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区别范例6篇

1、综合性强。农业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涉及范围很广的科学体系。从农业结构上来看,它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从自然条件看,它涉及水、土、光、热、气等非生物因素;从农业生产的一个周期来看,它包括播种、施肥、中耕、灌溉、防护、收割、加工、运输、入仓、经营等许多环节。所以,农业科技档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科技档案门类。因此,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

2、外业形成量大。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不同,它不是在车间厂房里作业,而是在田间作业,既使农业科学研究,也有大量的工作是在室外进行。这种情况决定了农业科技档案外业形成量大这样一个特点。即大量的农业科技档案是在野外、田间形成的。这一特点带来了农业科技档案形成、积累、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在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中应十分注意这个问题。

二、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产生效益

1、借阅(借出和室内查阅)、复制工作产生效益

2、主动提供利用产生效益

近年来,总站主动到基层参加技术活动、向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提供信息资料、举办展览、调查问卷等,在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提起2001年夏天的那场大水,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村民老周至今仍心有余悸:一连数日,河床、良田、天与地都被搅在阴雨里,他望向窗外,心疼河面漂的那些泛青的秧苗。当洪水退下,村民们傻了―土地像是死了,对埋下的种子再没有任何反应!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老周守着家里曾是葱茏桑田的荒地。2005年,来了几个外乡人,他们不动声色地种下一些看似普通的杂草,竟然全部活了。

同时复活的,还有老周脚下的土地。

地里的“砒霜”

刚开始,像老周一样的村民吓坏了:种了几十年的地,怎么下场雨就不行了

2001年6月10日,暴雨如注,百年罕遇的洪流冲垮了环江上游一个铅锌矿尾矿库,裹挟着矿渣,顺河床而下。两岸农田浸泡在里头,3天,铅、锌、硫和砷等肉眼不可见的元素滞留下来。

正是它们让环江的万亩良田寸草不生。比如砷,一种剧毒物质,它的化合物是砒霜的主要成分,不可想象,植物能够在砒霜涂抹过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在良田荒芜的第4年,当地县政府辗转找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邀请中科院的陈同斌研究员实地考察,进行污染环境诊断,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中科院地理所的环境修复中心在环境领域颇有声望,中心主任陈同斌是国际该领域公认的知名科学家。他们曾在湖南郴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基地。

2004年底,陈同斌课题组一行跋山涉水,来到偏僻的毛南族自治县。他们震惊了,对比附近没有遭到洪灾的葱翠农田,受污染的那一块块土地秃得像是被人硬生生拔下羽毛的鸟背。

他们小心地从田里取到土样,交回实验室化验,再对比“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查看是否存在累积或污染。“土壤重金属(见本期辞典)背景值是土壤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的自然本底值,它反映了土壤质量的原始状态,表示为每千克土壤里含有的某种元素的毫克数。”

毫不意外,样本土壤中铅、砷含量均超过当地背景值,土壤硫含量超标达到76倍。已遭污染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之后,他们再利用同位素示踪,证明这些元素与矿山元素组分一一对应。

一年半左右,必须的考察项目都结束了。科学家们备好行囊,轮流进驻到环江,开展被污染农田的修复。

修复基本靠草

毛南族村民心急如焚。

第一拨科研人员刚来到毛南族自治县福龙村下敢屯,还未及感叹当地的贫瘠,便被“呼啦”围上了。村民的毛南族口音很重,听得不大清楚,可眉宇之间的兴奋,科研人员是明白的。

但激动很快变为了怀疑。因为他们发现朝思暮想来的竟然是一丛一丛绿草。“能行吗这和后山坡上的野草有区别吗”在这样嘈杂的气氛下,科学家们也没办法多做解释。

“蜈蚣草可以用来修复当地污染的土壤。”环境修复中心的另一位博士,主要从事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王学礼说。这个植物很特别,一般植物,都是根部重金属含量远远高于地上部分,它却刚好相反。而且,它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特别是砷,要比其他植物高出很多倍。“我们只要逐次收割蜈蚣草的地上部分,就能将土壤中的砷及其他重金属转移出来。”

蜈蚣草对砷的这种所谓超富集作用,还是陈同斌1999年在湖南省石门县雄黄矿矿区野外调查时发现的。他带回温室通过盆栽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砷含量为660mg/kg时,植物羽片中的砷含量却达到了5050mg/kg。它简直是在疯狂吮吸土地中的砷!

不论村民以什么眼光看这个“后山坡的草”,2006年,“福龙污染土地修复示范基地”建起来了。最初,当地人对它的印象还只是个蓝色的标牌,插在寸草不生的土地上,背后衬着蒙蒙远山。

绿色归来

福龙基地一共60亩地,跨了毛南族自治县福龙村的两个屯,下敢屯30户左右,才勇屯1000多户。但真正涉及到污染修复的只有沿着环江的农户。这些贫困的农户大都已经挺到极限―熬了四五年,种田收入几乎为零。

这迫使研究人员放弃了原先整体修复的设想,“因为如果所有土地都种上蜈蚣草,他们也还是没有收入,”环境修复中心的专家李晓燕说,“我们决定边修复边生产。”

他们将这些深度受伤的土地分为三类,严重污染的区域单种蜈蚣草,污染程度较轻的地方尽可能的种些蜈蚣草和经济作物,例如,蜈蚣草和甘蔗,或者蜈蚣草和桑树两两间作。“但粮食作物还是不可以种的,因为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伤害。甘蔗之所以可行,因为它是作能源用的。”李晓燕补充。农民看到绿油油的作物奇迹般地回到了田里,都聚过来问。科学家们于是开始了迟到的科普。

