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是哪五种?高粱小麦水稻糜子小米

中国人常用“五谷丰登”,来表示粮食丰收,生活富足。五谷,就是中国最早种植的五种农作物,关于五谷具体是哪五谷,有几种说法,一说是:黍、稷、菽、麦、稻;一说是黍、稷、菽、麦、麻。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这应是南北方“五谷”的差异。但,无论是黍、稷、菽、麦、麻,还是黍、稷、菽、麦、稻,对于其所代表的作物,一直存有争议,今我们就探讨下五谷究竟是哪五谷,是我们熟知的哪几种作物。

甲骨文的“黍”字

先说黍。“黍”,象形字,“黍”的甲骨文(上图)就是黍这种植物的象形:下部表示植株的根部,中间表示枝干,上面的分叉表示植株的叶,字形还突出了黍散穗的特征。杜甫在《羌村》诗之三:“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由此能看出黍是酿酒的主要原材料。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稷》说:“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归结一下黍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有黏性,二是可酿酒。

在黍的看法上存有两种争议,主要是小米还是高粱的问题。首先,需要强调的是黍不是普通的小米(黄米),根据其黏性的特征,黍应是区别于硬米的黏小米,北方之前包粽子用的都是这类黏米,有些地方也叫软米(糯小米),它还有个另一个名字叫糜(mei)子,或者软糜(mei)子。第二种看法认为黍应是高粱,因高粱常被用来酿酒,高粱也被称为蜀黍、番黍。

糜子

笔者认为,黍应是糜子,甲骨文“黍”的字形,和糜子最为相似,同时糜子脱壳后的(糯小米)也是可用来酿酒的,其酿的酒有香气,酿出来的酒称之为米酒,所以黍是糜子的可能性最大。

谷子

接下来,说下稷,根据《本草纲目》中“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的记载。稷就是小米中不黏的那类,也就是黄小米,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认知意义上的谷子,脱粒后的籽称为小米。黍和稷就是小米黏与不黏的区别,对应着水稻中大米和糯米。当然还有看法认为稷是高粱,但据记载其特性,包括重要性,稷大概率不是高粱,而是谷子的可能性最大,因稷在古时被称为五谷之长,是绝对的主食,即使到了20世纪,抗战时期,红军在陕北的主食仍是小米。所以,稷应是谷子。

大豆

说完稷,我们来说下菽,根据《说文解字》中解释:“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诗·小雅·小宛》记载:“中原有菽,小民采之。”所以菽就是今天的豆,这个没有什么争议。至于这个豆是什么豆,黄豆、黑豆、绿豆还是红豆呢?根据元代王祯著的《王祯农书》记载:“菽者,众豆之总名。”,我们可以把菽当成所有豆类的总称。

大麻

接下来,我们说下麻,麻类植物的总名,有大麻、亚麻、苎麻等,在古代专指大麻。大麻为大麻科大麻属的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皮纤维长而坚韧,可供纺织等。因为“麻”是一种茎皮纤维植物,由于将纤维麻弄成织布原料需要将麻纤维一根根的剥离出来,所以麻字也有“纷乱”之义,比如由麻构成的词“麻烦”,比喻做某件事极其纷繁复杂。当然大麻的用途对古人来说,不仅仅是用来织麻布,做衣服。还可用来编鱼网、做绳索,种子还可榨油,大麻种仁也叫火麻仁,具有润燥滑肠、利水、活血的功效,大麻对古人来说真正做到了一物多样。

水稻与小麦

最后我们统一说下麦和稻,麦和稻作为现如今仍是中国人主食必不可少的两种作物,在历史上一直承担着主粮的作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甚至承担着部分货币的职能,税收也是以麦、稻为主。它们的名字和代表的作物和我们现如今认识的麦、稻没有本质区别,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小麦,稻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水稻。

所以五谷,我们可将其简单分为北方五谷和南方五谷,北方五谷为:黍(糜子)、稷(谷子)、菽(豆类)、麦(小麦)、麻(大麻);南方五谷为:黍(糜子)、稷(谷子)、菽(豆类)、麦(小麦)、稻(水稻)。

THE END
1.形容生活极端贫困条件艰苦的词语敝衣粝食: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顿。布衣蔬食: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形容生活节俭朴素。粗衣淡饭: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缺衣少食:衣食不足。指贫穷困苦。攻苦茹酸:指劳苦艰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七彩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http://m.qicaisi.com/bk-901629.shtml
2.锄禾古诗范文13篇(全文)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48qu236.html
3.关于五谷的诗句古诗词昔予赋麦花,适当来牟候。 未及歌二花,三花谁可后。 请续时夏诗,以为风化首。 《刈稻了咏怀》 ——唐 杜甫 稻获空云水,川平对石门。 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 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 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粮食来之不易希望珍惜粮食 http://juzi.yuer51.com/etagid22618b0/
4.来之不易~意思是得到它不容易“来之不易”意思是得到它不容易该成语出自明代朱柏庐《治家格言》中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在告诫人们对于哪怕是像粥饭、丝线这样平常的物品,也应当想到它们的获得是很不容易的,要珍惜粮食、珍惜物力,不可随意浪费。后来 “来之不易” 就作为一个常用成语被广泛使用了。 “来之不易” 这个成语时刻在https://cul.sohu.com/a/830456101_125099
5.与得到有关的成语成语分类后用以形容安恬、适意或形容称心如意、得意自在 详情 【 顺藤摸瓜 】顺着瓜藤可以摸到瓜。比喻沿着线索追究,可以得到结果。 详情 【 粒米狼戾 】狼戾,狼藉散乱的样子。粒米狼戾指稻米谷粒散得到处都是。形容粮食充 详情 【 来之不易 】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https://www.zcdian.com/chengyu/ct_6e151f7b.html
6.鞭驽策蹇成语典故,鞭驽策蹇的近义词万全之策是不是成语 四字成语发策什么 偃蹇的近义词偃蹇的近义词是什么 驽钝的近义词有:呆滞,笨拙。 驽钝的近义词有:笨拙,呆滞。结构是:驽(上下结构)钝(左右结构)。拼音是:núdùn。注音是:ㄋㄨ_ㄉㄨㄣ_。词性是:形容词。 驽钝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http://www.rbzplwj.com/post/5156.html
7.秋去冬来成语解释(精选5篇)篇2:秋去冬来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春去冬来 【标准发音】:chūn qù dōng lái 【繁体写法】:春去冬來 【春去冬来是什么意思】: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春去冬来成语接龙】:大地回春 → 春去冬来 → 来之不易 【用法分析】:作状语、分句;指时光流逝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m6si81w.html
8.科学网—食文化漫谈:米饭简史“粒米狼戾”:谷粒散得满地都是,形容粮食充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灵巧能干的媳妇,米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如做了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一样。“一样米养百样人”:是指吃同样的米,却养活了不同性格、不同机遇、不同身份的人。比喻社会上各色各型的人都有,或者家庭各类的人吃饭都一样,性格各异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339800.html
9.来之不易造句好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来之不易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121条来之不易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来之不易的解释(永远地;无例外地)、近反义词和组词。 来之不易造句 1、小红对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倍加珍惜。 https://m.hao86.com/zaoju_view_9b9b2843ac9b9b28
10.我国每人每年几乎浪费一吨粮食啊![疑问]来自wangyiling123食物浪费知多少:中国有句成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的是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但是,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每年世界上浪费的食物高达13亿吨,占总食物产品的三分之一,价值约9900亿美元。欧美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浪费95到115公斤食物,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平均每人每年浪费6到 ..https://weibo.com/2495933842/Id0LZoH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