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教案18篇

《悯农》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县丞、国子博士、常州知州、秘书少监等职。杨万里在南宋诗坛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在文学史上引人注目。杨万里一生写诗逾两万首,现存四千余首。

本诗诗题中的“悯农”,“悯”是可怜的意思,“悯农”即可怜农民。本诗是杨万里写的反映农民生活的诗。诗人描述了农民的不幸遭遇:由于天气不好,农作物没有好收成,只能准备忍饥挨饿过残冬了。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结构分析〕

全诗共4句,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描述田地里农作物长势不好的情景。农作物长势不好的原因是气候不好,风不调,雨不顺,又过早下了霜。

〔语意理解〕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稻”,稻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狭长,花白色或绿色。子实叫稻谷,碾去壳后叫大米。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雨”,不下雨,指天旱。无论水稻还是旱稻,雨水不充足是难以生长的。如果夏天时节,雨水不足,稻便难以成熟。“不多黄”,稻穗黄的不多,说明成熟的不多,自然收到的稻谷也不会多。“荞麦”,子实磨成粉供食用。荞麦也是一种农作物。“空花”,不结果实的花。“早着霜”,早早地被秋霜打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老天有云却无雨,田里的稻子黄的很少,丰收希望不大了。而荞麦只是开了不结果实的空花,并且已经早早地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两句诗,勾画出遭灾图景,为后两句表现农民的疾苦与忧愁打下基础。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写作特点〕

1.展现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

杨万里是一个刚正廉洁和爱国的儒者。他自诩“谁言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因此,他的诗虽多从自然景物吸收题材,但他也写下不少表现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本诗与他的《插秧歌》《竹枝词》等都对农民的痛苦深表同情。本诗先写年成不济,谷物歉收,继而用农民的语言道出歉收之年,只能忍饥挨饿。诗人为强化“悯农”之情,又设定这一年是“闰年”,天数长,因而痛苦更甚。“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字里行间渗透出诗人的忧民之情。

2.于平淡中见新奇。

诗中没有写重大事件,也无慷慨的愤世嫉俗的语句,只写一个极为平凡的农村现象:雨水不调,庄稼歉收,农民生活会更苦。写庄稼歉收,也只貌似平淡地写稻子不黄,荞麦空花。但细一读,就能体会到诗人愁苦的情绪及对统治者不关心农民的愤懑不平,使人仿佛看到诗人正望着歉收的庄稼叹息。

3.活泼自然的语言。

杨万里继承了民歌的朴实之风,以及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人的语言传统,写诗时力求语言浅近,并大量吸收俚语谣谚入诗。给当时诗坛注入了新鲜的空气。本诗除第3句的“分”,第4句的“堪”稍生涩外,其他都平白如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有个小朋友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陈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应该浪费粮食)

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

(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

(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理解:

悯:同情,怜悯

三、学习生字:

1、听范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

2、小朋友们也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好,自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圈起来,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你可真会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这首诗里,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指名问,指名答。

原来遇到了不懂的字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

4、老师把古诗里的生字宝宝都请到了幻灯片上,请看(出示幻灯),用上你喜欢的学习方法,先自由读读生字,看谁读得最认真?(谁,农,午,辛,苦)

午和牛的区分!

辛注意是前鼻音

谁读好拼音

指名读生字。

5、小老师们教得真好!请你们同桌之间也互相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齐读。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

(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7、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8、齐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学了生字,读了古诗,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a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锄禾:用锄头锄禾苗周围的土

农民中午的时候正在田地里为禾苗除草

b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c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这句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有谁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2、师范读全诗。听了老师读古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原来读古诗是有节奏的(幻灯出示《悯农》的朗读节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指名读,齐读。

4、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让我们来读读吧!(幻灯出示)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4、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收集了自己喜欢的古诗,你能背一背吗?指名背古诗。

板书设计:

悯农

李绅

辛苦爱惜粮食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我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2、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适合小班幼儿朗读和背诵,本首古诗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谈话引出古诗,看图了解“辛苦”,读诗句感受“辛苦”,到情景中演绎“辛苦”。从而把幼儿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让幼儿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活动准备:

1.古诗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做成幻灯片)

2.古诗《悯农》朗读视频

3.适量的米和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提问:宝宝们每天肚子饿了,都吃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出示米和面,让幼儿观察和体验,区分米和面。然后提问:

