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2亿斤,增长1.6%,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实现高位增产。这一消息鼓舞人心,激励信心,彰显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与巨大潜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1.4万亿斤,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是政策支持精准有力,定向发力,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列入2024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一系列强农惠农举措充分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从夏粮到早稻,再到秋粮,我国粮食生产屡创新高,夏粮增产72.5亿斤,为近9年之最;早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560亿斤以上;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单产提升显著。五谷丰登、谷满仓盈,书写了大国如画“丰”景。
1.4万亿斤的新画卷上,先进科技是闪亮的图标。在全年粮食生产中,科技的力量无时不在,无处不显。从高效、绿色、智能的农业生产装备与技术应用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进,从农技推广体系的完善到高产竞赛的开展,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粮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三农”发展最大增量。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精准的气象预测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有效减轻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既提升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更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1.4万亿斤的新画卷,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1.4万亿斤粮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靠天的恩赐,关键是靠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喜人数字,凝聚了无数农业科研人员的心血,他们勇于创新,以种子这个“农业芯片”创造丰收奇迹。无数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农技服务送到产业发展基地,参与产业发展全过程的技术指导,提升群众的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农户做好农业生产,确保丰产丰收。更有广大农民,在春耕夏种的季节里,农民们汗水浸润了每一片田野,他们在大地上播下了一颗颗种子的希望。他们以一滴汗水摔八瓣的劳动精神、吃苦精神,辛勤劳作,播种、耕田、收割,用双手托起了一片粮食的丰收。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1.4万亿斤标注了“大国粮仓”新高度,让我们为以高基点为新起点,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凝聚更多合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让粮食安全的根基永远坚实稳固。(曲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