泼水节的录象。

2.教师用没有拼音的词卡字卡。

3.挂图。

一录象导入

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也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让我们一起跟着电视机镜头去跟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吧!

⒉(板书课题)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⒊学生主动说。

⒋是啊,在录象中大家看到了傣族人民过节的时候,穿上了最漂亮的民族服装,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每年的泼水节都十分热闹,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呢。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要求:小声地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注上符号。

⒈看录象。

⒉齐读课题。

⒊为什么“难忘”呢?

⒋学生自由读。

集中识字

⒈(出示“我会认”图标)

先用教师的带拼音的字卡学习。

⒉(换没有拼音的词卡)。拼音都不见了,你们还认识吗?

⒊(换没有拼音的.字卡)词语变成了单个生字,你还能认读吗

⒈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并组词语认读。

⒉学生读下面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⒊学生读生字

⒋同学们真能干,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生字的吗?

①我预习了课文,我已经把课文读了三遍了。

②我每天上学都会路过一个咖啡店,我总看到咖啡这两个字,我就认识这两个字了。

③我把生字编成小谜语来记,说两个给大家猜猜吧:依山而立(端);因为有心(恩)。

二朗读感悟

⒈这么多的生字大家都认识了,那我们就再来一起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呢。

⒉小朋友请你和我们一起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指导读好长句子:“因为……”(可以根据情况再让男、女声各读一遍)

⒊是啊!“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师生呼应读第三至五自然段):那天早晨……

⒋(指导看插图),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⒌通过看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热情洋溢的气氛,同学们,我们再来朗读三、四、五自然段吧。大家说说,想怎么读。

⒍好,那我们就分几个小组赛读吧,看哪个小组读得更好。

1三人以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①三位学生读完课文:1、2段一人读;3、4、5段一人读;6、7、8段一人读。

②我知道了,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在1961年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泼水节,所以这一年的泼水节非常难忘。

⒉齐读一、二自然段。

⒊师生呼应读。

⒋学生看图说话。

⒌分小组比赛读。

⒍赛读。

⒎听着同学们热情洋溢的朗读,我仿佛也成为傣族人民的一员,与衣着傣族服装的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⒏请同学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⒐同学们,我们现在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是一种什么心情?我们再读一读课文,看谁能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⒑我从大家的朗读中听到了高兴,听到了快乐,还听到了激动和兴奋。让我们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吧。

⒒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受感动,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傣族的泼水节多么热闹啊!

齐读六、七、八段。

⒑展示读(读句、段、篇均可)。

⒒①我还知道彝族有火把节,也很热闹。②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放鞭炮,热闹极了。3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我喜欢过端午节。

作业练习及指导写字

⒈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词语了。这节课,你们又能积累哪些词语呢?请同学们画一画,再练习用词语写话,一会儿向大家展示。

⒉请同学们看49页上的“我会填”,有没有什么发现?

⒊好吧,我们来开火车组词语比赛,每人根据不同的音组词语,不能组别人已经组过的。

⒊下面请小朋友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⒋这一课要写的字很多,请大家先看看这些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呢?

⒌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大家看凤凰这两个字。它们俩哪儿长得像呢?

⒍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两个字,想想,写几字头应该注意什么呢?

⒎对。(范写“艺”)请看,如果这个横折弯钩写得像艺字下面的横折弯钩一>

样了,里边的“又”和“皇”就没有地方待了。好了,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字写两遍吧。

⒏评字。

⒉①我发现这些字都是多音字,②是要求我们用多音字不同的读音组词语。③老师,我们进行组词语比赛,好吗?

⒊开火车组词语比赛

⒊填空

⒋(1)脚的右边是单耳旁,不能写成双耳旁。有三个部件,中间高,两边低。(2)鲜的左下横要变成提。(3)寿的第三横要写长,撇要写得靠左边,起笔在竖中线上,给下面的寸留出空来。(4)敬字右边是反文,是四笔写成的。(5)凤里面是又不是

⒌都有几字头。

⒍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横折弯钩的折不能向里收,不能写成艺术的艺那样。

1、学习课文3-7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浓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驶、串、贵、闭“,正确规范书写。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

2、读词。师:所有的词串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心情一一高兴。

3、师:傣族人民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

二、图文结合,拨动情弦

1、周总理是什么样子?自由地读一读第三段,划出那句话。

2、指名反馈。

3、出示CAI,

师描述图意。

①、喜欢总理这身打扮吗?谁来读?

②、所有人的表情都化为了一个什么词?练读“笑容满面”。

4、小男孩身上背的`是什么呀?

5、周总理呢?CAI,出示句子。(自由读)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载歌载舞”什么意思?

6、CAI(动词变红)教师引读。

7、欢乐的鼓点敲起来了,让我们和总理一起载歌载舞。(师生律动)

8、让我们留住这幸福的时刻,(全班读)。

9、和总理在一起,能不幸福?能不令人难忘吗?

