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城楼

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通“缺”,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国势衰微)

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请自己整理到摘抄本上。

《荆轲刺秦王》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yuè)

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

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

二、文言实词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2.名词作动词

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四、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今义:货币)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

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判断句)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句)

(二)省略句

5.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省略句)

6.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省略句)

7.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省略句)

8.待吾客与(之)俱(往)(同上)(省略句)

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省略句)

10.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同上)(省略句)

11.乃(穿)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省略句)

12.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省略介词)

13.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省略句)

14.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省略句)

15.献(于)秦王(省略介词)(省略句)

16.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省略句)

17.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省略句)

18.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省略句)

(三)被动句

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四)倒装句

21.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句)

2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

23.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

2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

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27.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六、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

七、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八、一词多义

(一)实词

1.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

2.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

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

3.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

4.教

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名词,教化。读jiào。

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5.敢

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6.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THE END
1.三年级下册单词汇总(鲁科版小学英语)Unit breakfast [?brekf?st] 早餐 egg [eg] 蛋 bread [bred] 面包 orange [r?nd?] 橘子,橙子 juice [d?u:s] 汁,液;果汁 milk [m?lk] 牛奶 some[s?m] / [s?m]一些;一点 please [pli:z] 请 fish [f] 鱼;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U1NTE0Mg==&mid=2247506003&idx=2&sn=7621d2629fd6fa84c4398f770bbeacad&chksm=e850c53bad52f30f0496ec3662a7bd742bb90d3bd88ca2b8e57524fbf2cf5774c04a785ed340&scene=27
2.什么粮食填动词吃粮食对吗?(什么粮食填动词2个字)爱问知识人1、吃粮食。2、买粮食。3、卖粮食。4、送粮食。5、打粮食。6、交粮食。7、换粮食。8、收粮食。https://iask.sina.com.cn/b/newqlLm3Pniv41.html
3.什么粮食填动词,吃粮食对吗?什么粮食填动词,吃粮食对吗? 对的。还有(买)粮食、(卖)粮食、(打)粮食、(交)粮食,等等。 以上【什么粮食填动词,吃粮食对吗?】内容来源于就业桥题库,更多关于大学生就业、考公、考编、学历提升、求职招聘等信息欢迎关注就业桥。https://jxrtvu.jiuyeqiao.cn/gwy/293/285349.html
4.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动词在[扁担草鞋斗笠粮食共个1回答 最佳答案 +关注 【挑】扁担 【穿】草鞋 【戴】斗笠 【囤】粮食 支持0 反对0 举报 2025-01-05 17:41 公司:先锋钢铁 在线咨询 答案不满意,在线咨询金牌顾问 万万想到了嘛 解答2563问题 专家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问题 学科思政考什么? 656药学综合a考什么? 2023年高考位次30098能上河南大学临床https://know.cdgtw.net/318961.html
5.英语翻译中文:他努力寻找提高粮食生产的方法,最终成功研发了一种他努力寻找提高粮食生产的方法,最终成功研发了一种杂交水稻.He strives to search for a way to increase the food production, and finally he succeeded in growing a superior hybrid rice APP内打开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英语翻译 因为有and连词,所以是个并列句,所以可以有并列谓语.翻译:所有这一切给社区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c4d3c0d63096547985ff60840acf8dec.html
6.填动词:粮食讲——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填动词:粮食 讲【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http://www.1010jiajiao.com/timu3_id_4406592
7.外研版三年级下册第四模块第二单元单词课文预习笔记- 词性:助动词(do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 用于构成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句或否定句等。 # (七)orange [r?nd?] - 词性:名词。 - 词义:橘子;橙色(的) # (八)apple [pl] - 词性:名词。 - 词义:苹果。 # (九)banana [bnɑ:n?] - 词性:名词。 - 词义:香蕉。 # (十https://wenku.baidu.com/view/1249313b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6.html
8.什么粮食填动词吃粮食对吗百科什么粮食填动词吃粮食对吗 1、吃粮食。 2、买粮食。 3、卖粮食。 4、送粮食。 5、打粮食。 6、交粮食。 7、换粮食。 8、收粮食。http://m.qinpinchang.com/soft-284033.html
9.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第18讲:词类的转换(1)专八翻译由于世界普遍缺乏粮食,这就直接影响到科威特和其它荒凉的沙漠国家。 (原文里impact是名词,译成汉语转换为动词“影响”。) The pianist gave a fine performance . 钢琴家演奏得很出色。(名词转换为动词) Until such time as mankind has the sense to lower its population to the points where the planet can https://www.kekenet.com/tem8/201112/165366.shtml
10.英语词根单词记忆.包含大量自己对于词根的理解.方便大家记忆使用ive:从动词变成一个形容词.表示被动有什么属性. allusive:allude暗指.allusive表示作品有影射的.allude这种前面a加重复字符的表示加强不表示含义.所以我们看lude的含义 cap:本身就是单词帽子,表示头,表示抓.因为抓东西都抓头. accept:ac这里面没意义.cept就是拿.引申意义就是拿住一个观点.就是相信,接受,承认一个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467931/article/details/134742160
11.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主谓句是能够划分成主语和谓语两个直接成分的句子。例如:今天‖星期六。根据充当谓语的词语的功能的不同,可以把主谓句分为三个下位句型: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 动词主谓句 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例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主https://www.meipian.cn/4cw5gw03
12.贮备和储备的区别贮备粮食 贮藏 储 chǔ 1、动词 (1) 本义为积蓄备用。 储。偫也。——《说文》 储,贮也。储亦备也,谓蓄物以为备曰储也。——《一切经音义》 小人德无储。——曹子建诗? 盈衍储邸。——王元长《曲水诗序》 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韩非子·十过》 https://youxi.xkyn.com/wy-n5snsery9nbhryyyy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