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教案设计(精选14篇)

【导语】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倔强的小红军教案设计(共14篇),希望大家喜欢。

16倔强的小红军

一、教学要求

1.学习小红军在长征途中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倔强、忍饥挨饿、疲惫、满不在乎、浮现、口吻”等词语,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3.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开始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

二、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你们知道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学生简要讲述)

红军长征历尽千辛万苦,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更为感人的是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他们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路,也有不少则牺牲在途中。《倔强的小红军》,是陈赓将军在红军过草地时亲身经历的一件感人至深的真实的故事。它的主人公就是小红军。虽然我们不知道他的姓名,但是他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二、简要介绍时代背景

红军为了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途中翻过终年积雪的大雪山,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那草地不是我们公园的草地,而是沼泽地,就是许多的泥潭,草长了一人多高,没有任何可吃的,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住下休息的。而红军的粮食非常缺乏,在草地上粮食几乎就是生命,没有了吃的,就走不出草地,就会饿死在草地上。《倔强的小红军》的动人故事就发生在这漫无边际的草地上。

现在老师就来给你们讲述这个故事。

三、范读课文

四、自读课文

五、读后谈感受,激发儿童的情绪

1.读了这篇课文,什么地方使你心情最沉重?(小红军在陈赓将军的马背上停止了呼吸)

2.小红军因为什么而死?

六、了解课文大意

1.启发:既然小红军是因为没有粮食,他忍饥挨饿,但他仍然坚持着。到最后他实在支持不下去了,终于停止了呼吸。在生命最后的一刻,他遇到了陈赓将军,陈赓将军有没有关心他,帮助他?下面再进一步读读,边读边想。

2.陈赓将军先是给他马骑,后来给他粮食,他有没有接受?这是为什么?我们下面再细读课文。先把课文段落层次搞清楚。

3.提示: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初步懂得课文第一自然段是引起这个故事。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到哪儿就是陈赓将军曾经深情谈起的这一件往事。(第二自然段――末尾)

4.一开始就告诉我们陈赓将军遇到一个小红军也掉队了,接着写了小红军坚决不肯接受陈赓将军的帮助与照顾。你们看从哪儿到哪儿写不肯骑陈赓将军的马;从哪儿到哪儿写不肯接受陈赓将军的青稞面。

5.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一件往事(第一自然段)

六、讲读课文

1.“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情?(已经过去的事)

2.既然已经过去,陈赓将军为什么谈起来又那么深情。这样的开头,是用陈赓这位国内外有名的大将军的亲身经历的事来谈,一开始就给读者真切感,使读者非常想知道是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地点:荒无人烟的草地

人物:陈赓、小红军

事情:两人都掉队了

5.这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在草地上行走十分艰难?(荒无人烟、忍饥挨饿、十分疲惫、瘦马、一步一步)

“荒无人烟”:非常荒凉,没有人家,看不到炊烟。

“疲惫”:十分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还常常说疲惫不堪。

指点:从“瘦马”的“瘦”也告诉我们,马因为没有吃的,也十分疲惫、瘦弱。“一步一步”说明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在朗读时这些词语要突出。

6.指名朗读。

7.轻声齐读。

七、作业

朗读课文。

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编写小标题。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老师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轻声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讲读课文

1.叙述:在这茫茫草地上,不知走了多少天,陈赓将军虽然骑着马,因为马疲惫不堪,他掉队了。陈赓将军此时发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这个小红军什么样儿呢?下面就描写了小红军的样子。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这一段描写,什么地方使你感动?

“不过十一二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但是他告别父母,离开家乡,参加革命,和大人一样迈上了艰苦的长征路。

从“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告诉我们长征路上又苦又累。“黄黄的小脸”告诉我们小红军又黄又瘦。但从那“一双大眼睛”“鼻子有点儿翘”又觉得小红军非常可爱。

4.当陈赓将军让他上马时,他有没有骑: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时已是小红军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已经支持不住了,他为什么不骑马?从小红军“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而没有骑马。我们可以猜想小红军心里想的是什么?(眼前是一位比自己年长的'老同志,身体也十分瘦弱,我怎么能骑他的马呢!)

