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划/新浪娱乐策划组文/刘杨秦天
悬念一:爱情能否圆满?
悬念二:奸臣奸妃合流之后
悬念三:钟阮的归宿
盘点《宫心计》几宗罪换汤不换药的人物
最坚贞友谊——李怡、高显扬
大概编剧是为了证明“宫”这黑洞洞的两个口对人性的吞噬作用吧,女人的心胸和智力在这部戏中都被大大嘲弄了一番。
在跟红顶白、步步高升的宫女终极法则作用下,无论是老一辈的钟雪霞、阮翠云,还是小一辈的刘三好、姚金铃,居然都毅然反目。钟阮两人几番和解,却都脆弱得不堪一击,每次稍有风吹草动又再次彼此视若寇仇;姚金铃为了位极人臣早就绝情绝性,从“负尽天下苍生,绝不辜负三好”到几番拉拢不成,随即就暗下黑手——三好既没有抱着她的孩子跳井,也没有跑到皇帝面前邀宠,一切不过因贤妃解禁——想想当年尔淳发飙去扯玉莹头发,好歹还是为了争夺孙白杨。《宫心计》中的女人,实在太不女人了。
于是,这个最坚贞友谊的封号,还是得压在两个男人身上。李怡,高显扬君臣相识于微时,几经艰险,不离不弃,造谣中伤,不药自愈,连同时中意一个女人,也能相逢以泯些微妒忌。显扬当年去发配地救助光王母子,不比姚金铃为出头露脸才试针救刘三好,完全出于正义感;而李怡对刘三好的发乎情止乎礼,虽说有笼络能臣的用意,但更多还是出于朋友公义,完全超出了一个帝王的境界。
最打酱油人物——刘三好
据说《宫心计》最初名为《刘三好》,如果这个名字沿用至今,只能让观众摸不着头脑。从李怡当上皇帝,姚金铃在太后面前婉转承欢之际,我们只见刘三好成为其上位的一个工具;尚宫局斗得你死我活之时,她对几个司级的眼刀选择性失明,因太后对阮司珍的栽培转岗而升为司珍;丽妃与贤妃互相掌掴摆开阵势斗法,刘三好出现在大殿中,捧着女史时期就捧着的盘子让两人挑首饰;蔡尚宫布局退位,她只会含泪在旁边点头yes摇头no;布吉祥意外身亡,她领着一群宫女前来上香……
刘三好太过强大,一切小人苦难近不了身;刘三好太过公正,对事不对人,与每个人保持君子之交——正如在现实中,一个只讲道理不讲交情的人,反而只能让陌生人感到值得信任,却让身边人觉得容易受伤,在剧中那些拥有形形色色性格弱点的“宫中人”里,三好也交不到知心换命的交情——因为,人人皆自私,最怕是无私;人人都斑点满身,最忌讳的也就是身光体滑。三好这个人物必须君子,势必独立是非之外;《宫心计》却是一定要讲阴谋诡计的,那么她只能成为一个串场人物,出现在每个场景中,却游离在每段中心情节外——用当家花旦当大背景,还不是浪费?
