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禅是什么?祖师痛批这种人师父来了164期

你以为禅是什么?是万法皆空、不执着一切相、痛快又洒脱的吗?如果这样,你要小心了,慧日大德曾痛批这个观点,认为这是断灭知见、是外道法!为什么呢?这不是佛经上说的吗?且听西行求法高僧慈愍三藏法师的故事:

在我们中国佛教的弘扬中,最能够落实到行处的,就是禅宗和净土。但是禅宗和净土的误会也是非常之多,特别是在佛教史上修禅的行者,你比如说,从《坛经》上看,这样一种“万法皆空”的角度,说执着一个净土是着相修行,天天念佛还是争的生死轮回,什么“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如同龟毛兔角,了不可得。貌似是非常的痛快,非常的潇洒,实际上是一种断灭之见。

在弘扬净土的大德中,有一位祖师批判这个思想是最为到位的,就是慈愍三藏法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慧日大德。慧日法师当时就批判这种思想,认为说“虽然万法皆空,但还是要依事上老实笃行”。他认为,所谓说没有净土,不要着相修行,都是一种外道知见,并不是真正的禅。真正的禅不离修善法,也不离念佛求生西方。

慧日慈愍法师生平

慧日(公元680—748年)是唐代净土宗的高僧,俗姓辛,山东东莱人。唐中宗时出家,受具足戒后遇到义净,听到义净述说巡礼如来遗迹的情况,心里很羡慕,就立志远游。武周大足年间(701年),泛船渡海,三年之后,到达了现在的印巴次大陆。并在那里寻求梵本,访问善知识。

武周大足年间(701年),慧日泛船渡海,三年之后,到达了现在的印巴次大陆。并在那里寻求梵本,访问善知识。

慧日到了西北印度的健驮罗国。在王城的东北方,有一座大山,山上有观世音菩萨的圣像。慧日前往山顶,叩头顶礼七天,又断绝饮食、准备以死为期精进用功。到了第七天的晚上,见到观世音菩萨在虚空中现身,伸出右手,抚摩慧日的头顶说:“你如果想要弘传佛法、自利利他,唯有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至诚发愿往生净土。见到阿弥陀佛及我观世音菩萨之后,就可以得到无上的利益。”

最后慧日翻越雪岭而东归,于开元七年(719年)回到长安。他回国后,受到唐玄宗的接见,进上佛陀的真容图画和梵夹经本等,开悟帝心。玄宗大悦,颁与“慈愍三藏’的称号,并诏令驻锡罔极寺。

慈愍三藏归国后主要弘传净土法门。他的净土学说同净土大师慧远和善导两流并列,称为慈愍流。其弟子承远被奉为净土宗三祖,再传弟子法照被奉为净土宗四祖。

慈愍三藏的根本思想在于禅、教、律、净四行并修而着重于净土,是禅净一致的念佛禅。师以为永久之六道轮回是为苦,生于人间且获弥陀之救则为大喜事。不问善恶,不拘罪之轻重,凡念佛者皆能往生净土。师又谓念佛可速解脱生死,速得禅定,得解脱、神通、圣果、自在。

他批评当时的禅家忽视斋戒,又指摘求生净土者不断酒肉五辛。宋延寿的禅净双修说,对于后世发生很大的影响,其思想似多渊源于慧日,如在他著的《万善同归集》中就曾引用了慧日的说法。慧日强调戒律修持的理论极为宋代元照律师所推重。元照愤慨当时禅家轻视律仪生活,曾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翻刻了《慈愍三藏文集》流通于世。并且作了《论慈愍三藏集书》一文,详论教禅律不可偏废。

灵惠古刹,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一千二百余年,为佛教净土宗三大流派之慈愍流祖庭。开山祖师慈愍三藏,于高州(即今广东茂名)开山建寺,立名灵惠。

据唐吕温《南岳大师远公塔铭》,承远闻慈愍三藏离京至广州,遂前往谒见,恭敬求法。慈愍三藏教示不可独然独善,应依《无量寿经》修念佛三昧,以救济群生。承远从此顿息诸缘,专修净土,坚持戒行,修般舟三昧,以此自利利他,成为净土宗慈愍流的主持人,被尊为“净土宗第三代祖师”。

