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案(通用12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书写“朱志冈守攻”五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写字

难点:读通课文。

对策: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师介绍朱德

2、完善课题,板书:朱德的扁担

3、指导学习生字:朱(认读字音,识记字形。)

4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悟。

1、大家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可以反复地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读准生字,在课文中画出这些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生字。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个别学生读,开火车读。相机指导读准字音。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4)、读准了生字,就能更好地读通课文,大家把课文再读一遍。

(5)、相机正音,范读或领读难读的句子。

4、我们举行一次朗读比赛,每组推选5名代表开火车读课文,看哪一组开得稳?为了赛出好成绩,我们先练练。

5、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练读难读的句子。自由练读课文。

6、比赛读,评议。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对照笔顺练习书空。

2、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的?

相机引导,肯定好的方法。

3、你觉得哪些字容易写?哪些字难写?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展示个别作业,点评。

第2教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背诵课文的第二小结。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朱德的品德。

3继续学写剩余生字

重点:正确美观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

对策: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句,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一、检查复习词语

形式:抽读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一小节

采取师引读

(二)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课文,红军为什么要上山挑粮食?

2、学生交流

1、指导读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坚守”“很必须”来体会!

2、重点读第三句你读懂了什么?

3、相机看图理解山高路陡。

4、指导读好第二节。

(三)精读第三小节

(1)师出示图,学生观察图上的朱德,重点引导观察他的穿着。

(2)读读书上描写他外貌的句子。

(3)指导朗读三、四句重点抓住一个“劝”

(4)再读读前面的内容来体会战士们为什么对朱德越发敬爱。

(5)有感情地朗读该节

5、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写剩余生字

1、认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3教时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有关练习

重点:复习巩固

对策: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教学准备小黑板

一、复习生字

进行去拼音打乱顺序随意抽读。

二、默写词语

同志生产红军会师山冈一块必须攻守劝说

三、巩固练习

比一比,再组词

刚()功()

冈()攻()

手()工()

守()宫()

四、抄写词语

1学生完成《习字册》上的词语。(描红、临写)

2师巡视指导。把词语也要读一读。

通过上完这篇课文,我有以下感受:

一、学语文,要扎扎实实。

语文就是语文,不能承载太多的东西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自己,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能学到一点就够了。教学是,我先从整体入手,通过初读感知文意,通过在读感知人物特点;然后从细节入手,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品析,逐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格魅力。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提倡在生活中学语文、活用语文。上课是,我努力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读、写的训练,达到内化语言、学以致用。

二、学语文,要轻轻松松。

在开课设计时,我以扁担挑箩筐的形式出示课文内容,形式的简单转换传递的是新奇,换来的是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整堂课没有了学习历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学生们都充满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并学会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和人民同乐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现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上。

2、通过课文对人物的言行、神态的描述,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的有关朱德同志的个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则绕口令提到了哪两种事物?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扁担。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一根普通而又珍贵的扁担,它是我国著名将领朱德同志的。说起这跟扁担,他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德的扁担一课。

二、了解课文

1、通过课前的预习,让同学们说说对朱德同志的了解。

2、初读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并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

(2)课文几次写了战士们藏朱德同志的扁担,朱德同志几次削扁担。

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及时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

三、探究课文

1、通过阅读课文,你知道文中朱德的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战士们挑粮上山遇到了哪些困难?

2、而作为军长的朱德,和战士们相比又有哪些更大的困难?(年龄大,工作繁忙,经常开会到深夜。)

3、面对战士们无数次的劝告,朱德同志并没有停止挑粮工作,战士们想的“妙计”是什么?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战士们对朱德军长的关心和尊敬,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啊。)

4、这个妙计对朱德军长来说有用吗?战士们藏了几次扁担,朱德军长共削了几根扁担?到最后战士们为什么不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军长在这根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大字;藏了之后他还会再继续削一根新的。)

5、是啊,看着一心为自己着想的战士们,朱德同志怎么忍心责备他们哪?而朱德军长这种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了大家。所以,当时在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课件出示: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6、从这首歌谣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军长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总司令,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小诗。

四、总结升华

《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72岁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课件出示图片)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

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军长的故事,请课下阅读《朱德的故事》、《我的父亲朱德》、《朱德的非常之路》等课外书。到时,我想朱德同志的高大形象一定会再一次深深的印在你的脑海。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一、听写词语

同志生产红军会师井冈山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3)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2)先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然后再回答心上问题。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3)引读:可是----,提问:从“争”字可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导朗读,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过渡:那朱德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说说你准备怎样读好这一句。

指导突出“也”和“一道”。

(3)朱德爷爷是臬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自由说,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4)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跟战士们穿戴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是满满的。看到这里,你心理会怎么想?

