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粮食仓储方面,通过实施“粮安工程”,加强新仓建设和危仓维修改造,推进科技储粮、生态储粮,大力推广以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为代表的“四合一”储粮新技术,扎实推进“智能粮库”建设。全国库存粮情始终保持总体稳定,没有发生严重霉粮、坏粮事故。
物流运输环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大力推广散粮汽车、内河船舶等新型专用运输工具和散粮成品粮集装箱、面粉散运专用车等集装运输装备及配套装卸设施,大力发展原粮“四散”运输,系统性解决了“北粮南运”散粮集装箱运输成套应用技术难题,加快推动传统运输方式转变和效率提升。同时,进一步完善“两横六纵”8条重点线路、重要节点的粮食物流项目建设;公铁、铁水、水水等多式联运能力逐步提升;着力提高粮食物流科学管理水平,努力减少运输装卸中的洒漏、受潮、霉变和污染,粮食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物流效率进一步提高。
针对粮食加工,加强对粮食及副产物高效转化利用技术的研发,积极推动粮食适度加工,以“节粮减损、营养健康”为原则组织修订大米国家标准,引导加工环节减损。
19.农户粮食产后减损成效显著
为做好农户科学储粮工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共为全国26个省(区、市)农户试点配置了近1000万套标准化科学储粮装具,使这些农户的储粮损失率平均下降约6%。
2017年以来,按照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意见,我国在26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规划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000余个,目前已完成近4000个。投入使用的多功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可以有偿为种粮农户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帮助农民、合作社、粮食经纪人等解决市场化收购条件下收粮、储粮、卖粮、清理、降水干燥等问题,引导分等分仓储存和精细化管理,有效带动了农户节粮减损,促进了粮食提质进档和“优粮优储”。
20.农户储粮装具的主要种类
按材料和不同粮食类别分,农户常用的储粮装具主要有四类:
——金属板仓。以金属板为主要原材料加工成的农户小型粮仓,适用于各地农户储存安全水分的稻谷、小麦、玉米等原粮。
——金属网仓。以金属网为主要原材料加工成的农户小型粮仓,主要适用于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农户储存水分低于25%的玉米穗。
——高分子材料仓。以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原材料加工成的农户小型粮仓,适用于各地农户储存安全水分的稻谷、小麦、玉米等原粮。
——砖混仓。采用砖、混凝土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为主要原料建造成的农户小型粮仓,适用于西南地区农户储存安全水分的稻谷等原粮。
无论采用哪种装具储粮,装粮前均应保证装具清洁、干燥、无虫。对储粮装具按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清扫,扫净残存的粮食和杂质,对于发现感染害虫的装具,要进行杀虫处理,此外还应将装具充分晾干或晒干。
21.农户科学储粮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水分,保证入仓质量。小麦入仓水分应控制在12.5%以下;稻谷的安全水分与品种、季节、地区和气候条件等有关,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玉米入仓时要做到按含水量、按等级分开储藏,水分含量高的玉米入仓前应进行烘干。在冬季利用寒冷干燥的天气,保持粮食低温状态储藏,由于稻谷和大豆呼吸旺盛,应注意加强通风,散湿散热,以防结露。
22.防治储粮虫害、鼠害妙招
1.日晒杀虫法。
在无风炎热的夏季晴天,太阳直射可使粮温高达45~50℃,上午9点钟以后,将生虫的粮食薄摊在晒场上曝晒,厚度不超过10cm,下午3点钟后可将粮食收拢,然后热闷l~2小时,可杀死绝大多数粮食害虫,如玉米象、米象幼虫和蛹等,其杀伤效果可达99.5%~100%。
2.冷冻杀虫法。
3.过筛除虫法。
根据粮粒和虫体大小,选择合适筛孔的清理筛进行过筛除虫处理。筛除害虫时应与储粮场所隔离,对筛下物要做焚烧、深埋等处理。该方法只适宜在低温季节进行,且不能彻底清除粮食中的害虫和粮粒内部的害虫。对麦蛾等有飞翔能力的害虫不宜采用此法。
4.鼠害防治。
选用的储粮装具必须有较好的防鼠性能,如钢板仓和地下仓等装具都具有较好的防鼠害效果;保持储粮周围环境干净、整齐是避免老鼠孳生的有效措施,粮囤周围和顶部不要乱堆杂物;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鼠药剂治鼠,但要注意其它牲畜及人员的安全;采用市场上出售的鼠夹、鼠笼、鼠胶和驱鼠设备等器械防治鼠害。
23.农户储存的粮食发霉了该如何处理
因储粮害虫集聚而引起的发热霉变,应采取曝晒、过筛除虫等办法处理。由于下层粮食浸水、受潮等引起的发热霉变,则要采取倒仓措施,将底部发热霉变的粮食取出单独处理,同时检查仓底和铺垫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对于发热霉变的粮食,应根据品质劣变情况确定取舍及用途。发热霉变的粮食经过处理后,应单独存放,尽快处理。
24.新收获的粮食放着为什么会“出汗”
新收获的粮食还没有完成后熟,这时候的粮食呼吸和内部合成作用会释放出大量的水分。粮堆不通风的话,就会在粮堆内聚集,有时凝结在粮堆表面,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粮食“出汗”。
25.提升粮食产后节约减损效能需多部门协作
节粮减损是一个系统工程,粮食的损失浪费发生在多个环节,且因粮种、地区和不同的粮食利用及消费方式而差异巨大。因此,节粮减损不仅仅局限在一个部门和行业,需要多部门和行业的参与才能共同推进,以实现《G20粮食安全和可持续粮食系统行动计划》的目标。比如气象部门可以在粮食收获时节分区域做好做细天气预报工作,为粮食收获安排提供基础;农业管理部门可以规划好粮食的区域布局,推动粮食收获、加工的机械化,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减少浪费;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农机装具的质量监管,确保优良农机器具占领市场的主体地位;地方政府加强引导农户科学储粮,推广新型储粮装具应用等;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大力推广粮食机械干燥、优势储粮技术和质量检测监管技术,优化升级粮食储藏设施和布局等;科技部门加大粮食科技投入,促进粮食储藏和加工技术进步;发改部门优化粮食物流中心布局,减少粮食物流和周转损失;宣传部门加强爱粮节粮宣传,倡导节粮惜粮的良好氛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