(1)、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米和面)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教师总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每一粒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学习古诗《悯农》,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的太阳,红红的照在地上,农民在地里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地里,可有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的劳动得来的。

4.播放古诗朗读视频,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5.出示古诗图片,让幼儿看着图片,跟着教师朗读古诗。

6.指导幼儿有感情的、完整的朗读古诗。

三、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古诗。

2、集体背诵。指导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四、课堂小结

1.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2.我们应该如何做才算爱惜粮食(让幼儿说说吃饭时的常规。)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1、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按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体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2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活动准备:古诗挂图,小朋友的书。

活动过程

一、分组引导幼儿讨论

1白米饭从哪里来的?2是怎么来的?容易吗?

二、教师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锄禾日当午”中的“锄”是锄草的意思;“禾”是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

2、“汗滴禾下土”是农民的汗水一滴滴地到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盘”指碗,“餐”指粮食,“皆”是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三指导幼儿朗诵:1韵律节奏为:每一句的前两字相连,后三字相连,中间略停顿。2重音字为: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四.结合学古诗,带幼儿去田间观察农民劳动的情景,从而帮助幼儿自然而然地习得古诗。

五、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

2、通过看图和朗读,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3、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老师给他讲讲道理。(只要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就要给予表扬。)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好。)

2、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板书课题:悯农。

二、指导学生自学:

1、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悯、夫、农、万、收”,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的不准的地方及时提醒和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粉笔标出来。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理解字义: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为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四海:指全国或全世界。

4、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到许多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很多农民因为吃不饱而饿死。

5、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6、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7、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能够不断地去学习思考,反复诵读古诗,表现真不错,农民们辛辛苦苦的劳动才换来珍贵的粮食,我们要

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六、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附:板书设计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一、吟唱古诗,引出诗题

1、同学们,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所以古诗不仅能诵读而且能吟唱,我们每天下午上课前,总要吟唱一首古诗,来放松头脑,陶冶情操,谁来清唱一首?而且每天吃午饭前,都会听到广播吟唱一首什么诗?《锄禾》大家一起唱唱吧!很好,锄禾是李绅写的,也叫《悯农》,这是第一首,唱了这首古诗,李绅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农民种田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

2、是呀,古代劳动人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却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绅写的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谁想来介绍介绍诗人。

(收集资料要注意筛选,懂得抓关键。大家要向他学习哦!)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听课文范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读读这首诗,注意是否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指明评价)

师:老师想考大家,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生:“悯”是什么意思呢?(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看能否找到答案吧。)

三、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现在自由小声地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并把你读懂的地方标注出来,读不懂的提出问题,现在开始。(师巡视指导)

2、师:现在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读书心得吧。

3、生:汇报读书心得。(小组派代表先来说说你们读懂的地方吧!)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粮食作物。泛指粮食种子。

子:这里读第三声,成熟的稻子。

(2)从第一句诗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粮食获得丰收。)

粮食要怎样才能获得丰收呢?(要进行辛苦的田间管理)

(3)你还感受到什么呢?

(从“春种”——“秋收”、“一粒粟——万颗子”这中间要经过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如除草、杀虫、灌溉、施肥等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你的领悟力太强了。

(4)指导朗读。那么这句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劳动艰辛)对诗的不同理解就会读出不同的韵味,谁来试试吧?(评价:让我感受到丰收的不易,掌声送给他)你也来读读吧!大家听出什么了?(同情)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师小结:读得太棒了,让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农民不畏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画面(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全班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谁有问题要问吗?

为什么种了那么多粮食又获得丰收,农民还是活活饿死呢?

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

丰收的粮食哪里去了?

(7)你们预习时,有收集时代背景的资料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由于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迫,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是指:当时农民没有土地,是找地主借的地,所收的粮食都被地主没收了。因为种的越多,收的越多,交给地主的也越多。)

(8)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小结: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但是,这些苛捐杂税压得人民饿的饿,死的死。这些社会现实诗人没有明说,然而,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这种社会太不公平了。

(9)指导朗读。那么后面这句诗应怎么有感情地读呢?(既同情又愤恨)你来试试?哪个小组也来示范读读呢?(指名评价)读得真好,你也来试试!(师评价:让我仿佛看到一个痛恨统治者的好少年,喔又让我听到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声。)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0)师先配乐朗诵,生再配乐朗诵。

(11)学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吗?诗人所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表达诗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剥削者的强烈愤恨)

(12)那么诗题的“悯”字你理解了吗?