村民给了蜈蚣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吸毒草”。

这之后,科研人员的角色就退为了“技术指导”和“总体监控”。村民有极大的热情,学习“吸毒草”的种植。“我们把驯化好的蜈蚣草交给农民,它们能长到1米多高,两个月就蹿上20厘米。蜈蚣草长大后可以刈割,在4月份到11月份的生长期内,两三个月割一次。”王学礼说。

现在,环境修复中心这边只派一个人在基地坐镇就够了,一般做些管理工作,再取一些样本回来。王学礼最近一次去轮班是今年8月份,广西正值大旱,甘蔗叶子变得卷卷的,他到附近拉来一个水泵,护住了田里的一片绿色。路过那些未经修复的地方,土壤龟裂得不忍看。

明摆着的修复成果说服了福龙村村民,在屯里,常驻基地的科研人员要去县城办事,只要一摆手,村民就会很热心的用摩托车载他去。

但问题也来了。农民见土地似乎没事,就开始惦记要把前些年的空子补回来。他们闹着向基地要回自家土地,拔掉“吸毒草”,改种经济作物。

“这时停止种蜈蚣草种植是很危险的。”科研人员拒绝了,理由是没有蜈蚣草的修复,那些经济作物即便可以生长,砷等重金属也一定会超标,“人体吸收的砷会表现出累积效应,往往三五年,甚至10多年后才有显现。当地人没有检查身体的条件,可能会成为后患。”幸好,基地的土地是修复中心问政府租的,合理合法,农民没有再闹。

不仅绿色回到了田里,蛇和野兔也回来了。之前还有专家在担心,蜈蚣草的引种会不会造成生物入侵,从现在这个和谐的农田生态系统看来,担心是多余的。“蜈蚣草本身在广西就有分布。”王学礼说,他们已经做过充分的调查。

发展中的技术

如果没有科学家们带来“吸毒草”,当地居民仍将面临农作物绝收、生存环境恶化的困窘。杨军表示,“部分居民头发中砷含量超标,身体健康令人担忧。”

目前修复中的“试验田”仅为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万亩污染农田的一隅。据有关人士估计,中国受污染耕地占耕地总面积1/10以上,超过1.8亿亩,形势严峻,污染土壤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利用蜈蚣草修复污染土壤是生态修复的内容之一,也是一项正在发展的科学技术。在中心主任陈同斌的带领下环境修复中心先后在湖南郴州、广西河池、云南个旧等地开展多个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示范,为进一步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刈割下来的蜈蚣草,会被晒干绑好,一部分集中堆放在当地的仓库,一部分带回北京。他们正同中南大学合作研制一种能从中提炼金属的焚化炉,处理蜈蚣草的同时进行资源再利用,向市场迈出一步。

而广西福龙基地上的村民是幸运的。

[关键词]苹果引种栽种应用

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的品种和类型,以及各种种植资源,在本地去试种鉴定,从其中选中适应于本地栽培的品种直接应用于生产;或者利用它们的某些优良性状,作为良种原始材料,间接地加以利用,这种方法就叫做引种。

引种可为生产提供良种,在农业生产上且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生产的历史证明,我国勤劳智慧的人民,在引种到驯化野生植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世界上的很多粮食、果树、蔬菜和花卉等作物起源于我国,经过驯化传入各国,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我国的一些栽培作物,以及各类作物的许多品种都是先后从国外引进,进过驯化,试种而大面积栽培或作为优良的种植资源用于育种,在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上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引种不仅直接可以为生产提供良种,充实遗传资源,也可引入新品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昭阳区北闸镇于1997年从美国本土引入美国8号,共栽植200余株。同时高头换接60余株。授粉品种为霞艳、华矮洪、新世纪等,经栽培观察,美国8号在我镇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

一、美国8号的形态特征

树枝较开张,极条灰褐色,皮孔中大,芽体较长,呈三角形,芽尖部稍弯曲。叶片较大,浅绿色,长卵圆形,平均叶长9.6cm,宽5.5cm,叶柄长3.2cm,叶缘复锯齿形。抗病性、丰产性、早果性均强。果个大而均匀、果形端正、高桩,商品性好。

二、生物学特性

幼树生长旺盛,随着树龄增大长势逐渐中庸。萌、芽中等,成枝力较强,短截后可发出2至4个枝。结果期较早,初果期树以腋花芽结果为主,以后渐渐为以中短枝结果为主。早期丰产能力强,一般幼树定植后第三年结果。大树高接当年可形成花芽,大多数为腋花芽,第2年即可结果。最高株产13kg、667平方米产600kg左右。该品种在北闸4月1日左右初花,4月7日左右盛花,花粉量多,自花结实能力较强;果实7月2日开始着色,7月底大部分果2/3着色,8月初果实充分着色,并开始成熟,无采前落果现象。经观察,未发现果实轮纹,炭疸病,亦未发现抽条和冻害,对斑点落叶病抗性较强。果实圆形,平均果重240g,最大458g,果面光洁,着鲜红色霞,着色面积达90%以上,有蜡质光泽,果点稀少。梗洼凹,国柄中长、中粗、果肉黄白色,肉质细翠、,风味酸甜适口,含可溶性固形物14%左右,品质上等。室温下存放15天左右不发绵,甜味不减。

三、栽培技术要点

(一)栽植密度

美国8号属普通型品种,乔化苗木,适宜密度为3m×4~5m,肥水地力条件较好的应稀,较差时应密。授粉品种可用霞艳、新嘎啦,珊夏等。

(二)肥水管理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年株施50~100kg腐熟鸡粪做基肥。追肥选用有机或无机复混肥加适量尿素。重视根外追肥,花前喷药1次0.3‰~0.5‰硫酸锌加0.3‰尿素混合液,6月份后看结合喷药喷2~3次,发芽前一次,5~7月份依雨量多少1~2次冬前再一次。

