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过生日时的那些习俗,如今还有几人知道?

今天是作者的生日,所以就想写一些跟过生日有关的话题。

现代人过生日,大部分是吃蛋糕、吹蜡烛外加唱生日快乐歌,而其实这些习俗,都充满了西方的影子。

关于过生日吃蛋糕,有这么一段传说。在公元前的欧洲,人们坚信生日时,灵魂会被邪魔入侵,所以在这一天会邀请亲朋好友吃饭聚餐,而这个时候会拿出蛋糕来招待客人。在那个时候,蛋糕还属于奢侈品,比较名贵的,只有在这种大型的聚会上才会享有,而大多也是皇室贵族才会有这个资本。

施洗者约翰牺牲场景的油画,画面中央是希律王正在和他的家人、大臣庆祝生日。

点蜡烛,也是起源于古希腊的一个传说。人们都信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斯,一到她的生日庆典,人们都会在祭坛上供放很多蜂蜜饼,并点亮蜡烛,用蜡烛的光来代表月亮的光辉,营造一种神圣的氛围,以表示对月亮女神的崇敬。而这种习俗逐渐传到了过生日时点上蜡烛,将美好的愿望赋予孩子的身上。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在生日蛋糕上要点上与岁数相同的蜡烛,然后再由寿星一口气吹灭蜡烛,据说,这是因为古时的欧洲人相信烟是能够升入天堂的,许愿后一口气吹灭蜡烛,那么自己的愿望就随着烟一同升到了天堂,这样愿望便可实现了。

至于生日快乐的歌曲也是起源于一首原本与生日无关的乐曲里。有这样姐妹俩,一个叫玛德里德·希尔,是路易思维尔市的一名幼儿园教师,一个叫柏蒂·希尔,是该校的校长。姐妹俩曾经一起写过一首歌,歌名为“大家早上好”。这首歌由于其欢快的旋律,迅速在儿童中间流传开来。

1893年,两姐妹发表了一部歌曲集,题名为“幼儿园的故事”。31年后,一个名叫罗伯特·H.科尔曼的男士未经姐妹俩的允许,私自出版了这首歌。更糟糕的是,他在这首歌后又加上了一段,即大家熟悉的“祝你生日快乐”,科尔曼先生增加的第二段歌词使这首歌很快就十分流行。最终,姐妹俩的第一段歌词消失了。“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惟一的生日歌完全取代了姐妹俩原来的歌曲。

玛德里德于1916年逝世后,柏蒂与其另一个妹妹杰西卡出面将科尔曼先生告上了法庭。最终这首歌被赋予了版税。

好像感觉今天我们在进行的生日礼节,基本都脱不开西方的影响。那么,我们中国的古人在过寿时,又有哪些习俗呢?恐怕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了吧。

在我国古代,生日即诞辰、诞生日,老人的生日叫寿诞。古代生男孩要在门左边悬上一张弓,所以男子的生日又称“悬弧日”、“悬弧之辰”。

南北朝以前没有过生日和祝寿的风俗。《诗·小雅·蓼莪》载:“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生日那天,要思念父母生养的艰辛,作哀戚状,是不能宴乐庆贺的。

不过,先秦两汉盛行随时随地向人献酒、献金上寿的礼俗。《诗经》中有许多上寿的记载。如在《诗·大雅·江汉》中:“虎拜稽首,天子万年。”又《诗·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诗·豳风一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里是分别向天子、贵族、主人上寿。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为了刺杀秦始皇,请荆轲喝酒,“酒酣,太子起寿”。鸿门宴上,范增为刺杀刘邦,召项庄“人前为寿”。

祝寿时,往往会伴随着送寿礼。战国严仲子请聂政刺杀侠累,“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战国时期齐国人鲁仲连帮助赵国解邯郸之围,赵国平原君“以千金为鲁连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随时献酒祝寿的习俗。祝寿、献酒和献金上寿,虽有祝愿健康长寿之意,但都不是在生日这天进行,只是单纯地上寿,而不是庆祝寿诞。

《四仙拱寿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是一幅祝寿图,看见空中南极仙翁(寿星)驾鹤飞过,四仙欢呼雀跃。

