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是哪五种?高粱小麦水稻糜子小米

中国人常用“五谷丰登”,来表示粮食丰收,生活富足。五谷,就是中国最早种植的五种农作物,关于五谷具体是哪五谷,有几种说法,一说是:黍、稷、菽、麦、稻;一说是黍、稷、菽、麦、麻。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这应是南北方“五谷”的差异。但,无论是黍、稷、菽、麦、麻,还是黍、稷、菽、麦、稻,对于其所代表的作物,一直存有争议,今我们就探讨下五谷究竟是哪五谷,是我们熟知的哪几种作物。

甲骨文的“黍”字

先说黍。“黍”,象形字,“黍”的甲骨文(上图)就是黍这种植物的象形:下部表示植株的根部,中间表示枝干,上面的分叉表示植株的叶,字形还突出了黍散穗的特征。杜甫在《羌村》诗之三:“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由此能看出黍是酿酒的主要原材料。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稷》说:“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归结一下黍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有黏性,二是可酿酒。

在黍的看法上存有两种争议,主要是小米还是高粱的问题。首先,需要强调的是黍不是普通的小米(黄米),根据其黏性的特征,黍应是区别于硬米的黏小米,北方之前包粽子用的都是这类黏米,有些地方也叫软米(糯小米),它还有个另一个名字叫糜(mei)子,或者软糜(mei)子。第二种看法认为黍应是高粱,因高粱常被用来酿酒,高粱也被称为蜀黍、番黍。

糜子

笔者认为,黍应是糜子,甲骨文“黍”的字形,和糜子最为相似,同时糜子脱壳后的(糯小米)也是可用来酿酒的,其酿的酒有香气,酿出来的酒称之为米酒,所以黍是糜子的可能性最大。

谷子

接下来,说下稷,根据《本草纲目》中“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的记载。稷就是小米中不黏的那类,也就是黄小米,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认知意义上的谷子,脱粒后的籽称为小米。黍和稷就是小米黏与不黏的区别,对应着水稻中大米和糯米。当然还有看法认为稷是高粱,但据记载其特性,包括重要性,稷大概率不是高粱,而是谷子的可能性最大,因稷在古时被称为五谷之长,是绝对的主食,即使到了20世纪,抗战时期,红军在陕北的主食仍是小米。所以,稷应是谷子。

大豆

说完稷,我们来说下菽,根据《说文解字》中解释:“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诗·小雅·小宛》记载:“中原有菽,小民采之。”所以菽就是今天的豆,这个没有什么争议。至于这个豆是什么豆,黄豆、黑豆、绿豆还是红豆呢?根据元代王祯著的《王祯农书》记载:“菽者,众豆之总名。”,我们可以把菽当成所有豆类的总称。

大麻

接下来,我们说下麻,麻类植物的总名,有大麻、亚麻、苎麻等,在古代专指大麻。大麻为大麻科大麻属的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皮纤维长而坚韧,可供纺织等。因为“麻”是一种茎皮纤维植物,由于将纤维麻弄成织布原料需要将麻纤维一根根的剥离出来,所以麻字也有“纷乱”之义,比如由麻构成的词“麻烦”,比喻做某件事极其纷繁复杂。当然大麻的用途对古人来说,不仅仅是用来织麻布,做衣服。还可用来编鱼网、做绳索,种子还可榨油,大麻种仁也叫火麻仁,具有润燥滑肠、利水、活血的功效,大麻对古人来说真正做到了一物多样。

水稻与小麦

最后我们统一说下麦和稻,麦和稻作为现如今仍是中国人主食必不可少的两种作物,在历史上一直承担着主粮的作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甚至承担着部分货币的职能,税收也是以麦、稻为主。它们的名字和代表的作物和我们现如今认识的麦、稻没有本质区别,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小麦,稻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水稻。

所以五谷,我们可将其简单分为北方五谷和南方五谷,北方五谷为:黍(糜子)、稷(谷子)、菽(豆类)、麦(小麦)、麻(大麻);南方五谷为:黍(糜子)、稷(谷子)、菽(豆类)、麦(小麦)、稻(水稻)。

