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五谷之首的小米为何如此重要?|探访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1年3月,联合国大会第七十五届会议宣布2023年为“国际小米年”,旨在强调进一步认识小米的营养和健康价值,以及小米在恶劣和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以促进可持续种植和消费。

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地理、气候环境独特,为旱作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敖汉大地上,到处是以粟、黍为代表的杂粮作物,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旱作农业系统景观。

那么,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何以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于当下的我们,它又有什么深刻的意义?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队长、研究员刘国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委副书记、旗政府旗长马立华。

广袤的敖汉小米种植地。

记者:作为起源于中国的最古老作物,粟在古代位居五谷之首。8000年前的敖汉小米是如何被发现的?

刘国祥:从历史文化意义来讲,敖汉旗很不一般,这里分布着多达4000余处不同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完整,是研究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特别是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区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自成立以来便长期在此开展工作,60余年从未中断,取得了包括敖汉碳化粟(小米)发掘等在内的一批显著成果。

作为最早被驯化的植物之一,粟曾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亚洲等地的传统主食作物。而关于中国小米的起源问题,地处西辽河流域的敖汉曾经“沙柳浩瀚,柠条遍地,鹿鸣呦呦,黑林生风”(《明史》),自然成了探索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的理想之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考古人员在对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进行7次发掘后,终于发现这里是新石器时代敖汉先民居住的村落——“华夏第一村”。这为解答小米的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

2001—200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对兴隆沟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采用浮选法获取经过人工栽培的炭化粟、黍的籽粒1600余粒,并经国内外三家碳14实验室测定年代,确定这些炭化粟黍距今约7650年,相当于兴隆洼文化中期。这是西辽河流域迄今所发现年代最早的、经过人工栽培的旱作农业遗存,为探讨旱作农业起源及早期传播提供了重要考古实证。

被誉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文化遗址。

记者:兴隆洼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

刘国祥:农业起源是考古学研究的三大课题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旱作农业的发源地,但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炭化粟、黍遗存的发现引发了关于旱作农业起源问题的新思考。很多学者认为,我国旱作农业可能不只有一个起源地,至少应包括黄河流域和西辽河流域两个起源中心。

作为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地,敖汉史前考古显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即农业发展每2000年实现一次飞跃。如果北方旱作农业起源于距今约1万年前,那么距今8000年前后,兴隆洼文化第一次出现显著变化;距今6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系第二次发生变化;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是第三次飞跃;距今2000年前后的汉王朝时期,为第四次较大发展,并最终奠定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持续的考古发掘证实,敖汉旱作农业萌芽于小河西文化时期,形成于兴隆洼文化时期,发展于赵宝沟文化时期,成熟于红山文化时期,过渡于小河沿文化时期,鼎盛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有着8000年的栽培史。兴隆洼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玉器系统最为发达的考古学文化之一,其起源、发展和成熟,助推了中华文明的形成——由于食物资源有了稳定保障,人口迅猛增长,手工业分工加快,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等级制度确立,以玉为载体的礼制系统形成,天地崇拜、祖先崇拜、龙图腾崇拜等宗教观念发展成熟。距今5300—5000年,西辽河流域进入初级文明社会,红山文明由此成为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敖汉旗境内分布有500余处红山文化遗址,属于红山文化的核心区,见证了红山文化孕育、形成、发展、兴盛和衰落的整个过程。早在史前时期,敖汉小米就成为北方先民果腹充饥的主要食物,并且后来沿着草原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让西方人品尝到了来自东方的美食。

敖汉出土文物——玉龙。

记者:在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形成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其有着怎样的影响和塑造?

刘国祥:从考古学的角度看,兴隆洼文化、小河西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在敖汉区域的发展填补了我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找到了其缺环,并把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3000年。同时,这也说明敖汉区域已经形成原生的、高水平的古代文明,是中国原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其后,这里属于东胡、匈奴、乌桓、山戎、鲜卑等多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又相继成为契丹、蒙古、汉等民族活动的中心。可以说,正是得益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才使得敖汉地区成为多种经济类型交错、多元文化因素汇聚、多个民族杂居的北方文化重心地带。

约3000年前,敖汉地区出现荒漠和草原。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先后在这一区域建立地方政权。虽然他们以游牧为主,但农耕文化依然存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还采纳开国功臣韩延徽的建议,将移民来的汉人安置在新设置的州县从事农业耕作。随着越来越多的汉人来到这里定居,促使辽代农业有了初步发展,敖汉的农耕生产方式也得以保留和发展。

当然,敖汉地区的一些游牧民族也从事农业耕种。从生产工具、兽骨遗存等方面来看,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的敖汉小黑石沟先民仍以农业为主,兼有畜牧、渔猎存在。元代,当地部分蒙古族牧民也学会了耕牛深翻播种,并且无田者由政府拨给田地耕种。

总之,经过史前漫长岁月的沉淀,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辽金元时期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与持续开发,以粟、黍种植为代表的敖汉地区传统农业生产趋于定型。同时,当地先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从耕作、播种到田间管理、收获及加工的一整套粟作制度和技术体系,给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

敖汉小米产业蓬勃发展。

记者:敖汉旗是如何守护传承旱作农业文化系统这一珍宝的?

