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是哪五种?高粱小麦水稻糜子小米

中国人常用“五谷丰登”,来表示粮食丰收,生活富足。五谷,就是中国最早种植的五种农作物,关于五谷具体是哪五谷,有几种说法,一说是:黍、稷、菽、麦、稻;一说是黍、稷、菽、麦、麻。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这应是南北方“五谷”的差异。但,无论是黍、稷、菽、麦、麻,还是黍、稷、菽、麦、稻,对于其所代表的作物,一直存有争议,今我们就探讨下五谷究竟是哪五谷,是我们熟知的哪几种作物。

甲骨文的“黍”字

先说黍。“黍”,象形字,“黍”的甲骨文(上图)就是黍这种植物的象形:下部表示植株的根部,中间表示枝干,上面的分叉表示植株的叶,字形还突出了黍散穗的特征。杜甫在《羌村》诗之三:“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由此能看出黍是酿酒的主要原材料。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稷》说:“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归结一下黍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有黏性,二是可酿酒。

在黍的看法上存有两种争议,主要是小米还是高粱的问题。首先,需要强调的是黍不是普通的小米(黄米),根据其黏性的特征,黍应是区别于硬米的黏小米,北方之前包粽子用的都是这类黏米,有些地方也叫软米(糯小米),它还有个另一个名字叫糜(mei)子,或者软糜(mei)子。第二种看法认为黍应是高粱,因高粱常被用来酿酒,高粱也被称为蜀黍、番黍。

糜子

笔者认为,黍应是糜子,甲骨文“黍”的字形,和糜子最为相似,同时糜子脱壳后的(糯小米)也是可用来酿酒的,其酿的酒有香气,酿出来的酒称之为米酒,所以黍是糜子的可能性最大。

谷子

接下来,说下稷,根据《本草纲目》中“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的记载。稷就是小米中不黏的那类,也就是黄小米,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认知意义上的谷子,脱粒后的籽称为小米。黍和稷就是小米黏与不黏的区别,对应着水稻中大米和糯米。当然还有看法认为稷是高粱,但据记载其特性,包括重要性,稷大概率不是高粱,而是谷子的可能性最大,因稷在古时被称为五谷之长,是绝对的主食,即使到了20世纪,抗战时期,红军在陕北的主食仍是小米。所以,稷应是谷子。

大豆

说完稷,我们来说下菽,根据《说文解字》中解释:“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诗·小雅·小宛》记载:“中原有菽,小民采之。”所以菽就是今天的豆,这个没有什么争议。至于这个豆是什么豆,黄豆、黑豆、绿豆还是红豆呢?根据元代王祯著的《王祯农书》记载:“菽者,众豆之总名。”,我们可以把菽当成所有豆类的总称。

大麻

接下来,我们说下麻,麻类植物的总名,有大麻、亚麻、苎麻等,在古代专指大麻。大麻为大麻科大麻属的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皮纤维长而坚韧,可供纺织等。因为“麻”是一种茎皮纤维植物,由于将纤维麻弄成织布原料需要将麻纤维一根根的剥离出来,所以麻字也有“纷乱”之义,比如由麻构成的词“麻烦”,比喻做某件事极其纷繁复杂。当然大麻的用途对古人来说,不仅仅是用来织麻布,做衣服。还可用来编鱼网、做绳索,种子还可榨油,大麻种仁也叫火麻仁,具有润燥滑肠、利水、活血的功效,大麻对古人来说真正做到了一物多样。

水稻与小麦

最后我们统一说下麦和稻,麦和稻作为现如今仍是中国人主食必不可少的两种作物,在历史上一直承担着主粮的作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甚至承担着部分货币的职能,税收也是以麦、稻为主。它们的名字和代表的作物和我们现如今认识的麦、稻没有本质区别,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小麦,稻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水稻。

所以五谷,我们可将其简单分为北方五谷和南方五谷,北方五谷为:黍(糜子)、稷(谷子)、菽(豆类)、麦(小麦)、麻(大麻);南方五谷为:黍(糜子)、稷(谷子)、菽(豆类)、麦(小麦)、稻(水稻)。

THE END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句诗中,“种”应读第四声,“子”应这句诗中,“种”应读第四声,“子”应读轻声()”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农夫犹饿死 A.春种一粒粟 B.四海无闲田 C.秋收万颗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生物具有繁殖后代的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粟”指的是哪一种粮食作物?() A.https://www.xuesai.cn/souti/tta5fz59.html
2.普通话里词语读轻声的情况归纳修正普通话里词语读轻声的规律轻声轻声,是指在普通话中,有些音节在词或句子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变得又短又轻。轻声不是普通话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只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得比原来又轻又短。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变调。轻声是普通话的一个重要语音特点,轻声说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98273291.html
3.普通话水平测试必读轻声词语大全轻声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必读轻声词语,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A:爱人、案子 Bhttps://m.oh100.com/peixun/putonghua/282885.html
4.六年级拼音总复习2、认识四声符号,掌握标声规则,知道轻声及其读法,读准声调。 3、初步学会拼读方法,好孩子能够熟练拼读音节。 4、认识四线三格,正确书写声母、韵母。 教学重点: 读准声母和韵母的读音,读准声调。 教学难点: 能较熟练地读出带调的韵母,掌握拼读音节的方法,正确拼读音节。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6tqo5rd.html
5.普通话指导:第二讲普通话水平测试之轻声的讲解教师资格为了便于记忆,可以把轻声字的音高归纳如下:第一、二声后的轻声比较低;第三声后的轻声最高;第四声后的轻声最低。 2、一个音节变成轻声后,常常影响到元音的音值,使元音变得短而轻,一般倾向是变得接近央元音[?]。这种现象表现在元音A上特别明显。例如: 妈妈[mAmA]---[mAm?] 办法[pAnfA]---[pAnf?]https://www.eol.cn/hang_kao/jszg/zhuan_xiang_fu_dao/pu_tong_hua/201108/t20110804_660207.shtml
6.哪些词语读轻声读准轻声字,说抑扬顿挫的标准普通话。语文教师们、朗诵爱好者必须留着,一般人也值得收藏。关于普通话里的轻声,很多时候都只大概知道一部分,文章找寻、归纳轻声的规律,附有《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和可读词语表》。 轻声 轻声不是普通话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只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得比原来又轻又短。可以视为https://m.360docs.net/doc/4c3810467.html
7.普通话里词语轻声的情况归纳(修正).doc普通话里词语读轻声的规律轻声轻声,是指在普通话中,有些音节在词或句子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变得又短又轻。轻声不是普通话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只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得比原来又轻又短。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变调。轻声是普通话的一个重要语音特点,轻声说不好,普通话就说不地道。南方方言中一般没有轻声现象,所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013/6005135220001222.shtm
8.普通话测试轻声6篇(全文)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八种读轻声的情况 1.语气词“吧,吗,啊,阿,呢”等读轻声; 2.助词着,了,过,地,得,们等读轻声; 3.名词后缀“头,子”等读轻声; 4.重叠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gmq0fvx.html
9.比如:蒋玉菡,菡是读四声?还是轻声?新华来自陈好比如:蒋玉菡,菡是读四声?还是轻声?新华字典菡是四声,和玉字在一起呢?@陈好 求答:两个第四声字(去声)连在一起第二个字读轻声,还是四声呢? 60 188 ?7 2012-1-18 18:26 来自iPhone客户端 ?收藏 转发 236 ?8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同时评论给 陈好 正在https://weibo.com/1195017937/y1mJFh4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