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

(5)此时此景,战士们看到又会有何感想呢/

出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心,还要翻山越岭,累坏了怎么办?

想想大家会怎么劝他,朱德同志又会怎么说。

指导读出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之情。

劝不管用,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战士们这时心里又会怎么想?

可他们哪里想到,读读: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为什么要连夜赶做呢?又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拿着自己做的带有记号的扁担心里会怎么想?

引读:大家见了----

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书写。

一、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并:共六笔。上下结构,第二笔是短撇,下面是“开”。攻:共七。左右结构,第三笔是提。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三、课堂作业。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板书:

13.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劝藏

越敬

发爱

朱德赶做写上“朱德记”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第二自然段讲战士们为了坚守根据地,粉碎敌人围剿,争着到山高路陡的茅坪挑粮。第三自然段讲朱德同志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累了他,藏起了他的扁担,而他连夜又做了一根,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他。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指导观察。

讲解:记,在这里是做记号的意思。

2.揭题: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出示课题)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二、初读指导

1.各自按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出各自然段序号;

(2)画出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3)读正确。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朱德同志井冈山敌人

(2)领读生字词:“朱.志”都是翘舌音,“冈”是后鼻音。

(3)指名读生字词。

(4)齐读生字词。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

坚守粉碎围攻必须生产山高路陡

(2)理解生字词。

粉碎:使彻底失败或毁灭。

围攻:包围起来加以攻击。

山高路陡: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3)领读生字词。

4.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生字词:翻山越岭劝

(2)齐读生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1.习题2。

2.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3.朗读课主,做到正确流利。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8

朱德的扁担(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

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3个生字。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二、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会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词,下面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同志坚守井冈山粉碎敌人围攻

必须生产一块儿山高路陡翻山越岭

扁担一担粮食(指名读、齐读)

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并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理解“坚守”:坚决守卫,不离开。坚守什么地方?)

三、细读课文:

1、过渡:这篇课文的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朱德军长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

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2、红军去挑粮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交流

(1)出示句子: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指名读、齐读)

(2)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可以画图)”、“非常难走”理解。“五六十里”会有多远?(把操场与六十里相比,等于300个操场)

(3)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

(4)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

3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4、(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走在最前面的是谁你瞧,朱德军长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学生交流)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让学生完成填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齐读句子)

(1)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是的,朱德军长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穿的好一点,只是穿草鞋戴斗笠;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挑的少一点,他挑的是满满一担;同样的,他也没有比别人少走一点路,他是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可以画画)。你能根据插图和课文内容用“一样…一样…一样…”把朱德同志挑粮的场面描述出来吗?

(3)完成句式练习: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一样(挑起满满一担粮食),一样(翻山越岭走完一百多里的山路)。

(4)朱德同志虽然是军长,但他和战士们没有什么区别。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吃苦,真是“同甘共苦”。(出示卡片)

5、那么战士们看到敬爱的军长这样辛苦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请学生读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来说说。

6、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学生交流。(联系到挑粮的累)

7、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8、战士们的想法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9、朱德同志为什么不睡觉连夜赶做,还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记”三个字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10、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11、学到这里,你能说说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1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四、指导学习生字:攻记劝

2、齐读生字

3、你发现了什么?

4、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五、作业

1、把《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板书:朱德的扁担

挑粮上山以身作则

藏扁担

连夜赶做同甘共苦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m本文转载自;id=11003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设计了《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体课文。《要好好学字》讲的是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育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写字的事;《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心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孔繁森》讲述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练习六》围绕本单元内容,设计了对字词句的拓展练习与巩固和口语交际训练。

二、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正确认读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难点: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2,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他南昌起义和湘南*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主党组织极积动员群众为山上送.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坳:山间平地.

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

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

绵延:连续不断.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岖"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没想到")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朗读课文.

2,检查认字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2)找朋友:给生字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字卡片: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八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

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帽子变成"军";

用比较的方法记住:旦--担良--粮站--战

开--井土--士房--肩

3,指导书写.

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

军: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

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

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三)巩固练习.

1,随堂听写本课生字: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2,给生字组词.