(有同情、怜悯农民之意!)

四、再找组诗,拓展延伸

1、观看唱古诗视频《悯农2》学着唱。(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古诗呢?)

2、你还读过哪些关于劳动的古诗呢?各描写什么劳动场面呢?

a.《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五、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没有不劳动的个体,只有不愿劳动的思想,败的思想,违背规律的思想,这都将——受天地所摒弃。而爱劳动是最光荣的,因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才能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深入骨髓的传统和习惯,将会世代相传。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

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励。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

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

十、作业:(任选)

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

2、收集古诗。

《悯农》教学反思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二、三岁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学这首古诗,对于中班幼儿要求背诵并不难,能作过多的要求。于是,教学中关键重点引导小朋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粮食。为此,我从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感受“辛苦”来展开教学活动。

1、让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儿教学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所有的教学活动不能凭空开展,一定要在幼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他们做弯腰姿势保持五分钟来感受“辛苦”,他们个个都觉得累。这种亲身体验比凭空解释效果好。另外,为了让幼儿真正了解粮食,特准备了水稻,让幼儿进行实物观察。看到幼儿脸上摆出好奇和惊喜,我别提有多高兴。我讲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到收获,再到稻谷变成米饭的漫长经历以及期间的`农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看图了解“辛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的自主化、个性化。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时,我不作任何要求,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在他们充分交流的基础,再让他们举手发言。有个孩子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蔡均易,他说:“我知道这是夏天,很热很热的,我外公去种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有太阳的。”这时,妞妞也说是夏天,我也要她说明理由。她说:“那农民伯伯都流汗了。”我便问:“农民伯伯这么热,还在干活。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太阳好一点?”这一问,激发了孩子热情,课堂就热闹了。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对比春天与夏天的太阳。孩子们就更加了解了农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劳动的辛苦。

3、以朗读感受“辛苦”: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合作读,引读,范读等,让幼儿从朗读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种表示劳动艰辛的句子,我作了重点引导。更是提醒他们中午用餐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里面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孩子们爱惜粮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jy135幼儿教育www.jy135.com)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

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

附:

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

“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附: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四、简要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本次活动由儿歌导入,引出主题,然后通过挂图,老师讲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最后通过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释,但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幼儿找到共鸣,找到切入点。在这一片断中,抓住了诗眼“辛苦”字,通过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看图想象,转换角色,层层深入,激起幼儿情感的涟漪,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

1、在反复感受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习用齐唱、轮唱等方式演唱歌曲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

1、PPT课件

2、《悯农》情景剧

3、节奏卡农游戏经验

4、会念古诗《悯农》,了解古诗大意

一、进场

师:(出示郊外风景图片)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郊游,好不好?背好你的小书包,我们出发了!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师幼作郊游状)

二、复习古诗《悯农》

师:(出示农民锄禾图片)看,这是谁?他在做什么?(农民伯伯在种粮食)

师:这么大的太阳,农民伯伯还在地里干活。粮食真的来之不易。有一首古诗也是说的这个意思,你们知道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吗?(悯农)。你们会念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启发幼儿有节奏地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节奏卡农游戏《悯农》

师:现在农民伯伯两小块地,要我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先种,第二组后种,你们行吗?

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了,我们是一起出来的,肯定要一起回家的。第一组先种肯定会先种完,想个什么样的`办法等等第二组,一起完成任务再回家?

(启发幼儿说出同时结束规则)

四、看情景表演,完整感受歌曲

师:有一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他们也在帮助农民伯伯种地,我们一起去看看。

五、初步学唱歌曲

师:刚才这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种地的时候,唱的什么歌啊?怎么唱的啊?谁来学学看.

(幼儿说出一句,教师重复唱出,配钢琴伴奏)

六、齐唱歌曲

师:(出示农民锄禾图片)农民伯伯种地这么辛苦,我们也去帮帮他。

(启发幼儿唱出强弱规律:锄地要用力)

七、轮唱歌曲

师:(模仿农民)谢谢你们帮我的忙。可是在另外一个地方,我还有两小块地要种,你们愿意继续帮助我吗?

