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练06课内外对比阅读(含古诗词类)15篇
一、文言文阅读
(2023上·上海金山·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丙】
子路受教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①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②?”孔子曰:“括③而羽之,缺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注释】①揉:用人工把竹木之类变形。②何学之有:有什么需要学习的呢?③括:这里指给箭的末端做一番加工。
1.【甲】诗的作者刘禹锡,我们曾经在教材中也学过他写的《》一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四时俱备()(2)子路见孔子()
3.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要用你的的能力努力学习,怎么会有人赶得上呢?
B.但是要用你的的能力努力学习,怎么会有人和你一样?
C.只是凭借你的天赋才能,再加上你学习,怎么会有人赶得上呢?
D.只是凭借你的天赋才能,再加上你学习,怎么会有人和你一样?
4.【甲】诗和【乙】文的写作对象都很明确。前者是写给,后者是写给。【丙】文标题的意思是。
5.【甲】诗和【乙】文中都有景物描写,但写法和效果不同。请以画线句为例作简要分析。
6.【甲】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乙】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丙】文结尾子路“敬受教”是因为他明白了的道理。
【答案】1.陋室铭2.全,都拜见3.C4.白居易谢中书子路受到教诲(教导)5.以“沉舟”和“病树”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晨昏中猿鸟、鱼儿富有生机的景象。6.[甲]诗作者:感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要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乙]文作者:问候安慰友人,与之同享寄情山水之乐;[丙]文蕴含的道理: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和修炼也很重要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我们曾经在教材中也学过他写的《陋室铭》一文。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为:四季长存。俱,全,都;
(2)句意为:子路拜见孔子。见,拜见。
3.本题考查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
根据“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可知,重点词:徒,只;岂,怎么;
句意为:只是凭借你的天赋才能,再加上你学习,怎么会有人赶得上呢?
故选C。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所以本诗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一首酬赠诗;
乙文《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寄给谢中书(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丙文《子路受教》,通过孔子与其弟子子路的对话,生动而深刻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功效,也是对学生的指引与勉励;“子路受教”的意思是:子路受到教诲(教导)。
5.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比较分析。
甲诗:
根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可知,其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以“沉舟”和“病树”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刘禹锡以此,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乙文:
根据“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知,其意思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