粮军井肩

战士担

板书设计:

战士们藏扁担

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由于遭到敌人地方武装的封锁,井岗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

这样的任务便落到了一些身强力壮的干部战士身上。朱俊才因年纪小,个头小,本不能参加挑粮任务,但因此时已是朱德的通讯兵,加上朱德也是挑粮人员中的一个,便被破格选用了。

一天晚上,朱俊才和一位山东籍战士(只记得姓李,比朱俊才大2岁)、一位湖南大庸籍战士(不记得姓名了)商量怎样才能让朱老总不去挑粮。那个姓李的山东战士说: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不就行了?没扁担朱老总怎么挑?!朱俊才一听,这主意不错,便偷偷拿出朱德下山挑粮用的毛竹扁担,趁夜送到了山下约15里外的一个叫毛四明的农民家里藏了起来,并告诉他,这扁担放在家里谁也不要说。

回到井岗山上时已快晚上12点了,朱俊才心里特别高兴:这下朱老总可得好好歇歇了。没想到,过了几天后,朱德见找不到扁担,急得逮人就训。朱俊才又得意又害怕,得意的是,朱老总不能挑粮了;害怕的是万一露馅,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一天,朱俊才正在洗衣服,朱德走过来,对他说:走,跟我去山下走走。两人来到山下,朱德直奔几个老乡家,最终还是找到了被藏了几天的扁担。后来,朱德下山挑粮前,借毛泽东的毛笔,在扁担的里面写了几个字"朱德扁担,不能乱拿",这才高高兴兴下山去。

事后,朱俊才左想右想感到办了错事,心里不踏实,便主动承认了藏扁担的事。朱德听完后笑了:你姓朱,我也姓朱,咱们是一家嘛!我跟大家一样要吃饭穿衣,为什么你们能干我不能干啊!◆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融入个人情感的基础上巩固用词习惯。

3、理解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的原因。

教学准备

1、教师提前藏收学生玩具的用意事例及学生请假的“缺人”事例。

2、生字卡片。

重难点、关键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经过。

2、联系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前些天,班上xx同学的悠悠球被老师藏收,现在请他讲感受。

2、上周班上另一xx同学因感冒缺席,请学生围绕他的空位讲讲那次上课的失落感受。

3、今天,我们还将认识藏缺事件的另一人、事,出示问题: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二、学生猜答,了解朱德历史背景。

三、围绕“藏”和“做”学习课文。

1、大家用铅笔做〈画〉根扁担在书上,快说;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

2、扁担弯了没有?〈出示朱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的投影。〉

3、组织学生讨论:从“弯”、“满满”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组织学生思考: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引思句子:“战士们想朱德同志那么辛苦,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教师指导理解“翻山越玲”。

5、引导学生擦去书上画的扁担,换写一句“我”把扁担藏到哪个地方的话。

6、引导学生体会“山高路陡”,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7、朗读提示:在想象的基础上用读表达出来。

8、一个“藏”字,让你谈体会到了什么呢?这些也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

9、小结:真是“藏中见真情”啊!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藏〉

10、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11、解释“连夜”、“赶做”的意思。

12、升华主题:〈1〉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2〉朱德做扁担又让你感到他怎样?

四、巩固字词。

1、教师一句一句地带读一遍,学生再试着背读一遍。

2、抽读生字卡片。

五、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2、交代隔天上课前老师会提问日记里各件事缺藏后分别要怎样做。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藏——战士们对首长的关爱

做——朱德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教学“扁”,注意不要写成“肩”。

教学“担”,扩词。

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教学“挑”,注意右半部分笔顺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记。)

(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教学“德”,字形:朱德爷爷一心为人民,我们记住右下是“一心”。

记,在这里是作记号的意思。学“记”。

(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

(4)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2、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

4.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3)、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5.学习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看他们多么高兴呀,(看图)他们跳呀,叫啊、多兴奋呀!

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2)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

a.(),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b.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

走。

②(看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

引读:可是——

大家为什么都争着去

(3)朗读1、2自然段。。

6.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

写抄写本

(2)完成课堂作业本的1、2题。

1.复习:

课文1、2自然段讲了什么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2.教学第3自然段:

(1)(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②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有一句说一句。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

作。)

③书上是怎么写的读1、2句。

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④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①轻声读后面的课文。划一划,哪些句子告诉我们答案

②谁能用上这些词,用自己的话说说。

大家想、太累、劝、藏、因此、又、找来

③指导朗读。

“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④引读:大家见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

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粮食绝对可*。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3.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有关生字:

鞋:左右相等。

戴:左下“”写得扁小些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比一比,再组词:

带()记()桃()

戴()纪()挑()

