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智慧农业”,春耕有何新趋势?

在肇庆怀集县一片试验田里,无人驾驶的播种机前进、倒退、转弯,行驶自如。“无需人员下田操作,每天可播种80亩,助力人工及种子成本降低近70%。”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肇庆项目负责人刘立鹏介绍。

3月11日,广东省春耕现场会在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中塘村从化香米基地举行,标志着中国人口第一大省的新一年早稻生产开启。广东春耕、备耕大面积展开,广袤沃土一派繁忙景象。

开春以来,在肥沃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各地政府紧盯全年粮食生产任务,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以农技、农机、农田为着力点,发力智慧农业,无人驾驶播种机、智能巡航剃苗机、植保无人机等前沿科技集体亮相,关键技术覆盖率逐年提高,备种、育秧、田管等各项工作压茬推进,土地生产潜能进一步挖掘和利用。

智慧春播藏粮于技

方案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增产关键。春节刚过,在广州番禺石碁镇海涌路海傍村段,“嘟嘟”的机器声打破田间的宁静。两台大型耕田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原来旱地变成了水田。

日前,在珠海斗门白蕉镇办冲村,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通过输送带被装上车,最后移送到插秧机上,排着队“扎”进泥土,机器轰鸣而过,水田披上嫩绿新装。

“往年都是10多人排队搬秧,今年增加几条运输带,两个人就搬好几百亩育秧苗,5000亩田预计3月底完成插秧。”珠海市斗门区德辉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建敏表示。

小田转大田,旱田变水田,珠三角以农田宜机性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核心指标,大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种植成本。

深农集团自主研发的智慧农机取得突破性进展,自动巡航播种机已在怀集投入使用,智能巡航剃苗机在田间实测,预计很快会投入量产,而智能巡航剃苗机有望实现国产0到1的突破,价格或是进口产品十分之一。

通过大力推动优秀专家团队在穗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广州推动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装备下田,培育出艾米5G智慧农场、黄埔大吉沙无人农场、增城无人农场等智慧农业装备应用示范点。

多地鼓励社会托管机构代耕代种,引入先进农耕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广州番禺海傍村段和低涌村数百亩农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交由第三方农业公司承包,眼下,第三方农业公司提前平整农田,计划采用无人机播种。

在江门开平月山镇,规模化培种、科学化管理提高了育苗的效率和质量,还节约了种植成本。如今,辖区涌现出江门市德稻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化农业企业。

公司化的耕作主体让“智慧农场”成为珠三角春耕新面孔,部分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给公司,增加了收入。

在肇庆高要活道大米产业园种植示范基地,一辆辆农机将油菜花搅碎,翻开土壤唤醒沉睡一冬的土地。活道大米产业园种植示范基地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创建千亩级大米产业园区。

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快培育区域农机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印发,明确到2026年,全省培育省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20个以上,市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40个以上,县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120个以上,形成乡镇全覆盖的区域农机服务中心网。

守住红线藏粮于地

3月1日,惠州龙门县龙田镇西埔村田间头,河道清淤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参与这次清淤工作的人有村“两委”干部、保洁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以及各村的村民。截至目前,龙门县累计动员党员群众3661人,调动挖掘机520台班,改善农田灌溉面积9.28万亩。

今年江门早稻计划播种面积8.33万公顷,全市建立81支骨干农机应急服务队,确保在极端天气或突发情况下完成春耕。

为落实分品种增产任务和分区域增产布局,多地开展果田复耕行动。步入广州番禺石碁镇大刀沙村,原来种植鸡蛋花树及用作养鸡棚的65亩地块已复耕。种植户方先生介绍,已买好水稻种子,计划3月下旬复耕播种。村里计划将原来100亩种植果木农田改造成稻田。

以春耕生产为契机,广州继续高标准推进撂荒耕地整治,推动粮食生产扩面增产,预计全市早造粮食种植面积约为21万亩。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

