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楼内的外卖配送“最后100米”,有人说是快递业“肠梗阻”,也有人瞅到了这个商机,当起了外卖“摆渡”。“船老大”该不该收费、如何收费?“最后100米”的“中途换人接力”是否也得由订餐人事先认可?对新增的配送环节,其间可能导致的餐食安全隐患,究竟有无细致的界定和明确的责任划分呢?
多方布点:“上楼我来,你去赚钱”
近日,外卖骑手小刘向本报反映徐家汇附近多家商务楼,引进了一家“至冠配送”,专门用于楼内的外卖等“最后100米”送达。
4月1日中午11:20分,记者来到漕溪北路上的中金国际广场。在B楼和C楼之间的公共通道上,停了一辆标注“午餐外卖收发点”的推车,车身正面标注“至冠配送”和“上楼我来,你去赚钱”字样,车上还摆放着扫码器等。骑手将外卖餐食放在车上,扫码后匆匆离去。随着外卖骑手陆续来到,车上的餐食不断增多。“至冠配送”一位女员工收集好后,再将部分餐食置于篮内,提着走向B楼。
△中午时分,漕溪北路上的中金国际广场B、C楼之间的公共通道上,外卖骑手、下楼客户正围在“至冠配送”“午餐外卖收发点”的推车边。
△中午时分,漕溪北路上的中金国际广场。“至冠配送”一位女员工将部分餐食置于篮内,提着走向B楼。可能是力量不够,中途她还将餐食篮子放在地上歇歇气。
中午时分,天钥桥路肇嘉浜路口的飞雕国际大厦货梯外,外套后背缀着“至冠配送”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忙着为外卖骑手扫码。
△天钥桥路肇嘉浜路口的飞雕国际大厦货梯外,“至冠配送”工作人员正忙着为外卖骑手扫码。
“摆渡”并非免费,每单2元不算便宜。骑手小刘就对收费标准感到不快:自己风里来雨里去,跑外卖每单赚个6元,却被其“咔嚓”一刀瞬间“割”走2元,实在太狠!不过,记者在商务楼现场看到,仍有不少外卖骑手熟门熟路疾速进楼乘电梯送餐上门,或等候在楼外,联系订餐人下楼当面交接,并不存在“强迫摆渡”现象。那么,外卖骑手既然嫌贵,为何仍宁愿交钱给“至冠配送”呢?
因此,虽然这边花了2元,但那边能抢到更多单子加以弥补,算下来还是划算的。这是大多数外卖骑手宁愿花“摆渡费”的真实想法。
对“饿了么”骑手优惠,这是否不公平?
在多家商务楼,“真功夫”“麦当劳”“美团”等骑手告诉记者,如要“至冠配送”送上楼,都被收取2元。但记者又随机问了六七位自称“饿了么”骑手,对方都表示只要付1.2元。
同样代送上楼,为何对“饿了么”骑手只收1.2元,却对其他骑手一律收取2元,这公平吗?为何收费会不一样?
“至冠配送”究竟是一家怎样的企业?记者尝试联系“至冠配送”现场的工作人员,对方称自己就是“饿了么”,其余并不愿多讲。
记者在建汇大厦地下室外看到物业张贴的一则通告,上书:“为缓解大厦乘梯压力和加强对外卖送餐人员的管理,大厦自2018年11月3日起午高峰时段11:00-13:00由“饿了么”平台在我大厦设置配送点,配备专员送餐上楼。”零陵路583号海洋石油大厦侧门内,“至冠配送”桌上也张贴了一张《通知》,显示:2018年11月29日起,“至冠配送”对手动录单先行收费,每单2元。手动录单的蜂鸟骑手,用蜂鸟账号登陆,享受“至冠配送”优惠。
△衡山路922号建汇大厦地下室外《通告》显示:为了缓解大厦乘梯压力和加强对外卖送餐人员的管理,大厦自2018年11月3日起午高峰时段11:00-13:00由“饿了么”平台在我大厦设置配送点,配备专员送餐上楼。
多位佩戴蓝色头盔,身穿蓝色外套,后背缀有“蜂鸟配送”的外卖骑手告诉记者,自己就属于“饿了么”,但每单也要付1.2元。
△零陵路583号海洋石油大厦侧门内,“至冠配送”桌上《通知》显示:2018年11月29日起,“至冠配送”对手动录单先行收费,每单2元。手动录单的蜂鸟骑手,用蜂鸟账号登陆,享受“至冠配送”优惠。
解决“最后100米”值得引起重视
商务楼所在的物业公司如何看待楼内“至冠配送”收费?海洋石油大厦的金茂(上海)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女经理直截了当回绝:不能回答。狮城怡安—飞雕国际大厦物业服务中心客户经理表示,物业与“至冠配送”签订的是场地租赁协议。她再三确认,没有规定其收费。中金国际广场所属的狮城怡安(上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则表示,“至冠配送”已进驻了几个月,先前每单收费0.1元,后来就不断涨价了,物业表示并不介入其如何收费。
建汇大厦所在的上海汇银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物业不允许任何外卖骑手上楼。其与“至冠配送”签订的也是场地租赁协议,物业不负责“至冠配送”具体运营;不过也确实收到其收费标准不一的反映,已向“至冠配送”做了提醒。
上海鼎力律师事务所所长赵山律师表示,“饿了么”在外卖末端配送市场的积极探索,有时确实解决了客户取餐不方便、不及时的难题;但其有偿收费模式,也容易导致“霸王配送”的嫌疑。一旦“最后100米”的市场遭个别“船老大”独占,后者会不会肆意涨价?这的确值得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赵山律师强调,根据去年5月1日施行的国家《快递暂行条例》,未经收件人同意,采取“摆渡”的做法,涉嫌违规。
食品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除了外卖骑手对收费颇有微词外,一些订餐人对“至冠配送”的管理也有所质疑。如中午时分,中金国际广场的推车边,就挤了不少下楼还在仔细搜寻自订餐食的客户。他们说,假设外卖骑手已向“至冠配送”付过费的话,再让客户下楼自取很不应该。
还有的订餐人表示,送餐上楼人员与自己下单的订餐平台可能并不“搭界”,万一自己吃出点问题,责任算是谁的?去年元旦起实施的国家《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委托送餐单位送餐的,送餐单位应加强对送餐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和管理。培训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记者曾问“至冠配送”部分人员有无培训?对方不置可否。在飞雕国家大厦,“至冠配送”人员误认记者是外卖企业从业人员,表示如需配送,在他这里一样可做。
题图:衡山路922号建汇大厦,地下室监控室外,尽管占地5平方米不到,还是搭起了一张“至冠配送上楼我来,你去赚钱”的天蓝色桌子及其他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