南北朝的江南地区,有着“试儿”的风俗,应该算是过生日的雏形。在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风操篇》有这样的记载: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享焉。

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抓周”。唐宋时,这种“试儿”风俗传到北方。北宋初大将曹彬周岁时,父母把各种玩具、器物、干戈、弓矢、纸笔等放到他面前,任他自己抓取。曹彬左手执干戈,右手提一祭祀用的俎豆,一会儿,又拿了一枚做官的大印,其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颜氏家训·风操》记载周岁试儿后,接着说:

自兹以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常有酒食之事尔。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梁孝元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薨殁之后,此事亦绝。

当时过生日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亲在世,生日那天设酒庆贺,父母去世后,就不再过生日了。另一种是所谓的“无教之徒”,亦即民间,父母去世后仍置酒乐,庆祝生日。所以,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讲:“生日之礼,古人所无。至齐梁间,乃行此礼。”

《隋书·高祖记》记载隋文帝曾下诏:“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这里的“武元皇帝”和“元明皇后”是杨坚的亲生父母杨忠和吕氏。杨坚在生日当天要求举国吃素以此追思双亲,哀戚如此,燕乐更无从谈起。

把生日搞成庆贺活动的习俗起源于南方地区,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原地区对这种习俗是相当排斥的。此外,据史书上记载,唐太宗坚持不搞生日庆贺,他提倡“感伤”反思,这说明即使是在隋唐大一统的历史条件下,虽然生日祝贺的习俗礼仪已从江南传遍全国,但依然有许多人维护传统,不搞生日庆典。

而唐太宗的后人们则不这么认为。据清代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19考证,封建帝王确定在生日举行大型祝寿活动始于唐代中期。729年农历八月,唐玄宗置酒宴招待群臣,庆祝自己的生日。宴会后,尚书左丞相源乾曜、有丞相张说率文武百官上表,请以玄宗生日八月五日那天为“千秋节”。

此后,唐代皇帝不但在生日祝寿,而且除唐德宗外,都为生日取了专用的名称。如唐肃宗生日叫“天成地平节”,唐武宗生日叫“庆阳节”,唐宣宗生日叫“寿昌节”,唐昭宗生日叫“嘉会节”等等。

郭子仪祝寿图

唐代自唐玄宗始,每逢皇帝生日全国都休假3日举行庆祝活动,“朝野同欢”。在京城,群臣向皇帝祝寿,献上甘露、醇酎和“万岁寿酒”。各道节度使为博得皇帝欢心,则献上大量珍物宝玩。京城以外的官吏百姓也要做寿酒宴,来庆贺皇帝生日。

由于封建帝王的倡导,上行下效,各级官僚借送生日贺礼之机拉关系、交权贵,在宋代成为普遍的风气。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在奸臣秦桧擅权时,“四方皆以其生日致馈。其后州郡监司率受此礼,极其僭侈”。以至于1156年,为刹僭侈之风,宋高宗还曾下诏,禁止在职官吏过生日收贺礼。但从各种文献记载看,这道禁令并没有起太大作用,其后送生日贺礼之风仍然盛行。

宋代除生日送财物外,还有生日献诗词的风气:大文学家苏轼《东坡全集》中就有多首祝贺生日的诗,如《表弟程德孺生日诗》等。南宋朱熹在母亲60岁生日时,为母亲写了一首祝寿诗《寿母生朝》,民间的祝寿活动自此盛行起来。

寿诞那天,要设寿堂,挂寿联、寿图,摆宴庆贺。寿联上写“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之类的联语。寿图有《寿星图》、《王母献寿图》、《八仙庆寿图》、《麻姑献寿图》等。麻姑是传说中的长寿女仙。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说,她能指米为珠,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东汉桓帝时,麻姑降蔡经家,年似十八九岁.说近日蓬莱海水又变浅了。

寿宴中不可缺少的是汤饼和寿桃。汤饼即面条,生日面条叫长寿面。生日吃面条的风俗盛行于唐朝。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赠进士张盥诗》讲:“忆尔悬孤日,余为座上宾,举筋食汤饼,祝辞添麒麟。”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前录》讲,生日“必食汤饼者,世所谓长寿面者也。”所以,唐朝去庆贺生日的人,还自称“汤饼客”。生日汤饼有长寿之意,寿诞上自然不可缺少。

