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第二百一十八篇《大田》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大田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小雅·大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周朝奴隶主于丰收后祭祀田祖(神农)的诗歌,诗中记述了农业生产的情况,因此又是一首农事诗。全诗四章,前二章每章八句,后二章每章九句。第一章描述选种播种,第二章描述除草除虫,第三章描述大田丰收,第四章描述祭祀祈福。此诗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上古时代农业生产方面的民情风俗画卷。

广阔的田地将开始种庄稼,农夫们忙着选种整修农具。那些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我就扛着锋利的板锹下地。我从南北垄向的地块开始,播下五谷杂粮稻麦黍菽稷。棵棵庄稼长得挺直又健壮,曾孙看了喜上眉稍心顺意。

禾苗开始秀穗进入灌浆期,很快籽粒坚硬开始成熟了,地里没有秕禾也没有杂草。农夫们除掉食心虫食叶虫,还有那些咬根咬节的虫子,不教害虫祸害我的嫩苗苗!祈求田祖农神发发慈悲吧,把害虫们付之一把大火烧!

高天上浓厚的流云满山飘,小雨淅淅沥沥润如酥奶酪。先灌溉好我主人家的公田,再把我们农奴家的私田浇。那里有没割下来的嫩棵子,这里有没捆起来的稻谷草。那里有丢落的束束麦个子,这里遗漏的禾穗子也不少:都成了孤寡老妇的手中宝。

周王亲到田间地头来视察,携妻带子和农夫们把话唠。到南北垄向的田头把饭送,管农业的小官儿喜上眉稍。周王亲临恭恭敬敬来祭祀,献上红牛黑猪作的牺牲品,供上五谷杂粮黍菽稷麦稻。虔诚祭祀进献供品把香烧,祈求上苍降下大福禄位高。

此诗是《小雅·甫田》的姊妹篇,两诗同是周王祭祀田祖等神祇的祈年诗。《小雅·甫田》写周王巡视春耕生产,因“省耕”而祈求粮食生产有“千斯仓”“万斯箱”的丰收;《小雅·大田》写周王督察秋季收获,因“省敛”而祈求今后更大的福祉。春耕秋敛,前呼后应,两篇合起来为后人提供了西周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相当真实具体和丰富的历史资料,是《诗经》中不可多得的重要的农事诗。

全诗四章,其中第三章最重要也最精采,其他各章如众星之拱月,绿叶之衬花。第三章实写丰收,前二章起铺垫作用,末章是祭祀套话式的余波。

如果说上二章写的是尽人事,那么天时对于农业也至关重要,所以第三章前四句就写了风调雨顺情况。阴云弥漫,细雨绵绵,真是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公田、私田都有充沛雨水。外界景观与内心感受打成一片,农夫的喜悦在这四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公田”、“私田”的先后关系中,展现了社会矛盾缓和时期农夫们的忠悃厚道心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那是非常真率自然的。

三章其余五句写丰产丰收。若从正面写,谷穗金黄一片,农夫挥汗如雨干得热火朝天,肩挑车载沉甸甸,大囤小囤满满装,也可以写得沸沸扬扬,动人心目,但那毕竟是寻常蹊径,易于雷同俗套。此诗之妙在于侧写,在于烘托,在于细节描写,不写收,而写不收,从不收中反映丰收,构思之妙,令人拍案叫绝。你看,有长得欠壮实故意不割的,有割了来不及捆束的,有已捆束而来不及装载的,还有许多飘洒散落在各处的谷穗。这些镜头读者闭目想像一下,是丰收还是歉收,不言而喻。至于怎么个丰收法,那就由读者各自去驰骋想像。该实的地方却留下一片空白,让人自行补充,这才是炉火纯青的艺术妙谛。对于此点,历代论者均赞赏不已。

三章的末句“伊寡妇之利”,又使诗的意境得到升华。如果没有这末句,人们或会有疑问:大田里散落漏收那么多粮食,是不是农夫们偷懒和不珍惜呢?也或会作如是想。有了脱颖而出的此句,人们才恍然意识到农夫们故意不收割殆尽是有良苦用心的。为了让鳏寡孤独无依无靠者糊口活命,又免于他们沿街挨户乞讨的窘辱,农人有意留下一小部分丰收果实让他们自行去采拾,那种细腻熨贴,那种宅心仁厚,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有拯溺帮困的恻隐之心,那是一种宽广胸怀和崇高美德,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不已。此诗中的“寡妇”,比之唐代杜荀鹤诗中写到兵荒马乱时世的“山中寡妇”那“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的境况来,真是幸运多多。关于此句,还引发过一场怎样理解此诗主旨的论辩。《毛诗序》谓此诗“剌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而朱熹《诗序辨说》则驳道:“此序专以‘寡妇之利’一句生说。”至于两者优劣,应当说,寡妇之拾穗,也确实反映了贫民生活的无保障,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不公,说诗有“刺”的含意也并不太离谱。但从诗的整体意向而言,是“美”的成分居多,即赞美农夫通过辛勤劳动而喜得丰收。《毛序》以偏概全,朱子所驳也属平允。

