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5.03湖北
在一次春日的午后,一群朋友聚集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欣赏着水面上那些含苞待放的花蕾。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知道这些花蕾是荷花的一部分,但却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讨论:“这些美丽的花蕾,你们知道它们叫做什么吗?”众人面面相觑,显然都被这个问题难住了。那个声音的主人微笑着揭晓了答案:它们叫做'菡萏’!
一、菡萏的意思
古人对荷花的各个部位和状态有着明确的区分和称呼。未开的荷花被称为“菡萏”,而开放后则称为“芙蓉”。除此之外,荷花还有“水宫仙子”、“水芝”、“朱华”、“芙蕖”、“风荷”、“玉环”、“溪客”和“六月花神”等多种雅称,每一种都富含文化意蕴和审美情感。
二、菡萏的读音
菡萏的读音为:hàndàn,听起来怪怪的,感觉跟荷花完全不沾边
三、菡萏在古代文献中的引用
荷花在中国古诗文中占有重要地位,诗人们常常以荷花为题材,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从先秦的《诗经》到唐宋的诗词,荷花的形象不断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例如,白居易在《白莲》中用“菡萏三百茎”来形容白荷花花苞的清丽。晁采在《子夜歌十八首》中以“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来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忠贞。《诗经》中的《泽陂》一诗就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句子,用以描绘荷花苞与蒲草共同生长的景象。唐代诗人杜甫在《朝享太庙赋》中提到“菡萏以张盖”,形容荷花盛开如伞盖。
先秦《诗经·泽陂》节录: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这首诗通过描绘荷花花苞(菡萏)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唐朝陈陶《题赠高闲上人》节录:
檐卜花间客,轩辕席上珍。
笔江秋菡萏,僧国瑞麒麟。
在这首诗中,陈陶以“菡萏”比喻高洁的僧人,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唐朝晁采《子夜歌十八首》:
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
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
这里的“金针刺菡萏”形象地描绘了绣女夜以继日地绣制荷花图案的情景,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宋朝文同《和仲蒙夏日即事》节录:
簿领初休几案清,西轩移枕卧前楹。
香从菡萏红苞发,粉入筼筜翠节生。
文同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夏日荷花花苞的香气,以及其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
四、总结
随着故事的传播,这群朋友不仅学会了“菡萏”的正确读音,还对荷花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他们意识到,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