(三)整形修剪

树形宜适用于纺锤形,干高60~70cm,中干直立。在中干上按15~25cm的间距向四周均匀分布10~15个主枝。保持中心干优势,主枝长至1m以上时及时拉枝开角,对主枝上的直立枝和竞争枝及早疏除,保持主板单轴延伸,对副梢进行拿枝,促进短枝形成。旺树于6月初进行主干或主树环割,促进形成花芽。

(四)花果管理

该品种极易成花,花量较多,应严格疏花疏果,否则会引起大小年结果现象。一般强状多留,弱树少留,按20cm左右留一中心果。7月中旬进入着色期,应及时摘除贴果叶片,以利着色。

(五)病虫害防治

美国8号果实皮薄,要注意花后60天内不可喷尿素、硫酸亚铁等刺激性大的微肥及农药,以防生果锈。其综病虫害按常规方法防治。

四、结果分析

引种必须了解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上的差异程序,明确引入品种的类型对主要生态条件的要求,并据以引入适合的生态类型,并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才易于获得成功。

(一)地理环境基本概况分析

美国与中国云南昭阳区的气候、生态、区别。美国本土大部分介于北纬30°~40°之间,属温带和亚热带范围。本土地形纵列,气候地域差异明显,类型复杂多样。美国适宜多种利用的平原面积分布最广,土层深厚,宜耕性好,水热条件优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部属于横断山系纵谷区,东部是高原。石灰岩地区发育有喀斯特的地貌,全省地处南亚热带,东亚季风和青藏高原寒气候的结合部位,多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型,具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特点。“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云南。多种多样气候类型的写照。而昭阳区地处滇东北气温极不平衡,干燥,有霜期长,可达130天左右。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这样的气候就适应于苹果的生育变化,适应了美国8号中早熟苹果的原产地引种与昭阳区的气候条件基本相似。

(二)土质分析

一定的土壤条件只能适应于一定植物群体,而这些群体都是在一定的土壤因素,如土壤的理化特性,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酸碱度、以及土壤微生物活动等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对于这些土壤条件有着共同要求。就引种的土壤因素分析,美国耕地分布集中,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宜耕性好,水热条件优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化学性质稳定呈中性,而昭阳区的土壤,多为红土和黄土,大部分呈中性和微酸性,农田建设底子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普遍缺乏有机质,缺氮、缺磷的比重大;耕地后备资源少。种植条件较差,需要人为补充不足的各种资源,才有利于引种成功。

(三)生物因素的影响

生物因素可受天气因素和土壤因素的影响。各种作物随其起源地区和气候因素而形成具有相应要求和反应的遗传适应性。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界和耕作栽培条件,同一作物在一定的生态地区范围内,在生态因素总体的长期作用下,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同的性状,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适应的品种和类型。

昭通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四季不明显,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等特点。由于群山林立,沟壑深切,高低之间温、湿度差距极大。在相同海拔高度的条件下,温度南部高于北部,降水北部多于南部。同纬度时则温度呈现低处高、高处低,降水则高处多、低处少。在水平方向上,全区中部一线,约占全市三分之一的区域,阴雨多,日照少,冷涝严重。西南部约占全市面积三分之一的区域,温度高,日照多。在垂直方向上,从海拔最低267米到海拔最高的4040米,气候类型从南亚热带到寒温带兼备。平坝和一般山区,气候温暖,日照长,有利于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林木、水果等;温度: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1.3°C—21.1°C之间,热量条件在垂直方向差异悬殊。其特点:一是总热量低于省内同纬度地区;二是由于地势造成的南凉北热;三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南部热量高于北部。以上这些地理、自然因素都说明昭阳区适应美国8号的引种和栽培。

(四)危害分析

引种同时也是引种病虫害和杂草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引入材料时可能带入本地没有的病虫和杂草,经传播蔓延,造成遗患,引入材料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检疫,才能试种观察和参加品种比较试验,鉴定其在引入地区的适应性和其他性状的表现,选用理想的品种,进一步繁殖示范和推广。

五、引种后提升了昭阳区苹果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营养价值

美国8号引种后,经过试栽和筛选后,使昭阳苹果的鲜苹果含水量达到85%。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

苹果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食物纤维—果胶。果胶有保护肠壁、活化肠内有用的细菌、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还有吸收水分、消除便秘、稳定血糖、美肤、吸附胆汁和胆固醇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清理肠道,预防大肠癌。

苹果的酸味中的苹果酸和柠檬酸能够提高胃液的分泌,促进消化。苹果酸还可以稳定血糖,预防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宜吃酸味苹果。

苹果中的钾含量丰富,能够防治高血压。因中国人的饮食中盐分摄入严重超量,从而导致体内钠、水潴留,促发高血压。钾能够使促发高血压的钠从肾脏排出量增加,使细胞中钠的含量降低,从而降低血压。钾还能扩张血管,和果胶共同作用能够预防代谢综合征。

苹果汁有很强大的杀灭传染性病毒的作用,吃较多苹果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苹果的人得感冒的机会要低。所以,有的科学家和医生把苹果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现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污染和烟尘的影响。

(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凤之,汪景彦.苹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2]王立新,王森.苹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6