指点:他把眼前这位“老同志”的身体看得比自己生命重要。

5.现在你们想想,他为什么要“摆出一付满不在乎的样子”?(“满不在乎”就是一点儿也不在乎。事实上这样的艰难,这样的饥饿,这样的疲惫不堪,是一点儿不在乎吗?这里“摆出”告诉我们小红军是为了让陈赓同志放心,相信他行,故意做给他看的。)

6.下面陈赓将军与小红军的对话,非常感人。一个坚决要他骑,一个坚决不骑,都是为了关心照顾别人,让自己吃苦受累。

6.同座练习分角色对读第三至八自然段。

7.指名分角色读。

8.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要读得非常亲切,非常恳切。)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要读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对老同志显得非常关心体贴。)

“上去,骑一段路再说!”(注意后面是感叹号,是“命令的口吻”。“口吻”在这里是“口气、语气”的意思。)谁来做陈赓将军,用命令的口吻读?

小红军又是怎么拒绝的?怎么读才能表现出小红军的倔强?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陈赓将军总有点不放心,想与他一块儿走,好有个照应。这句话“那”,是无可奈何的。“我们就一块儿走吧”显出对小红军的“爱”。)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是真的等同伴吗?为什么不与陈赓将军一起走呢?(实际上,小红军已经快支持不住了,他已经不可能与陈赓走下去,他知道如果与陈赓一道走,会拖累他的。)

9.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

男生读陈赓的话,女生读小红军的话。

10.陈赓将军见小红军不肯与他同行,又送给小红军青稞面。因为在草地上赶路没有粮食是不行的。但小红

13《倔强的小红军》之二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忍饥挨饿”的“挨(2i)”,不要读成“挨家挨户”的“挨(1i)”的音。

“薄嘴唇”的“薄(b2o)”不要读成“薄弱”的“薄(b$)”的音,前者多用于口头,后者多用于书面。

“牛膝骨”的“膝(x9)”不要读成“漆(q9)”的音。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对话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两个小段归纳)。

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军时,有个小红军跟陈赓同志一样掉队了。

第3自然段:陈赓同志让小红军骑马。

第4自然段:小红军说他体力强,不要骑。

第5、6自然段:陈赓命令小红军骑一段路,小红军倔强地要跟马赛跑。

第7、8自然段:陈赓同志说一块儿走,小红军说要等同伴,没同意。

第9、10自然段:陈赓同志给小红军青稞面,他说还多呢,陈赓同志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陈赓同志平静不下来。

第12自然段:陈赓同志调转马头返回来时,小鬼倒在地上。

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深深自责,十分悲痛。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课文主要写谁?还写了谁?

(主要写小红军,还写了陈赓同志)

小红军是怎样一个孩子?

(倔强的孩子)

“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

(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

(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发生在什么地点?

(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过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他一块儿走。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头找小红军,他已经牺牲了。陈赓同志深深地自责。

⑤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自己归纳,再小组(或同桌)议论,最后课堂解答,订正: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走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自己。

⑥让学生比较:三个段落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是的,但不是一字不变、一字不减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复的词语,该合并的合并,该更换的更换,达到简洁扼要的目的。

4.再学习一种记事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地点:草地

人物:陈赓和小红军

做了什么:陈赓要帮助掉队的小红军,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5.小结:用归纳法和抓四要素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读一遍课文。

(一)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二)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三)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倔强”、“疲惫”、“浮现”、“荒无人烟”、“满不在乎”、“无可奈何”等词语。

(一)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倔强地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思考练习”第3题的三个句子中括号里的问题。

(一)通读课文,提出问题供边读边想:

1.故事是从第二段写起的,那么,第一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第二段是表现小红军倔强的,哪些地方看出这种倔强?

3.小红军倔强的表现跟陈赓同志有什么联系?从小红军牺牲前后的事实,反映陈赓同志是怎样看待小红军的?

(二)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根据提问展开讨论:

1.读第一段,看看这一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没有这一段行不行?

(第一段交待了故事的来历。没有这一段,第二段提到陈赓同志时,会给人一种突然的感觉。第一段还表露了陈赓同志对小红军“深情”怀念的感情。它是故事的“引子”,不能没有它。)

2.轻声读或默读第二段,从有关词语和句子中进一步领会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一段是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跟他一样掉队的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小红军倔强地说服了,只好自己走了。为什么陈赓同志和小红军都掉队了呢?

(因为他们“十分疲惫”了。)

②“疲惫”是什么意思?先查查工具书,再从课文里找一找造成疲惫的原因。

③看来,行军途中造成疲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常常忍饥挨饿,连马都没什么可吃的,成了“疲惫的瘦马”,何况是人呢。)

3.第二段的第2自然段写了小红军的外貌。读一读,看看小红军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从这些外貌特点看出什么?