田间劳动大军正在收割捆载,忙得不亦乐乎,田头有农官“田唆”在第一线指挥督察,后方有妇女孩子提筐来送饭食,整个画面一片繁忙热闹景象。这时最高统治者“曾孙”来了,其热气腾腾场面顿时达于沸点,至少从田唆的“至喜”表情上能让人领悟到这一点。第四章实写曾孙省敛,与首章春耕时“曾孙是若”相呼应。更与上篇《甫田》描写“省耕”时情景密合无间,是一模一样的四句。这大约是当时颂扬王权的套话吧。接着是曾孙祭祀田祖,祭祀四方神,牺牲粢盛恭敬祗奉,肃穆虔诚,为黎民为国祚祈福求佑。王权与神权互相依傍而彼此更为尊崇显赫,这大约也是曾孙省敛时所能做的最正儿八经的事吧。其实这都是歌功颂德的冠冕堂皇话,无甚精义,后世捧场诗文的层出不穷,其源头也可追溯到《诗经》上,正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此诗在艺术上造诣颇深。诗主要运用白描手法,为后世勾勒了一幅上古时代农业生产方面的民情风俗画卷。其中的人物,如农人、妇子、寡妇、田唆、曾孙,虽着墨无多,但各有各的身份动作,给人以真实感受。凡此均体现出诗作的艺术魅力,给人无穷回味。

贰/

佚名

叁/

一章是“方春始种”。从选种修理农具开始,到南亩耕田、播种五谷,直到田里长出挺拔肥硕的庄稼,将辛勤耕种的劳动过程描写地井井有条。当“满地的田禾秆儿挺拔穗头硕大”时,“听到汇报的君主”也非常地“快乐欢畅”。

二章是“夏耘除害”。农民们为了夺取丰收,极力地加强田间管理。为了使庄稼长得“既坚既好”,他们一面铲锄杂草,一面驱除消灭各种害虫。古代人没有杀虫剂可使用,故祈求田祖之神把各种害虫付之炎火之中。因此,古人灭虫时常在夜间设火,在火边掘坑,**害虫自投烈火后即就地埋葬,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防治农业病虫害方面的聪明才智。

三章描写“秋成收获”。乌云密布,细雨蒙蒙,一场场甘露雨及时地降临大地,有意思的是,农人们竟在诗中唱出了“甘霖啊滋润我们国君的公地,同时也惠及我们百姓的私田”一句,准确地倡导了先公后私,表现了古代民风的淳厚。一方面说明,公地不仅仅是君主的私有财产,它也是国家财富的象征,在刚刚由原始共产主义过渡到奴隶社会之初,人们的私有意识还没有后世那么强烈。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人们都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到了收获庄稼的季节,诗文没有去刻意描写“龙口夺食”的热闹与紧迫,而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拾拣遗穗的旷幽画面:在丰收的土地上,有未及收割的低矮穗,有未割干净的遗刈穗,有装车时掉下的失载穗,还有胡乱撒在地上的滞穗……一群一伙的寡妇们带着孩子,在宽广的原野上拣拾着,她们拣拾到手的将是一年的希望。我们不由得想到,这些谷穗难道真是无意抛丢的吗?兴许它是有意而为,正是表现了丰收之年利恤鳏寡的好生之德。

肆/

全歌四段,第一段描写春耕,第二段描写农作物生长期间人们对田地的管理,除草除虫还掌火烧杀害虫。第三段写风调雨顺,上天不会因为公田私田的不同而降不同的雨水,所以农人们在收获庄稼时故意遗留下一些没捆的庄稼甚至捆好的谷穗,这就成了寡妇的小利益。歌的第四段则是描述了周国君主偕同妻子儿女来田间送酒送饭,并在田间举行相应的祭天仪式,表明了周国君主与人民同劳同乐的景象。本歌与《甫田》都是描写周国君主督察秋收的诗篇,为我们提供了西周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相当真实具体和丰富的历史资料,是《诗经》中不可多得的重要的农事歌。