桃是长寿果,传说,汉武帝好长生之道,西王母将三千年一熟的蟠桃送给他,汉武帝食后欲留核种之。西王母说:“此桃三千年一实,中土地薄,种之不生。”西王母还向汉武帝传授了长生之道和修炼长生的符书。《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说法,更加强了人们对寿桃的重视。民间庆寿的寿桃,一般用白面制作,尖部染上红色。

现代人一听做寿,以为都是给老人的,实际上在古代,做寿就等于过生日。一些地区小孩10岁的生日由外婆家给做,称“爱子寿”;青年20岁的生日由岳父家做。民间还有“做九不做十”的说法,即逢整十时在虚岁数九的那年做寿。有的地方“男不做十,女不做九”,“十”、“九”和当地方言“贼”、“鸠”谐音,故不做。40岁不做,因“四”与“死”谐音。

还有做冥寿的,也叫作阴寿,指祖先亡故以后,每逢整十,子孙就设神像或神位于堂中,对之行礼,设坛延僧,诵经礼忏,以此表示后人的孝念。冥寿亲戚朋友有送纸扎锭者,也有登堂拜祝的。

古人相信行善积德延年益寿,扶贫济弱、修桥补路都可以积德。不过,这做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就产生了可以积寿、增寿的象征性行为,诸如诵经礼忏、焚香祷告、庙观施舍、放生动物、抄写经卷等。

我国民间习惯以百岁为上寿,80岁为中寿,60岁为下寿。从60岁开始,各地风俗每逢五、逢十,或者逢九就为当事者举行祝寿活动。

《红楼梦》中贾母过寿的剧照

按照旧俗,每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可以有资格做寿的,做寿是一件极其重要而慎重的事,所以第一次做寿就更是慎之又慎。

在许多地方,第一次做寿都是由丈母娘来操办的。在四川西部,这叫做“开寿”;在福建、浙江一带则叫作“女婿寿”。大体情况是,在女婿婚后第一次过生日或女婿满30岁生日时,岳父岳母带着礼品到女婿家去贺寿。所带礼品有黄鱼、猪肉5千克,米酒2瓶,面条5千克,衣服2套以及桂圆、枣子、橘子等。

如果是百岁大寿,那则是街坊邻里的大事,不管亲疏远近全都过来给他祝寿。大家要给寿星刻碑立传,宗族也要将此事记录到族谱里。

传统寿礼有一套仪规。先要设寿堂,摆寿烛,挂寿幛,铺排陈设,张灯结彩,布置一新。到了生日那天,寿堂正中设寿星老人之位,司仪主持仪式,亲友、晚辈都要来上寿。辈分不同,礼数有别。

平辈往往只是一作揖,子侄辈则为四拜。有的并不设寿翁,客人只是到寿堂礼拜,而由儿孙辈齐集堂前还礼。

当然平常人家也有不设寿堂,只设寿案的。旧时北京这情形时,多是到香蜡铺请一份木刻水印的“本命延年寿星君”的神马儿,夹在神夹子上,头前摆上寿桃、寿面,点上一对红蜡,压一份敬神钱粮而已。

寿筵是寿礼的重要一环,主家往往大开宴席,款待来客。宴席的馔肴不外乎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但少不了的是面,俗称“长寿面”。

贺寿的来客都要携带寿礼,诸如寿桃、寿糕、寿面、寿烛、寿屏、寿幛、寿联、寿画、寿彩、万年伞等。这些礼品中但凡能缀饰、点画图案的,一般都要有象征长寿的图案。

可惜的是,随着晚清的西学东渐,生日蛋糕、吹蜡烛这种西方的习俗渐渐融入到社会中。开始只是一些上层开放人士给孩子过生日时会学习西方,后来逐渐在民间也流行开来。及至如今,虽说在一些老人寿辰上也有过传统习俗的痕迹,但是大多人对此知之甚少。实际上,虽然过生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即便现在我们习惯了过生日吃蛋糕吹蜡烛,但是也不妨碍我们了解古人的文化,毕竟那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

