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的热切呼唤。
2.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的作用在于平等地参与、周密地组织、巧妙地引导、简约地讲授,以及艺术地激活和完善学生思维的盲区,不断让学生去发现、感受作品中包蕴的无限风光。
教学目的:
2.体味作者的情感。
3.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1.作者情感的体会与升华。
2.作品语言的内化与外现。
课时安排:45×1
过程设计:
一、农村话题导入课文,悄然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唤醒学生沉睡的农村情结。
2.如果你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时,会不会因为父母是农民而感到不好意思?为什么?
3.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二、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大略领会作者情感。
1.检查预习,读准下列词语:
芊芊细草黛*长墙主宰一切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匍匐前进迸发出旺盛的活力春日融融,秋波澹澹细滋慢长喇叭筒
2.自主、合作完成下列练习,初步感知文本的内容和情感:
本文抓住夏天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的大地上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之情,深情赞美了。
三、赏析文本美点,感受语言魅力
自主、合作发掘文本精彩之处,小组、全班交流个*体验。
1.阅读支点:以“我学会了”或“我发现了”为话题,师生交流阅
读体验和阅读发现。
2.激活盲点:对比手法金黄与黄金用词的准确与生动比喻、拟人的传神与精妙
四、升华情感,外化语言。
1.情感对比:阅读高骈《山亭夏日》,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解说:
绿树下清*浓密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进小小的池塘。微风吹过珠帘轻轻地晃动,架上开满蔷薇满院飘香。
2.回归文本:根据课文描绘的景象和和作者抒发的情感,以《夏天是一首歌》
为题,小组合作一首新诗。
诗歌知识链接:
(1)朱湘《少年歌》中的意象:小羊、山泉、暮气。
(2)构思点拨:歌五线谱旋律节拍音符歌手合唱独唱乐队指挥生命之歌奋斗之歌男高音女高音进行曲
(3)意象组合:蜂蝶蝉儿太阳麦浪高粱玉米瓜秧镰*汗水
(4)结构与方法:分行分节大胆想象与联想
3.交流、朗读诗作
五、教师就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文后“探究练习”的第二、三小题。
2.课后收集描写夏天与春秋的古诗词各一首,体会诗中的情感与课文的异同
《夏感》
一、教学目标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三段主要写夏天的*彩,作者主要采用什么写作手法
(以春天和秋天作对比,衬出夏天的金黄*)
第四段写夏天紧张的旋律,主要通过什么景象来展示
(农民劳作的景象,用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打等来具体表现夏天紧张、急促的旋律)
四、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
(二)研读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2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着两种什么颜*的水粉颜料呢?
2、把这两种水粉颜料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呢?
3、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呢?老师就动手做做看。(当场演示)
4、哎呀,真的变成绿*了,同学们凡是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清楚就必需要齐读课题。
过渡: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好吗?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
1、下面请同学把书打开,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自己开始读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生词。
3、小老师当得真棒,看,现在拼音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火车读吗?开始吧。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摆在桌子上,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请教拼音朋友。
5、同学们看,老师把生字朋友集中在卡片上,会读的同学老师抽到哪里你就读哪里,只要认识就大声读,不需要举手了。
6、对这些生字你们都是怎么认识的,说说吧。
过渡:刚才老师见识了同学们识字的本领,下面请同学们看故事中以主人公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后来的表情又怎样了呢?那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
三、朗读感情
1、请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试着默读看看有哪个同学能做到不出声。
2、同学们读得不错,请你们分小组去讨论一下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你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你又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讨论完后再分角*读一读,开始吧。
3、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2)后来,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生:是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那朗志万是怎么回答的呢?用ww画出朗志万说的话,再读一读。
(3)读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所以伊琳高兴地笑了。
4、假如你是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你可能会说什么?(生说把你说的写下来)
5、反馈:课文读到现在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拓展:
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装满石子的瓶子,里面还可以放东西吗?(生说师做试验后并点题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明白,必需要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出不同角*的语气。
2、自主发现发现识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动物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给每个同学戴上有关文中动植物的头饰。
你们知道它们都是谁吗看到这几位朋友,你会联想到什么
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一件事,就在一个美丽的百般夜,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这美丽的百般夜去看看吧!