[3]孙晓辉.作物栽培学各论【M】,四川,贵州,云南:贵州科技出版社,1992.9

[4]吴贵荣等.云南苹果特种栽培新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12

[5]苗耀奎,刘二东.现代苹果生产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1.6

[6]西南.四川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M】昆明:农业出版社:1991.8

[7]高彦.苹果锈病综合防治要点【J】,河北果树,2011.3

【关键词】经济区/综合性/经济中心

【正文】

一、历史经济区域概念的产生

经济区是由多种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土壤、气候、资源的相对一致性和与之相协调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所决定,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各具产业特色的地理区域。经济区域与经济区域之间商品流通是经济区域形成的必要条件。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之间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由此而导致经济和人文现象的差异同样是十分明显的。根据我国的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和地貌),可以划分为东部季风气候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原高寒区三大自然区,这三大自然区决定了我国经济区格局的基本框架。同时这三大自然区内部也同样存在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的差异,在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不同社会产业的地域分工,这种产业分工和差异便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区。

二、历史经济区域形成的历史和地理条件

、民族、政治三方面的特色。我国历史上早期的经济的区域差异,可按自然条件分为农耕、游牧、渔猎三大经济区。这三大区实际也是汉族政权和游牧民族、采集狩猎民族的活动区。汉文帝给匈奴单于书云:“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毋离,臣主相安,俱无暴虐。”(注:《汉书》卷四《文帝纪》,中华书局标点本。)这就是自然区、民族区、行政区和经济区合一的反映。

三、历史时期经济区域划分的几条原则

四、经济区与自然区、行政区的关系

经济区与自然区、行政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自然区的划分,是根据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相对一致性所划分的区域。行政区则是按照统治者为加强地方统治的政治原则所划分的区别;有时为发展经济、巩固

苏、松、常、太、杭、嘉、湖自成一经济区,就不受江苏、浙江两省的限制。施坚雅也说:“经济发展和朝代更迭很难一致,正如区域经济并不完全受帝国行政单位影响一样,事实上,它们的相似之处是很接近的。”(《中国历史结构》)可见虽然明清以来,经济区与行政区比较一致,但当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时,经济区必然要突破行政区的框框。

自然区的变化是缓慢的,有时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行政区的变化则为常见,历史上一次改朝换代,往往会引来行政区的一次大变动,有时一个朝代内前后也有大变化,如汉、唐。但经济区则不一定因行政区的变动而变动,如明、清。经济区的发展有其继续性、稳定性的一面,它不是随着政权更递、行政区的变化而变化,而是随着生产的发展,产业地域分工的演变而演变。这就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地域分工有了新的调整,商品贸易开创了新的局面,新的经济区的出现将是必然的结果。

五、研究历史经济区形成发展变化的意义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左纟右去

@②原字“印”去一

@③原字左禾右亢

@④原字左木右冉

论文关键词:规模范围经济新农村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对策研究

结合调查和理性分析,笔者仅就“农民如何有效发展生产力来脱贫致富”作些思考。本文认为“引导农民对传统农业进行科学改造,实现生产方式的有效现代转型,以获取规模范围经济”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那么,什么是规模范围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又如何实现规模范围经济?其现实条件是什么?本文对此做一初步分析和讨论。

规模范围经济的内涵

规模范围经济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总称,在经济学中,它们原是工业经济的一个常用术语,与企业的扩展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获取规模范围经济不仅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而且是少数民族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生产方式。

规模经济。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能使绝大多数产品的成本曲线呈现出U型,随着产出的增加,固定成本分摊到每单位产品上,这样平均成本(单位产出成本)是下降的,当产品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边际成本(增加一单位产出的成本)就会小于平均成本,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否则便是规模不经济。当然,规模经济有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之分,前者是企业集聚的效应,后者是企业自身的规模。值得注意的是,规模经济是关于生产系统的规模,而不单是企业的规模,生产系统是指从原材料到整个生产过程和要素的有机组合体,可能只有一个企业,也可能有多个企业共同参与。这里之所以把规模经济引入到农业生产中,是因为在现阶段农业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已成为可能,对某个具体的家庭来说,可实现部分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如辣椒和魔芋的种植、生猪的饲养等)的适度规模化,从而实现其规模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农户就是一个小型“企业”。

范围经济。在工业经济活动中,范围经济是指企业(公司)活动的多样化(产品的多样化及多种服务等),通过固定成本的分摊来享受共同投入和多样化经营,以降低成本而获取的经济利润,它与规模经济是相互联系的。当然,不可否认,范围经济在以前的农村经济活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是在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显得更为突出。笔者认为,农村范围经济的实现主要体现在同一产品、同一工具用途的多样化和农业产品、人力的多样化经营,他们是通过技术的共享和不同的业务组合来实现的。

规模范围经济的实现

(一)实现规模范围经济的现实基础

随着科技进步及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一主三化”(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战略的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现实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利用规模范围经济来脱贫致富的时机已日渐成熟,其现实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二)实现规模范围经济的途径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既然已具备了获取规模范围经济的条件,那么究竟农民应怎样才可以实现规模范围经济呢?其具体实现途径又有哪些呢?下面笔者结合调查对此做简要分析。

1.规模经济的实现形式。规模经济主要是通过生产要素的科学组合来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来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生产方式,它主要有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品(经济农作物、粮食作物及畜牧等)的规模化生产等两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单位劳动为达到最佳投入产出的经营效益,所能够经营的最大土地面积”,这种规模经济的实现有赖于农村社会、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合理协同的作用,有着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农产品的深度开发等优点,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就当前情况来看,土地规模经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合同承包经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等形式。农产品的适度规模化生产,则是在土地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市场行情及其潜在趋势利用生产要素的科学组合来优先发展部分农产品并使之规模化以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生产方式,如生猪饲养、魔芋种植、番茄等蔬菜的温棚耕作、乡镇企业的运作等等。