马立华:8000多年前远古先民耕种的粟、黍能够保留传承至今,无疑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世界小米之乡”敖汉旗的农作物品种丰富多样,除粟、黍之外,还有其他多种粮食、经济作物以及蔬菜瓜果和畜禽。长期以来,敖汉旗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建立全国首家旗县级旱作农业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旱作农业品种保护基地,确保原种的纯正和多样性;成立小米产业协会、小米集团公司,建设小米产业园,敖汉旗成为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

申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得成功之后,敖汉旗及时开展传统农家品种入户搜集与整理工作,共搜集到谷子、高粱、糜子、杂豆等传统品种218个,并从中筛选优质品种进行推广,为挽救濒危消失的传统农家品种、有效保护传统种质资源打下了基础。

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品种保护基地,积极开展科技研发,在传统品种“黄金苗”的基础上,选育出谷子新品种金苗K1、敖谷8000。随着产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敖汉小米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实现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尽管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敖汉旗在守护传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方面取得的成果值得骄傲、令人鼓舞,并且将继续努力下去。

记者:敖汉旗是如何充分发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品牌优势,助力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的?

马立华:目前,敖汉旗大约80%的农户种植谷子,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产业规模达30多亿元。我们建设了160万亩优质杂粮种植基地,其中有机杂粮基地6万亩、绿色杂粮基地27.2万亩。品种优化了,产量高了,价格也水涨船高,一亩地能收入1000元以上。

同时,小米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全旗现有规模以上小米加工企业34家,打造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达40万吨以上。注册成立以小米为主的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366家,辐射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全旗现有小米经营户3400余家、网店200余家,销售网络覆盖全国二三线以上城市及700多个市县区,年外销杂粮产品约6亿斤,为农民增收8亿元以上。

从科学种植到标准化精深加工,从打造品牌到发展农业旅游产业,“敖汉小米”实现华丽变身,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百亿元,实现了从“无人识”到“天下闻”的跨越。2022年,敖汉小米数字农业平台建成,初步形成从田间到舌尖的全流程追溯、全周期管理。

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这是“敖汉小米”的根和魂。我们还成立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全球化视野致力于发掘农耕文明内涵,传承农业文化遗产,打造健康型食品品牌。以“敖汉小米”为代表的旱作农业减贫模式,入选第二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为促进国际同类地区探索遗产利用模式和维系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敖汉方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推动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案例。

