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班珍惜粮食社会领域教案及反思(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中班珍惜粮食社会领域教案及反思篇一
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知道勤俭俭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习中加强珍惜粮食、俭约粮食意识。
2、培养学生物尽其用,不浪费粮食,珍惜粮食,俭约粮食的好品质。
重点: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反思自己对待粮食的态度,从中培养“俭约粮食,从我做起〞的情操。
难点:培养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一、透露班会主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春天,自强独立,奋勇向前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但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的身边却滋生出一种阻碍我们前进的不良现象,请看图片:(课件出示学生浪费食物的图片)
老师:这种浪费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学们的身上,甚至整个社会浪费粮食的现象都很严重。看到这被遗弃的盘中餐,你们想说些什么?
学生谈体会。
二、展开班会活动
主持人:勤俭俭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但依旧不能丢掉这种美德。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没有经历过那饥肠辘辘的年代,也没有恳切的体会过从播种到收获的艰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在田里劳作的吧。
播放课件:课件内容(农民伯伯春播、选种、浸种、耙地、保水、施肥、除草……烈日炎炎,汗水浸湿了衣背,太阳晒黑了皮肤,他们全然不顾,仍旧劳作不已。)
主持人:看到了农民伯伯辛勤劳作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主持人:大家说得真好,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真可谓是“粒粒皆辛苦〞呀。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就是丢弃了中华民族勤俭俭约的传统美德。
主持人:这几位同学的表演很精彩,也让我们受到了要珍惜粮食的教育。我想采访一下我们班上的同学,你们以前有没有浪费过粮食呢?以后会怎么做?
通过方才的采访,我知道我们班上的同学以前也有浪费粮食的不良行为,不过大家都表示以后改正,我听了很高兴!现在,大家一起来齐读几句关于勤俭俭约的名言来警戒自己吧。
(课件出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伯儒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每一食,便念稼樯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吴兢)
三、总结主题班会
老师:同学们,老师现在很高兴,由于我们师生共同经历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同学们在愉悦的气氛中,真正体会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了“珍惜粮食〞的意义,更学会了如何去俭约粮食。相信每位同学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同学们,请珍惜粮食吧!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珍惜粮食,俭约粮食,做一名珍惜粮食的小卫士!
中班珍惜粮食社会领域教案及反思篇二
在幼儿用餐时发现幼儿不珍惜粮食,因此设计本课。
1、教育幼儿应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培养幼儿分辩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3、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对古诗《锄禾》的意思的理解。能够背诵古诗。
配套的教学用书,图片。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米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2、教师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7页,细心观测。
师:快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
3、教师勉励幼儿回复问题。
4、教育总结幼儿回复,教育幼儿吃饭时应坐端正,不撒饭。
5、教师朗读古诗《锄禾》,幼儿跟读。
师: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
6、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当怎样做。
7、活动终止。教师再次强调要珍惜粮食。
本节课我在讲解时不够生动,假使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饭时的表现举例来说明怎样吃饭才是正确的课会更生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课程要终止时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当怎样做,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班珍惜粮食社会领域教案及反思篇三
了解农民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知道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课件准备:“米饭〞图片;《我不浪费粮食》动画视频;“不浪费食物〞组图。
这是什么?米饭是用什么做的?
你知道大米是从哪里来的吗?
播放动画视频《我不浪费粮食》,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来之不易。
熊猫奇奇和妙妙也想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他们和小伙伴一起坐上巴士嘟嘟的飞碗来到了田野寻觅大米的由来。
大米是什么加工而成的?
稻谷是怎么来的呢?
小结:农民要经过翻地、播种、育苗、插秧等种下水稻,等待水稻长出金灿灿的稻谷,再进行收割、脱粒,最终把谷粒加工脱壳碾出大米。大米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挑食,珍惜粮食。
出示组图“不浪费粮食〞,引导幼儿了解珍惜粮食的方法。
1、探讨交流珍惜粮食的方法。
粮食来之不易,我们都应当珍惜粮食,你知道哪些俭约粮食的方法?