参考资料:《以孝齐家:孝与社会风俗》秦永洲,吴伟伟;《生之由来生庚生肖与寿诞礼俗四色彩图版》张恩台;《传统礼仪民俗万年历》

老人过生日送礼有讲究,别送钟表,别送鞋,别送杯子。挑选礼物的时候注意谐音是否吉利。

60岁的虚岁,即60岁不足.送的礼物套口彩的好.老寿星好对联寿桃等

六十还好,没有什么特殊的讲究,主要是六十六岁,很讲究,要用六两六钱的肉和六两六钱的面包好六十六个饺子送给很多人吃,主要是邻居了.是习俗,可不是迷信,但我还是做了,现在一切都好.。

男做虚,女做实。男的在五十九岁虚岁六十就做六十整寿。从六十岁进花甲,开始办整寿,年纪越大办得就越隆重。一般就是请亲戚吃酒席什么的。到了年纪很大了还要吃素宴。

按照老年人的说法,男过上,女过满。就是说男人生日五十九,六十九等。女人生日六十,七十等。男的上十的时候过生日,女的满十的时候过生日。这好象是汉族人俗成的做寿日。一般头一天准备做寿物品,晚上为所有老人做面条吃,最好用挂面,喻面条长为长寿,挂与富贵等意。第二天为正生。注意食品卫生清淡,少量饮酒,注意不能玩得太晚,太累注意休息。

一般农村的风俗是过59岁的,意思是迎接60岁。城里的规矩,只能看你们当地的情况了。俗话说“入乡随俗”,你周围或者同事朋友是如何为老人过的?如果他们忌讳和我前面说的一样,那么,你就姚避讳了。为什么说过59而不过60呢?主要是讨“9”--“长久”的意思,当然就是长寿的意思了。前面有网友说,不要送衣服和钟表。这在国内习俗中有一定的道理,最好的就是包一个大的红包给父母。要知道,父母生养我们,从出生到结婚之间,大约消耗30万,农村大约需要消耗10万左右。可见,孝顺父母,不光是嘴上说让老人开心,还要尽力去用行动说明孝心。有些网友说,只要陪父母他们就开心了。我想,光是这样是不够的。除非你的收入很低,否则尽力多给父母一些钱,这些钱,会让他们度过快乐的晚年时光的。也希望天下的儿女都以你为楷模,在工作之余,能为父母寿辰着想。

应该是59周岁,即为60大寿,待到60周岁时,简单过一下就好,但是59岁时,应该大办一下,已示庆贺!

乡下有一个习惯,便是老年人拜寿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也就是说五十岁的人,要到五十一岁才做寿,而六十岁的人在五十九岁就要做寿了,这个讲究的意思是来年还有盼头。

中国古代黎民百姓过生日,称为生辰。我国的生日习俗历来比较注重老人和孩子两头,对成年人的生日则没那么讲究。老人把生日叫寿辰,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这么叫,寿分三种:上寿、中寿、下寿,上寿百岁、中寿80、下寿60。也就是说,你最少要有六十岁才能为自己做寿,也才能把自己的生日称为寿辰。做寿的人还有一个称呼,叫寿星。寿星一指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指南极老人,为民间神话中司长寿之神,其典型形象为龙钟老态,慈眉善目,手捧仙桃,身边有鹿鹤相随,所以后来也把做寿之人称为寿星。

中国民间的祝寿活动非常盛行。寿辰那天,要设寿堂,挂寿联、寿图,摆宴庆贺。寿联上写“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吉祥话。寿图有《寿星图》、《王母献寿图》、《八仙庆寿图》、《麻姑献寿图》等。麻姑是传说中的长寿女仙,《抱朴子》说,她能指米为珠,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在传统观念中,桃是长寿果。《汉武帝内传》里说,西王母将三千年一熟的蟠桃送给汉武帝。《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孙悟空偷吃蟠桃而长生不老的故事,更使“寿桃”之说家喻户晓。民间庆寿的寿桃,一般用白面制作,尖部染上悦目的红色。

