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叠加俄乌冲突让全球再次面临粮食危机。
3月14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乌克兰春播出现中断将加剧全球粮食供应短缺问题;同时,全球40%的化肥产品来自俄罗斯,如果这类产品供应中断也将会导致粮食收成减少约50%。
4月12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奥孔乔·伊韦阿拉表示:“由于乌克兰和俄罗斯原本都是全球粮食及肥料供应国,眼下粮食与肥料等价格暴涨,潜在的粮食危机正在逼近。”
其实,伴随俄乌冲突,全球食品价格早已应声上涨,迭创新高。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4月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3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为159.3点,环比上涨12.6%,同比上升33.6%,继2月攀升至1990年该指数设立以来最高水平后,再创新高。
在这种背景下,近几周内,全球实行粮食出口限制的国家数量增加了25%,总数达到35个。截至3月底,各国已实施了53项与粮食贸易有关的新干预措施,其中31项是限制粮食出口,九项涉及小麦出口限制。
早在2019年疫情大流行爆发之前,全球已有超过8.2亿人每天饿着肚子入睡,其中有1.1亿人处于严重粮食不安全的境地。
如今无疑更将雪上加霜。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在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中,有45个国家小麦供应中至少三分之一从俄乌两国进口。俄乌冲突导致的粮食供应问题正在加剧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困境。
2020年《三体》作者刘慈欣在其撰写的《新冠疫情与外星人》一文中写道:
在过去的三十年,人类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一直在平稳的发展中,虽然地球上不断有局部的意外和波折,但并没有一个全球性的事件打断这种的进程。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个幻觉:社会的发展将一直是这样直线型的、平滑的、可预测的,但这次全球疫情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幻觉。
纵观人类历史,世界性的重大的意外事件其实是一个常态,它们在历史上不断出现,从黑死病到两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走向不断被这些意外所改变,有些意外事件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回到粮食危机这个问题上来,毫无疑问,粮食危机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混乱和动荡。
但其影响将远不止于此,众多行业都将深受影响,乃至国家资源禀赋的差异也将被重塑。
那么,粮价上涨对哪些国家影响最大?
中国有哪些应对粮食危机的战略举措?
粮食危机将如何重塑各国资源禀赋?
粮食危机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企业如何应对粮食危机?
针对上述问题,福卡智库理论研究中心进行了深入研讨。
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认为,为了摆脱粮食危机“梦魇”,人类在改进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上做了不懈努力,今后在食物生产上也将进一步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