板书:百般夜多美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平时同学们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要做些什么又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呢
2、范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3、分小组学习:
⑴自读课文,画生字、读生字。
⑵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⑶组内交流。
4、汇报交流:
⑴教师检查自学:师生交流可利用歌谣识字、猜迷识字、偏旁归类识字等方法,引导学生选喜欢的方法识字。
⑵谁愿做小老师,领大家读─认读生字卡片。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以开火车方式检查学生是否已读正确。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到七自然段:
⑴通过理解谢谢您、着急等词语,体会动物感情,并练习朗读。
⑵表达训练:你以为小蚂蚁是怎样的孩子
⑶指导分角*朗读:
小蚂蚁和睡莲的话被谁听见了,接着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3、练习朗读第八到十二自然段:
⑴小组同学练习朗读。
⑵通过蜻蜒、萤火虫儿的话,你感受到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
⑶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几段。
(小组内交流)
⑷分角*朗读。
4、朗读十三至十四自然段:
⑴朗读表演这两段课文,看看哪个同学表演的更精彩。
小组内练习、再师生共同朗读表演。
⑵表达训练: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蚂蚁回到家了吗它是怎样回到家的。
⑶通过飞呀飞飞过飞到等词语的理解,感受百般夜的美,体会小动物的行为。
⑷学生活动:你看到了这样的事情,你会做怎样的评价学生讲座交流。
⑸学生汇报:
揭示主题,夏夜是美的,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让人感到更美。
5、同学们的脸上都是高兴的表情,还有一具人和你们表情一样,那就是星星姐姐。
齐读第十五、十六自然段。
一起感受这夏夜的美好。
四、戴头饰分角*朗读全文,感受夏夜的美
五、总结全文
【板书】
15夏夜的美
睡莲救
蚂蚁
晴蜓送
莹火虫
关心人帮助人
【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5课。本单元课文都是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组织材料的,内容丰富。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夏天的景物、气候,体会夏天的美好。《夏夜多美》既写了夏天的美景,又写了夏天的情趣,是一个童话故事,旨在让学生感到夏夜的景*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设计理念】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3、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4、保护环境、爱护昆虫。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板书:夏夜),谁愿意描述一下夏天的夜晚景*(板书:多美)这么美的景*我们应读出美感,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中,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可以找朋友帮助解决。
2、用画出你觉得最动人的句子。
3、师:下面,我们来听课文录音,看谁最先听懂课文中的故事。简单扼要地讲给大家听好吗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把学生的自学落到实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转换角*,细读课文
1、师:课文哪些地方你觉得最动人,读给同学们听。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2、想像读:
教师范读,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夏夜的景美、情美。
3、评价读:
师:请小朋友读倒数三个自然段。
师:你们读老师来想像,好吗老师要根据你们是否读出夏夜的美来评价。
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去,先齐读,再请有信心读好的学生读,教师指导。
四、分角*朗读,体会夏夜美
出示字幕动画课件,师生分角*朗读:
教师扮演睡莲姑姑。
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角*:
小蚂蚁、小蜻蜒、萤火虫、旁白。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这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动、喜欢小动物等,学生对分角*朗读非常有兴趣。
五、歌谣识字,好记好认
1、师:我们分角*朗读得真不错,有几个生字朋友不知你们刚才认识了没有
2、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二段:
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
学生根据字意做动作,闭上眼睛做睁开的动作。趴在桌子上,想像小蚂蚁掉进池塘的样子。
3、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四段:
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了上来。
学生根据字意加动作,学生找到腰的位置和老师一起前后左右动一动。伸出手做爬的动作。
区分趴、爬。
4、教师根据字意讲解:
(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详细说明。)
5、教师出示带拼音我会认的字:
莲、哭、根。认字,组词,请学生根据课文说一句话。
6、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睡莲姑姑弯弯腰,让小蚂蚁爬了上来。小蚂蚁如何做的
出示第9段落:
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
师生达成共识。
7、歌谣:
感激,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把重点字、词通过表演加以理解,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
六、师生共同表演,走进童话故事
师:说一说当你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你怎么做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给予表扬。下面我们再合作一次,我要看你们的表现如何。
出示头饰:
老师来扮演睡莲姑姑好吗谁愿意扮演小蚂蚁、小蜻蜒、萤火虫。(几名学生分别担任角*)其他同学你喜欢哪个角*就分别为他们鼓劲。
学生对这一环节的设计很感兴趣,态度积极,满怀热情,进一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七、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从中我们知道,得到他人的帮助要有礼貌地表示感谢。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如何表现对,要伸出友爱之手。大家相互帮助,生活才更加美好,世界才更加美丽,你们说是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一个夏天的夜晚,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里,大家想一想是谁救了他
二、出示头饰,板书
出示睡莲姑姑:
师:她怎么救小蚂蚁的
(学生表演睡莲姑姑说的话。)
出示小蜻蜒:
师:他如何帮助小蚂蚁的
(学生表演小蜻蜒送小蚂蚁回家。)
出示萤火虫:
师:他做了什么呢
(学生表演萤火虫飞来点起小灯笼。)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也起到上下文衔接的重要作用。
三、出示字幕,质疑解疑
教师表演引读:
小蚂蚁爬上飞机
学生表演补充:
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师:飞机是真的吗在课文当中指的是谁把小蜻蜒比喻真的飞机,所以加上双引号。
蜻蜒飞呀飞,飞过
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师:小蚂蚁高兴吗为什么到家了,大家都帮助他,睡莲姑姑、小蜻蜒,还有萤火虫。帮助小蚂蚁回家,他们也很高兴。看到他们互相帮助你高兴吗
再读:
读出夏夜的美,读出小蚂蚁到家的喜悦心情。
星星看见了
(高兴地)眨着眼睛。
师:星星看见了为何高兴地眨着眼睛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生共同表演:
啊,(多美的)夏夜呀!
师:夏夜哪儿美,课文中怎么说的只是讲了夏夜景*美吗在夏夜景*美的烘托下,还体现了哪儿美体现了小动物们相互帮助的品质美,这深深打动了星星,他高兴地眨着眼睛。
这一环节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体现小动物们的高贵品质,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多美的()高兴地()绿绿的()
青青的()弯弯的()呜呜的()
亮晶晶的()静悄悄的()
师: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2、出示习题:
你会连线吗
3、指导我会写的字:
教师板书讲解:
她,女字旁,女同学用她来代替最合适,还有谁适合妈妈、阿姨、姥姥、女老师等。为了区分男、女,男同学用哪个她、他都有谁合适用他呢爸爸、叔叔、爷爷等。
师:请用送、过组一个你最想组的词语,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师:请你说一句话,要求是句子中带有时、让这两个字,看谁说得通顺、流利。最后学生在书上书写生字。
五、运用新词语,我说夏夜美
师:刚才同学们词语搭配得很恰当,句子说得很通顺、流利。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我们身边的夏夜美景吗看谁描述得最美。
教师出示图片:
星空、花园、池塘、街道。学生也可以不受约束,自由表达。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示、补充,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让语言更加完善。
六、总结
师:大家描述的夏夜真美呀!让我们期待夏夜的到来吧!让我们身边经常有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让月亮笑起来,让星星高兴地眨着眼睛,这样夜*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