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9.11湖北
在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中,“籴、粜”这两个字承载着古代粮食交易的历史与文化。你知道“籴、粜”的读音吗?
一、“籴粜”的正确读音
“籴粜”的正确读音为【dítiào】,两个分别属于第二声和第四声。
结构:都是上下结构。
同音字:【敌、跳】。
二、“籴粜”的含义解析
“籴”从字形上看是“入、米”,就是指买米的意思,也指买入的意思。
记得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说去di点米吃,原来就是这个“籴”字。
1,《商君书·垦令》——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
这句话的意思是制定政策限制商人购买粮食和农民出售粮食的行为。在当时的法家思想中,这是为了稳定粮食市场,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同时也鼓励农民更多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这种政策反映了法家重农抑商的经济理念,即重视农业发展,限制商业活动。
2,《陈州粜米》——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
这句话的意思是买家你来购买粮食,并且需要将银子拿出来,由卖家称重以完成交易。也体现了当时市场上的交易方式和商业活动的一个侧面。
“粜”从字形上看是“出、米”,本义指卖出谷物、粮食;也指出卖、出售的意思。
1,唐代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这句话的意思是:二月还未开始养蚕,就已成为抵债之物;五月谷未成熟,新谷已忍痛卖出。
描写了唐末广大农村破产,农民遭受的剥削更加惨重,至于颠沛流离,无以生存。借以讽刺当政者不知民间疾苦。
2,《雍熙乐府》——想那粜风月的女娘,似饥狼饿狼。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以自己的美貌和风情作为交易手段的女性,她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如同饥饿的狼一样贪婪和迫切。
总的来说:“籴粜”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粮食的买卖过程,其中“籴”指买入粮食,“粜”则指卖出粮食。这一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粮食交易的细致观察和精确描述。
“籴粜”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紧密相连。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粮食这一基本生活资料的重视,也展现了古代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