4.陈赓同志见到掉了队的小红军年龄这么小,这么疲惫,一心想帮助他。那么,陈赓想怎样帮助他?小红军“倔强”地没有接受帮助,从哪些表现看出这种“倔强”呢?

默读课文,把陈赓同志想帮助小红军的举动概括地说出来;把表现小红军“倔强”地拒绝帮助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他这样做表明什么,然后解答。

(陈赓同志让小红军骑会儿马,并且命令他骑,还要跟他“一块儿走”,给他青稞面,结果都被小红军找理由拒绝了。)

小红军“倔强”地拒绝帮助的词语和句子,以及他这样做是为了表明什么,议论、解答后,通过下列表格归纳、小结(顺便解答“思考练习”第3题第(1)问。)

5.最后,“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趴上马背,朝前走去。”这句话里的“终于”和“只好”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如果把“终于”和“只好”去掉,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读一读,比较一下。

(“终于”是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只好”是不得不这样的意思。用了“终于”,表明小鬼说服陈赓同志是费了周折的;用了“只好”,表明陈赓同志不管怎样想帮助小鬼,小鬼也有理由拒绝,没办法,不得不离开他。这两个词,看起来平平常常,这里用了它们,把陈赓同志一心想帮助小鬼,而小鬼又想方设法拒绝帮助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6.阅读了这一段,进一步理解陈赓同志和小红军一个想帮,一个不接受的感情。下面分角色朗读这一段,把感情读出来。

(三)阅读第三段,提问思考,再解答:

1.陈赓同志骑在马上朝前走去,“心情老平静不下来”。“心情老平静不下来”换个说法是什么?

(老放心不下。)

为什么放心不下呢?

(以为一个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单独行动,怎么能不出意外呢?)

2.这时,他想起一连串跟他打过交道的穷孩子,有上海的,有广州的,还有香港的,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浮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出现”?

(“浮现”是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包括接触过的人,再

本学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我被小红军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连累他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在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大部队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行走着,个个都累得大汗淋漓,不幸的陈赓同志掉队了,他拉着和他同样累的马行走着。忽然,他发现有一小红军也掉队了,陈赓看他很虚弱,就给他干粮吃,马让给他骑,可是小红军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了。相反,陈赓还被小红军劝上了马,上前走了。小红军就在那儿等着他的同伴。走着、走着,陈赓突然明白了,立刻调转马头,回到了原来那个地方,可是已经晚了,小红军已经奄奄一息了……

一个人在饥饿万分的情况下,如果别人给你吃的东西,那真是雪中送炭;在万分劳累的时候,如果别人给你马骑,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呀!可是小红军小小年纪他心中却装着别人,他忍受饥寒交迫的煎熬,他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需要何等的意志和毅力呀!这种品德是多么的高尚。

现在,我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回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些不合口味的菜,我还不吃;有些不好看的衣服我还不穿;遇到一点痛苦和小困难我就哭。我和小红军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呀!

我一定要学习小红军不怕困难,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连累别人的精神。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都要不怕困难,我要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做一个勇敢坚强的人,做一个为别人着想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现在丰衣足食,一天到晚吃喝玩乐。免费上学,还不要上学。一个孩子有的衣服可以开衣店。家里一大堆玩具玩也玩不完。不说这些,就说那时哪都有危险,生命之花随时可以凋谢。可我们现在,门是保险门,小区门口有保安,甚至有些还请起了私人保镖。现在想起那些吃不饱,穿不暖,还当起了军人。我就从书上读到了一个小红军的故事真令人感动。

那故事叫《倔强的小红军》,小红军掉队了,穿着草鞋,脚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让他骑马,小红军看老马已经疲惫不堪,如果自己再骑上,马便会没力气,那陈赓同志便会每马骑,甚至死亡。小红军机智地说服了陈赓同志,陈赓同志让他吃东西。他没吃,因为陈赓同志食物不够,他会饿死的。可自己也很饿,但他还是没吃。把装着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带着牙印,那一定是小红军最饿的时候,忍饿留下的。

这种为人着想,舍己为人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更要珍惜。

读了这则故事,使我感到,没有红军艰苦斗争和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认真读书,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个小红军让我想起了课本里曾经学到过的许多小英雄――张嘎、雨来、刘胡兰……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而在战争年代,这些小英雄不但没书读,还有的要拿着枪上战场,有的在艰苦的环境下跟敌人作斗争,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正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我们才有了现在这么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啊!