当前,这种使部分农产品规模化的生产已成为部分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当然,农户在利用规模经济发展自己时究竟采取何种形式,这就要求农户的当家人要视市场行情、消费心理及自身特征(家庭结构、成员文化素质、土地面积及经济状况等)作出正确的自我战略定位和规划,以便准确判断和决策。这就是说,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生产条件和经营水平的差异,要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形式。笔者经分析整理认为,现阶段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规模经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家庭规模经营—独立经营的农户,主要有“手工劳动为主、机械化为主和家庭工业为主”等形式;联户合伙规模经营—基于各户实行独立核算的合伙经营;双层规模经营—合作经济与农户经济并存,有统有分;集体规模经营—以机械农业化和乡镇企业为主;社区(包括群体)规模经营—农户个体经营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搞农业规模经营是否成功,不是光看其规模大小,而是看其规模效应是否能够提高生产效益——即是否实现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这就是说,规模经济的实现有赖于生产规模的“度”,农业的生产规模具有可分割性(即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只有生产规模“适度”,才能够真正有效实现农业的规模经济。

农业产品的多样化生产,这里包括对传统农业的现代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开发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得湖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不仅采用优良品种分季节来种植粮食作物,而且因地制宜地种植了一些见效快的经济作物,这样便可视季节的差异和土质状况来实现农业产品的多样化种植,从而获取范围经济。同时,同一农产品的多样化使用及其一体化、一条龙的加工服务,也可实现相应的范围经济。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农民已突破原有农业产品的束缚开发引进并培植了新的农业产品(如技术密集型的蔬菜、菌类作物的生产、野生动物家养、花果的工业化生产等),从而拓展了农产品多样化经营的范围。

这里须进一步指出的是,“规模范围经济”的实现既有来自农户本身的因素,也有来自市场的影响。因此,农户在具体实施“规模范围经济”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正确把握实施规模范围经济的“度”;要高度重视规模范围经济的适用范围;当环境适宜的时候,要积极推行规模范围经济。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在进行生产决策时,要有变革的勇气,当实施规模范围经济的条件成熟时,就要大胆进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并合理调整生产结构,抓住时机来获取规模范围经济以脱贫致富。

结论及建议

(一)科学规划,有效引导

科学规划是指当地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对“生产及其持续发展”进行规划,具体操作时要视“地理区位及其特征”做到因地制宜,不能够“克隆”。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把“生产规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导作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政府虽然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仍然是农民自身,这就要充分激发农民主体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通过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民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当然,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分层次、多样化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发展过程。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全球化时代,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可以概括为“观察能力、应变能力、风险承担能力、竞争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协同便构成了持续的发展能力,从而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流通网络

较好的农村基础设施和较完备的现代流通网络是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条件和保障。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这是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的基础,而流通网络的完备是农村实现规模范围经济的重要保障。可以这么说,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流通网络的落后。因此,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流通网络的基础上,以现代流通网络为依托,向农村产业化综合服务延伸,是形成助农增收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农民不仅可以降低日常消费成本,而且可以通过规模范围经济来实现增收。

(四)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这里的关键是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先找准市场,后规划生产,再狠抓生产管理”,以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基于市场需求来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在优化种植业结构的基础上来带动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的发展,其具体做法主要有: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品种;发展优质特色畜牧业;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大力发展“定单农业”和“委托农业”;扩大农业结构调整空间,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等等。当然,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和优化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引导,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参考文献

1.谭贤楚.高技术企业的战略联盟行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5)

2.韩明谟.农村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何卫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适用性[J].经济问题,2005(4)

4.万光碧.新农村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6(4)

5.王春光.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从哪里来?[N].湖北日报,2006-3-30

6.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研究室.现代流通助推新农村建设[J].求是,2006(12)

关键词:大豆;国审品种;产量;品质;农艺性状

VariationTrendofMajorTraitsofNationalAuthorizedSoybeanCultivarsfrom2003to2016

LiuJun1,3etal.

(1AgriculturalSchoolof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434025,China;3HubeiAll-WinHigh-TechSeedCo.Ltd.,Jingzhou434025,China)

Abstract:Thisstudyfocusedontheanalysisofvariationtrendofnationalauthorizedsoybeancultivarsfrom2003to2016.Resultsshowedthatcultivarsofdifferentecologicalregion,variedalotintermsofyield,qualityandagriculturaltraits.Muchimprovementhadbeenmadeinyieldduringthelast14yearsfrom2003to2016,andreached2804.1kg/hm2onaverage,especiallyinHuanghuaihairegion.Forquality,theratioofcultivarswithhighproteinandhighoilincreasedsteadily,butwhentheoilcontentenhancedtheproteincontentdecreaseddramatically.PlantheightinnorthernregiontendtobeincreasedbutdecreasedinHuanghaihairegion.Foragriculturaltraits,selectionpressureofbreedingonleafshape,haircolor,seedcolorandhilumcolorwereobservedexceptforflowercolor.Substantialamountofforeignelites,andalsosomelandraceandwildsoybeanhasbeenusedinthebreeding,whichisbeneficialforthebroadeningofgeneticbottleneckeffect.