(启发幼儿轮唱歌曲,尝试同时结束)

八、活动结束

(钢琴伴奏)

活动设计背景

1、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孩子从小走进经典,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2、在平时,班上还是有很多孩子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进一步了解农民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使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画,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画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孩子词汇的运用能力。

4、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发孩子热爱农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节奏的诵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准备

《悯农》flash动画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播放《悯农》flash动画:一个古代装扮的农民在种地。

动画片里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穿的衣服、发型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看见他在干什么?

2、继续播放动画:一位诗人来到田间散步,看到农民在辛苦的种地,有感而发地念《悯农》。

又来了一个人在干什么?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

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代诗人李绅写的'这首诗《悯农》

二、出示诗歌,分析欣赏诗句。

1.现在我们跟着动画片里诗人的节奏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2.帮助理解:“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诗句里的“锄禾”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日”又是什么?(定格flash动画)看看画面,想一想“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3、(引导观察画面)有太阳的时候,农民在种地,出现什么情景呢?

说说“汗滴禾下土”这一句诗的意思。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教师和幼儿共同解释。

“辛苦”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农民伯伯种地很辛苦,你知道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学习用“辛苦”说一句话。)

你还知道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知道?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6.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把诗的意思讲一讲。

7.根据诗歌情境,配上动作再读古诗。(能背诵的背一背)

8、读完了诗歌,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三、老师小结。

农民伯伯这么辛苦,在我们身边这么多人都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由flash动画导入,引出主题。然后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借助画面、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孩子们找到共鸣,并抓住了诗眼“辛苦”二字,通过唤醒孩子的生活经验来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起孩子对农民的热爱尊重之情,达到了预期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我将flash动画引入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的把他们带入学古诗的状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过程中,flash动画让孩子有了直观的印象,很好的帮助他们表情达意。

3、注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活动中,我引导孩子勇于表达: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看到的,读读古诗,说出自己想到的。并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同伴间相互学习,鼓励他们在同伴间相互讲解,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发挥,宽松的语言交流空间,孩子们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案目的:

1、结合读本和幼儿自身经验,帮助幼儿丰富、深化有关影子的认识,特别是人物的活动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理解“也”字如何运用,学习运用句型—谁在做什么,谁也在做什么?

3、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讨论图画。

4、结合读本内容,进一步深化对光和影子的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人物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5、帮助幼儿熟悉书中的文字内容。

教案准备:

大书《影子和我》、幼儿人手一本小书

教案过程:

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引出活动的主题: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灯前月下陪着你,却是哑巴不开口。(影子)。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看到影子?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教师提出本次阅读的主题—影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很有趣的书。

2、教师出示大书:小朋友猜猜这本书在说一个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见解。

3、教师翻开大书的第一页,提问:

1)、你看到了图上有什么?

2)、为什么要有蜡烛?

4、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书上的人会和影子做什么?请幼儿看书的第二页。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小朋友和影子在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出示书的第三页,将人物遮住,教师提问:我看到了图上的影子了,但是我不知道书上的小朋友做了什么样的.动作?你们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做做吧。请幼儿站起来模仿影子的动作。教师掀开遮住的纸张,并请几个模仿得比较象的幼儿站到前面做动作,和大书中的人物比较一下。教师提问:为什么

6、出示遮住人物的第四页,教师提问:请小朋友说说这个影子象什么?发散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吗?让幼儿比比动作,教师掀开纸张:原来是用手做出了影子的牙齿。

7、教师出示遮住影子的第五页,请幼儿说说:墙上的影子会和小朋友做什么样的动作?教师引用原句进行小结。

8、出示第六页,教师提问:图上的影子在做什么?小朋友也在做什么?

9、教师:我们看看小朋友怎么啦?影子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想象的情节。

10、出示第八页,教师提问:小朋友发现这页和前面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什么不见了?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影子不见了。原来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1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有趣的,现在我们完整的看一遍吧,教师指读大书上的文字,将完整的讲述一遍。教师:原来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可以和影子做各种好玩的,比如:手、脚、嘴等。是不是这个小姑娘做什么?影子也会同样跟着做什么?

小姑娘和她的影子有什么区别?(问题回答方向:影子永远是黑色的,只有轮廓,没有细节)。

13、教师:现在我们也要和影子做了。

1)、到操场上去找影子,并能告诉老师你在什么地方找到影子?