小红军“撒”了两次谎,但两次都是善意的谎言,他是为了不拖累别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是多么无私的精神啊。这也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许多事。比如,家里吃鸡的时候,我总是抢着把两只鸡腿“统统杀光”,好吃的东西自己“享用”,不好吃的都留给别人;再比如,有时候超市买东西出来,我总是嫌累,而把重的东西全都让爸爸妈妈提。这些都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啊,我以后一定要改正。

读了《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后,小红军的“倔强”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小红军在生与死的边沿上不拖累别人的高尚品质。

红军在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环境和条件恶劣是大家非常熟知的。陈赓首长碰上了一位十一二岁、身体极度虚弱、掉了队的小红军。陈赓首长要让小红军骑在自己的马上赶路。小红军回答却是:“我比你的体力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接着陈赓首长用命令的口吻要小红军骑马,小红军却又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赛跑啊,那就比一比吧。”并且还做出来要赛跑的姿势。

陈赓首长无可奈何,只好同小红军一块儿走。陈赓首长掏出了一包青稞面给小红军吃,小红军拍着自己鼓鼓的干粮袋又倔强地说:“瞧,我比你还多呢。”陈赓首长三次关心照顾都被小红军“倔强”地拒绝了。后来陈赓首长只好自己朝前走。当走一段路的时候,明白自己受骗了。再次回来找到小红军时,小红军已经倒在了草地上。陈赓首长摸到了小红军鼓鼓的干粮袋,发现不是什么干粮,是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啃有几个牙印。读到这里,有谁会想到,牛膝骨怎能做干粮充饥呢?谁不为此而痛心、而落泪呢?

小红军,你瘦弱,你饥饿,你的一切完全应该接受首长的关心照顾,可你为什么还那样的“倔强”、那样的“骗”首长呢?为什么宁肯“违”着命令来这样做呢?你这一切我完全明白了,你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你是纯粹地为了别人。你的的确确是宁愿自己饿死,也不去拖累别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肮脏腐朽的思想又怎敢和你去对比呢?

这位我可敬佩的、不知名的小红军,我知道你最后牺牲在陈赓首长的马背上,你小小的年纪、高大的形象、高尚的品质,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倔强的小红军登山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战士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训练通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时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骗”陈赓的,知道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倔强。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

同学们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1周年,同学们对长征有所了解,谁能根据自己找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

教师:在长征路上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小红军。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指名同学读书,大家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

3.划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4.指名同学读一读所划的句子。

三、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朝前走去”;

第三段:从“他骑在马上”到结尾。

四、分段读书,想段意

一、读课文,提问题

教师:同学们,请你小声地读全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学生:小红军为什么那么倔强?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全明白了什么?小红军是怎么骗陈赓的?

教师: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倔强的小红军》这课书咱们分三课时来完成。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把课文分成了三段,这节课我们细读课文,说段意。

二、细读文,说段意

三、精读文,连段意

教师:找两个人朗读小红军和陈赓的对话,注意语气。

教师:自己练习把段意连起来说一说。

教师:同学们联系各段段意,也就是用段意串连法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醒大家要注意,要把语句说通顺,有时需要加一些词,也有时要去掉一些词。

学生说好后,老师用投影打出主要内容。

投影: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长征过草地时,陈赓遇到了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反而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三、自学生字和词语

1.自己读一读生字、词语。

2.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3.重点指导两个易错的生字。

4.读词语:

倔强、疲惫、小鬼、一副、口吻、忍饥挨饿

浮现、青稞、硬梆梆、络腮胡子、满不在乎

5.在生字本上、写词本上抄字头。

四、指导造句

1.先读书上有这个词的句子。

2.理解词意:

①浮现:过去经历的事再次在脑子里显现、呈现。

浮现――发展会上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浮现――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②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满不在乎――爸爸病了,别人都替他着急,他却满不在乎。

满不在乎――

三、分段读书、想段意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了起来。”

第三段:从“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到完。

一、分段读书,概括段意

1.读第一段,说段意。

第一段的段意是: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2.读第二段,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体会列宁的品质。

(一)用笔在书上划出描写小路“险”的句子。

(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

看图,理解峭壁、深渊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峭壁?什么是深渊?