最来电情侣——万剑锋、阮翠云
小光王与小三好的童年故事温馨,高显扬与刘三好的一见钟情肉酸,宣宗对丽妃也算体贴,对贤妃更是怜惜,甚至是布公公拉着钟司制的帕子也有两分意趣。但五段感情之中,三好是圣母做派,连与高显扬畅谈生儿育女的未来,都是慈祥多于娇羞,对李怡更是收敛风情,恭敬有余;在权臣与宫规的双重禁锢下,两段感情的确定与进展无不匆忙。至于丽妃与贤妃,在李怡心有所属的情况下,更多也不过就是对皇权的巩固和对太后的交待罢了。李怡的有情有义,正体现在对这两个原本不爱的女子履行义务的中规中矩,至于那被砍掉左膀右臂的万宝贤今后能否赢得李怡的心,端的看剧集之后的发展了。
而万剑锋与阮翠云重逢的那一瞬间,却让人想到拜伦的诗:“若我会见到你/事隔经年/我如何贺你/以眼泪/以沉默。”心中饮恨多年、忍辱负重的阮司珍,与恨之入骨却从未忘情的万将军,重重误会仍抵挡不了彼此的爱意,冷嘲热讽激荡的全是往日的深情,尽管再无重温旧梦的可能,却仍彼此照应牵挂,因为经历了时光二十年的冲刷却从未褪色,而愈加显得弥足珍贵。
最惊艳女角——江采琼
然而不是时代变得快,实在是TVB也够偷懒。进入新世纪,当美剧以电影制作水准突飞猛进,英剧在批判现实与精致古典的两端磨练日深,日韩将唯美偶像与催泪伦理发扬光大,务求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TVB却固执讨好本地师奶口味,连一度相当超前、吸引知识分子的《妙手仁心》《一号法庭》系列都剔除出队,产品如此单一,受众也不过是600万人口中的两三成而已。
抄题材,换汤不换药
TVB“借鉴”剧集之不完全名单
……
一条计,榨到尽
近两年,TVB将自己每个曾经成功的套路轮番拿出来现世,为示进步,加入网络语言或流行科技产品,以为这就是“推陈出新”;观众每每打起精神观看,看到的却是曾经的那些影像的还魂,久而久之,“TVB制造”的金字招牌早就蒙尘。
祖传手腕——豪门争产
《金枝》之后——女人争斗
溏心救命——瞪眼吵架
艺员制度,利弊双生
1980年代前后的港剧十大剧集
票选你心目中的1980年代经典港剧
《楚留香》(1979)
《上海滩》(1980)
这部戏在内地的传播与接受,已经远远超出了制作人的初衷。黑道义气,兄弟情仇,抗日烽火,种种通俗故事的要素共冶一炉,却第一次打开了内地观众关于“娱乐产品”的眼界。对《上海滩》从演员到主题曲到服饰装扮的膜拜,近三十年来依然经久不衰。
《霍元甲》(1981)
作为内地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霍元甲》当年万人空巷的盛况引爆了“功夫热”,《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旋律也唱进了人们的心。时至今日,黄元申出家多年,不觉让人感慨沧海桑田。
《万水千山总是情》(1982)
同样的民国戏,不变的汪阿姐,不过男主角变为谢贤。《万水千山总是情》成为第一支进入内地音乐教材的粤语歌,而民族大义与儿女情长的双重催泪弹,也一度是那个时代电视剧的制胜法宝。
大神级的金庸故事,加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演员演绎,近三十年来被改编的次数越多,越让人觉得它的不可替代。
《少女慈禧》(亚视,1983)
《流氓大亨》(1986)
《绝代双骄》(1988)
《义不容情》(1989)
进入候选没有别的理由,实在只是因为我们在其中可以看到许多大牌们早年的模样。
1990年代港剧十大剧集
票选你心目中的九十年代经典港剧
《大时代》(1992)
一边杀人一边流泪的四只螃蟹,让人看得不寒而栗。小犹太与展博的悲剧,更令人唏嘘。
《银狐》(1993)
《刑事侦缉档案》(1995)
《神雕侠侣》(1995)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1996)
《春天》的OST可能是港剧中水准最高的,而红白蓝黄四只蝴蝶也深入人心,江华戏中的风度真好,可惜戏外和沈家豪一样靠不住。
《状王宋世杰》(1997)
《妙手仁心》(1998)
《陀枪师姐》(1998)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1998)
这也是90年代亚视少有的能超越无线收视的剧集质疑,当然这种灵异诡谲的奇情风格无线也做不出来。
《创世纪》(1999)
2000年代港剧经典剧集
新世纪的前两三年,港剧保持着前面的一贯水准,但随着各个娱乐圈电视剧的冲击、香港经济中心与娱乐中心的优势都不复存在。引进剧中,由日剧独霸渐渐偏重韩剧台剧,港剧虽然力求改变,却仍无法彻底突破窠臼,话题性增加,影响力却降低,除了几部无可争议之外,在一群中游剧集中选优也并不容易。
票选你心目中的2000年代经典港剧
面目全非的改编,但以电视剧而言却是成功的,古宣迷们在刑侦4中的遗憾得到了补偿。
无线古装喜剧的集大成之作,家庭团圆取代了此前家族剧那种肃杀的气氛,人性虽有弱点,却不是阴暗面。
双生双旦的配合,一个爸爸带大四个女儿的喜乐,轻喜剧诚然成功,但其后一再复制却已无意义。
作为都市小品,《九五至尊》的成功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剧中有许多内地元素,例如二月河小说和内地地产开发,可见两地融合。佩服江华穿着白衬衫黑长裤仍然张开架势摆皇帝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