中国人的生日习俗经千百年相传至今,出现了很多说法。如每年一次的生日中,只有满10,如30、40等叫做“整生日”,差1年满十称作“逢9年”,其它生日则称为“散生日”。在中国农村,十分重视老人的60与66大寿。60大寿也称花甲寿,人们认为,活满了一个甲子,相当过完了天地宇宙和人生的一个完整周期,因此礼仪比普通寿礼更为隆重。另外民间还有“年过66,阎王要吃肉”的说法,所以老人过66大寿时,儿女要买猪肉回来祝寿。

在许多地方,还流行一种“做9不做10”的风俗,因为民间认为“10”意味着“满”,“满”又意味着完结,所以许多地方不在整10周岁时做寿,而是提前到头一年满虚岁60岁时做寿。但是,许多地方又流行所谓逢9之年是厄年的说法,所以不少地方在老人生日逢9之年,一般都提前做寿,并做大庆,叫做“过九”。届时主人向亲友赠桃,同时加赠饭碗一对,俗称“寿碗”,民间以为受赠者可以借此沾老寿星的光,有延年益寿之福。不但59岁、69岁、79岁等所谓“明九”之年需要忌讳,有的地方还要忌所谓“暗九”,即为9的倍数的年份,如63岁、72岁、81岁等。在“明九”和“暗九”之年做寿时,不但需要提前做寿,还要穿红衣服。小孩可穿在外面,大人则穿在里面,还要系上红腰带。在小说《红楼梦》的第八十七回里还比较详细地写到了这种风俗,小说中的人物鸳鸯说:“老太太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

除了为老人做寿,从古至今,为小孩过生日也产生很多风俗。小孩出生满一个月,称为“弥月”。在传统习俗中,这是给孩子理胎发的日子,俗称“剃头”。家里还要摆一次“满月酒”,宴请亲朋好友前来庆贺,主人要向宾客分送“红蛋”、“红花生”等礼物。“做满月”通常是在婴儿满月的那一天,但有的地区也将满月酒放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即在“三朝”时),这是因为从古以来“三”是尊贵吉祥的象征。也有将“满月”放在新生儿出生的第十二天,称为“十二朝”,因为十二表示最完美、最齐全。另有未满月而设宴庆贺的,叫做“偷满月”,其用意是为了不惊动天地,避免生辰的凶相,悄悄庆贺一番。

在古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有很多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人们普遍认为,婴儿在满月时基本上就度过了初生后最危险的时段,能够茁壮成长,所以对于满月非常重视。

在现代,一般家庭对孩子的周岁普遍还是比较重视的。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要给小孩拍照留念,并做新衣服,吃鸡蛋、面条以示祝贺。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办生日酒,款待亲戚朋友。在江南农村,还有包周岁粽子的习俗,这种粽子包得比一般的粽子长,寓意孩子福寿绵长。有些地方的习俗讲究孩子的“周岁”不能拖延到十三个月。比如,某个小朋友生于四月初八,本年中有闰五月,那么他的周岁就要提前到三月初八来过。

在古代,男子到虚龄20岁时,一般会在二月选择一个吉日敬请宾客,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冠礼,以表示成年。也有选在生日前后的。女子则在15岁时行笄礼。冠礼和笄礼的举行表示孩子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所以到了清代,冠礼和笄礼往往在婚前举办,变成了婚礼的一个组成部分。到了近、现代,比较讲究习俗的人家还是会在孩子年满20岁时隆重地庆贺一下,如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会举办生日酒,宴请亲戚朋友;而一般人家也要略备酒菜,吃鸡蛋、面条,举家相贺。

对于成年人的生日,我国民间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以及“男做进,女做满”等生日习俗。“男不做三,女不做四”是指男子进30岁时不大搞庆寿活动,而妇女到了满30岁这年要大庆30岁生辰。因为民俗认为,30岁的男子才进而立之年,正是事业起步期,尚属年轻,这时候做生日大寿会被人们嗤笑。而女子满30岁时,由于生儿育女、家务劳动拖累,出现未老先衰迹象,应趁年轻时享受一下生日的快乐与亲友的祝福。

