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硕果累累。转眼已是深秋,每年这个时节,对农民来说,都是疲惫又开心的,一季硕果,终于丰收了。
深秋已至,丰收在望,金黄稻谷,瓜果飘香,大地一片色彩斑斓,千里沃野处处生机盎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唐·李绅
意思是: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原文:
悯农·其一
唐·李绅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凝聚着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和对当权者强烈的愤慨。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亮的月光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半夜里清风送来了远处的阵阵蝉鸣声。
田野里飘散着稻花的清香,青蛙在歌唱着丰收的年景。
稀疏的星光闪烁在天边,点点细雨洒落在山前。
我想过溪避雨,转个弯到小桥上忽然看见,那熟悉的旧时茅店就在土地庙旁丛林边。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作者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中围绕着夜行的特点,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
——唐·王维
红石榴因雨水多而结得压折了枝,绿芋在初秋就已长肥了。
田家
唐·王维
旧谷行将尽,良苗未可希。
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
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
柴车驾羸牸,草屩牧豪狶。
饷田桑下憩,旁舍草中归。
住处名愚谷,何烦问是非。
旧的粮食即将吃尽,新的禾苗正在生长,还盼不到收割。
老年人正喜欢喝粥,可惜一年到头还没有件像样的衣服。
鸟雀在长满青苔的井边孵卵,公鸡在没上油漆的木板门前鸣叫。
瘦弱的母牛拉着柴车,穿草鞋的村童正在放牧一头大猪。
农夫在桑树下吃过送到田里的饭正在稍事休息,日暮傍着田舍从荒草里归来。
住处的名字本来就叫做愚谷,何必麻烦问什么世事的是非。
这首诗描写了田家的生活状况和情景。
前四句写田家春天窘迫的生活状态。第五至十二句描写夏秋时节景象,充满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
末二句为点睛之笔,流露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政的不满。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
垂垂山果挂青黄。——宋·范成大
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浣溪沙·江村道中
宋·范成大
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
不须飞盖护戎装。
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湿润的空气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在江村道上的所见,下阕写词人在江村道上的感受,表达了词人对故土的热爱和重返自然的向往。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宋·范成大
租船上装满大米等候官府开仓收租,一粒粒圆滚滚的像珍珠一样饱满晶莹,白的像霜雪一样。
秋日田园杂兴·其九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农民每年两钟粮,就得忍痛另外缴纳一斛,只能把剩下的糠皮碎注来喂饱孩子。
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民缴纳极重赋税的诗句。农民全年的辛苦收成,被官府巧榨豪夺得几乎一干二净,只能给孩子吃点粗糠了。诗人满腔悲悯地描绘出了这幅农民的血泪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唐·王架
鹅湖山下农田里的稻谷和高粱都长得丰硕饱满,栅栏里养着猪,卧着鸡,半掩着门。
社日
唐·王驾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
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
所谓“社日”,是古时候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民俗中有春秋两祭,称为春社和秋社。这首诗写春社。
“稻粱肥”叙写的是庄稼的长势,一个“肥”字,跃然纸上的是丰收的景象,而孕育其中的则是农人的喜悦。
诗人借农村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生活场景,以六畜的兴旺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通过一些极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勾勒,烘托出山村节日的欢乐,反映的却是农人辛勤劳动带来的富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