教师:走这样的险路,一失足就会粉身碎骨。列宁为了看日出,果断地决定走这条小路。

(3)和列宁同行的巴果茨基是走过几次这条小路的,他这次走的时候有什么表现?读书上的句子。

(4)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巴果茨基心里怎么样?用词语概括他的表现。

(5)列宁第一次走这条近路时害怕吗?划出描写列宁走这条险路时的词语。

教师: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深渊,这危险的处境是不由人不害怕的。人站在极高极险的地方,头晕目眩,心慌腿软等感觉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列宁害怕了,但他退下来了吗?(没有)他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了过去,他有什么品质?

(6)列宁、巴果茨基登上山顶,看到了日出。书上有一段美丽景色的描写,大家读一读。

教师:这段景色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表达了列宁和巴果茨基历经险路,正好赶上日出,饱览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3.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4.读第三段,比较不同。

教师:两人观赏完日出,本不必走那条险路,列宁却仍旧要走,这是为什么?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大家读书)

(1)找不同之处,看有几处不同?

(2)书上两次叙述了列宁走险路的经过,哪次写得详细,哪次简略?

教师:作者用了有详有略的写法,详略得当。

(3)列宁在回来时为什么还要走险路呢?

“就是因为我害怕它。”列宁说:“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倔强的小红军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25课《倔强的小红军》。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而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课文围绕“说服”展开故事情节:陈赓要说服小红军骑上马、与他同行、收下青稞面,却一次次被小红军的充足“理由”说服,最后“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在表达方面,主要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受到情感熏陶,渗透革命传统的教育;同时,学习用对话、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课时为两课时,我今天要上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现在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一)、针对课文特点,我们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上两点教学目标,我们是依据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设计理念:

体现新课程教学设计思路,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借助事件介入、角色体验、表演朗读等活动,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圈注、演示、比较等方法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与涵泳,深入领会,突破重难点,实现语言文字的训练与习得。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3、这是一个发生在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我们来看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影片,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边看边想,通过影片你对红军长征又有了哪些了解?(播放影片,感受时代背景)

4、长征途中,面对艰苦的环境,红军战士患难与共的故事很多。下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那个时代,走近红军战士高尚的心灵。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中这是一个怎样的的小红军?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小红军特点的语句画下来。

2、把你的体会和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谁愿意把你的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4、集体交流:

(1)重点指导体会3——10自然段中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A.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语句,说出不同的体会,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可采用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

B.出示描写小红军动作、神态的语句,说体会,做动作,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3——10自然段。读后指名评价。

5、面对这个倔强的小红军,听了他充足的理由,看着他勇敢坚强的表现,陈赓被说服了,他骑着马往前走去。当他想到自己上当后再次找到小红军时,他已经倒在草地上牺牲了。这时,陈赓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13、14自然段。

(1)齐读课文13、14自然段。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3、14自然段。

6、小红军牺牲了,陈赓捶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

(1)对他说的这句话,你是怎么想的?

(2)从课文中可以看出陈赓是怎样的一个人?

(3)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或陈赓说些什么?

2、刚强的小红军战士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他的心灵是多么美好,他的品德是多么高尚。陈赓同志关心战士,助人为乐的品质令我们敬佩。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四拓展活动

红军长征途中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和图片,办一份主题为“红色长征”的手抄报。

总之,本堂课是从新的教学理念出发,让学生自主研读、感悟文本,通过读,说,思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力求做到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整体的,生动的发展。

这个小红军让我想起了课本里曾经学到过的许多小英雄——张嘎、雨来、刘胡兰……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而在战争年代,这些小英雄不但没书读,还有的要拿着枪上战场,有的在艰苦的环境下跟敌人作斗争,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正是他们无私的付出,我们才有了现在这么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啊!

陈赓首长无可奈何,只好同小红军一块儿走。陈赓首长掏出了一包青稞面给小红军吃,小红军拍着自己鼓鼓的干粮袋又倔强地说:“瞧,我比你还多呢。”陈赓首长三次关心照顾都被小红军“倔强”地拒绝了。后来陈赓首长只好自己朝前走。当走一段路的`时候,明白自己受骗了。再次回来找到小红军时,小红军已经倒在了草地上。陈赓首长摸到了小红军鼓鼓的干粮袋,发现不是什么干粮,是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啃有几个牙印。读到这里,有谁会想到,牛膝骨怎能做干粮充饥呢?谁不为此而痛心、而落泪呢?

