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安全

摘要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在任何情况下,粮食安全都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介绍了粮食储备的含义及我国的粮食储备格局,分析了健全粮食储备的意义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指出了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的措施。

张宝利

张宝利中共洛阳市委党校洛阳471003

摘要: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在任何情况下,粮食安全都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介绍了粮食储备的含义及我国的粮食储备格局,分析了健全粮食储备的意义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指出了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粮食储备粮食安全粮食储备格局Perfectgrainreserves,guaranteefoodsecurity

ZhangBaoli

Abstract:Thegrainisthroughouttheeconomicaldevelopment,socialstabilityandthenationalsecurityfoundation,isrelatestheoverallsituationthesignificantstrategicquestion.Inanysituation,thefoodsecurityallisintheextremeimportantposition.Theperfectgraincirculationsystem,issafeguardsthecountryfoodsecuritytheimportantfoundation.Thisarticleintroducedthegrainreservesmeaningandourcountrysgrainreservespattern,hasanalyzedtheperfectgrainreservessignificanceandtothefoodsecurityinfluence,hadpointedoutthecurrentourcountrygrainreservessystemexistencequestion,proposedtheconsummationgrainreservessystemmeasure.

Keywords:GrainreservesFoodsecurityGrainreservespattern

1.健全粮食储备的意义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粮食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和谐与稳定。我国用占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左右的人口,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如果粮食和农业出了问题,谁也帮不了我们。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决不能依赖粮食进口,决不能把饭碗放在别人手里。实践表明,保证粮食安全,通常是通过国内粮食生产、进出口和合理储备来实现的。国内粮食生产的增加可以避免粮食进口带来的风险,但其自身也存在波动风险。因此,对突发的粮食短缺而言,粮食储备是避免粮食短缺的有效手段。

2.粮食储备的含义及我国的粮食储备格局

2.1粮食储备的含义。粮食储备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最低粮食库存”的概念。国际上公认的粮食储备的概念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其定义为:在新的作物年度开始时,可以从上一年度收获的作物中得到(包括进口)的粮食储备量,也称作“结转储备”或“缓冲储备”。粮食储备包括周转储备和后备储备两个部分。周转储备主要是为了克服粮食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与粮食消费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后备储备通常用来补救因作物歉收造成意外的供应不足,或者用来平抑社会所无法承受的粮食市场价格的波动,即为们通常所说的吞吐调节。从粮食储备经营或管理者的目标看,周转储备主要追求的是效率目标,而后备储备主要追求的是安全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政策上严格区分周转储备和后备储备,是确保粮食储备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

2.2我国的粮食储备格局。1990年,国家建立了粮食专项储备制度,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国家粮食储备局。专项储备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中第一次包括了专门用于调节市场供求和平抑年际间粮食波动的后备储备,这标志着中国粮食储备体系朝着现代储备制度迈出了决定性和上步。现阶段粮食储备体系包括四个部分:①战略储备(“506”);②备荒储备(“甲子粮”);③后备储备(专项储备);④周转储备(商品储备)。国家储备粮油所有权、动用权属于国务院,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准擅自动用。国家储存在各地的储备粮油,必须服从国务院统一调度。

随着近年来国际粮价的节节攀升,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地方储备粮体系已成为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国储备粮体系的承储主体是政府组建的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地方政府建立的国家储备粮承储企业,投资主体是中央、地方政府,储备成本较高。但包括社会企业、农民在内的社会储备粮成分非常缺乏,或者说还没有列入国家储备的计划系列之内,社会投资于国家储备的比例还非常低。

目前,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由国家、省、市、县四级构成,基本以原粮为主。中储粮总公司的管理分为两个模式,一个是中储粮总公司自己建设的粮库,为直属粮库,这在全国有若干个,以及负责其管理的若干个分公司;另一个模式是委托省市县原有粮食系统管理,这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中央储备粮由国家粮库保存,具体调配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负责,业务管理由中储粮总公司负责。

3.粮食储备体系存在的问题

3.2各级储备粮功能定位不明确。我国实行中央——地方粮食储备分级管理,中央地方储备影响市场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导致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的行为偏差,特别是当粮情突变时,地方与中央往往很难做到利益兼容。中储粮主要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而地方粮食储备是平衡全国粮食供求的第一道防线。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省份还没有达到国务院提出的“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储备标准。而且,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目前在库点布局上缺乏统筹考虑,储存品种结构没有明确分工。现行政策和实际操作办法难以使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形成协同配合机制。

3.3储备粮轮换运作不畅。现行的轮换计划管理方式要求层层报批,由于计划往往赶不上市场行情的变化,难免以牺牲效率和效益为代价。受轮空期的限制,储备粮轮换周期与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规律难以一致,导致储备粮轮换不仅不能抓住市场赚取价差,反而会打压市场价格,增加轮换成本。