伍/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大田种的庄稼多,需要一边择种一边戒敕农具,准备好这些事情。戒字有多解:1.汉典:戒,预备;准备。既种既戒。《诗·小雅·大田》。这与后面的‘备’有些冲突。2.笺云:……脩耒耜,具田器,此之谓戒。正义:戒敕具器。3.朱熹《诗集传》:戒来岁之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用我的深深的耒耜,开始整理南亩,播种百谷。意为深翻土地,广播百谷也。覃,延伸,深广之意。旧说为锋利。俶载,朱熹集传:"取其利耜而始事于南亩,既耕而播之。"后以"俶载"指农事伊始。厥,撅地,刨地。撅坑播种。既庭且硕,曾孙是若。庄稼既挺直又籽粒硕大,以顺曾孙之所欲(《诗集传》)。正义:民既勤力,已专其务,曾孙成王於是止力役以顺民,不夺其时,令民得尽力於田。若,顺从。大概是诺诺连声的‘喏’吧?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笺云:方,房也,谓孚甲始生而未合时也。尽生房矣,尽成实矣,尽坚熟矣,尽齐好矣,而无稂莠,择种之善,民力之专,时气之和所致之。这里是描写百谷的生长过程。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除去螟螣和蟊贼,使我禾苗无害也。这里讲的是田间管理和消除病虫害。田祖有神,秉畀炎火。田祖有灵,秉持炎火,消除虫害也。这里讲的是灭虫方法,即秋后放火烧秸秆,杀除虫害。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阴云密布,广兴甘雨。浇我公田,也惠及我私田。萋萋,草木茂盛,乌云密布。祁祁,舒缓和顺。彼有不获穉,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那里有没收获的晚熟禾苗,这里有不敛集的庄稼。那里有遗散的稻把,这里有遗落的谷穗,这些都是寡妇之利益。意为散落在田间的庄稼都归孤寡之人也。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饁彼南亩,田畯至喜。曾孙成王来到田里,使其后妃儿子送饭南亩,田畯致喜。同上篇《甫田》中的劝农仪式。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到四方祭祀四方之神,用红牛黑猪,用新种的庄稼,用于上供祭祀,以求得大富洪福也。这里的‘方’与上篇《甫田》中的‘以社以方’的‘方’应是相同。四方,四方之神也。禋祀,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意为让天帝嗅味以享祭。泛指祭祀。

《大田》[诗经·小雅·甫田之什]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译文:

“广阔的田地将开始种庄稼,农夫们忙着选种整修农具。那些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我就扛着锋利的板锹下地。我从南北垄向的地块开始,播下五谷杂粮稻麦黍菽稷。棵棵庄稼长得挺直又健壮,曾孙看了喜上眉稍心顺意。

周王亲到田间地头来视察,携妻带子和农夫们把话唠。到南北垄向的田头把饭送,管农业的小官儿喜上眉稍。周王亲临恭恭敬敬来祭祀,献上红牛黑猪作的牺牲品,供上五谷杂粮黍菽稷麦稻。虔诚祭祀进献供品把香烧,祈求上苍降下大福禄位高。“

关于《大田》的诗旨,有所争议。

由此看,《毛诗序》太牵强附会了些,至少,笺言“美成王之政,刺幽王之政衰。”要合适些。当然,到底“曾孙”是成王还是幽王,那是从诗篇找不到证据的。

《甫田》之“甫”,也是“大”之意。那么在《甫田》之后又紧着来了这一篇《大田》,此两篇有何异同?

要说同。

一是《大田》与《甫田》是姊妹篇,两诗同是周王祭祀田祖等神祇的祈年诗。二是写周王巡视、督查生产收获,是《诗经》中不可多得的重要的农事诗。

再说异。

宋代朱熹《诗集传》曰:“苏氏曰:田大而种多,故于今岁之冬,具来岁之种,戒来岁之事,凡既备矣,然后事之。取其利耜,而始事于南亩。既耕而播之。其耕之也勤,而种之也时,故其生者皆直而大,以顺曾孙之所欲。此诗为农夫之辞,以颂美其上,若以答前篇之意也。”“前篇(指《小雅·甫田》)有击鼓以御田祖之文。故或疑此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四篇,即为豳雅。其详见于豳风之末。亦未知其是否也。然前篇上之人,以我田既臧,为农夫之庆,而欲报之以介福;此篇农夫以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而欲其享祀以介景福,上下之情所以相赖而相报者如此。非盛德,其孰能之?”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也解曰:“此篇重在播种收成,故从农人一面极力摹写春耕秋敛,害必务去尽,利必使有余,所以竭在下者之力也。凡文正面难于着笔,须从旁渲染,或闲处衬托,则愈闲愈妙,愈淡愈奇。”“前篇(指《小雅·甫田》)详于察与省,而略于耕;此篇详于敛与耕,而略于省与察。”