《倔强的小红军》讲的`是革命期间陈赓同志和小红军的故事。一天,陈赓同志掉队了,他碰上了一个也掉了队的十一、二岁的小红军。这个小红军被冻得又冷又饿,脚又青又红。小红军看到陈赓是位老同志,为了不拖累他继续前进,小红军非常倔强,他拒绝骑陈赓同志的马,哄骗陈赓同志说自己的干粮特别多。陈赓同志说不过小红军,只好骑马走了。但是,陈赓同志从小红军又联想到了那些穷苦的孩子们,于是,他马上醒悟过来,感觉自己“受骗”了,他赶紧调转马头,去找小红军,发现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他摸到小红军的干粮袋,发现里面是一块烧得发了黑的牛膝骨,这时的小红军已经死了。

3课时。

3.划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答案是: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学生:小红军为什么那么倔强?

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

全明白了什么?

小红军是怎么骗陈赓的?

教师: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行军,陈赓同志掉队了,他遇到了一位小红军。谁把描写小红军的句子读一读。

投影:按课文内容填空。

学生读,老师填。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教师:请你再读读填上去的这些词语,从这些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我知道了小红军的年龄,知道他长得什么样,他穿得不好。

教师:通过这段外貌描写,小红军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小红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长得挺精神,他很能吃苦。

教师:读投影上的话,注意有感情。

教师:陈赓是怎样做的?小红军是怎样做的?先看看他们对了几次话,分别有什么表现?

学生:第一次陈赓让小鬼骑马,小鬼觉得自己体力很强;第二次陈赓命令他骑马,小鬼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第三次陈赓让小红军和他一块走,小红军说:“让陈赓先走,自己还要等同伴呢”;第四次陈赓要给小鬼青稞面,小鬼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教师板书:

先让他骑马体力很强

再令他骑马准备赛跑

接着要他同走要等同伴

最后给他青稞粮袋鼓鼓

教师:谁能用上关联词语把板书内容连成话来说。

学生:(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来说。虽然……但是、虽然……可是、虽然……却。)

教师:请大家用上顺接连词,把刚才说的几句话连成一段话。(先……再……接着……最后)

教师:通过这些句子的练习,我们知道了陈赓想方设法要帮助小红军,小红军用种种理由拒绝了陈赓同志的帮助。陈赓在帮助小红军时的所做所为你用什么词来概括?

学生:多次、几次、尽最大努力。

教师:陈赓这样帮助小红军,小红军又是这样地拒绝帮助;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学生: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陈赓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只好自己先走。

教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段意)那陈赓一次次地帮,小红军一次又一次拒绝,看出了什么?

学生:小红军是倔强的。你叫我干什么我偏不干什么。

教师:这位小红军走出草地了吗?(读书)

学生:他停止了呼吸,牺牲在草地上。

教师:小红军倒在草地上时,陈赓是怎样做的?陈赓为什么不往前走,而要调过头来?

教师:回到第2段,找出哪几句说明小红军在骗陈赓;陈赓受骗了。

学生:小红军处境艰难,他遇到陈赓时是微微一笑,这个笑是勉强的,是在假笑,他不想拖累陈赓同志……

教师:请大家读出这种感情来。

投影:对比句子。

(1)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拍了拍。

(2)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教师:他为什么轻轻地拍?说明什么?

学生:他这个干粮袋是空的,使劲拍就让人看出来了,说明他在骗陈赓。

教师:小鬼一步一步地骗陈赓的目的是什么?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

学生:小鬼不愿意拖累别人,他很倔强,小鬼一心为别人着想。

教师:倔强是小红军的外在表现,他的目的是不想连累陈赓。我们一步一步地了解了小红军,产生了什么感情?

学生:我们产生了敬佩之情。

教师:带着这种感情,咱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陈赓找到小红军,小红军已倒在草地上,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陈赓明白以后搂的是谁?打的是谁?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搂的是小红军,狠狠地打的是自己。表现了他爱小红军,对自己严厉责备的感情,他在深深地自责、悔恨。

教师:就是这个小红军,在多年以后还让人忘不了。读第一段。

教师:谁把这篇课文的段意说一说。

学生:第一段讲陈赓同志说起一件往事。

第二段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陈赓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只好自己先走。

第三段讲陈赓走后仍不放心,再回来找时,小红军已经昏倒,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

老师总结板书内容,交代下节课任务。(下节课要精读课文,连段意,学习生字和词语。)

第三课时

一、分段读,说段意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概括了每一段的段意:我找六个人互相配合,读一段书,说一说段意。

二、精读文,连段意

倔:什么结构?

最后一笔是什么?

“倔强”是什么意思?

忍:第四笔是什么?

