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第10个“1.3万亿”!如何端稳“中国饭碗”?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国经济网12月22日讯(记者梁木)牢牢抓住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是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一个重点。

会议提出,要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要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即向着连续10年粮食产量超1.3万亿斤的目标前进。

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是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的重要方面。

早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出“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面积与单产,是提升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的两个重要抓手。

据统计,今年粮食平均亩产389.7公斤,提高了2.9公斤,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到58.7%。在局部地方受灾较重的情况下,大面积单产提升有效对冲了灾害影响,实现了以丰补欠、以秋补夏。

数据显示,今年启动的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效果明显,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整建制推进县粮食单产增长率比非项目县高8.8个百分点,300个大豆、玉米整建制推进县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73%以上。与此同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成效显著,2023年大豆和油料作物面积达到3.5亿亩以上,比上年增加1000多万亩。大豆产量达到2084万吨,连续2年创新高。

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

会议强调,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水平。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18亿亩耕地红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实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趋势。为了稳住耕地总量,按照《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部署,我国将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目标任务持续到2035年保持不变,并将指标分解至各个省份。2022年全国耕地净增加约130万亩,实现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两年净增加。

耕地保护重“量”也重“质”。永久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也是耕地保护的重中之重。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且所有永久基本农田不得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它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要真正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加快耕地质量保护立法,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酸化等退化耕地治理,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

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的亮眼成绩,是在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诸多不利影响下,来之不易的丰收。

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近年来,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恢复重建”“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被重点提出。

今年第四季度,中央财政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据财政部介绍,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是我国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缩小产销区经济发展差距,充分调动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数据显示,今年我国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合计54171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7.9%;而7个主销区粮食产量合计2987.4万吨,仅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收入与人均收入明显低于北京、浙江、广东等粮食主销区。

与工业生产相比,粮食生产需要投入的土地、生态等资源与其产生的产值之间的“性价比”较低,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保障产粮区的种粮积极性与收益,也为了进一步缩小产销区经济发展差距,实现产销区共同富裕,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将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积极尝试。

THE END
1.13万亿斤以上,连续9年的丰收答卷(新数据新看点·特别报道)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农田水利工作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加快,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了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http://www.sx-dj.gov.cn/ywsd/rdgc/1736927821817995266.html
2.连续9年超1.3万亿斤我国粮食的丰收答卷因何而来?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介绍,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多发、重发的自然灾害,我国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势头。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达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7467575940373074441&track_id=8F8923C5-CFA9-4759-9BB5-AAF1E3079377_727752629825
3.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产量粮食价格粮食00:00/00:00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发布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产量 粮食价格粮食 拳击那点事 发布于:江西省 2022.06.25 00:00 +1 首赞 收藏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产量 粮食价格粮食 推荐视频 已经到底了 热门视频 已经到底了 https://news.sohu.com/a/560714583_100114195
4.确保明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如何实现?专家解读→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如何实现这些任务?来看专家的解读。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达13908.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851193712708374&wfr=spider&for=pc
5.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公布,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2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首次突破14000亿斤,创历史新高,为安民心、稳预期、稳大局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https://www.meipian.cn/59bq0ovg
6.四川三农新闻网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新华社记者 魏玉坤)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http://www.sc3n.com/index/news/topics/id/1.html?page=359
7.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连切实抓好农业生产。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A.正确B.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https://www.shuashuati.com/ti/9ce9658652444dbe8f245bb99c700f85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