一句话,《大田》也是周王祭祀田祖等神祇的祈年诗、劝农诗。

◆◆◆◆◆

心·养性·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THE END
1.五谷杂粮是哪5种(五谷杂粮是哪5种稻麦黍菽稷怎么读)五谷杂粮是哪5种(五谷杂粮是哪5种稻麦黍菽稷怎么读) 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杂粮:一般将米和面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如小米、黄豆、高粱、燕麦、莜麦等。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所以五谷也是粮食作物的统称。 五谷的由来 “五谷”这一名词的最早记录,见于《论语》。根据《论语》的记载:二千四百多https://www.qianu.com/news/284462.html
2.五谷是稻黍稷麦菽还是稻麦黍菽稷,你知道吗五谷包括稻、黍、稷、麦、菽五种农作物。 一、稻 稻是我国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实质是一个小米形状、较薄的果实,通常分为籼稻和粳稻两种。稻之所以需要在水稻田里生长,是因为稻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大量水分和肥https://b2b.baidu.com/q/aland?q=072C7001030E7C77033B396B0B3A140D7270030E7C770B3A033B140D396B6A650D2A1F637C090B39&id=qid801606a05922a03bed05e477e123ea45&answer=10622563825283845802&utype=2
3.稻黍稷麦菽打一成语(五谷杂粮怎样读?)稻黍稷麦菽分别指什么? 稻麦黍菽稷分别指水稻、麦类、黄米、豆类、小米。 “稻麦黍菽稷”指的是五谷,最早种植“五谷”的出现于我国商周时期。 “五谷”在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https://www.edusy.net/68633.html
4.稻黍稷麦菽分别指的什么?~ 稻黍稷麦菽分别指什么? 稻黍稷麦菽是五谷杂粮的代表称谓, 稻,水稻,一年生水生农作物,去壳后称大米, 黍,去壳后就是黄米, 稷,粟向总称,粟有黄,白,黑,紫,橙多种颜色, 麦,小麦,面粉的原料,大麦,作啤酒,作饲料, 菽,大豆的总称,包括黄豆,绿豆,赤小豆,蚕豆,豌豆,刀豆等各种豆类。 https://hr.gan-ren.com/hc/rsnscrrthnfexcsftc.htm
5.五谷杂粮包括哪些呢?除了上述的“五谷”,杂粮还包括其他多种谷物,如:- 粟(小米)- 黍(黄米)- 黑米 - 燕麦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874060879/answer/68117808632
6.五谷杂粮的食品都是哪些?问答频道民间所说的五谷杂粮,一般是指“稻、黍、稷、麦、菽”。稻指的是稻米、糙米;黍指的是黄米或玉米;稷https://www.bohe.cn/ask/view/103248852.html
7.稻麦黍菽稷分别指什么农作物–手机爱问黍稷麦菽稻分别指小米、高粱、麦类、大豆、水稻。1、小米小米又称为粟,北方称谷子,谷子脱壳为小米,其粒小,直径1mm左右。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 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等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黏性小米。 https://m.iask.sina.com.cn/mib/CI58IOagVe.html
8.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来自唐诗宋词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先秦·佚名《大田》译文广阔的田地将开始种庄稼,农夫们忙着选种整修农具。那些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我就扛着锋利的板锹下地。我从南北垄向的地块开始,播下五谷杂粮稻麦黍菽稷。棵棵庄稼长得挺直又健壮,曾孙看了喜上眉稍心顺意。禾苗开始秀穗进入灌浆期,https://weibo.com/5894188323/KA6hNrzqJ
9.大田翻译及注释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yǎn) 耜(sì) ,俶(chù) 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广阔的田地将开始种庄稼,农夫们忙着选种整修农具。那些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我就扛着锋利的板锹下地。我从南北垄向的地块开始,播下五谷杂粮稻麦黍菽稷。棵棵庄稼长得挺直又健壮,曾孙看了喜上眉稍https://www.gushiciqu.com/shiwen/fanyi-20183.html
10.五谷杂粮中的“五谷”通常指的是稻黍稷麦菽。它们富含的【试题参考答案】五谷杂粮中的“五谷”通常指的是稻、黍、稷、麦、菽。它们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组卷题库站http://mtiku.zujuan.com/map/question-54645026.shtml
11.五谷中的菽是指什么作物五谷“稻黍稷麦菽”分别指的是摘要: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五谷中的菽即豆,而五https://www.maigoo.com/goomai/19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