2、出示组图“不浪费粮食〞,探讨图中的现象。
这些行为对不对?应当怎么做?
小结:我们要懂得珍惜粮食,吃饭的时候双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随意丢弃;去饭店用餐时点菜要适量,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不能浪费粮食。
日常活动
1、教师在用餐环节提醒幼儿不随意倒饭菜,珍惜食物。
2、在过渡环节可适当播放“宝宝巴士app〞中的“古诗国学〞第一集《悯农》供幼儿欣赏,引导幼儿懂得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
家园共育
家长给幼儿树立模范,帮助幼儿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中班珍惜粮食社会领域教案及反思篇四
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懂得要珍惜粮食。
3.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ppt课件:不良费粮食。
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不能浪费粮食。
1.通过谈话引出本课主题。
·教师播放课件图2,然后向幼儿提问:这些是什么(饺子、馒头、包子、蛋糕)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探讨,自由交流。幼儿回复后教师给予表扬。
2.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3-5《粮食来之不易》,让幼儿了解香喷喷的米饭是怎样来的并学习儿歌《珍惜粮食》。
3.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6-7图《粮食来之不易》,让幼儿了解包谷、小麦的生产过程,知道种粮食很辛苦,要经过犁地、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
·教师:农民生产粮食的过程是怎样的(艰苦的。)我们吃饭时,应当怎样做呢
·幼儿探讨后回复。
4.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8-9图《议一议》,说说谁做得好。
·教师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结合幼儿的平日表现,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应当怎样做。
进餐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针对我班幼儿目前进餐时"不想吃"、"不会吃"、甚至"吃一半、掉一半"的现象进行《不浪费粮食》的社会活动,通过活动使我们的宝宝懂得要珍惜粮食。在这次活动中我通过幻灯片引导孩子们观测米饭、馒头的由来,观测小麦和包谷的生长过程和农民伯伯劳作的场景,不学习儿歌《珍惜粮食》,让宝宝们体会到了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成果,小朋友在吃饭时不能掉饭粒、剩饭菜,要珍惜粮食。当然这种社会性的情感教育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相对不太好理解,为此我们结合孩子们的日常进餐继续开展这一教育。
在平日进餐时,我们耐心地指导孩子们正确的握勺方法,培养他们恬静进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并引导宝宝回想社会活动《不浪费粮食》,帮助幼儿了解饭菜的由来,使孩子们逐步懂得尊重劳动者的劳动。通过我们反复的指导,有效的表扬与奖励,使孩子们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加强了孩子们对他人的尊重,从而让孩子们真正感悟到"不浪费粮食、从我做起"。
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
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
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一粒稻谷一滴汗,珍惜粮食理应当。
中班珍惜粮食社会领域教案及反思篇五
1、知道粮食的来历和珍惜粮食的道理;
2、培养幼儿良好的幼儿园进餐礼仪。
自己吃不用喂吃清白不浪费爱粮食惜食物粒粒米皆辛苦
提前熟悉故事《小猪请客》、熟悉音乐游戏《我爱吃》
(一)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唐诗《悯农》引出珍惜粮食的主题。
(二)关键步骤:
1、介绍粮食的来历:
(1)提问:“你们知道粮食是怎样来的吗?〞
(2)结合《悯农》这首古诗,讲解古诗大意,让孩子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得之不易。
古诗大意:“在夏天的中午,农民伯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他们累得满头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可是,有谁知道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种出来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讨粮食的来历和为什么要珍惜粮食。
2、带领幼儿大声地、有韵律地朗读古诗《悯农》
(三)引歌套词、古诗新唱
活动延伸:
1、讲故事《小猪请客》
通过故事《小猪请客》,教育幼儿怎样珍惜粮食。
2、音乐游戏《我爱吃》
组织幼儿做音乐游戏《我爱吃》,加深幼儿对各种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发幼儿的食欲,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3、开展“小小检查员〞活动
邀请班上的幼儿轮番当“小小检查员〞。每餐之后检查幼儿的餐具是否还有剩饭剩菜?督促幼儿珍惜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