Keywords:Soybean;Nationalauthorizedcultivar;Yield;Quality;Agriculturaltraits

本文旨在通过2003―2016年国审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的分析,厘清我国大豆育种脉络及存在的主要趋势和问题,为我国未来选育优良品种、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生态区国审大豆品种概述本研究对2003―2016年通过国审的大豆品种进行了分析,发现14年间国审大豆以粮用大豆品种为主,共251个,占总审定品种数的95.8%,菜用大豆总品种仅为11个。对粮用大豆而言,年平均国审品种17.93个。总体上2004年达到14年来最低点(6个品种),然后陡增到25个品种,2006年有缓慢上升达到历史高点(29个品种),2008―2012年间逐年下滑到最低,随后上升并保持在每年13个品种的水平(图1B)。按生态区划分,14年间主要国审粮用大豆集中在北方(东三省和内蒙古)、黄淮海区域(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以及淮北地区),分别占总数的38.2%和35.9%,合计占总审定数的74.1%。其次是长江流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和上海大部分地区)和热带亚热带区域(海南),分别占总数的10.76%和8.37%。通过审定数最少的区域包括西南山区(云贵高原)、西北(甘肃、陕西、新疆等)和南方区域(广东、福建),合计占总数6.77%(图1A)。不同区域通过国审大豆品种数波动较大,整体以北方及黄淮海区域占优势(图1A)。总体上北方和黄淮海地区国审数量较多,与我国大豆主产区一致。

(A)不同区域国审大豆品种总数分布;(B)不同年份间国审大豆总数趋势;(C)不同年份间国审大豆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分布;

区域试验产量:(A)不同地区区域试验产量比较;(C)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产量年度变化;(E)黄淮海夏大豆区域试验产量年度变化;生产试验产量:(B)不同地区生产试验产量比较;(D)北方春大豆生产试验产量年度变化;(F)黄淮海夏大豆生产试验产量年度变化;曲线拟合采用多项式拟合,使得R2达到最大值。

(A)不同地区百粒重比较;(B)北方春大豆百粒重年度变化;(C)黄淮海夏大豆百粒重年度变化;曲线拟合采用多项式拟合,使得R2达到最大值。

总体上,南方地区大豆蛋白含量高于北方地区,且随纬度升高而降低,相反南方地区脂肪含量则低于北方地区,且随纬度升高而升高(图5A、B)。对北方大豆品种而言,2003―2016年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脂肪含量则波动较大,2004年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下降显著,而后逐渐上升,到2013年达到极值,随后有略微下降,但总体上北方大豆品种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图5C、D)。黄淮海地区蛋白质含量在2003―2016年中间阶段有提高,2008年到达顶峰,然而近几年成下滑趋势,而脂肪含量与蛋白含量趋势恰好相反(图5E、F),说明黄淮海地区在脂肪含量育种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

(A)不同地区蛋白质含量比较;(B)不同地区脂肪含量比较;(C)北方春大豆蛋白质含量年度变化;(D)黄淮海夏大豆脂肪含量年度变化;(E)黄淮海夏大豆蛋白质含量年度变化;(F)北方春大豆脂肪含量年度变化;曲线拟合采用多项式拟合,使得R2达到最大值。

2.4国审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种子外观性状大豆熟期主要分为极早熟、超早熟、早熟、中熟和晚熟等几类。2003―2012年间极早熟品种2003―2016年间通过国审品种比例波动较大,在振荡中趋于稳定,该结果说明极早熟品种仍然是育种家的育种目标,但趋于理性。超早熟品种选育在早期占比并非很大,但随着极早熟品种占比下降,超早熟品种比例逐步上升。中熟品种在国审大豆品种占比一直比较稳定,波动较小。有少量品种属于晚熟类型,之后逐渐式微(图6)。该结果反应了育种家在育种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熟期并非越早越好,因为大豆的熟期越晚,越有利于籽粒积累,易致高产,但太晚则不利于日均产量提高,也不利于与下茬作物衔接。

对2003―2016年国审粮用大豆品种进行分析发现,大豆主要产区品种结荚习性差别较大。北方地区大豆以亚有限结荚习性为主(占70%),其次是无限结荚习性(21.4%),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最少,仅占8.7%(图6A)。黄淮海地区以有限结荚习性为主(65.5%),亚有限结荚习性为辅(33.3%),极少数为无限结荚习性(1.1%)。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90%都是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仅有少数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10%),没有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图7A)。不同年份间不同结荚习性品种数虽有不同,但总体上并无多大区别,显示近10年来大豆育种中对结荚习性的选择并无多大变化(图7B)。

(A)不同生态区结荚习性分类比较;(B)不同生态区不同结荚习性在不同年度间变化

对株高而言,总体上北方地区大豆高于南方地区大豆,且随纬度降低而降低,株高从高到底(图8A)。西北春大豆株高高于东北地区株高,但纬度较东北地区低,可能是由于海拔高度高引起。2003―2016年,北方大豆品种株高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图8B),而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株高则略有降低(图8C)。

(A)不同生态区株高比较;(B)北方春大豆株高不同年份间变化;(C)黄淮海春夏大豆株高不同年份间变化。

为了明确国审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种子外观性状,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部分品种性状描述缺失)发现,国审品种叶形主要为圆形和卵圆形,两种共占47.41%;紫色花比白色花稍多,差异不大;茸毛色主要为灰色,其次是棕色,二者共占总数的78.28%。种子性状中,粒形主要为圆形和椭圆形;粒色主要是黄色,占85.26%;脐色以黄色和褐色居多,分别占总数的30.68%和26.29%(表1)。

2.5国审大豆育种方法及亲本分析2003―2016年,251份国审粮用大豆,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传统杂交及回交选育、诱变育种和雄性核不育育种,其中传统杂交及回交选育是主流育种方法,占98%,极少数采用诱变育种(航空诱变2个;60CO-γ射线诱变1个;化学诱变1个),占1.6%,仅有冀豆19号采用雄性核不育方法育成(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完成)。