2)、同伴互相玩踩影子的

3)、幼儿组合影子游各种造型,请一个幼儿用粉笔将地上的影子画下来。

1、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背诵古诗,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萌发对农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1、经验准备:幼儿提前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水稻种植、种植过程等。

2、物质准备:PPT图片、米饭的图片。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米饭的图片,引入活动,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指导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朗诵故事,理解诗歌意境。

1、引导幼儿倾听诗歌朗读《悯农》,欣赏理解古诗。

2、讨论理解古诗的含义。

3、学习词语"辛苦",并用"辛苦"说一句话。

4、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美。

三、尝试背诵,加深理解。

在幼儿对古诗内容及含义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看图,尝试背诵。

四、交流讨论,了解农民种田劳作的艰辛。

1、提问:你见过农民伯伯种地吗?他们是如何种田的?请你学一学。农民伯伯劳作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讨论表达对农民的敬意,懂得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2、小结:《悯农》这首诗歌描写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费。

【教学设想】

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会背诵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ú”,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地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8.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9.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10.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课件,图片,录音,米饭,场地布置(杂草地)。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扮演并提出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呢?

2.看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1)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

你种过地吗?和我一起去怎么样?今天你们可要帮我的'忙,把地里的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漏掉哦。(幼儿体验拔草,体会农民锄地的辛苦)

提问:为什么不想拔了?(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仅要拔这么多草,而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

(2)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出示第二张图片)

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流汗)

(出示第三张图片)

小结:我看到粮食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高兴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出示第五张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会生气呢?

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听古诗,说诗名。

提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2)看动画,欣赏古诗。

(3)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提问:大米和所有的粮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呢?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用语言表达一句话。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古诗、图片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一、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听听,竖起耳朵听仔细了哦!”

1。师:我的儿歌念完了,请你来说说看“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不容易)

附:大馒头,哪里来?

二、朗诵古诗,解释诗意。(重点)

师:还记得《悯农》这首古诗吗?请我们小朋友来念一念。先听沃老师来念一遍,听听我是怎样来念的。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悯农的图片。

师:沃老师这里有一张农民伯伯锄地的图片,你能看着图片说说古诗中“锄禾日当午”的意思吗?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三、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难点)

师:古诗里有个词语“辛苦”,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很累,很忙)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妈妈干家务辛等。

师:哪除了农民伯伯,和老师辛苦之外,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请个别幼儿说说)

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妈妈做饭很辛苦,爷爷奶奶送我们上幼儿园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扫卫生的照片及幼儿吃饭的照片)师:小朋友知不知道我们幼儿园除了老师还有谁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员阿姨每天给我打扫卫生很辛苦,还有给我们做饭的厨师阿姨很辛苦)。

四、老师小结。

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爱惜粮食,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厨房阿姨辛苦把饭菜烧好,阿姨每天给我们打扫卫生,我们要爱惜粮食,把饭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干净……)

活动名称:

语言

活动内容:

古诗《悯农》

1、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理解大意;

2、使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幼儿教材

准备一些米和面

一、谈话爱惜粮食

1、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天都吃什么呀?

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观察与体验,区分米和面

(1)、提问: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教师总结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米都应该珍惜。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教师将书发给幼儿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四、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

2、集体背诵。

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代优美的诗歌,培养幼儿对诗歌的理解转变为绘画造型的'能力。

2、启发幼儿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并且引导幼儿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内容:联想创作画,画唐诗《悯农》

准备:各种材料的纸张(生宣纸、水粉纸等)、笔(水彩笔、水粉笔、毛笔等)、以及各种辅助材料。

过程:

一、和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是谁辛勤耕种出来的?

(农民伯伯辛勤的耕种出来的……)

二、启发幼儿说出《悯农》这手势格,并且和幼儿一起进行朗诵,向幼儿介绍这首诗歌的背景,作者及大意。病情幼儿说一说每句诗中都说了些什么?

