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改革对于明朝和老百姓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地主徭役

张居正改革是为大明构建千秋基业,却被万历毁于一旦。

让我们看看张居正改革到底改了些啥。

张居正的改革主要分三部分:

其一,考成法,考核官员,提高行政效率。

其二,一条鞭法,田赋徭役折银缴纳。

其三,清丈田亩,扩大税基。

先说说考成法。

考成法理解起来很简单,和现在的KPI或者OKR一个意思,就是给每个官员制定好工作任务,并且规定好每个任务完成的期限,然后按月考核。

考核通过就奖励,考核不通过就处罚。

这样一来就大大提升了朝廷的行政效率,也裁汰了官员中的无能之辈,提拔了有为官员。

更关键的一点,朝廷通过考成法,将上下官员的考核掌控在内阁手中。

内阁控制六科,六科控制六部,最终使内阁成了绝对的权威。

考成法缔造一个高效率的行政机构,为接下来的赋税改革和清丈田亩做好了准备。

张居正改革从内阁发起,通过考成法进行任务划分,从六部一层层分解到省府州县,KPI落实到人。

再之后从上到下按月考核,上司按照KPI给与评价。

有了考成法,改革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在全国实行。

再说说一条鞭法。

所谓的一条鞭法,其实就是改革收税方式,将徭役、田赋、各种杂税摊派统统折银缴纳。

简单来讲,就是之前的田赋缴纳粮食实物,现在改为缴纳银子;之前的劳役是本人去服役,现在改为缴纳银子,由官府雇佣人力。

之前缴纳粮食,县里的税吏自己定义粮食的成色标准,老百姓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粮食,税吏说成色太差,要么背回去重新拿好的来,要么回家再多背几斗,老百姓没办法只能回去再多背几斗。

好不容易背来,税吏在称量的时候,故意踢翻量粮食的斗,洒落的不算,还得回家再多背一些。

这多背来的粮食就入了税吏们的私囊,实物缴纳,税吏有很多种方法克扣老百姓的粮食。

改为折银缴纳后,就没有这么多问题,要交多少粮食,换算成银子即可,老百姓把银钱交上去即可。

这个环节就避免了税吏的多次克扣。

在缴纳粮食的时候,老百姓还要负责把粮食运到指定的仓库。

运输环节又需要一大批人力,这又得消耗大部分粮食。

粮食好不容易运到仓库,管仓库的还要榨点油水,什么粮食潮了,发霉了、分量不足了,有各种办法让你再回去拉几车过来。

改为折银缴纳,老百姓就不用负责运输,官府自行运输,这就节省了人力和额外克扣。

再说说徭役改为折银缴纳的好处。

一开始老百姓要承担各种徭役,除了国家的正役,还有县里的摊派。

这就导致一个家庭起码有一个劳力是白白贡献给了朝廷。

正式徭役和其他摊派都改为折银缴纳后,老百姓只需要交钱就行,由官府雇佣人干活。

田赋,徭役和杂税摊派都折银缴纳,大大解放了老百姓的人力,节省了税粮,光这一项就让老百姓受益。

赋役折银缴纳,还包括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将部分丁役摊入田亩,地多的多交,地少的少交,没地的不交,这就将税赋负担转移到了有地的地主身上,使小农受益。

紧跟着一条鞭法的另一项措施就是清丈田亩。

明朝建立到万历时期,已经两百余年,土地已经被皇室勋贵、官僚士绅给兼并的差不多了,老百姓手里的土地已经所剩无几,但他们还是承担了大部分赋税。

清丈田亩,就是搞清楚税源,说白了,谁土地多谁就多缴税,谁土地少谁就少缴税。

这个清丈田亩可以有效限制皇室勋贵、官僚士绅、地主豪商兼并老百姓的土地。

这一点对普通老百姓又是一大利好。

一条鞭法和清丈田亩两个措施,除了让普通小民受益外,也对朝廷大有益处。

这两条措施可以让朝廷收上来更多的赋税。

据史料记载,张居正改革后,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

底层百姓负担减轻,而国库收入却增加,那这多余的钱到底是谁交的?谁吃亏了?

毫无疑问,是掌握着大多数土地的士绅地主吃亏了。

所以他们才千方百计的阻挠改革。

张居正在世的时候,掌握绝对权威,他们掀不起多大风浪,一条鞭法和清丈土地照常进行,士绅地主只得割肉保平安。

一旦张居正去世,没有了最高威权的压力,士绅地主自然就没了束缚,拼命的抵制张居正的新政。

万历皇帝年轻气盛,在张四维这个士绅地主代言人的蛊惑下,罢黜了张居正的全部新政。

这里就不得不佩服张居正的心胸。

按理说张居正也属于士绅地主阶层,他家里在江陵就是最大的地主,但张居正敢于向自己的阶层开刀,这种行为就可以叫大公无私。

张居正知道,大明朝的财政已经危在旦夕,底层百姓困苦不堪,社会矛盾极度紧张,掌握着绝大多数财富的宗室勋贵、官僚士绅上不顾朝廷的安危,下不顾百姓的死活,再不腕肉割疮,大明朝亡国有日。

THE END
1.斗,斗字,斗字拼音,斗字部首,斗字笔画,斗字含义,斗字解释,斗字典故①<名>量粮食的器具。 《庄子·胠箧》:“棓~折衡,而民不争。” ②<量>容量单位。 十升等于一斗《陈州粜米》:“这米则有一石六~。” ③<名>古代酒器。 《鸿门宴》:“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 ④<名>斗形的器物。 《孔雀东南飞》:“红罗复~帐,四角垂香囊。” http://www.98655.com/show.asp?q=%E6%96%97
2.斗战胜佛斗战胜佛的意思斗战胜佛是什么意思读音:dòu,dǒu [dòu,dǒu]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量粮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形容小东西的大:斗胆。 ◎ 形容大东西的小:斗室。 ◎ 像斗的东西:斗车。斗笠。斗篷。熨斗。 ◎ 星名,二十八宿之http://cd.025773.com/%E6%96%97%E6%88%98%E8%83%9C%E4%BD%9B_ci/
3.q开头的成语及解释(第一段)出处:无示例:他这篇论文没有新意,都是从杂志上东抄西抄,七拼八凑来的。 七破八补 拼音:qī pò bā bǔ释义:形容衣物非常破旧。出处:无示例:无 七七八八 拼音:qī qī bā bā释义: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出处:无示例:无 七窍玲珑 拼音:qī qiào líng lóng释义:形容聪明灵巧。相传https://www.isixue.com/article/377284/
4.《诉苦复仇》——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编(出版日期:1947.12)我家住阜平六区黑林沟,我六七岁时,我爷爷借了本村财主张胖子几斗粮食,后来还不起,利滚利,欠了人家九十块白洋,我九岁那年,财主逼债逼得凶,又加上年景不强,我爹、娘、妹子和我四口人,便逃到五台辛庄。起初,我爹给老财打短工,后来租了喇嘛十亩山坡地,嘎咕年头每年只能打个二斗,租子就得交一斗三,我十二岁那年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reference-books/chineserevolution/mia-chineserevolution-194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