(2)听写词语:

2.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朱德带领部队和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刚山会师,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我们()。

3.指导背诵第3段:

(1)自由读第3段,想想哪几句话写了同一个意思

(2)同桌互相讨论课堂作业本第3题。

(3)根据第3题的提示,自由试背第3段。

(3)指名检查,齐背。

4、把句子补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同志们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导完成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4题:

(1)读题,三个句于里都有一个什么词“更加”可以换什么词表示程度怎么样

THE END
1.朱德的扁担教学课件经过提醒, 孩子们的观察细致多了, 有的说看到了朱德挑着粮食带头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说朱德挑的箩筐里装的满满的粮食, 一定特别重, 要花很多力气;有的说他们走的路上长满了杂草, 而且路也不平, 一定特别难走, “山高路陡”的意思孩子们也理解了。通过引导孩子们看图, 原本陌生的内容, 孩子们一下子有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v6h3mdz.html
2.百大生僻字——籴怎么读拼音?什么意思?“籴”字的拼音为“dí”,意思就是“买进粮食”。 那么,粮食从田间来,为何还要“买进”呢? 这里面蕴含的,不仅是一段语言文字的传承变迁,也凝结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关系与人民生活。 02 在古代,“籴”与“粜”是两个词义相反的字。 “籴”表示买进,而“粜”表示卖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029/17/1102067872_1102067872.shtml
3.股票论坛粮食满囤怎么读拼音的话题与回复及粮食满囤怎么读粮食满囤怎么读拼音 竞价王【龙首精品】龙头火箭 大牛高手 超级神龙 妖股极品《竞价天龙首》开盘打分1支[金钻指标-技术共享交流论坛] 本帖最后由 他是夜龙 于 2023-5-8 18:13 编辑 竞价王【龙首精品】龙头火箭 大牛高手 超级神龙 妖股极品《竞价天龙首》曾名竞价老鸭头,开盘竞价9:25分选股打分1支,根据龙首https://www.55188.com/keywords-%C1%B8%CA%B3%C2%FA%B6%DA%D4%F5%C3%B4%B6%C1%C6%B4%D2%F4.html
4.“小马tuo着一袋粮食去磨坊磨面。”(看拼音选汉字)()更多““小马tuo着一袋粮食去磨坊磨面。”(看拼音选汉字)()”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马妈妈让小马干什么() A.去河边洗澡 B.去磨坊送粮食 C.看牛伯伯 D.找小松鼠玩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看拼音,选词语:guò qù() A.这去 B.过去 C.过却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骆驼驮的东西是() A.一边驮着米,一边https://www.shangxueba.com/ask/29937084.html
5.五年级语文下册暑假作业答案5篇一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Qīng xī mùmín xiōng táng péi zuì ( ) ( ) ( ) ( ) fù tāng dǎo huǒ bǎi zhé bù náo qiān lǐ tiáo tiáo ( ) ( ) (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再用另一个读音组词。(6分) https://yjbys.com/xuexi/shujiazuoye/2519655.html
6.挑食的意思挑食是什么意思挑食的含义挑食的寓意挑字组词:挑逗、扁挑、挑鬓头、肩挑、挑夫、挑嘴等 食的拼音和组词语 食 食的拼音:shí sì yì食的注音:ㄕˊ ㄙˋ 一ˋ食的简体笔画:9画 食的五行:金食的吉凶:平食的结构:上下结构 食的部首:飠 食的意思:⒈ 吃:食肉。食欲。⒉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⒊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https://cidian.yw11.com/ci/%E6%8C%91%E9%A3%9F
7.看拼音写汉字,要写得规范美观。秋天来了,等都了,农民伯伯开始了看拼音写汉字,要写得规范、美观。秋天来了,等都了,农民伯伯开始了。爸爸谨慎地着汽车,载着满满的粮食走在路上,我的心里既又欢愉。-e卷通组卷网https://zujuan.xkw.com/24q20862504.html
8.看拼音,写词语。(1)暴风雨中,小草pīnmìng地挣扎着。(2)冬天快到了看拼音,写词语。(1)暴风雨中,小草pīn?mìng 拼命地挣扎着。(2)冬天快到了,小松鼠jí jí máng?máng 急急忙忙地去寻找过冬的粮食。(3)huǒ chái 火柴发出的一丝光亮照在旁边的qiáng?bì 墙壁上。(4)全校32个中队在教室里开展了“向guó qí https://www.jyeoo.com/shiti/10988e50-153b-15ef-9573-0886d64dec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