顺口溜:心头上的一把刀就念忍。

倔强疲惫小鬼一副口吻忍饥挨饿

浮现青稞硬梆梆络腮胡子满不在乎

浮现——发展会上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浮现——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满不在乎——爸爸病了,别人都替他着急,他却满不在乎。

满不在乎——小军的`学习成绩很差,他却满不在乎,真不应该。

教师:今天的作业是完成生字本、写词本上的作业,把两个造句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忍饥挨饿”的“挨(2i)”,不要读成“挨家挨户”的“挨(1i)”的音。“薄嘴唇”的“薄(b2o)”不要读成“薄弱”的“薄(b$)”的音,前者多用于口头,后者多用于书面。“牛膝骨”的“膝(x9)”不要读成“漆(q9)”的音。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提行排列的第5~8和9~10对话形式的自然段,可并成两个小段归纳)。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军时,有个小红军跟陈赓同志一样掉队了。第3自然段:陈赓同志让小红军骑马。第4自然段:小红军说他体力强,不要骑。第5、6自然段:陈赓命令小红军骑一段路,小红军倔强地要跟马赛跑。第7、8自然段:陈赓同志说一块儿走,小红军说要等同伴,没同意。第9、10自然段:陈赓同志给小红军青稞面,他说还多呢,陈赓同志只好走了。第11自然段:陈赓同志平静不下来。第12自然段:陈赓同志调转马头返回来时,小鬼倒在地上。第13自然段:小鬼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深深自责,十分悲痛。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课文主要写谁?还写了谁?(主要写小红军,还写了陈赓同志)小红军是怎样一个孩子?(倔强的孩子)“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感情深厚)“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发生在什么地点?(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过一件往事。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他一块儿走。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头找小红军,他已经牺牲了。陈赓同志深深地自责。

⑤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自己归纳,再小组(或同桌)议论,最后课堂解答,订正: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走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自己。

⑥让学生比较:三个段落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是的,但不是一字不变、一字不减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复的词语,该合并的合并,该更换的更换,达到简洁扼要的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一、由题入手,指导学法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倔强”)怎么读“倔强”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

(要指导读准第三声“忍”“吻”)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抓住“对话”,体会思想

(一)解读文本

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

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答题要点

听到看到想到

第一次:体力强赛跑拒绝让马

第二次:等同伴坚决拒绝同行

第三次:粮食多拍拍拒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说说看。

6、已经累的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请看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等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得语气,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2、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要指导评读,是不是读出了相应的语气。

评读时,相机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投影:

1、“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你快骑上马走吧”“那就比一比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强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却不是感叹号,而是句号。朗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好,还是不上扬好?大家读一读,体会体会。

四、读懂“感动”,明白“倔强”

1、小红军瞒过了陈庚,陈庚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

2、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小红军说自己……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等提示语说一说。