4.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的措施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市场稳定,我们要充分认识粮食储备的战略意义,高度重视粮食储备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中央储备粮管理制度不动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从世界粮食储备规模不断减少这一世界性趋势中把握未来,认真研究世界粮食生产和供应能力的现状与潜力,敢于和善于利用国际市场,在确保战略储备的基础上,优化储备粮结构,建立合理的中央粮食储备规模,积极探索储备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储备粮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具体讲,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4.1完善粮食储备制度。从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看,进一步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十分必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市场经济、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需要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通过储备粮的吞吐,保持市场粮价总体稳定,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是健全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运用经济杠杆调控粮食供求的重要手段。

4.2逐步调整储备粮的主体。中央——地方分级的粮食储备体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调节粮食市场、保护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粮食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中央调控能力和调控手段的进一步加强,实行分级粮食储备体系,已不适应新时期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因此,需强化中央储备,削减地方储备。将粮食储备过度分解给地方政府,很容易导致粮食生产的非专业化倾向,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粮食均衡点比在一省、一县内寻找更合适;地方储备是粮食省长负责制的一个结果,随着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力口强,粮食省长负责制的体制背景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况且也不能确保地方储备和中央储备粮的运作方向始终保持一致,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中央储备的功效。因此,应调整省级粮食储备规模,大幅度收缩县级储备规模,逐步形成中央一级粮食储备体系。为此,在粮食市场化过渡时期,可先保留部分地方储备,防止区域性粮食市场的波动。随着粮食市场体系的完善,逐步减少地方储备,或将地方储备并入中央粮食储备。

4.3注重周转储备和农户储备建设。周转性粮食储备是确保粮食流通正常进行,居民一日三餐无后顾之忧的“蓄水池”。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经验性结论,周转储备应不低于全年粮食消费总量的12%。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周转储备主要体现在国有粮食仓储企业。而随着粮食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粮食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人,受收购资金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国有粮食仓储企业的粮食库存也越来越小。粮食购销和加工企业,零售市场上的私营粮贩与个体粮商热衷的是快进快出、边进边出,基本不搞库存,因而可以大量节省流通费用。周转性粮食储备是粮食储备体系的基础,应高度重视农户储备,保证农户充足的储备数量,真正做到“藏粮于民”。我国历史上储粮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公私皆储粮,况且我国农民历来有“养儿防老、积谷防荒”的传统。因此,国家大力扶持农户储粮对减轻财政负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鉴于目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独立承担建设或者改建现有粮食仓储设施比较困难的现状,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引导农户的粮食储备行为,以此建立和完善农户储备体系。

从农产品流通规律上讲,储备与加工环节衔接同样重要。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储备粮的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强销区和粮食加工集中区储备,使储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参与到粮食流通之中。这也是2008年初南方地区的冰雪灾害带来的启示就是,销区也要保有一定加工能力,否则原粮转化就很困难。当地虽然有原粮储备,但交通中断以后,怎么加工出来?这是销区政府需要重视的问题。

THE END
1.论国家粮食安全含义和标准.doc论国家粮食安全含义和标准 内容摘要:在粮食总量供给不足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国开始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现实条件下,我国粮食安全的含义和标准是保证所有家庭都具有获得粮食的能力。 关键词:粮食安全 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获得能力 粮食安全含义和标准的历史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8/0526/168735524.shtm
2.试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精选6篇)自从联合国粮农组织1974年提出“世界粮食安全”概念以来,国际上对这个概念的界定几经修订,但基本含义没有改变:第一,在生产层面,确保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符合需求的食物;第二,在供给层面,最大限度地稳定食物供应;第三,在需求层面,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食物。长期以来,中国是否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存在争论。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0vdwlq7.html
3.粮食安全始于耕地7篇(全文)国人最关心的是“粮食安全”, 而不是耕地面积问题。但在普通大众眼中, 耕地就是粮食。耕地就是粮食的观点是在中国数千年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下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 粮食安全的含义已经层次化和丰富化。 一、粮食安全的含义与内容 (一) 含义 粮食安全就是以安全因素为主的、相对稳定平衡的、能够基本满足人类生存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oul0tso.html
4.项目规划中国粮谷,着力于信息技术的导入,推进粮食供应链打造;着力于装备制造的升级,支撑粮食产业链延伸;着力于丰富业态的生成,实现粮食价值链提升。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新担当、新作为,做出务实的行动注解。 (二)是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落实 粮食安全中“安全”的三层含义是:产量、品质与供应的安全。藏粮于地,是产量安全的https://cgv.haut.edu.cn/xxgk/xmgh.htm
5.张家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的粮食的含义? 答: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的粮食粮食是指小麦、稻谷、玉米、杂粮及其成品粮。 12.各级储备粮油库存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一符、三专、四落实”,其内容分别指什么? 答:依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一符”是指账实相符,即统计https://www.zjk.gov.cn/zjkfgw/content.thtml?contentId=198610
6.农业经营与管理(三)课件.ppt种质资源收集挖掘利用与动植物新品种培育、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环境控制与生态修复、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农业、农业工程技术与智能化装备、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生物质能源与新材料、农业经济与科技政策 支撑未来5~10年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2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32657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