三、向幼儿介绍怎样用油画棒与国画色结合绘制出一幅画,(先用油画棒图小面积,再用水调稀点颜料渲染背景)。

THE END
1.粮食的解释粮食的意思汉典“粮食”词语的解释条目粮食(糧食) 拼音liáng shí 注音ㄌㄧㄤˊ ㄕˊ 粮食词语解释 解释 ◎粮食liángshi [grain;food;cereals]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 --- ? 汉典 粮食网络解释https://www.zdic.net/hans/%E7%B2%AE%E9%A3%9F
2.粮食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粮食的近义词粮食的反义词拼音:liáng shí,注音:ㄌ一ㄤˊ ㄕˊ,词性:名词 简解 ◎ 粮食 liángshi [grain;food;cereals] 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 详解 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周礼·地官·http://www.yizhicha.com/show/ciyu/id/19966.html
3.“五谷”是哪五种?高粱小麦水稻糜子小米中国人常用“五谷丰登”,来表示粮食丰收,生活富足。五谷,就是中国最早种植的五种农作物,关于五谷具体是哪五谷,有几种说法,一说是:黍、稷、菽、麦、稻;一说是黍、稷、菽、麦、麻。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这应是南北方 “五谷”的差异。但,无论是黍、稷、菽、麦、麻,还是黍、稷、菽、麦、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OLFTK40556B4DL.html
4.粮怎么读,粮的发音,粮的成语/组词/笔顺,粮的拼音,粮是什么意思,粮读音:liáng 拼音:liang 笔划:13 部首:米粮的笔画顺序相关字解释 字辞典解释 粮组词 粮字的基本解释: 粮(糧) liáng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粮食。粮仓。粮荒。弹尽粮绝。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公粮。钱粮。 笔画数:13; 部首:米; 粮字的详细解释: 粮糧liáng 【名】 (形声。从米,量声。本义:旅行用的https://www.chacihai.com/zidian/15391.html
5.粮怎么读,粮的拼音,粮组词,粮的解释新华字典粮怎么读、粮的拼音、粮组词、粮的解释 粮 拼音liáng 部首米部 五笔oyve 笔画13画 基本解释 粮 (糧) liáng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粮食。粮仓。粮荒。弹尽粮绝。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公粮。钱粮。 笔画数:13; 部首:米; 笔顺编号:4312344511534 详细解释 http://dianzitushu.com/zd15308.html
6.粮是什么意思粮的拼音粮怎么读拼音:[liáng] 怎么读: 粮liáng (1)名词粮食组词:五谷杂粮|干粮仓|广积粮|粮店 (2)名词作为税的粮组词:钱粮|公粮|完粮 「粮」字是什么意思(详细解释): ◎粮糧 liáng名词 (1) (形声。从米,量声。本义:旅行用的干粮;行军作战用的军粮) (2) 同本义 http://zidian.gjcha.com/7CAE.html
7.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版教案(精选8篇)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相机点红背、拉。 3、小朋友说的真好,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做小蚂蚁学学他们搬粮食的样子吧! 我来问问你,小蚂蚁,你是用什么方法搬粮食的呀! 累吗?不累。你真是一只勤劳的小蚂蚁。 累吗?累的。那你怕累吗?你真能吃苦。 你们搬粮食的方法可真多。 哎呀!小蚂蚁们,你https://www.liuxue86.com/a/4641471.html
8.粮食的拼音爸爸看见了,板着脸说:“粮食来之不易,它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小朋友从小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听了爸爸的话,我想起了一首古诗:锄 拼音教学:谈拼音教学中的趣味导入 在拼音教学中,如果导入方式设计得巧妙精当,就能在顷刻之间引起学生对拼音的兴趣,使学生迅速步入精神兴奋状态,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https://www.unjs.com/h/b/138876.html
9.百大生僻字——籴怎么读拼音?什么意思?“籴”字的拼音为“dí”,意思就是“买进粮食”。 那么,粮食从田间来,为何还要“买进”呢? 这里面蕴含的,不仅是一段语言文字的传承变迁,也凝结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关系与人民生活。 02 在古代,“籴”与“粜”是两个词义相反的字。 “籴”表示买进,而“粜”表示卖出。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102067872_1102067872.html
10.眼泪的拼音怎么写的呀面对如此境况,他说:“我不相信眼泪。”没有粮食,便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没有水喝,便啮雪止渴;冷了,便靠着羊互相取暖;累了,便抚摸着旄节,告诉自己要忠于汉朝,忠于汉朝。正是这股信念,使他撑了整整十九年。就算是卫律说的荣华富贵,李陵说的君主寡恩,也没能动摇他半分。他凭着自己的坚持,最终回到汉朝,在https://www.xuexi88.com/etagid318719b0/