3、小结。课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写陈庚,其实还是在写小红军。陈庚受的感动有多深,小红军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THE END
1.粮怎么读粮组词粮的解释读音笔顺拼音笔画汉字粮 拼音 liáng 怎么读 部首米(左右结构) 笔画数13 五行火 笔顺 粮的意思解释 粮是什么意思《汉语字典版》 「粮」 拼音:[liáng] 怎么读: 1.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组词】粮食。粮仓。粮荒。弹尽粮绝。 2.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组词】公粮。钱粮。 粮是什么意思《国语字典版》 「粮」 拼音https://zidian.bi0.cn/7CAE__hanyu.html
2.粮粮拼音粮怎么读粮部首粮意思● 粮 (糧) liáng ㄌㄧㄤˊ◎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粮食。粮仓。粮荒。弹尽粮绝。◎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公粮。钱粮。 英文翻译 ◎ 粮 grain provisions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5运势 测终身运 姓名详批 结婚吉日 您的姓名: 您的性别: 男女 出生日期: 立即测算粮http://zidian.q821.com/%E7%B2%AE_zi/
3.粮,粮字,粮字拼音,粮字部首,粮字笔画,粮字含义,粮字解释,粮字典故查询的字:粮 粮 音节:liang注音: 部首:米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7总笔画:13 笔顺:4312344511534 浏览:1841 liáng ①<名>旅行用的干粮;军粮。 《过秦论》:“赢~而景从。” ②<名>粮食;谷物。 《商君书·勒令》:“民有余~。” ③<名>田赋;田税。 http://www.98655.com/show.asp?q=%E7%B2%AE
4.干粮的读音粮是轻声还是第四声打错了是轻声还是第二声最好有粮 是轻声还是第四声打错了 是轻声还是第二声 最好有出处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轻声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10) 相似问题 求读音 谢谢~ 的、地、得读音怎样分 数的读法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19e944f0d93f712b2a24e5fcf90f82ae.html
5.轻声规范的原则是有辨义作用的轻声词要读轻声,没有辨意作用的轻声轻声规范的原则是有辨义作用的轻声词要读轻声,没有辨意作用的轻声词如果可以两读的话就尽量不读轻声。()A.正确B.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https://www.shuashuati.com/ti/602207a9e6404125be95061facae1945.html?fm=bdbdsaa67544721bbe4bffe75c05b9fec8d59
6.难忘的岁月――我在“对越自卫还击战”(副本)晚上我们在连队驻地(汤阴),吃完临战前的最后一顿晚餐,整装待发;带上武器装备和个人用品及干粮,于晚上九点多,来到汤阴火车站铁路线旁,等候登车。二月份的豫北平原,气温很低,寒风刺骨;我们穿着大衣站在铁路旁,冻得嗦嗦发抖。晚上十一点,火车来到车站,我们紧张而有序的装车、登车。零点,火车徐徐使出汤阴,向https://www.meipian.cn/1z36d96r
7.《牧场之国》语文教案8篇(全文)2毙∽榻涣鳎喊涯阕钕不兜牡胤蕉粮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毙∽榻涣鞣蠢。憾炼磷约合不兜木渥踊蚨温洌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背鍪荆骸罢饩褪钦嬲的荷兰。”深入品味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0yurm3a.html
8.普通话考试朗读范文(通用6篇)—、常用轻声词 (阴平·轻声)黑的 喝的 丢了 梳子 跟头 多么叔叔 听过 追呀 他吗 巴掌(阳平·轻声)红的 拿着 熟了 篮子 石头 什么 爷爷 学过 人哪 行吗 云彩(上声·轻声)粉的 打着 好了 本子 里头 怎么 姐姐 想过 走哇 管吗 打算(去声·轻声)绿的 坐着 错了 凳子 木头 这么妹妹 念过 对呀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2ebq4wk.html
9.全部轻声词语.pdf粮:干粮亮:漂亮月亮透亮谅:体谅灵:机灵榴:石榴笼:灯笼咙:喉咙拢:拉拢窿:窟窿楼:牌楼罗:张罗落:利落蟆:蛤蟆麻:芝麻嘛:喇嘛卖:买卖毛:眉毛么:多么什么怎么这么那么们: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人们咱们门:衙门面:前面后面里面外面上面下面南面左面右面门面体面明:聪明磨:琢磨折磨沫:唾沫目:眉目耐:能耐.:.精品文档难https://m.taodocs.com/p-894961675.html
10.长征路上的故事一袋干粮直到有一天,看护长发现小兰晕倒在地上。等到小兰苏醒后,看护长关切地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小兰胡乱地解释一通,看护长不放心地走了。晚上,小兰躲在一旁吃野菜,却被看护长发现了。看护长看着满是野菜的瓷缸愣住了。小兰低下头,轻声说:“我的干粮掉进河里了,我不想让大家担心,所以就没有说。” https://www.hainmc.edu.cn/xgb/info/1097/9472.htm
11.全部轻声词语20240506000724.pdf全部轻声词语.pdf 13页内容提供方:153***9248 大小:502 KB 字数:约5.88千字 发布时间:2024-05-10发布于宁夏 浏览人气: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全部轻声词语.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精品文档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506/8056052023006065.shtm
12.《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和可轻读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和可轻读词语表》说明1.本表共收必读轻声词546条,可轻读词语277条。为方便记忆和练习,将这些词语略作归类,按类排列。2.本表中的“可轻读词语”指一般轻读,偶尔(间或)重读的词语;“轻读音节”指一般轻读,偶尔(间或)重读的音节。3.条目中的轻声音节,注音不标调号,如:“清楚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920/08/47492315_1134531999.shtml
13.txt.janpn.com/174/174909.txt抬头看看日头,已是晌午了,桃花摸着咕咕叫的肚子很哀怨地瞅了她家公子一眼,“公子,咱们干吗走得这般匆忙?好歹也收拾点干粮啊!” 少年斜了桃花一眼,“不赶紧走你让公子我留下来做上门女婿?” 桃花闻言顿时泄了气,是呀,他们本来在李家村住的好好的,都怪公子长得太招人,村子上的大姑娘小媳妇成日到他们屋子前https://txt.janpn.com/174/174909.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