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从田野到餐桌的奇妙旅程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每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辛勤与汗水。当香喷喷的米饭被端上餐桌时,你是否曾好奇一粒米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旅程,才能从田野的禾苗变为手里的一碗饭?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

盈浦的田野,

探寻一粒米背后的

自然与勤劳故事。

一粒米的旅程始于春日的播种。在春寒料峭中,农民们满怀期待与希望,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嫩绿的秧苗,对新一季的丰收深深憧憬。随着插秧机的轰鸣,一株株秧苗被整齐有序地插入肥沃的泥土,水面上倒映着蓝天与农民们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美景。

转眼间,金秋的阳光洒满大地,成熟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此时,大型收割机轰隆隆地驶入稻田,将饱满的稻穗卷入其中,奏响了收获的乐章。这是对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最美赞歌,也是大自然对勤劳者的最好回馈。

收获后的稻谷被均匀地铺在晒场上,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农民们不时地翻动着稻谷,确保它们能够均匀地享受阳光的洗礼。这是稻谷在成为大米前必经的“日光浴”,也是它们从田野走向餐桌的重要一步。

晾晒后的稻谷被运往加工厂,经过层层筛选、脱壳、打磨等现代化加工工序,最终褪去了粗糙的外壳,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大米。

这些大米随后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电饭煲冒出腾腾热气,米饭的香气弥漫开来,这不仅是家的味道,更是幸福的味道。

珍惜粮食

从育苗到插秧,从收割到晾晒,从加工到烹饪,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训,让人们珍惜每一粒粮食,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更要感谢那些辛勤付出的农民们。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

从每一餐做起,

共同营造一个珍惜粮食

尊重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记者:周金逸

摄影:周金逸

视频:王婷(名优基层)

原标题:《“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从田野到餐桌的奇妙旅程》

THE END
1.粮食的来之不易作文500字(精选5篇)篇1:粮食的来之不易作文500字 我叫王烔雅,来自山西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我的家乡有好多田地,爷爷奶奶是种粮食的,从小时候开始吃饭,妈妈就不准我剩饭菜。我上学前班放暑假时回到老家,正是天气非常炎热的季节。有一天中午,妈妈做好饭很久不见爷爷奶奶回来。于是我和妈妈就去田里给爷爷奶奶送饭。走在路上,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0myhtkp.html
2.关于爱粮食的散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正做过农民种过粮食,经历了春种、夏忙、秋收、冬藏的人,才能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饿过饭的人最懂得“民以食为天”的含义。他们会拾起麦田里遗失一个麦穗,捡起掉在地上的一粒豆子。 我们不能以今天粮仓里装满了粮食、用较便宜的价格买到粮食,成为轻贱http://wenxue.xuexila.com/sanwen/27369.html
3.红河日报数字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通过这些诗句我们不难看出,粮食来之不易,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我们怎么能浪费粮食呢?怎能枉费劳动者的一片苦心呢? 春天的黎明,当孩子们还在梦境中睡得正香的时候,农民伯伯早已在稻田里挽起袖子拿起锄头,开始了一天的劳https://epaper.hh.cn/html/2020-11/27/content_15875_3655658.htm
4.粮食来之不易粮食来之不易时间发布:2023-07-05 11:25 阅读次数: 108次 信息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文章】 关于我们 | 辽阳市网站群 网站名称: 辽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办单位:辽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联系电话:0419-2123846 版权所有:辽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12011155号-1 网站标识码http://zjj.liaoyang.gov.cn/zwfw/20230705/79578a2f-5853-4620-8891-f7754527411c.html
5.粮食安全主题教育教案7篇粮食教案都有哪些?粮食收获后的水分含量无论对其商用或种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粮食安全主题教育教案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粮食安全主题教育教案篇1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26371.html
6.每一粒粮食都浸润着辛勤的汗水按照目前生长情况,今年的玉米每亩产量较去年将有所增加。 “粮食来之不易,希望大家能珍惜粮食、节约粮食。”葛德君说,每当他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心里都很难过。每一粒粮食都浸润着农民的汗水,对他们来说,粮食不仅是食物,更是他们的勤劳所得,希望大家都能尊重劳动成果。http://www.bozhou.cn/p/23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