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黍。“黍”,象形字,“黍”的甲骨文(上图)就是黍这种植物的象形:下部表示植株的根部,中间表示枝干,上面的分叉表示植株的叶,字形还突出了黍散穗的特征。杜甫在《羌村》诗之三:“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由此能看出黍是酿酒的主要原材料。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稷》说:“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归结一下黍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有黏性,二是可酿酒。
糜子
谷子
接下来,说下稷,根据《本草纲目》中“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的记载。稷就是小米中不黏的那类,也就是黄小米,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认知意义上的谷子,脱粒后的籽称为小米。黍和稷就是小米黏与不黏的区别,对应着水稻中大米和糯米。当然还有看法认为稷是高粱,但据记载其特性,包括重要性,稷大概率不是高粱,而是谷子的可能性最大,因稷在古时被称为五谷之长,是绝对的主食,即使到了20世纪,抗战时期,红军在陕北的主食仍是小米。所以,稷应是谷子。
大豆
说完稷,我们来说下菽,根据《说文解字》中解释:“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诗·小雅·小宛》记载:“中原有菽,小民采之。”所以菽就是今天的豆,这个没有什么争议。至于这个豆是什么豆,黄豆、黑豆、绿豆还是红豆呢?根据元代王祯著的《王祯农书》记载:“菽者,众豆之总名。”,我们可以把菽当成所有豆类的总称。
大麻
接下来,我们说下麻,麻类植物的总名,有大麻、亚麻、苎麻等,在古代专指大麻。大麻为大麻科大麻属的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皮纤维长而坚韧,可供纺织等。因为“麻”是一种茎皮纤维植物,由于将纤维麻弄成织布原料需要将麻纤维一根根的剥离出来,所以麻字也有“纷乱”之义,比如由麻构成的词“麻烦”,比喻做某件事极其纷繁复杂。当然大麻的用途对古人来说,不仅仅是用来织麻布,做衣服。还可用来编鱼网、做绳索,种子还可榨油,大麻种仁也叫火麻仁,具有润燥滑肠、利水、活血的功效,大麻对古人来说真正做到了一物多样。
所以五谷,我们可将其简单分为北方五谷和南方五谷,北方五谷为:黍(糜子)、稷(谷子)、菽(豆类)、麦(小麦)、麻(大麻);南方五谷为:黍(糜子)、稷(谷子)、菽(豆类)、麦(小麦)、稻(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