THE END
1.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们常用"五谷"来指称【知识帖!#一组图了解五谷的前世今生#】#文化中国行探寻古今五谷#国家统计局消息,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们常用“五谷”来指称粮食,你知道“五谷”都有哪些吗?从古至今,“五谷”的叫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稻、黍、稷、麦、菽,你都认识吗?戳图,一起了解↓↓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人民日报记者韩文https://weibo.com/3567412270/P7RxpFOxg
2.五谷是哪五谷?五谷是指哪五谷?五谷是哪五谷?五谷是指哪五谷?以前的时候形容一个人懒,会说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是两手和两足,那么“五谷”是什么?“五谷”是指麦、黍、稷、稻、菽这五种粮食。麦就是小麦,就是指普通的面食。小麦秋天播种,冬天生长,春天茂盛,夏天收割。麦在五脏中对应肝,肝气虚、寒的人,可以适当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923449143048103&wfr=spider&for=pc
3.粮食都有哪些雅称?粮食都有哪些雅称? 古代粮食代称:谷,五谷,百谷。种类:粟,黍,稻,菽,大麦,小麦,薏苡,麻。粮食单位:斗,升,秉,石。《皇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腾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https://wenda.so.com/q/1638041948211324
4.以下哪个是古代对医学界的雅称蚂蚁新村10月16日答案最新1.以下哪个是古代对医学界的雅称 山长 杏林 2.答案:杏林 3.答案解析 “杏林”常用来指代医学界,这一典故出自汉末名医董奉行医的故事。相传董奉为人治病不收报酬,让病人种植杏树,然后用杏换粮食救济穷人。后人用“杏林春暖"等成语来赞扬医德高尚和医术高明。 4.推荐阅读 蚂蚁新村每日答案汇总 蚂蚁庄园今日最新答案https://app.ali213.net/gl/931255.html
5.古代对医学界的雅称是什么蚂蚁新村10.16日答案古代对医学界的雅称是什么蚂蚁新村答题可以免费领取村民了,通过点击程序下方的加速产豆,进入新村小课堂界面,回答正确的答案就可以产出村民了,喜欢的小伙伴赶快来看看蚂蚁新村古代对医学界的雅称是什么10.16日答案吧。 蚂蚁新村10月16日问题: 以下哪个是古代对医学界的雅称 山长 杏林 答案:杏林 解析:“杏林”常用https://www.duotegame.com/mgl/90564.html
6.荟萃(四)(十五)古人对植物的雅称 芦苇叫蒹葭 芍药叫将离 梅花叫疏影 兰花叫紫翘 菊花叫九华 牡丹叫鹿韭 牵牛花叫朝颜 栀子花叫木丹 向日葵叫夜含 水仙花叫凌波仙子 竹子叫龙种 小草叫柔甲 (十六)古代社会地位的称呼 卖艺不卖身叫“妓” , 卖身不卖艺叫“娼”, https://www.meipian.cn/52vaz9f6
7.物品古代名称1、青棠:合欢的别称,是古代对合欢树的称呼。 2、木樨:桂花的别名,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指代桂花。 3、郎君/良人/先生/:在古代,女子通常以此等雅称称呼其丈夫。 4、欢伯:美酒的别名,古时文人墨客常用此称呼美酒。 5、般若汤:和尚对酒的隐语,源自古代,用于佛教中,以“般若”代指智慧,暗指酒能令人忘却烦恼。 https://www.633sy.com/sy/a31544776.html
8.中国古代十大巾帼英雄婚俗智库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汉元帝挑选了王昭君作为和亲对象。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使她心绪难平,遂于马上弹奏《琵琶怨》。凄婉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为了王昭君的雅称。http://www.hlbk.net/index.php?doc-view-4948
9.刘玉峰35. 中国古代对粮食生产和储备的重视,《联合日报》2013年1月19日第3版 36.《大唐六典》中的制度文明,《学习时报》2023年3月13日第7版 37.盛唐时期典籍管理与国家藏书,《学习时报》2024年10月14日第8版 38.唐前期里乡县州制建置及其层级组织结构,《文史知识》2024年第6期 https://www.history.sdu.edu.cn/noimg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066&wbnewsid=2081
10.梦幻西游科举答案梦幻西游科举题库古代人参有多种雅称,以下不属于人参雅称的是 赤箭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驾御车马 古代军队调兵遣将的信物是 虎符 古代建筑中有顶的被称为 廊 古代发明的“云梯”按用途来讲属于 攻城器械 古代的“走马灯”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灯 能够旋转的装饰灯 古代成语中“不分皂白”中的皂什么https://xyq.52pk.com/shtml/20140510/6022142.shtml
11.吃饭的雅称是什么?吃饭的另外一种叫法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一种文化。“吃饭”有很多雅称,如就餐、用餐、进餐、餐叙、宴集、宴饮、宴请、邀宴、接风、洗尘、饯行、饯别、做东、聚餐、正餐、宵夜。古代皇帝吃饭的雅称是进膳或者用膳。 古人三餐 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https://www.huanghehao.cn/h/275704.html
12.小学生猜谜语(14篇)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古代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本页是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14篇小学生猜谜语。 小学生猜谜语 篇1 今天下午的第三节灯谜兴趣班,是这学期最后一节课,教我们谜语的顾老师抱着一垒精美的笔记本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都好奇地看着老师,心里都在想,这是要干嘛呢?http://www.yueduku.com/zhishidaquan/miyu/14/1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