天宝七年(748年),慈愍三藏圆寂于罔极寺,年六十九。其著作流传至今的有《净土慈悲集》《般舟三昧赞》《愿生净土赞》《西方赞》。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禅于是什么意思爱问知识人于各种教派。先秦时期就有关于此种行为的记载,但是未有固定称呼。直至印度词汇jana传入,汉语音译为“禅https://iask.sina.com.cn/b/87ZmfAmBBkn3.html
2.重庆掌故盐巴牙巴巴心巴肠……重庆人的口头禅“巴”是什么?在重庆人的口头禅及地名中,常常带有一个“巴”字。比如重庆的盐叫“盐巴”;重庆说牙齿叫“牙巴”;重庆说嘴叫“嘴巴”;饼子在重庆叫“粑粑”;重庆人说“巴适”意思是“舒服、妥帖、合适、很好”等;重庆人说“巴心巴肠”意思是全心全意、竭尽全力;重庆的山叫“巴山”;重庆的水叫“巴水”。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newsId=2474999
3.儀禮經傳內編:十九释奠于祖若醴亦如安礼之乐之常就翩号也旧谓辄亦如祖愿之释奠者非师佩致盆主器方烂禽及维饥兽答莫干祖禅乃赦禽祠牲砺马皆掌其祝号砌汪音梁付于存音麟辨见下口泛曰魏角汗曰屏也使礼者各以其观末致于所毒霆铸射其预飘也槛馈也以所获献黼带下知之四方无兆人又以与下神烂效禽则圣示天府人也祖杜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3805104&remap=gb
4.拈花一笑禪宗⊙正法㊣何谓“禅宗”?它不仅与包括神秀系统在内的以往禅学不同,也与中国其他佛教宗派不同,更与印度佛教有别,禅宗虽以“禅”为名,但原则上反对“坐禅”,否认以“坐禅”为功德,断言“坐禅”不能成佛。 公元8至9世纪,神秀和慧能两系禅宗先后传至朝鲜。 宋末,中国禅僧有多人东渡弘法,先后将临济宗的黄龙派、杨岐派和曹洞宗传入日本。 https://www.meipian.cn/5315dxxc
5.禅修是适合年轻人疗愈身心的方式之一但是寺庙里不一样,从融入的那一刻躁动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在那样的环境下,人会情不自禁地慢下来,饮茶不再是喝而是品,就连发呆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享受与愉悦。 社会环境让人们习惯于逃避问题,压力大及痛苦的时候就会想逃离生活。实际上,任何人都无法真正地逃离。佛法中,要疗愈身心,第一步就是探究痛苦。https://www.douban.com/note/728155537/
6.王一生:复归于普通人的王者冠军老头说:“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我看了,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 王一生以生命的本能领悟了那位神秘的拾垃圾的老头传授给他道家文化的精髓要义,把棋道和人格融为一体,使他不囿于外物的控制,却能以“吸纳百川”的姿态,在无为的日常生活中,https://www.jianshu.com/p/b4403483c50c
7.《武林名人录》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后来,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1837--1892年)传杨式小架太极拳于满族人全佑(1834—1902年),全佑之子鉴泉后从汉姓吴,他将父亲传授的杨式太极拳修改定型,自成一家。此拳的特点是:重神静,长柔化,马弓步时呈川字形和身稍前倾,而又要求斜中寓直。推后时,宁静而不忘动,架式大小适中,动作紧凑 柔和,神志舒静。在社会https://m.beihai365.com/wap/thread/view-thread?tid=2375286
8.儒学思想范文从正面讲,“刚毅、木讷近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博学而笃直,而同近思,仁在其中矣”。从反面讲,“巧言令色,鲜矣仁”。就其具体的内容而言,仁者即是爱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亦所谓恕,合忠与恕,谓之忠恕之道,忠恕皆是推己及人。忠是推己及人的积极方面说,恕是推https://www.gwyoo.com/haowen/77366.html
9.如何跟人友好交谈每个人说话都难免有习惯的口头禅,但有些不自觉的口头禅极易引起他人的反感。粗言秽语务必杜绝,有些口头禅如“真的假的”、“不可能”、“你懂吗”、“随便”等等也不要总挂在嘴边。据说,在网络聊天中,“呵呵”也要尽量避免…… 3 如何与人友善的交流 https://www.qinxue365.com/kczx/747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