10、(齐读)

多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三、创设情境,会文悟情

1、热闹的泼水开始了,自由的读一读第4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泼水的?边读边画。

2、师小结:原来过泼水节是他们互相泼水,同时也把祝福送给了对方。

3、傣族人们是怎么向总理泼水,送出祝福的呢?(板:傣族人民)

①、CAI显示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②、人们为什么这么欢迎周总理?

③、CAI显示总理图片资料,师深情描述。

④、人们欢呼什么?祝福什么?(相应指导感情诵读)

4、周总理是怎样向傣族人民泼水的呢?(板:周总理)

①、自由读,指名反馈。

②、CAI显示句子,介绍“银碗”、“柏树枝”含义。

③、谁收了总理的祝福?(指名读)。

④、不光我们收至打,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收到了祝福。(分组读)

⑤、我们的爷爷奶奶也收到了祝福。(分组读)

5、有两个人特别幸运,谁呀?〔分角色读)

6、(CAI)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练读)

7、难怪姑娘、小伙闭上眼,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相应指导感清诵读)。

8、(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9、周总理热爱人民,人民敬爱周总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完成板书)。

10、感情朗读第五段

四、激情导读,升华主题。

1、读中升华:

师:47年过去了,傣族人民依然清楚的记得,身穿傣族衣服,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的周总理。(全班读)

师:傣族人民不会忘记给他们送去祝福的周总理。(齐读)

师: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深深爱着他们的周总理。(再读)

THE END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声音的词语河水是什么风是什么鞭炮什么什么成语?1. 河水(潺潺地流)2. 风(呼啸着猛烈吹)3. 鞭炮(轰鸣声蚂知枣的响)请注意,成语部分在您提供的信息中不完整,无法准确填写。如能提供完整的成语,我将能更准确地进行润色。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31698999463721659.html
2.小学二年级语文词语考试练习题一( )花炮 一( )龙船 一( )勺子 一( )星星 一只( ) 一个( ) 一块( ) 一把( ) 一条( ) 一盘( ) 一双( ) 一份( ) 一片( ) 一句( ) 一本( ) 一台( )一棵( ) 一只( ) 一座( ) 一朵(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动听的( 乐曲 )( 健壮的 )竹子 ( 大声地 )说https://m.51test.net/show/7302162.html
3.仿写词语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一座座山峰一条条一串串一座座网站导航: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1课《难忘的泼水节》同步练习>正文 题目题型:填空题 难度:★★★3.1万热度 仿写词语 一条条龙船 一串串花炮 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 一串串 一座座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来搜一搜,12题库网有您需要的试题答案,免费的哦https://www.12tiku.com/newtiku/49472/10877498.html
4.什么的鼓点填词语什么的花炮填合适的词 一什么河道填量词 一什么花炮最加答案 形容一个人花炮 一什么礼花填空量词 一个花炮量词对吗 一什么凉棚填量词 一什么烟花填空量词 一什么花炮造句 热门文章 一什么凉棚 一什么象脚鼓填量词 一什么扁担填量词 一串花炮对吗 一什么龙船填量词 一什么象脚鼓填空 一什么象脚鼓 什么的花炮填词语 http://www.xushengjz.com/k/shimedegudiantianciyu/
5.一什么地毯填合适的词怎么填?填合适的词:()的地毯,一()龙舟 一()花炮 填合适的词:(绒绒 )的地毯,一( 叶 )龙舟 , 一( 束 )花炮 ( )的地毯 红艳艳的地毯,绿茵茵的地毯,孤零零的地毯,大概就这些了 什么的地毯填词语怎么填? (华丽、奢侈、艳丽、花俏、奢华)的地毯 一、华丽 美丽而有光彩。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而那些辞采https://www.chuang-fan.com/news/cai-eqzdabddqkcenedcbd.htm
6.照样子,写词语。例:(甩)尾巴()围棋()草鞋()文章例:一(串串)花炮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 甩 )尾巴( )围棋( )草鞋( )文章 例:一(串串)花炮一( )龙船一( )垂柳一( )眼睛 例:细雨(蒙蒙)微风( )喜气( )金光( ) 22-23二年级上·湖北黄冈·期末查看更多[2] 更新时间:2023/04/13 16:50:04 【知识点】词语搭配解读量词解读补全词语解读 https://zujuan.xkw.com/24q19031104.html
7.语文组作业设计临海市大田初级中学一、【积累与运用】(A)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xùdāo()dàimàn( )cuānduo( )jiǎojié( ) yōuyáng( )piāomiǎo( )yīxī( )yǒngyuè( )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撺()( )蹿()( ) 揖()( )楫()( ) 缀()( )掇()( ) 蒿()( )篙()( ) https://linhai.tzedu.net.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sid=2587&id=15213526&cid=276467
8.二年级集体备课讲话稿(精选9篇)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b2hdc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