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的基础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农林牧渔业统计调查制度》,包括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方法、统计报告方法,以及基层调查表、统计单位汇总表、粮食统计调查指标解释等。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数据,就是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制度规定,以统一的操作规范收集的。

目前,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全国共抽选2万多个样本村,6万多个样方,其中包括省级国家调查样本村近1万个,省级国家调查样方近3万个。省级粮食单产抽样调查在国家调查县(区、市)抽取的面积调查地块中进行,全国共抽取5000多个样本村、近3万个自然地块样本。

一、数据采集

(一)播种面积基础数据的采集

根据《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在每个调查季,调查员使用装载了调查任务包的手持智能移动终端(PDA)到实地开展调查,或者操作无人机拍摄后解译航拍影像,取得样方内农作物播种面积情况。

调查前做好准备工作(培训辅助调查员、准备无人机、PDA),调查时按照农作物调查时点,利用PDA现场踏查记录每块地的作物品种、面积信息,并对地块边界进行核实。按种植季节依次完成实地调查样方内地物信息的数据录入、数据审核、分析评估等环节。有条件的,可使用无人机调查。数据采集的原则是“人到现场、一手调查、细致准确”。

(二)单位面积产量基础数据的采集

(1)做好标记。提前联系,防止样本粮被破坏或收割。

(2)检查收割工具。准备好标准工具,制订好计划。

(3)保持联系。一般在实测作物大面积收割前1—2天进行,要做到“三勤三不怕”,即勤与村干部和调查地块所在户联系,不怕麻烦;勤到地块去检查、观看,不怕跑腿;勤收割,熟一块,收一块,不怕费事。同一调查地块内因品种不同,成熟期也不同,可以熟一块收一块,熟一个样本收一个样本。

(4)样本割取。严格按测规和测框的界线,收割测规或测框内的全部作物,做到测规或测框外的不多割,测规内的不少割。圆形样本测规轴应插直在样本中心点,旋转应平衡,弯钩应钩在离作物根部2~3寸,不能钩穗头,长形样本要杆(绳)直、紧。确保做到“10平方尺内,一粒不少;10平方尺外,一穗不收”。对于不同的实测作物要采取不同的收割方法:小麦、水稻、谷子、大豆要齐根收割;玉米掰棒;红薯刨块。

(5)样本晾晒。样本收割后,要有专人负责,分地块保管。样本袋的粮食要分开晾晒,避免混装;晾晒时注意驱赶鸡、鸭、鹅、鸟等,避免样本粮被吃掉。

(6)样本脱粒。机械或手工脱粒,要做到脱粒干净,全部收取过秤。

(7)样本称重。为避免计算的单产水平趋同,称重时至少精确到0.01公斤。称重必须使用标准秤,有两名调查人员参加看秤、核对,结果要记入原始记录。

(8)测水杂。称重后,应即刻使用测水仪化验样本含水率。一般测量3次,用3次的平均水分率作为样本含水率。一般含水率加1%的杂质即为样本的实测水杂。测水杂时,样本粮不应太干或太湿。

(9)确定割拉打损失。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填报。在收割的地块中用测量框随机放置一定数量的样本,计算收割时平均每亩的割、拉、打损失量。同时,对运输和脱粒过程中的损失量进行估计。上述损失量的综合,就是平均每亩的扣损量。

为确保认真执行实割实测工作流程,割样本时应保留照片或影像资料,并保存好样本粮以备检查。

二、数据审核和上报

(一)辅调员初审

(二)各级统计机构复审

辅助调查员审核上报调查数据后,由各级统计机构逐级复审,对数据完整性、数据可靠性、数据趋势性再次进行审核。调查数据评估论证,应贯穿全部调查活动始终,包括数据采集、审核整理、汇总推算等各个环节。

THE END
1.创业探秘精一二三产区的区别:从农业的角度看中国特色产业的发展一、精一产区: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基础区 精一产区,通常指的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区域。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主要的作物包括小麦、稻米和玉米等。精一产区的特点是: 1. **基础设施完善**:由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国家在这些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灌溉系统、交通运输http://www.zrww.org/nmbdbl=57326429
2.领导探秘精一二三产区的区别:从农业的角度看中国特色产业的发展一、精一产区: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基础区 精一产区,通常指的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区域。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主要的作物包括小麦、稻米和玉米等。精一产区的特点是: 1. **基础设施完善**:由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国家在这些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灌溉系统、交通运输http://www.yichidianli.com/xawmi=48230599
3.投资探秘精一二三产区的区别:从农业的角度看中国特色产业的发展一、精一产区: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基础区 精一产区,通常指的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区域。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主要的作物包括小麦、稻米和玉米等。精一产区的特点是: 1. **基础设施完善**:由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国家在这些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灌溉系统、交通运输http://www.ultech.cc/xawmi=55073257
4.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9篇(全文)(二) 依靠科技, 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 1.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实施科技兴粮战略, 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快体制改革来整合农技推广资源和力量, 加大政策扶持来引导农户应用农业科技;同时围绕着改造传统农户、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目标,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从基层做起, 着力提高农户的融资经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59n9ya5.html
5.粮食食品安全问题(精选8篇)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除了体制变迁的特殊阶段外,科技进步对粮食增长的贡献始终居于突出地位,成为粮食生产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粮食单产成为提高产量的惟一途径;而提高粮食单产主要有增加农业要素投入和推动科技进步两种途径,在物质投入边际效益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现代科技必然成为粮食增产最重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7dq1jq9.html
6.粮食生产指标粮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人均粮食长江产区 46.1 29.7 32.7 24.3 14.9 11.3 334.9 352.6 355.1 396.3 328.0 379.9 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 / km 2 )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1) 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https://www.shuashuati.com/ti/be6dec19ee5b462eaaadc651f371190e.html
7.关于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观的思考.docx关于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观的思考.docx 19页内容提供方:布丁文库 大小:1.07 MB 字数:约1.06万字 发布时间:2023-09-05发布于浙江 浏览人气: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关于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观的思考.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903/511032303001032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