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的作者李绅,在历史上是什么样人写悯农的李绅最后咋死的

在上学时,我们很多人都学过《悯农》这首诗。唐朝诗人李绅为了教育人们珍惜粮食,写下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千古名句。按理说,能写出这样诗句的诗人,在做官后必定是为国为民的好官。但历史上的李绅,反差却大得惊人。

李绅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李敬玄早期是唐高宗李治侍读,后官至中书令,封赵国公。父亲李晤曾担任金坛、乌程、晋陵等地的县令。因李绅六岁丧父,所以他从小由母亲抚养长大。二十七岁时,李绅高中进士,补为国子监助教。不久,李绅放弃了这个没有前途的岗位,投身镇海节度使李锜帐下。后来李绅因不满李锜谋叛而下狱,李锜被杀后他才被释放,然后回无锡惠山寺读书。

元和四年,李绅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等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诗体,还写下了《乐府新题》20首。元和十五年,李绅升迁为翰林学士,正式卷入朋党之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访友,恰好碰上了回朝奏事的浙东节度使李逢吉。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诗词好友,难免要叙一番旧。

当时他们一同登上了亳州城东的观稼台。李逢吉看着远方的山河,诗兴大发,当即吟诵道:“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听着李逢吉对仕途的美好期望,李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也随口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逢吉心想:“他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么”于是在回京后就参了李绅一本,告他写反诗泄私愤。但德宗皇帝却因李绅能体察民情而封他为尚书右仆射,共商国是。

李绅在做了高官后,架子就大了起来。发迹之前,他常到李元将的家中做客,还称呼对方为叔叔。升官后,李元将为了巴结他,自降辈分称自己为“弟”、“侄”,李绅依旧不满意。后来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眉开眼笑。除此之外,李绅为了巴结“李党”老大李德裕,还冤杀了扬州江都县尉吴湘。

当时李绅当任淮南节度使,有人向他举报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贪赃枉法,强抢民女。李绅在调查后发现,吴湘确实有贪污行为,但所收贿款不多。而强抢民女则属于扬州都虞侯刘群诬告了。但由于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父亲李吉甫,两家是世仇。所以李绅为了巴结李德裕,就罗织罪名处死了吴湘。后来“吴湘案”被平反,李绅也被削去爵位,子孙世代不得做官。

THE END
1.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珍惜粮食,崇尚节俭的民族。 纵观中国历史,爱粮、节粮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左传》中写道:“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我们从中可以知道“俭”的重要性,而爱粮、节粮在“俭”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苏轼虽然是美食大家,却非常反对http://www.xz2z.cn/info/1192/41538.htm
2.七律·腊八粥杂粮五谷七律·腊八粥,燕窝,杂粮,七律,五谷,腊八粥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374FRV0553TANT.html
3.世界粮食日:牢记倡俭诗,珍惜活命粮!粮食是生存的第一需求。 除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你还知道哪些节俭的经典诗句? 带着孩子们一起朗读背诵, 牢记先贤每一句倡俭诗, 珍惜手中每一颗活命粮。 君子以俭德避难。 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 惟俭可以助廉, 惟恕可以成德。 珍珠为宝, https://finance.sina.cn/2021-10-16/detail-iktzqtyu1811567.d.html
4.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精选12篇)(三)组别诗(或千古名句)(挑选部分学生) 1、数字诗、送别诗、写景诗…… (四)演绎经典——马说 五、准备工作: 1、活动的串词 2、挑选主持人 3、各班练习(阅读课为主)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篇10 一、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https://www.cnfla.com/edu/guoxuejingdian/2012-09-01/989170.html
5.自助餐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手抄报.docx需要粮食充饥饱,颗粒辛苦汗水浇。五谷浸透血和汗,乐观行动做贡献。世界粮食日,珍惜粮食爱心献,支援世界度饥荒。 6、汗滴禾苗种下土,春盼细雨冬盼雪,千辛万苦才长出,真心爱惜不能缺。世界粮食日,珍惜粮食是美德,千古传承莫忘却,一粒一粟来不易,将心比心多节省。 7、珍惜粮食是美德,节省粮食是风格,疼惜粮食是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825/604224004400423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