对育种亲本而言,2003―2016年,14年间育成国审大豆品种共用亲本385个,其中绝大多数亲本只使用1次,占总数的79.5%(306个),使用2次的亲本数为51个,占13.2%,使用3次及以上的亲本数为28个,占7.3%,是育种骨干亲本(图9A)。只使用1次的大豆亲本包含育成品种、地方品种、国外血缘品种及少量野生大豆,其中国外血缘品种共32个,占10.5%。使用3次及以上的亲本中除主栽品种外,国外血缘亲本如威廉姆斯和centery分别使用4次和3次,使用频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中品661、早熟18和桂早1号分别使用7次、9次和10次,是重点骨干亲本(图9B)。以上分析l现,近14年间国审大豆品种育种亲本除骨干亲本外,引入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和国外血缘品种,遗传多样性较高。

(A)不同使用频率亲本数目统计;(B)使用频率超过3次亲本统计

3讨论与结论

大豆产量是大豆生产中最重要的性状之一。近14年来,中国大豆产量虽然有所大幅度提高,但是绝对产量仍然偏低。本研究发现不同年份间国审大豆品种产量波动较大,其中北方地区和黄淮海地区国审品种较多,育种势力强劲,与大豆主产区相吻合。从产量来看,2003―2016年全国大豆品种区试产量和生试产量均稳步增加,但分布十分不均,总体北方大豆品种产量较高。而黄淮海地区大豆平均产量提高最快。但总体上,国内大豆单产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大豆品质是大豆育种的重要内容,总体上北方大豆高油而南方大豆高蛋白。2003―2016年间,北方大豆品种脂肪含量有一定程度增加,相反蛋白含量却减少。黄淮海地区蛋白脂肪含量与北方大豆呈现相似的趋势。而南方大豆蛋白含量增加明显,脂肪含量下降。总体上,虽然高油高蛋白品种占比高达44.98%,但油分、蛋白总量上升趋势微弱,表明今后大豆品质育种还有待于提高大豆油份蛋白总量。具体而言,北方大豆要注重提高蛋白含量,而南方大豆要注重提高油份含量。

近14年来,北方大豆品种株高上持续上升,而南方大豆株高有下降趋势。但不同种植年份的大豆株高差异显著,说明环境对株高影响较大。

育种遗传基础狭窄是各种作物育种中均存在,具有普遍性。遗传基础狭窄,易导致遗传脆弱性,难以适应极端生态环境,是目前作物育种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11]。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大豆育种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单产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匮乏的基因源成为制约大豆育种研究的关键[12]。

从亲本选配角度,我国近年来育种注重在充分利用骨干亲本的同时拓宽遗传基础,大量引入了地方品种、野生大豆和国外血缘大豆,值得指出的是,国外血缘大豆占亲本数目的8.3%。未来大豆育种要进一步利用国外优异亲本,同时拓展大豆育种方法和策略,将转基因大豆育种、雄性不育系育种等方法运用到大豆育种中来,缩短大豆育种进程。

[1]张子金.中国大豆育种与栽培.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2]于振文.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64-282.

[3]王茹芳,卢思慧,曹金锋,等.夏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子粒品质分析[J].作物杂志,2007(1):25-27.

[4]安载学,韩成伟.中国1995―2014年大豆进出口状况预测与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127-129.

[5]邹於娟,武拉平,谭霖.中国大豆外贸依存度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2009,28(5):59-63.

[6]陈光.中国大豆陷外热内冷危局利润远不及玉米水稻[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1(3):8-9.

[7]佚名.农业部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6(5):10-11.

[8]金剑,刘晓冰,王光华.不同熟期大豆R_4-R_5期冠层某些生理生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9):1293-1300.

[9]王志新.播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油分和a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7,26(6):966-968.

[10]田佩占.作物理论遗传育种学[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11]黄中文.论遗传脆弱性和拓宽作物品种遗传基础的育种技术[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4):23-27.

[12]曹永强,宋书宏,王文斌,等.拓宽大豆育种遗传基础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2005(6):34-36.

