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
杜绝浪费,不是降低生活质量,而是为了健康饮食,胡吃海喝、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不仅浪费粮食,更增加了身体负担,抵制“舌尖上的浪费”,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也有人会问,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既然粮食那么多,长期放着又容易变质,何必还要大力提倡节约呢?
看完这几点,你就全明白了。
我国每年餐饮浪费到底有多严重?
答案是:800亿斤至1000亿斤!
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餐饮环节的浪费,真的是触目惊心,让人痛心。
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
而大型聚会浪费率更高,达到惊人的38%;
学生盒饭有三分之一被扔掉……
据测算,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吨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人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这般折腾啊!
粮食丰收了,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或许你并不清楚,粮食从田间到餐桌,会有一个漫长的产业链,生产、流通、储存、加工,各个环节都会造成损失浪费。
咱们还是以数据说话:
逢雨天谷物发芽霉变时常发生,农户储粮方法落后,每年粮食损失率高达8%;
储运环节,由于物流设施和方式比较落后,抛撒遗留损失粮食150亿斤;
加工环节,由于过度追求精、细、白导致企业过度加工,每年损失粮食150亿斤以上。
如按照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计算,如果产后损失降低1%,就可节约粮食663.84万吨。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
这些年,咱们中国人的饭碗虽然端得很稳,但连年丰收、自给自足的背后,是我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快于产量的提高。
所以,对粮食安全这件事,始终要抱有危机意识。
别忘了,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任何微小的浪费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咱们国家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这个成绩着实不容易。
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看来一刻也不能放松啊。
今年以来,世界粮食市场供应变数丛生,我国粮食进口形势并不乐观。
随着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粮食生产、物流、消费等多个环节受到严重冲击;
蝗灾肆虐多国,非洲成为重灾区,全国粮食产量受到影响;
多国出台政策,禁止粮食出口;
联合国研究报告预警,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有人可能会问,我国粮食够吃,为啥还进口呢?
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粮食供给已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所以需要通过进口来调剂余缺。
我国虽然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比较高,但大豆等作物还需要一定的进口。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其实,咱们中华民族历来都有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出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
可能有人觉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浪费点粮食也没啥事,并且还能刺激消费,帮助农民增收。
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误区,更是一种无知。
虽然现在的物质条件变好了,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啊!
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等陋习,非但挣不到面子,到头来还会被人嘲笑。
定量准备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践行“光盘行动”。
绝不攀比减少浪费,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拒绝铺张浪费。
不挑剔食物山珍海味、粗茶淡饭各有滋味,学会不挑食。
习惯打包在外面吃饭的时候,能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的就打包带走,不浪费,重节约,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践行自己的节约美德。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光要自己做好节约的实际行动,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51万年历小编
最后,我大声呼吁,人人应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请大家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