11.粮食是什么意思粮食的解释怎么读拼音拼音:liáng shi 注音:ㄌ一ㄤˊ ㄕˊ 词性: 名词 结构: 粮(左右) 食(上下) 粮食的意思 词语解释: 粮食liángshi (1) 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 英 grain;food;cereals 引证解释: ⒈ 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http://dict.puchedu.cn/cidian/6f69e2ba27680a48749e.html
12.“粮食”的意思如何粮食的读音怎么读粮食的拼音是什么怎么粮食的意思:【词语】:粮食粮的词语【拼音】:liángshi【解释】:<轻>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https://www.netshop168.com/article-184352.html
13.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原文带拼音解释(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评析 从本章开始,以后又有若干章谈及君子与小人在某些方面的区别。这里,孔子说到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https://guoxue.httpcn.com/html/book/TBMEKORN/CQXVKORNRNRN.shtml
14.粮粮的意思粮是什么意思粮的读音(6) 引申指谷类;粮食 [grain] 在陈绝糧。——《论语·卫灵公》。释文:“糧,郑本作粻。” 粻,食米也。——《说文新附》 乃裹糇糧。——《诗·大雅·公刘》。释文:“糧,本亦作粮”。 韩绝其粮道。——《史记》 (7) 又如:粮站;漕粮(漕运的粮食);秋粮(秋季收获的粮食);粮房书办(管粮库的小吏)https://www.d777.com/zidian/liang27/
15.粮食作物的拼音粮食作物怎么读字典网汉语词典粮食作物粮食作物的拼音liángshizuòwù 粮食作物粮食作物 (糧食作物 ) 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iáng shi zuò wù,名词。。。拼音读音 拼音liáng shi zuò wù 怎么读 注音ㄌ一ㄤˊ˙ㄕ ㄗㄨㄛˋ ㄨˋˊ※ 词语粮食作物的拼音、粮食作物怎么读由字典网成语大全提供。http://zidian.openi.cn/cipy/1698.html
16.粮食的意思是什么读音拼音如何怎么解释在线词典->在线查询“粮食”的意思如何、粮食的读音怎么读、粮食的拼音是什么、怎么解释? 前一篇:粮秣后一篇:粮食作物 粮食的意思: 【词语】: 粮食粮的词语 【拼音】:liáng shi 【解释】: <轻>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 字典查询: 粮 食 http://www.hydcd.com/cidian/20543.htm
17.粮食是什么意思粮食怎么读拼音造句简体粮食 繁体糧食 拼音liáng shi 怎么读 词性词语 近义词食粮 『粮食』的意思和解释 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 国语词典 泛指一切米谷及食物。《三国演义·第六回》:“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儒林外史·第二回》:“像这荀老爹,田地广,粮食又多,叫他多出些;你们各家照https://www.bi0.cn/cidian/qpfBI0.html
18.粮食解释粮食拼音粮食造句查字典组词频道为广大网友提供粮食的解释,粮食怎么组词,粮食的拼音,粮食什么意思,粮食的含义,释义,造句,成语,迷语,书写,汉语词典,在线现代汉,语词典查找词语解释就上查字典组词频道。https://m.chazidian.com/zuci-275188/
19.《涂涂描描学百科——蔬菜·粮食(注拼音·标英文)》(晓冰)简介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涂涂描描学百科——蔬菜·粮食(注拼音·标英文)》,作者:晓冰,出版社: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最新《涂涂描描学百科——蔬菜·粮食(注拼音·标英文)》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涂涂描描学百科——http://product.dangdang.com/main/product.aspx?product_id=8965357
20.二年级语文教案《风娃娃》(精选14篇)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明确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使他们有事可做。这样可认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认读没有拼音的字:抽、续、吸、极、夫、汗、驶、示、筝、踪、伤、责,先自学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比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xiaoxueernianjiyuwenjiaoan/830122.html
21.粮粮的拼音粮的解释粮念什么2.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公~。钱~。 点此查看:汉字【粮】更详细解释 工具书影印版备注文字版 汉语大字典第3358页第2字 中华字海第1294页第50字 汉语大词典第12757页第9卷 240 现代汉语词典第811页 字 源第647页第4字 中华大字典第2101页第20字 https://www.guoxuemi.com/zidian/7CAE.html
22.食怎么读食怎么念食怎么拼音食字组词食怎么读、食怎么念、食怎么拼音、食字组词食拼音sì,shí,yì 部首飠部 五笔wyve 笔画9画 组词食组词 食字基本解释 食shí吃:食肉。食欲。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食sì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食yì用于人名:郦食其(jhttps://m.055401.com/dictionary1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