THE END
1.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区别是什么?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是农业生产中两大重要的作物类别,它们在定义、用途、种植特点、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了解这些区别,对于合理安排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定义与种类 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是指那些主要用于人类日常食物消费或作为饲料、工业原料(如酿造业)的谷物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143401818047850&wfr=spider&for=pc
2.读懂三中全会全会《决定》名词·什么是基本农作物?在国家层面,基本农作物主要包括粮食、油料、棉花、糖料、蔬菜、饲草饲料等基础性、战略性农作物品种,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一方面,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因此,粮食作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MjgwNjMyNA==&mid=2247588910&idx=4&sn=caec6d1dcf58d520ae63a15537cd7250&chksm=fc8ccb9400e13fc61c81ebbc646b3595905f87ee771350069bf4c0538cd4e6803577eab91a3d&scene=27
3.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区别经济作物主要是指提供主食以外的其他生活所需品原料的作物,那和粮食作物的区别有哪些? 最佳答案: 经济作物是指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包括棉花、蚕丝、麻类、油菜、大豆、花生、甘蔗等。粮食作物是指为世界上绝大数人提供直接的主要食物的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https://m.tuliu.com/jxwd/detail-23792.html
4.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区别1、定义不同:经济作物是指为轻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物;粮食作物是对谷类作物、薯类作物、食用豆类作物的总称。 2、经济作物的性质是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粮食作物的性质是经加工成为基本食粮的作物。 3、代表植物不同:经济作物的代表植物有棉花、茶叶、咖啡、可可等;粮食作物的代表植物有燕麦、玉米、谷子等。 https://www.huabaike.com/jtyh/35268.html
5.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什么不同经济作物的生长周期因作物类型而异,有的作物可能一年生,有的则可能需要数年才能成熟收获。粮食作物则大多数生长周期相对较短,通常在一年内就能收获。这种较短的生长周期使得粮食作物更容易实现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1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什么不同 http://m.chusan.com/zhongkao/366359.html
6.我国各温度带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解答一 举报 寒温带、中温带:粮食作物(春小麦、玉米)、经济作物(大豆、甜菜)暖温带:粮(冬小麦)、经(棉花、花生、哈密瓜、葡萄)亚热带:粮(水稻)、经(棉花、油菜)热带:粮(水稻)、经(热带水果、橡胶)高原气候区:粮(青稞、春小麦)、经(豌豆)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699c73c2530bc6d57238b2dbbf1c6e37.html
7.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有什么区别关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区别介绍它可以为我们所食用,也可以做工业原料,提出油脂。肥皂的主要成非就是从大豆中提取的。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有什么区别 关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区别介绍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有什么区别 关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区别介绍》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3159708.html
8.什么是粮食作物和其他农作物?崇义县信息公开农作物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工业原料作物(橡胶等)、饲料作物(牧草等)、药材作物等。 粮食作物也叫食用作物,民以食为天,我国将谷类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等)及食用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绿豆、豌豆等)统称为粮食作物,一般用作人类主http://www.chongyi.gov.cn/cyxxxgk/cy8983/202309/20c048738f404d3cb35a91239eee9d29.shtml
9.农作物一般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下列农作物类型与其他选项不一第二步,经济作物,也叫“工业原料作物”“技术作物”,一般指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物。中国纳入人工栽培的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包括纤维作物(如棉、麻等)、油料作物(如芝麻、花生等)、糖料作物(如甘蔗、甜菜等)、三料(饮料、香料、调料)作物、药用作物、染料作物、观赏作物、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等。只有C项https://v.huatu.com/gktk/38job.html
10.联合分析专题植物篇!经济作物亦称“工业原料作物”、“技术作物”。一般指为工业,特别是指为轻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物,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包括纤维作物 (如棉、麻等)、油料作物 (如芝麻、花生等)、糖料作物 (如甘蔗、甜菜等)和其他经济作物等。 粮食/经济作物重点研究思路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农艺性状多样化,对优良农艺性状的精准https://www.jianshu.com/p/cef612336dc4
11.正确处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关系夺取粮棉蔗三丰收【摘要】:<正> 我们老马寨大队,几年来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关系,粮、棉、蔗连续获得大幅度增产。一九七二年,在经济作物增加四百亩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仍比历史最高年产量的一九六七年增产十三万斤,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一百二十斤,比一九七一年净增二百零八斤。甘蔗亩产达一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NKJ197302001.htm
12.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棉花B.甘蔗C.小麦D.水稻题目分析: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为主,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 解答:解: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北方地区农业以旱作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的东北平原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http://www.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e3d9cf62a84ce37ea69a67997b2e0e41
13.扬中县志粮食作物:水稻、三麦(小麦、元麦、大麦)、大豆、甘薯、豌豆、绿豆、赤豆、玉米,高粱等。以稻麦为主,大豆、甘薯次之,余均为零星种植。 抗日战争前,作物品种均系自选土种。解放后,不断更新优良品种,至1985年,仅稻麦两类共引进172个品种。农户普遍种植“扬麦5号”,“杂优”,“扬粳201”等。解放前,各农户很少http://szb.zhenjiang.cn/szb/htmA/fangzhi/yz/0107.htm
14.旱灾凸显农村基建滞后水利设施普遍荒废CCTV.com记者在山东某村调查发现,目前该村种粮与种经济作物的比例约在1比1左右,前几年这一比例更偏重经济作物,不过,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经济作物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市场需求也大幅萎缩,很多人才又开始种粮食作物,因为种粮能领到补贴。 “经济作物的投入虽然比粮食要大,但是收益也要大得多。”前几年市场情况好的时候,一些大https://news.cctv.com/china/20090209/100393.shtml
15.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的调研报告范文(通用6篇)二是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全市目前苹果栽植面积110.24万亩,其中占用耕地103.74万亩,占到苹果总面积的94.1%;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农田种草面积加大,近年来,仅榆阳区面积就达到20万亩,且90%种植在耕地上;设施农业和蔬菜种植面积也有扩大的趋势,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12.62万亩、蔬菜面积58万亩,且有逐步https://www.yjbys.com/diaoyanbaogao/3247012.html
16.广东揭阳揭东区埔田镇主要农作物水稻是埔田境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各自然村都有种植。自宋朝开始传入生产,从清代至民国初期,受封建土地所制的束缚,且耕作技术落后,水稻种植发展不快。而境区隶于揭阳县梅岗都,尚未有独立行政区划,经济资料尚未有统计。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境区为梅北区辖内的埔田单元(不属行政区划)。从1957年置建埔田乡,才有https://gdxk.southcn.com/jy/jdqk/ptzk/zsnj/content/post_366272.html
17.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生产的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较高,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要求投入较高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必须注意解决好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争地、争劳力、争资金的矛盾,以及收购政策、价格政策、奖售政策等问题,促进经济作物的发展。 3繁殖栽培 编辑 经济作物通常具有地域性强、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对https://baike.sogou.com/v579766.htm
18.财税字[1997]4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一)种植粮食作物:包括种植小麦、稻谷、玉米、高梁、谷子、杂粮及其他粮食作物。 (二)种植经济作物:包括种植棉花、烟草、麻类植物、油料植物(含木本油料植物)、糖料植物、香调料植物、各种热带和南亚热带植物(如咖啡、椰子、香蕉、菠萝、荔枝、龙眼、芒果、天然橡胶等)及其他经济作物。 https://www.shui5.cn/article/0a/1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