不过,如今在江浙等地区也流传着“30不做,40不发”的说法,不论男女,30岁生日都要大办一场,否则40岁时也不能发达。另外,一些地区还流行“男子做进忌做满”的说法,也就是男子生日要“做进”,即按虚岁过。这种说法有一种特别的意义,因为自古以来汉民族的传统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子按虚岁做寿——即所谓的“男做进”,意味着一家以男子为主的生产(生意)天天有长“进”,月月年年都会“招财进宝”。

在中国,除了给人过生日,还有一些很有趣的“另类”生日习俗。如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在这天忌食米饭,否则就会导致谷子减产。江苏南京等地则以正月初二为“米娘娘”生日,认为这一天是值得庆祝的日子。

在传统观念中,也有很多人认为生命周期的节点是农历新年,也就是春节,而非生日。在除夕之夜要守岁,过了子夜,新的一年来临,岁数也要随之增加一岁。

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国人过生日的习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生日会倾向选择朋友聚会、吃蛋糕等西方过生日的方法,但诸如吃面条等传统生日习俗依然流传不衰。

THE END
1.折寿又伤身的5个吃饭习惯,希望你一个也不占!然而很多人生活中都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折寿又伤身。这5个吃饭习惯,希望你一个也不占! 健康时报图 习惯一:吃饭速度太快 生活中有些人吃饭速度很快,一顿饭三口两口就吃完了,甚至都不超过5分钟。殊不知,这样吃饭太快的人,患脂肪肝风险大大增加,并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ODA2NjA1Mw==&mid=2652455003&idx=1&sn=585031ea469b8355054f3d0c2be8c73c&chksm=81b8c07adf7845f1bb2f2274c8f042f7e18a1b462ab0cf10695c74cdd4eba21bead52e86125a&scene=27
2.餐前故事(精选6篇)这样,小白兔、小猫咪都吃得饱饱的,它们长得又高又壮,可漂亮啦!只有小佳佳呢,长得又瘦又小。 8.宝宝吃饭 “瞧,宝宝都这么大了,还要妈妈喂饭!”小猫笑话他,小狗也笑话他。但宝宝却嘟着小嘴说:“不要你们管。” 有一天,森林里的小熊过生日,请宝宝和小猫、小狗去作客,宝宝可高兴了,就和小猫、小狗来到了小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7skas5g.html
3.酒席菜谱大全不同酒席菜式大全吃酒席有哪些忌讳→MAIGOO知识摘要:酒席的类别和菜品是要相搭配的,如果你举办的是西式宴席则搭配西餐好一些,如果举办的是中式宴席则中式的菜单更合礼仪。那么,不同酒席之间菜式上有哪些不同呢?少数民族的宴席他们都吃些什么?有没有忌讳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吧! 目录 古今外宴席吃什么 https://www.maigoo.com/goomai/207118.html
4.糖尿病过生日送什么好有问必答这些比较稀的主食容易导致血糖升高,餐后血糖容易升高,但是要注意量,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米饭,但是要控制量,可以多吃一些叶子、蔬菜、黄瓜等。 糖尿病能吃雪莲吗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 内科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雪莲。雪莲具有润肠通便、清热解毒、软化血管的作用。而且雪莲营养丰富,适量食用对人体有很多https://3g.club.xywy.com/wenda/171149935.htm
5.2023年大年初十要做什么事情,这天忌讳什么?1、吃馍饼 所有谷物皆由大地而生,大地孕育了万物,所以古人会在正月初十要用谷物烙饼来祭祀大地,祈求新的一年可以五谷丰登,粮食丰收。而且认为这样可以在新的一年财运亨通。不过吃饼的习俗多见于北方,南方会吃一些米饭或者米粉之类。 2、拜石头 在这一天里面,通常大家都觉得是石头神的生日,也称作“石磨日”、“十https://www.smxs.com/nianfen/2023/190966.html
6.黄芪泡水喝功效禁忌用餐过程中,不宜直接用嘴去吹凉过热、过烫的菜肴或汤,更不能在咀嚼食物、使用餐具时发出声。 英国 英国人最忌讳别人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就连他家的家具值多少钱也不该问的,这些都是他个人生活的秘密,决不允许别人过问。在英国,请千万记住不能像国内一样,问人家“你去哪儿”,“吃饭了吗?”等问题,http://www.baifanwen.com/s/684ad1bc386d198b07986ceb7732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