THE END
1.这种粮食被誉为“五谷之王”!古人非常重视,甚至用在了“江山社稷古人之所以给小米如此之高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它为“五谷之首”,是可以用来充饥的粮食,还因为它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 小米为什么是“五谷”之首? 《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谷”排在了“五蔬、五畜、五果”之前,即意味着“五谷”是养人的基础。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20814_1058862266.html
2.被誉为“五谷之首”多吃它的人赚大了!被誉为“五谷之首” 多吃它的人赚大了!小米——“五谷之首”,是我国消费量最高的全谷物,它与普通的粗粮不同,小米更容易消化,即使是身体虚弱的人也可以通过进食小米来获得粗粮带给我们的益处。而与我们常吃的大米相比,小米的营养也是“全面碾压”的——大米、小米有何区别 大米和小米的营养区别,从下列表格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84037371004371436&wfr=spider&for=pc
3.什么是“五谷之首”?()A.谷子B.大黄黏米C.黄豆D.稻子() A.谷子 B.大黄黏米 C.黄豆 D.稻子 该题目是单项选择题,请记得只要选择1个答案!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题目解答分析 录音中说,“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首”,所 更多答案请查看上面的正确答案 TAGShttps://m.12tiku.com/tiku/919832/31748935.html
4.五谷之首黑芝麻古人很早就注意到黑芝麻的药用价值,并誉为五谷之首、八谷之冠,但发现黑芝麻很难消化,于是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工艺——九蒸九晒,很多古籍都有记载这种制法。蒸时为水,晒时为火,九次水火交融后,补而不腻、行而不滞、缓而不峻,可以久服。不仅黑芝麻,其余食材如黑豆、首乌、黄精、生姜等也通行此制法。也就是说https://www.jianshu.com/p/02c1db2908f9
5.稷为五谷之首,意思是稷为五谷之首,意思是A.稷是最重要的B.稷是最早播种的C.稷是产量最高的D.稷是最好吃的https://m.shangxueba.com/pufa/WF685SWU.html
6.被古代中国尊为五谷之首的是爱问知识人被古代中国尊为五谷之首的是“稷”。稷是禾本科,黍属一年生栽培草本植物。秆粗壮,直立,高可达120厘米https://iask.sina.com.cn/b/6dslqkbf6E2.html
7.被古代中国尊为五谷之首的是()。被古代中国尊为五谷之首的是()。A.粟B.黍C.稷D.梁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da4d9a1d8d0c47619be0f70a8f16eaea.html
8.五谷之首小米C位出道“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实现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的最基本原则。中国营养学会组织评选出10种中国好谷物品类:全麦粉,糙米,燕麦米/片,小米,玉米,高粱米,青稞,荞麦,薏米,藜麦。今天,我们就对五谷之首——小米进行介绍。 小米虽小,营养却大 小米是谷子去皮后的颗粒状粮食,历来就有“五谷杂粮,谷子为首”美称,体弱有http://wsjkw.jl.gov.cn/zdzt/jkkp/202109/t20210927_8230880.html
9.1小米养脾小米是五谷之首,对补益1、小米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对补益脾胃有很好的作用。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 2、大米润肺 大米包括稻米、薏米等,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也兼有养胃的功效。 滋补吃法:有肺热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topic/65273/
10.补脾胃养五脏长肌肉的五谷之首是A.小米B.薏米C.粳米D.黄豆补脾胃、养五脏、长肌肉的五谷之首是 A.小米 B.薏米 C.粳米 D.黄豆 点击查看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1题:“当前失独家庭成员心理状态调查”属于() A.现状调查 B.相关调查 C.原因调查 D.跟踪调查 答案解析与讨论:点击查看 第2题:当前失独家庭成员心理状态调查属于() A.现状调查 B.相关调查 C.原因https://www.netkao.com/shiti/827103/31907138aodyytnsw.html
11.曾经是“五谷”之首的粟,究竟是怎么被古人食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粟作发展达到兴盛,粟也相应成为了“五谷”之首。 在中国北方,粟俗称“谷子”,脱壳加工后则称之为“小米”,而在中国南方,粟则统称为“小米”。 粟米即小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对于古人来说,他们食用粟米的主要方法除了直接焖饭、煮粥食用之外,还会加工成各种干粮食用,同时,小米也是当时酿酒作醋的https://zhuanlan.zhihu.com/p/232087818
12.五谷之首稷黍小谷子大麦燕麦苦荞麦冬牧七零种子出售供应五谷之首稷、黍、小谷子、大麦、燕麦、苦荞麦、冬牧七零种子,找沭阳县新河镇新槐村姜氏花木场,常年批发零售五谷之首稷、黍、小谷子、大麦、燕麦、苦荞麦、冬牧七零种子价格优惠,规格,规格:斤,数量:7898,供货地:江苏-宿迁,黍米颗粒大于小米黍米比稷米粘小米亦称粟米、小谷子、小米子,古代叫禾。是谷子去http://www.yuanlin365.com/t-jiangpujian/s-1132411.shtml
13.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①,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 ②,厥为泽溪③。禹杀相柳④,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⑤,乃以为众帝之台⑥。在昆仑之北⑦,柔利之东⑧。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⑨。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⑩,首冲南方。 https://shanhaijing.5000yan.com/8-6.html
14.探寻文脉之古代饮食之主食与肉食——顶端新闻(一)五谷之首——粟 “人食五谷杂粮”,五谷之中,粟是国人最早青睐的主食。粟,也就是如今俗称的小米,其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紧密相连。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这里的温带季风气候为粟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年黄河流域春旱时,粟的幼苗期并不需要大量水分,待其进入快速生长期恰逢夏季多雨,这种生长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1D5D87B248BB4979B8659B33CE9F0F
15.莲宇康农产品系列——富硒小米被誉为“五谷之首”的小米的功效与作用很多,不仅仅能补脾胃、补肾,还有很好的滋阴养颜的作用,适量食用对人体益处多多。 “莲宇康”牌富硒小米更是小米中的精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无污染控制,与中国科技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经绿色基地种植,全部施用硒肥,无化学肥料,传统工艺加工,保留了营养成分。 http://sw.nuokew.cn/h-nd-355.html