当前,广东贯彻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严守耕地红线,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珠江三角洲广阔的田间地头,推进农技“轻骑兵”送技下乡、持续实施农田复耕复种,引入专业公司加快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集成推广良种、良机、良法、良田,以“智慧农业”奏响春季农业生产的奋进曲。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认为,珠江三角洲通过全产业链环节和各种创新手段和措施推进春耕工作,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全要素不足、集约化不高的问题,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的具体体现,反映出珠三角地区农业发展向科技要生产力、向市场要生产力,向要素要生产力的新趋势。

农技“轻骑兵”振兴种业

3月第一天,在惠州芦洲镇三洲村,一场春耕备耕农技集市热闹开启,芦洲镇农技人员、农技带头人、种植企业、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约80人参加,他们就是一支农技服务“轻骑兵”。

“轻骑兵”带来了《春季农业生产选种及常用农作物种子鉴别技术指引》《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春耕技术。“这些资料和物资发放得很及时,活动中还认识了不少农业技术人员,学习了最新的种植技术。”一位到场的种植大户梁先生表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日前,东莞市农科中心的农技“轻骑兵”为南城街道一方田农场带来了5个玉米优良品种种子,其中3个品种是华南农业大学专家李余良团队选育、在产量和抗性等方面表现优秀的“粤甜”系列甜玉米新品种。

“今年是活道大米成功申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第一年,我们选育青优19香种苗,采用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带动更多农户种植优质活道大米。”肇庆高要活道大米产业园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刘以良表示。

3月13日,在广州市2024年春季农业科技下乡咨询活动中,30多家农业科研单位、农技推广机构、农技服务“轻骑兵”队伍以及优质农资企业共11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到增城区仙村荔枝小镇,为农户支招。

惊蛰过后,气温逐步回升,农作物病虫开始活动。广州花都区农业技术管理中心通过田间调查和虫情监测,准确掌握田间病虫害发生动态。连日来,农技“轻骑兵”深入到儒林、红群、黄沙塘等行政村开展农作物重要病虫害越冬基数调查,共计监测调查面积600多亩,为做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预报、统防统治提供数据支撑。

在当前备耕关键时刻,已有11支农技服务“轻骑兵”小分队、300多名基层农技员深入广州田间地头,助力春耕有序进行。

广东农技“轻骑兵”作为一种助农的体制机制,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统筹,以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为导向,通过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科技推广力量,目前已能提供全产业链全方位农技服务。

THE END
1.英语六级翻译常用词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英语六级--翻译常用词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592206-1-1.html
2.“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小岗密码实践动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想多打粮、打好粮,田间地头的管理和粮食产品的加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近年来,小岗村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改造了4300亩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而在农产品加工端,小岗村依托“蒸谷米”等技术企业引进先进农业技术,不断创新粮食加工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相关https://www.sizhengshijian.cn/a/sjjx_sjhd/241227/580899.shtml
3.依科曼用科技和服务,助力重庆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农村部下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专项(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项目建设的要求》,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积极响应,对建设《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重庆市)田间监测点建设项目》进行批复并投诸实践。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依科曼”)凭借自主研发、设https://www.ecomanbiotech.com/h-nd-471.html
4.筑牢大国粮仓,让“中国饭碗”越端越稳财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指出,近两年,受疫情、灾情、国际形势叠加的影响,国人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因此,必须筑牢大国粮仓,让14亿多人的饭碗越端越稳。 http://m.people.cn/n4/0/2022/0307/c125-15470789_1.html
5.前进农场:做实“粮”文章绘就丰收卷2022年,前进农场有限公司坚决扛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全面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管”战略,不断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稳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交出了粮食总产稳定在50万吨的丰收答卷,持续稳定做实粮食生产这篇大文章,助力北大荒集团粮食实现“十九连丰”。 http://h5.hljnews.cn/h5/detail/normal/5096729545163776
6.一起学报告·粮食生产丨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本报记者 王平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抓在手上,切实保障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10月21日,党的二十大代表、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在谈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粮食安全的要求时说。 http://news.hnr.cn/rmrtt/article/1/1584083690033340417
7.第五讲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教学设计教材建设1.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保障粮食安全,核心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手抓产量、一手保质量,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树立大食物观 食物消费不断升级,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现象。1990年,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指出:“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https://www.gxtcmu.edu.cn/my/jysjs/xsyzcjys/jcjsyyzjxzygx3/jcjs3/content_2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